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理解性默写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
资源ID:94690962
资源大小:33.28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师说》理解性默写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师说理解性默写、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作用)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韩愈在师说中,阐述了师生各有所长,可以相互学习,其原因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3、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是相同的。4、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韩愈在师说中也明确提出了择师的标准:“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5、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广泛学习,重视师道的事迹,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的语句是: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6、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7、柳宗元曾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这与韩愈师说中“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所描述的现象一样。8、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9、求学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懂的就要去探求,或是向别人请教,正如师说中所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否则,就会像韩愈在师说中批判的对象一样:本末倒置,聪明人做出糊涂事来,“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10、在师说中韩愈所指的老师和教小孩子读书的老师是不一样的,即“彼童子之 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11、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12、从师态度不同,结果也不同。古之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很远,“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才智低于圣人很多,“而耻学于师 ”,这就造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是故“圣益圣,愚益愚。”13、韩愈写作师说一文的缘由是: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14、“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师说中“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一致。15、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在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16、师说一文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批判了“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的错误态度。17、韩愈在师说中写道,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择师而教之”;对自身“则耻师焉。18、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19、韩愈在师说中慨叹,因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对待从师学习的态度不同,产生了一种出人意料的结果:“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对士大夫辛辣的讽刺)20、师说中作者感叹从师学习的不能恢复的句子是:师道之不复,可知矣。22、韩愈在师说中说:从师与年纪无关,比自己年纪大的人,闻道在自己之先,要以之为师(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而“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23、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指启蒙教师的句子是: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24、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