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docx
-
资源ID:94694326
资源大小:46.64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docx
古代诗歌阅读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晚次鄂州卢纶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注:鄂州:唐时属江南道,在今湖北鄂州市。安史之乱前期,诗人为避战乱浪迹天涯,这首诗是他在南行途中写的。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见”字写出战乱漂泊中遥见汉阳城的喜悦,“犹是”突转,回归现实,写出仍需启程出发的沉郁。B. 颔联简笔白描船中日常情景:同船商贾白日酣然入梦和夜晚船夫呼唤,透露出作者昼夜不宁的纷乱思绪。C. 颈联即景生情:时值寒秋,人往三湘走,心却驰回故乡。用一“逢”字,将愁情与秋色的凄凉联系起来。D. 本诗诗风淡雅直露,感情平易炽热,通过诗人的切身感受表现战乱,以小见大地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现实。16. 试分析本诗尾联包含了怎样的感情?【答案】15. D 16. 家业已随着战乱丧失殆尽,哪能再忍受江上传来的军鼓声。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对国事的忧虑,同时显示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D“本诗诗风淡雅直露”错误,本诗诗风含蓄并非直露。首联写“晚次鄂州”的心情,含蓄哀婉。次联写“晚次鄂州”的景况,诗人写的是船中常景,然而笔墨中却透露出他昼夜不宁的纷乱思绪。三联写“晚次鄂州”的联想。末联写“晚次鄂州”的感慨,写诗人有家不可归,只得在异域他乡颠沛奔波的原因。诗风淡雅含蓄,由于作者是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来表现的,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家乡旧业已经被战乱毁尽,哪堪再听见江上鼓角声声。末联写“晚次鄂州”的感慨,写诗人有家不可归,只得在异域他乡颠沛奔波的原因。最后二句,把忧心愁思更加地深化了:田园家计,事业功名,都随着不停息的战乱丧失殆尽,而烽火硝烟未灭,江上仍然传来干戈鸣响,战鼓声声。写出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诗人虽然远离了沦为战场的家乡,可是他所到之处又无不是战云密布,这就难怪他愁上加愁了,写出了诗人对国事的担忧。诗的最后两句,把思乡之情与忧国愁绪结合起来,抒发思乡之情,使此诗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江苏省常州市三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发赵屯,得风宿杨林池,是日行二百里杨万里动地风来觉地浮,拍天浪起带天流。舞翻柳树知何喜?拜杀芦花未肯休。两岸万山如走马,一帆千里送归舟。出笼病鹤孤飞后,回首金笼始欲愁!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地浮”“天流”,语意夸张,极言风大浪高;而诗人此日能行二百里,也有赖动地强风之力。B. 颈联将“两岸”的“万山”比作奔跑的快马,写出了舟行迅捷,也暗示了诗人返乡途中的愉悦心情。C. 尾联诗人以“病鹤”“金笼”作比,这与陶渊明归园田居中“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诗意相当。D. 全诗除了颔联、颈联之外,首联也用对仗,且对仗工整,却不见雕琢痕迹,自然清丽,令人叹服。16. 杨万里创立的“诚斋体”具有活泼自然、通俗浅近、饶有趣味等特点,请分析本诗颔联是如何体现这些特点的。【答案】15. C 16. 以“舞”“拜”二字形容柳树、芦花在风中起伏的姿态,活泼而逼真;“拜杀”一句用一个“杀”字,口语入诗,语言通俗浅近;不直写自己心情欢畅,却说柳树知我有喜,芦花不停拜贺,显得饶有趣味。【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C.“这与陶渊明归园田居中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诗意相当”错误,本诗尾联较陶诗诗意更进一层,不仅写出了脱身官场生活的欢喜,也写出了回首官宦生涯的不堪。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关键诗句的能力。这两句的意思是:舞翻柳树知何喜?拜杀芦花未肯休江岸的柳树不住地舞动翻腾,是听到什么喜事了(是不是已经听说我要还乡了呢)?江边的芦花一起一伏,不停地向我拜别。“舞”“拜”二字,写柳枝与芦花在风中飞舞起伏的景象,又赋予它们人的特征,使用了拟人手法,显得十分活泼生动。杀,此处用作助词,表示程度,指一拜再拜不停,是个口语,显得通俗浅近。这既是写江风猛烈,芦花起伏不定,又用该程度词表达出芦花仿佛在为我不断贺喜一般热烈感情。与“舞翻柳树知何喜”一句相互映衬,通过景物的“知”我有喜,不断贺喜,流露出诗人自己内心的舒畅喜悦之情,饶有趣味。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 姜夔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注丙辰岁不尽五日,意为丙辰年还有五日就结束了。此词为姜夔从无锡乘船归杭州家中过年的途中所作。吴松,今上海一带,距词人的家已近。恶:猛烈,很。禁持:摆布。亚:接近。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天上重云密布,大雁都心情紧张,不敢啼叫,此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B. 词人乘坐雕画着美丽图案的船经过石塘西,心中的愁苦更加浓重了。C. 渐生的新绿和船头的恶浪,两处景象对比,意在表现生命力的顽强。D. 这首词虚实结合,词人想到了“灯火”,借“灯火”来表达自己的心意。16. 本词情随景变,上阕和下阕写了词人归家时的不同心情,请简要分析。【答案】15. C 16. 上阕描述了归家路上的景象,重云密布,风急浪大,写出了词人因路途艰难、归家受阻而感到不安。下阕描述了春天到来,小草泛绿,梅树长成,这一番美好、蓬勃的景象,表达了词人归家的急切、喜悦和温暖之情。以热闹的景象正面突出情感,以淡笔写浓情。(也可从修辞手法等其他角度来分析。比如,上阙写大雁穿过重云, 飞向温暖的南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大雁的“归家”表现作者归家的情景。下阙揣想此时的家中,门前小梅新枝生长,几乎高与门齐,灯火也在催着自己赶快回家,运用想象等手法,表现家人盼归之殷切与词人归家之心切)【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意在表现生命力的顽强”错误,水浦中渐生的小草呈现出一番绿意,它引发了词人即将归家的喜悦之情;词人从这绿色的小草上,想到自己家的梅树应该长及门楣之处,以此来表达内心的激动。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雁怯重云不肯啼。”起笔写向空中,用比喻的手法表现作者归家的情景。此一画面,恰成词人归心似箭的写照。“画船愁过石塘西”,次句写出自己,句中著一愁字,便似乎此一画船,是载了满船清愁而行。作者既然归家但是描写的却都是惨淡景象,“打头风浪恶禁持”,作者巧妙的写出了实情,大风阻挡词人归路,人间有风浪猛打船头。天上有重云遮拦鸟道,对于思家心切的作者忧愁更深一步,写出了词人因路途艰难、归家受阻而感到不安。“春浦渐生迎棹绿”,过片仍写水面,意境却已焕然一新。从狂风恶浪过变而为春波荡漾,从风浪打头紧接便是春波迎桨,画境转变之大,笔力几于回天。时犹腊月,词人眼中之河水已俨然是一片春色,则此时词人之心中,自是一片温暖。“小梅应长亚门枝”,离家已久之词人,揣想此时之家中,门前小梅,新枝生长,几乎高与门齐了。小草泛绿,梅树长成,此一意境,何其馨逸,又何其温柔,词人心情变得喜悦。江苏省如皋市如皋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8月月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睢阳学舍书怀范仲淹白云无赖帝乡遥,汉苑谁人奏洞箫。多难未应歌凤鸟,薄才犹可赋鹪鹩。瓢思颜子心还乐,琴遇钟君恨即销。但使斯文天未丧,涧松何必怨山苗。【注】此诗是作者年轻求学时所作。汉苑:指皇家宫苑。凤鸟:楚狂接舆曾劝孔子避世,说:“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赋鹪鹩:晋代张华初未知名,著鹪鹩赋以自寄。阮籍见之,叹曰:“王佐之才也!”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白云飘荡,都城遥远,诗人发出谁才能在汉苑吹奏洞箫的疑问,表现仕进愿望。B. 诗人认为人生多难但不要悲观、消极,虽然不知名也应当努力展现自己的才能。C. 诗人清贫仍如颜回一样快乐;坚信自己琴技高超,会得到钟子期那样的行家的赏识。D. 尾联前句中的“斯文”在此泛指文化,诗人相信上天不会让有才华的人永远被埋没。16. 本诗最后一句化用了西晋诗人左思咏史中的诗句:“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冑蹑高位,英俊沉下僚。”两首诗都以“涧松”自比,但传达出的情感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5. C 16. 左诗中的“涧松”高百尺却被“山苗”遮蔽,充满不平和怨恨,比喻无机会伸展抱负的英才,表达了诗人因阶级差别而志不得伸的愤懑;范诗中的“涧松”位置虽低却不抱怨,作者以此自比,表达了对自己才能的自信和积极努力的思想。【解析】【分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与艺术手法的能力。C.误将用典当实指。“琴遇钟君”是用伯牙子期的典故表达对知音的渴望,并非实指自己琴技高超。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冑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前两句描写了涧松“郁郁”,高大茂盛,山上“苗”稀疏矮小,然而凭借山上苗小小的叶茎却能遮蔽涧松,作者由此发出,社会上那些世族明明没有才华,却都身居高位,而有才能的人却屈居人下的感慨,表达诗人对阶级固化,贫寒之士有志不能申的愤懑之情。本诗中“但使斯文天未丧,涧松何必怨山苗”两句,作者说只要上天不曾忘记有才华的人,涧松也不必埋怨山苗,表现出一种自信能力,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够有所收获的积极努力的思想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包场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自 咏白居易随宜饮食聊充腹,取次衣袭亦暖身。未必得年非瘦薄,无妨长福是单贫。老龟岂羡牺牲饱,蟠木宁争桃李春?随分自安心自断,是非何用问闲人。【注】蟠木:弯曲的树。15.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饮食随便充腹就行,穿着简朴暖身就好,可看出他作此诗时生活困窘。B. 体瘦家贫不一定寿短福少,从颔联中措辞可看出诗人的生活态度。C. “牺牲”过着饱足的生活,但改变不了被用作祭品的命运,不如“老龟”自在。D. 诗人借“老龟”“蟠木”寄托生活追求,运用反问的手法增强了抒情的效果。16. 本诗意在“自咏”,结合全诗,分析诗人表达了哪些人生态度。【答案】15. A 16. 知足常乐:诗人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能充腹暖身即可,他认为“瘦薄”不影响“得年”,“单贫”无碍“长富”,表现了一种乐观知足的态度;淡泊不争,洒脱随性:诗人以“老龟”“蟠木”自比,不羡不争,“随分自安”,表达出淡泊随性的生活态度;坚守本心:作者心中自有裁断,不在乎“闲人”的看法,可看出他对自我生活态度的坚守。【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A项,“可看出他作此诗时生活困窘”错,首联“随宜饮食聊充腹,取次衣裘亦暖身”意思是饮食方面有什么吃什么勉强凑合着能够填饱肚子,衣服穿着方面虽然稍次一些但也足够来暖身了,一“聊”一“亦”足以表达诗人对生活要求不高自我满足的心态,可见首联虽然说客观上物质条件不充裕,但主观上是知足常乐的,并非指生活困窘。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诗歌情感态度的能力。首联,饮食上只求“充腹”,穿着上只求“暖身”,可以看出诗人知足常乐,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能饱腹暖身即可。颔联,“未必得年非瘦薄,无妨长福是单贫” 诗人认为饮食随便充饥就行,穿着简朴暖身就好,可见诗人不在乎物质条件,活出了精神方面的志满意足。体瘦家贫不一定寿短福少,从未必无妨,可看出其乐观知足。颈联,“牺牲”过着饱足的生活,但改变不了被用作祭品的命运,不如老龟自在,桃李可以在春天争辉,但没有蟠木果实,白居易借老龟蟠木寄托生活追求,不羡不争、淡泊名利,洒脱随性,坚持自我的人生态度。“岂羡”,写老龟不羡慕虽然吃得很饱却作为祭祀之物的“牺牲”,运用典故,表现了自己不慕名利,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宁争”句,写“蟠木”不与“桃李”争春,表现了诗人豁达的性格特征。尾联,“心自断”“是非”不用“问闲人”,自己心里自有判断,自然也不受他人影响,表达了诗人坚守本心,对自我生活态度的坚守。【点睛】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棋盘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咏怀古迹·其五杜甫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注】纡筹策:曲折周密地展运策略。祚:帝位。15. 下列对这首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时空共说,笔力雄放,凸显诸葛亮名满寰宇、万世不朽的形象。B. 颔联概括了诸葛亮的才能、功绩,赞扬他如鸾凤高翔,独步云霄。C. 颈联用典,通过与伊尹、吕尚、萧何、曹参等功臣比较,来盛赞诸葛亮的才能。D. 全诗除“遗像”句是咏古迹外,余句皆以抒情为主,情感跌宕起伏。16. 有人认为此诗尾句“志决身歼军务劳”是全诗的最强音,请从情感角度加以分析。【答案】15. D 16. 尾句诸葛亮因军务繁忙,积劳成疾而死于征途,未能实现复汉大业。尾句既是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高尚品节的赞叹,也是对他虽有恢复汉朝大业的决心,但未遂平生之志的深切哀惋,所以是全诗的最强音。【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等的能力。D.“余句皆以抒情为主”错误,全诗除“遗像”句是咏古迹外,余句皆以议论为主,而非“抒情”。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分析思想情感的能力。“志决身歼军务劳”,是说诸葛亮依然坚决献身竭尽忠心。尾句情感是在前几句情感基础之上的进一步升华,这句话长叹尽管有诸葛亮这样稀世杰出的人物,下决心恢复汉朝大业,但最终未能成功,反而因军务繁忙,积劳成疾而死在征途上,没有能够实现恢复汉朝大业的愿望。尾句既是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格的赞歌,也是对他虽然怀有恢复汉朝大业的决心,但最终没能实现自己志向的深切叹惋之情。至此,尾联蓄势已足,发出空谷传响“志决身歼军务劳”全诗就结于这动人心弦的最强音上。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