《两位数乘两位数》优秀教案【优秀6篇】_1.docx
-
资源ID:94657368
资源大小:37.61KB
全文页数:3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两位数乘两位数》优秀教案【优秀6篇】_1.docx
两位数乘两位数优秀教案【优秀6篇】两位数乘两位数 篇一 教学内容:(不进位)第6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在探索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评价意识及会倾听其他同学发言的良好学习习惯,能够有条理地表述自已的想法。 3、主动参与学习新知识的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活目标,创设情境。 1、复习口算和笔算。 师:出示复习题: (1)笔算: a:3654=b:40502= (2)直接写得数: 123=1230=3220=321= 42393219 206+46=410+42= 2、回顾整理,导入新课: 上节课,同学们还知道我们一起参观了什么吗? (学生说:美丽的街景)对,我们参观了美丽的街景。 (出示情境图:美丽的街景) 我们当时提出了许多问题。 (课件出示5个问题): (1)右边的气球团有多少个气球? (2)左边的气球团有多少个气球? (3)这条街上一共有多少盏灯? (4)市府办公大楼有多少间办公室? (5)新闻大厦有多少个房间? 我们上节课已经解决了第(1)、(2)两个问题,通过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学习了整十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我们还提出了几个问题没有解决?(课件出示没有研究的问题)这节课我们接着解决好吗? 二、探索交流,合作探究: (一)我们先来解决这条街上一共有多少盏灯? (板书问题:这条街上一共有多少盏灯?) (1)哪些信息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让学生说) (2)怎样列式?(让学生说列式,教师板书:2312) (3)为什么这样列式?(让学生说列式理由)。 (4)老师小结:象2312 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我们以前没有研究过,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1.我们先来估计一下2312大约等于多少?(让学生想) 2.谁来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将学生估计的结果写在黑板上) 3. 2312的结果要比它怎么样?(让学生明白2312大致结果) 4.我们以前只研究过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计算,那么2312准确结果到底等于多少呢?下面请各小组同学一齐想想办法用过去学过的知识求出它的结果。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估计此处学生能用自已的方法得出2312的结果,如果学生做不出来,教师要在巡视后,提示学生可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注意发现特色。) 5.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展示学生的做法,师生评析比较,引出简便的口算方法) 学生展示时,可能会出现几种情况,我要认真区别对待: 一种情况:学生展示时只将2312中12拆成10和2,教师要引导其他学生质疑:10和2从哪来的,为什么拆成10 和2,2310求得是什么? 232呢?得出结果还要怎么办?让学生明白每一步算理? 二种情况:学生可能有多种拆法,有拆成6和6、10和2、或其他,教师要引导学生弄明他们从哪来,为什么拆成10和2、6和6等,还有别的拆法吗?这些拆法里哪种拆法简单,为什么?(将学生引向拆成10和2简单,)再让学生明白2310、232各求得什么? 三种情况:学生出现多种拆法,在比较中,学生不认为10和2简单,教师要将12改成13,再让学生再拆,学生就会发现拆成10和2简单,在研究2310、232各求得什么?明白算理。 6.刚才同学们都是用口算的方法求出2312的结果,那么你知道怎样用竖式进行计算吗?(教师板书:2 3 12 ) (1)我在列竖式时注意了什么? (让学生说) (2)老师小结:相同数位要对齐,这一点跟前面我们学过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样。 (3)该怎样计算呢?请各小组商量一下? (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注意指导,发现特色准备展示) (4)谁来说说你们小组的做法。 (展示学生的想法,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质疑,评价)(要让学生明白每一步的意义,结果从哪来,应该写在哪?) 7.刚才大家交流的,同学都听明白了吗?谁能再来完整的说一说? (板书竖式):2 3 1 2 46 23 2 7 6 (1)我们在计算时,用了两行数表示,46是算得是什么? (学生说)(板书:232的积) (2)23指的是什么呢?(引导学生说出这是23个十) (板书:2310的积) (3)276呢?(学生说)(276是计算结果) (二)你会列竖式解决两位数乘两位数了吗?接着让我们独自解决: (1)市府大楼有多少间办公室? (展示学生的做法,重点关注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三、练习巩固,提高能力: 1、计算: 42222 1 12134 3 2、火眼金睛辨对错: 3443 2112 3486 6843 1 025 16 3、一套12本,每本24元,一共要付多少元? 四、概括总结,条理知识: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在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要先用一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这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得数的末位和这个因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五、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 这条街上一共有多少盏灯? 2312276(盏) 2 3 1 2 46 232的积 232310的积 2 7 6 两位数乘两位数 篇二 教学内容:苏教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031页。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2、在具体情景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教学过程:今天,老师请了一位朋友来和我们一起上课,看,它是谁?小叮当有着一个充满智慧的大脑袋,和它一起上课会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思维热身操共有8节:12×30 60×50 20×13 50×706×82 5×96 2×88 4×73真不错! 现在大家的生活水平都高了,很多小朋友家都订了牛奶。老师这也有一张订单,瞧,小叮当正盯着它在研究呢! 一份牛奶(每天一瓶)每月28元订一个月 送文具盒一个订一个季度 送文具一套订半年 送书包一个订一年 送四驱车一辆你猜小叮当会选择哪种定奶的方式呢?四驱车的诱惑太大了,小叮当决定订一年。不过订之前,得先摸摸口袋里有多少钱。要求需要多少钱,得先来列一个算式?(板书:28×12)为什么乘12呢?那大概要多少钱?你是怎样估算的?(28×10=280,28×12比280多一点,可能是300元。)那究竟需要几元呢?你们能帮小叮当来算算吗?四人小组讨论一下,看看你们有哪些好办法?(1)先算一季度再乘4。 28×3=84 84×4=336(2)先算半年再乘2。 28×6=168 168×2=336(3)先算十个月再加上2个月。 28×10=280 28×2=56 280+56=336(4)用竖式计算。好,那我们先把竖式列好,注意数位要对齐。这和我们以前学得乘法竖式有什么不同?以前是一个数乘一位数,现在是乘一个两位数。第一步算什么?用个位上的2去乘28,2乘8得16,对齐个位写6,向十位进1,2乘2得4,加上进上来的1得5,对齐十位写5。好,2乘28得56,表示的是56个1,所以6要对齐个位写。做到这结束了吗?第二步再算什么?用十位上的1乘28,得28个十,也就是280,对齐个位写0,对齐十位写8,对齐百位写2。然后怎样做?相加,为什么加呢?第一步2乘28求出的是2个月需要多少钱,第二步1乘28求出的是10个月需要多少钱,那么把两次的结果加在一起就是12个月也就是1年需要多少钱,所以我们用加法。那么,在书写时呢,这里280的0可以省略不写,下面仔细看老师完整的再算一遍。第一步用个位上的2去乘28,2乘8得16,对齐个位写6,向十位进1,2乘2得4,加上进上来的1得5,对齐十位写5。第二步用十位上的1乘28,1乘8得8,对齐十位写8,1乘2得2,对齐百位写2。然后56加280,6加0得6,5加8得13,写3进1,2加1得3,所以是336。谁也会像老师这样来说一说计算过程呢?都会说吗?同桌互相说一说。你们知道每一步算的是什么吗? 板书 2 8 2 8 × 1 2 × 1 2 2个月 5 6 56个一 5 6 10个月 2 8 0 28个十 2 8 3 3 6 3 3 6好,下面我们来看一组练习,你能说出下面各道题目的下一步该怎样计算吗?21 24 53 54 ×25 ×32 ×23 ×46 5 48 159 324 6 6如果调换28和12的位置相乘,结果会怎样呢?打开书31页,试一试,在书上完成!(一人板演) 1 2 × 2 8 9 6 2 4 3 3 6比较一下这两道算式,你有什么发现?(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后,计算的过程不同,结果却是一样的。)那么乘法可以怎样来验算呢?(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啊?(板书:两位数乘两位数)那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呢?大家说的都很好,那能不能根据刚才说的来完成这几道题目呢?(打开书p31页第1题)(3人小黑板,逐一讲解,反馈并纠错)2 4 6 2 1 3× 2 3 × 4 1 × 7 27 2 6 2 2 6 4 8 2 4 8 9 1 5 5 2 2 5 4 2 9 3 6我同桌也做了两题,她做的对吗?(p31页第2题)1 4 3 4× 2 5 × 2 3 7 0 7 2 2 8 6 8 9 8 7 5 2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你会把它改正过来吗?1 4 3 4× 2 5 × 2 3 7 0 1 0 2 2 8 6 8 3 5 0 7 8 2所以说,我们做题一定要细心啊!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比赛,请组长拿出作业纸,上面一共有四道题,一人做一题,不允许一个人全做完,如果出现取消比赛资格,不过当一个人在做的时候,其他小朋友可以在旁边监督,发现错误可以提醒,但是不能报答案给他听,比比哪组做的又对又快!(p31页第4题,实物投影校对)1 4 2 6 6 3 7 3× 5 2 × 2 4 × 3 2 × 2 3 2 8 1 0 4 1 2 6 2 1 9 7 0 5 2 1 8 9 1 4 6 7 2 8 6 2 4 2 0 1 6 1 6 7 9经过这么激烈的比赛,我们放松一下,春天已经不知不觉的来到了我们身边,看,公园里景色多美呀!(p31页第5题)你从这幅图上得到了什么信息?(成人票24元,儿童票12元)我买32张儿童票。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一共需要多少钱?)可以怎样列式?(32×12)打开书31页,独立完成。(一人口答)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课堂作业:31页想想做做2。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教学设计 篇三 学习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63页例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 学习目标: 1、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理解乘的顺序以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2、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学习重点: 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 学习难点: 理解乘的顺序以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口算。 12×2024×1050×2070×2 21×1011×3060×4030×5 2、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今天,我们继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预习导学。 师: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学习这一部分的知识,请看自学提示。(指名读) 看第63页的情景图,观察并思考下列问题: (1)图中有哪些信息?把这些信息完整地叙述下来。(独立思考解决) (2)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列出算式,并算出结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3)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笔算乘法的方法。(4人一组讨论、交流) 学生自学、讨论。 三、合作探究,问题解决。 指名回答自学提示中的问题,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 1、板书:妈妈买了一套书12本,每本24元。妈妈一共要付多少钱? 2、24×12=(元) 师:同学们,你能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求出得数吗? 生:(能)可以把12本分成2本和10本两个部分,先求出2本书多少钱;再求出10本书多少钱;然后把这两部分钱加起来就是妈妈要付的钱。【1221024×248(元)24×10240(元)24048288(元)】 师:你是从哪里看到的? 生:(你真是一个有心的孩子。) 师:其实,我们也可以把这个过程用竖式进行计算。请看(屏幕出示:) 242448 ×2×10240 48240288 (1)师:刚才求妈妈12本书用288元,计算时一共用了3个竖式。我们共同尝试一下,看能不能把这3个竖式合并起来写成一个竖式呢?来,看着我们的计算过程。刚才的第一步我们是先算什么的?怎样计算?(先算2本多少钱,用24乘2。) 1计算24乘2先算什么呢?再算什么?(先算2乘个位上的4表示8个一;再算2乘十位上的2表示4个十,合起来是48。) 2在48的旁边注明24×2的积。 (2)此时教师揭去盖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1”的东西,并问第二步要算什么?怎样算?(第二步算的是10本书一共多少钱,24乘10得240。) 1、教师对着竖式说明:十位上的“1”表示10,所以用十位上的“1”去乘24就是用10去乘24;先用1个十乘4得40,“4”要写在十位上,个位上写“0”;再用10乘2得20,但是这个2表示2个十,所以10乘2得到的20也表示20个十,也就是200,这个“2”要写在百位上。因此求得的积是240。 2、在240的旁边注明24×10的积。 3、师:这次求得的积个位上的“0”应该如何处理呢? 生:“个位的0不写”。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书上小括号里提示我们的。 师:你真是一个细心的孩子,大家应该向他学习。想想个0为什么可以不写呢? 生:因为用十位上的“1”去乘24,得到的24就表示24个十,也就是240,所以在这里个位上的0不写。 (3)第三步要算什么?(把10本书的钱和2本书的钱加起来,也就是把48与240加起来,得288。) 4、师:谁能说一说这道题的计算顺序和方法。 生:先用2乘24得48,得数的末位要与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1乘24得24,得数的末位要与因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四、展示讲评、内化提升。 出示例1的竖式,引导学生总结方法。 1、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这道题的计算顺序和方法,然后各组派代表说。 2、竖式中48和24比较,哪个数大,为什么? 3、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先用第二个因数()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得数的末位要与因数的()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得数的末位要与因数的()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 两位数乘两位数 篇四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培养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书写工整、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及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乘数是两位数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乘数是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计算: 把这四道题分别写在小黑板上,请四名同学在自己位子上做。 2.口算练习: (全体同学进行口算练习,投影出示) 14×2 31×30 214×3 16×5 23×4 22×3 21×5 12×20 18×3 23×6 27×4 42×3 请同学说一说,14×2,31×30,214×3的口算过程。重点强调要用乘数分别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集体订正小黑板上的四道题,请同学回忆乘数是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教师再强调说明:在计算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时,要用乘数依次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3.根据乘法的意义写出算式并口算出结果。 1个24 2个24 3个24 10个24 (24×1=24) (24×2=48) (24×3=72) (24×10=240) 同学们想一想:3个24和10个24合起来是几个24?(13个24) 根据乘法的意义:13个24写成乘法算式。24×13 揭示新课: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1: 投影出示,引导学生看图片。 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每盒有多少只? 一共有多少盒?求的是什么?怎样求? 以上几个问题,四人小组讨论。 集体讨论,说明图意。(每盒彩色笔24支,13盒彩色笔共多少支) 老师提出几个问题,请学生独立思考。 (这几个问题,投影出示) (1)求13盒彩色笔共多少支,应该怎样列式? (2)讲一讲24×13的意义。 (3)从图中看出13盒彩色笔可以分成几部分?怎样求出这两部分彩色笔的支数? (先求3盒的支数,再求出10盒的支数,最后求出13盒一共的支数) 请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3盒的支数 (2)10盒的支数 (3)13盒的支数 这三步是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可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请一名书写好的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在竖式中标明乘的箭头。 教师边重点补充讲解边完善板书:这道题分三步计算,先求3盒的支数,再求10盒的支数,最后把两部分加起来,得到13盒的支数。 提问:怎样把这三步写在一个竖式里呢?板书: 教师示范演示: 第一步:用纸片盖住乘数十位上的“1”,用个位上的“3”依次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数,如式: 第二步:揭开十位数字上面的纸片,用十位上的“1”依次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用十位上的1去乘个位上的“4”得4,(即4×10=40,故4要写在十位上;用“1”去乘十位上的“2”,得20,即:20×10=200,故“2”写在百位上。) 第三步;综合一,二步,把两部分积相加起来。写一个完整的算式: 在把两部分积相加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2加0,0只起占位的作用,为了简便,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边说边把“0”擦掉。 小组讨论:每个同学都有机会说一说计算的全过程。 (先用乘数个位上的 3去乘被乘数 24,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乘数十位上的1去乘被乘数24,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72和240加起来) 引导学生观察完整的竖式和分步计算的联系与区别。强调说明用一个竖式计算比较简便。 试做: 完成下面各题: (以上三题写在小黑板上,由三个学生完成,其余同学写在课本上) 完成后进行集体订正。 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乘法”,想一想:乘法应该怎样计算呢? (同桌两个同学互相讨论一下) 投影出示: 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1.先用乘数个位的数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请个人读、集体读。 (三)巩固反馈 1.计算下面各题。 要求: (1)先说出下面各题的计算步骤,再计算; (2)计算后请把被乘数和乘数调换位置再算一遍,看看两次计算的结果相同吗? 43×12 31×23 26×13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要求:计算后结合每道题具体说一说“为什么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要和乘数的十位对齐? 3.出示投影片。 学校买了32把椅子,每把椅子的价钱是15元。根据左边的竖式在里填数。 通过读题、审题后,由学生独立写在课本第8页。完成后集体订正。 4.判断正误。错误的说明错误原因。 请在自己的练习本上,把上面的错题改正过来。然后把乘数和被乘数交换位置,再计算一遍。(用这样的方法可以验算) 5.课堂验收。 要求:格式规范、书写整齐、计算正确。 (1) 36×12 (2)53×28 第1,2,3组同学做第(1)题,第4,5,6组同学做第(2)题。并用交换被乘数、乘数的位置,再做一遍。 小结同学们学习得很好,老师再出一道思考题,用你们今天学习的知识能解决吗? 123×23 家庭作业:看书第6页。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和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基础上学习今天的新知识。导入新课正是旧中引新,为讲授法则和算理做好知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 讲授新课时,利用迁移的原理,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一步一步地加深对算理和法则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很轻松地获得了新知识。 通过对练习的精心设计,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认识,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计算能力,注意了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习习惯。 两位数乘两位数 篇五 教学内容: 本单元基础: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20×3,200×3),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每位乘积不满十)(43×2),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材内容安排如下表: 教学目标: 1、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时间:9课时 1、口算乘法(3课时) 7第1课时 教学内容:58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四14题。 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学重点: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过的口算方法 口算下面各题: 40×4 60×5 30×3 300×7 200×8 12×4 24×2 13×3 32×3 11×5 自己选两题,说说口算方法。 二、新课 1、提出问题 (1)仔细观察例1图 (2)请学生提出问题。 (3)从学生回答中选择例1的两个问题: 邮递员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2、探讨口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 300×10 300×30 (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4)评价。 3、尝试解决问题。 (1)请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其余的问题。如:工作10天,要送多少封信?工作30天,要送多少封信? (2)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乐趣。 4、探讨新的口算方法。 (1)出示:42×10 23×30 14×200 请学生思考,讨论怎么算? (2)组织交流,并由教师评价每种方法。 三、练习 1、完成做一做的8道题。 (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总结,发现规律。 2、独立完成练习十四12。 3、解决实际问题:练习十四34。 四、总结 请学生谈收获。 8第2课时 教学内容:59页例2(估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下面各题: 40×10 60×20 30×40 300×70 200×80 12×400 240×2 130×3 30×3 11×50 2、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32 18 687 295 358 42 选择几个数说一说是怎样求近似数的。 3、估算: 198×4 305×6 485×3 182×5 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的?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1)出示例2图:请学生仔细观察。你从图中了解到什么? (2)把在图中获取的信息汇总,说成完整的一道题: 大会堂里共有18排座位,每排22个座位。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 2、探讨估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 18×22 22×18 (2)小组讨论:怎样估算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估算方法。 方法一:1820 2220 20×20 = 400 方法二:1820 22×20 = 440 方法三:2220 18×20 = 360 (4)比较、评价。 3、尝试解决问题。 (1)请学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有一本书,它其中的一页有23行,每行约有22个字。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 (2)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乐趣。 三、练习 1、完成练习十四的第7题: (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 (2)集体订正,讲讲估算的方法。 2、练习十四第8题: (1)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目要求。 (2)“已经种了的93棵树苗是几行?”这块地有几个93呢? (3)请独立列出算式并进行估算。 四、总结 请学生谈收获。 9第3课时 教学内容:口算乘法的练习课(完成练习十四的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学生回顾上两节课学习的内容。 2、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算练习: 50×10 70×20 40×40 500×70 600×80 12×300 240×2 130×2 90×3 11×30 选择一部分题目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口算的。 3、听算练习: 40×10 30×20 30×50 300×10 300×80 22×40 330×2 120×3 30×6 10×50 4、估算: 42×11 68×10 32×47 45×17 26×18 36×21 四人小组互相说说是怎样估算的?有多少种估算的方法? 二、解决问题: 1、养一张蚕需要桑叶约600千克,可产茧约50千克。 (1)小明家养了4张蚕,可产茧多少千克?需要桑叶多少千克? (2)张村共养40张蚕,可产茧多少千克?需要桑叶多少千克? 学生仔细读题,理解题目意思,并弄明白两个问题的不同。 同桌合作完成,集体讲评。 2、果园里有28行橘子树,每行32棵。果园里大约有多少棵果树? 先列出算式,想一想,是求近似值还是准确的值?该怎样解决? 学生独立完成。 三、综合练习: 1、独立完成练习十四第5、6题,比一比,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得最好。 2、分组进行“夺红旗”比赛(练习十四第9题) 3、合作完成练习十四第10、12题。集体讲评。 四、学习总结: 生生互相谈收获。 2、笔算乘法(4课时) 10第1课时 教学内容:63页例1、做一做,练习十五1、2题。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不进位)。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呈现例1的画面,让学生观察 用完整的话把这幅图的内容、问题说一说。 请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列出算式24×12。 二、探讨计算方法 1、各组讨论:怎样计算24×12。 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2、组织交流。 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在黑板上。 方法一: 24×10 = 240 24×2 = 48 240 + 48 = 288 方法二: 2 4 × 1 2 48 24×2的积 2 4 24×10的积(个位的0不写) 2 8 8 3、师生评议。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作以肯定或补充。 (3)重点评议笔算。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 三、练习 1、尝试练习。 用竖式计算63页“做一做”的8道题。请几名学生上黑板板演,讲评。 2、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 四、总结 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 2、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那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12第2课时 教学内容:笔算乘法的练习课(完成练习十五的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能解决用乘法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口算练习: 60×20 80×20 60×40 300×70 30×80 12×40 330×2 240×2 60×3 33×30 3、笔算: 练习十五第2题: 39×11 31×31 23×33 22×24 12×41 21×32 请6名学生上黑板板演,其他学生每题都做。讲评。 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该注意什么? 4、正误辩析: 教师用小黑板出示4道计算出现错误的笔算式题,让学生判断正误,并进行改正。 二、解决问题: 1、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 (1)引导学生看图,获取信息。 (2)同桌互相说:把图上的意思完整的说一说。 (3)独立列出算式,并用竖式笔算。 (4)集体讲评。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第4题: 三、综合练习: 完成学案相应的练习。 四、学习总结: 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 13第3课时 教学内容:65页例2、做一做,练习十六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