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防高空坠落预控措施和应急预案.docx
海门首开锦源国际C地块二期项目1#、 7#楼防高空坠落预控措施和应急预案编制单位:中电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海门首开锦源项目管理部编制人:审核人:编制时间:2019年5月在移动时,平台上的操作人员必需撤离,不准上面载人移动平台。悬挑式钢平台作业平安措施悬挑式钢平台的结构构造应防止左右晃动,计算书及图纸应编入 施组。悬挑式钢平台的搁支点及上部结点必需位于建筑物上,不得设置 在脚手架等施工设施上。斜拉杆或钢丝绳,构造上宜两边设置前后两道,且每一道均应作 单道受力计算。应设4只吊环(阅历算),吊环用甲类3号沸腾钢,(不 得运用螺纹钢)。安装时,钢丝绳及建筑物(柱、梁)锐角利口处应加软垫物。钢 平台外口略高于内口,周边设置固定的防护栏杆。钢平台搭设完毕后应组织专业人员进行验收,合格后挂牌方可运 用,同时挂设限载重量牌。4.7、交叉高处作业平安防护措施由于上方施工可能坠落物件或处于起重机把杆回转范围之内的 通道,在其影响的范围内,必需搭设双层防护棚。防护棚的宽度依据 坠落半径而定。结构施工自二层起,凡人员进出的通道口均应搭设平安防护棚, 高度超过24nl的层次,应搭设双层防护棚。支模、粉刷、砌墙等各工种进行立体交叉作业时,不得在同一垂 直方向上操作。可实行时间交叉、位置交叉,如时间交叉、位置交叉 不能满意施工要求,必需实行隔离封闭措施后,方可施工。第五章应急预案5.1、 指挥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郭泽峰副组长:贾宏蔡协西组员:张北溟刘双鹏周京华钱卫生陆海忠王冬梅5.2、 指挥部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框图应急救援总指挥:爰副指1程:急求料m经理:在项目建J急救援工彳机才1面负责,为应彳二次结构当地医疗电总指挥。项目部总工:在应急救援工作中供应总体技术支持,负责组织制 订应急救援方案并指导和监督实施运行。项目部执行经理:负责现场组织、指挥应急救援工作,为救援现 场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总调度;组织应急救援技术方案的具体实 施。平安总监(平安部):负责组织本部门人员参及应急救援技术方案 的编制并现场指导实施;为应急救援工作供应平安技术指导及保障工 作。负责在事故发生后爱护现场。财务主管(财务部):负责确保供应应急救援工作顺当进行的资金 支持。材料主管(材料部):负责保证本部门对应急救援过程中所需物资、 设备的供应、配备、维护和供应运用。联络员(陆海忠):负责组织本部门人员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做好内、 外联络和沟通。后勤部门(保卫部门):负责维持应急救援工作的秩序,参及人员 疏散和警戒,为应急救援供应平安保障。预算员(预算部):负责在事故发生后帮助爱护现场,对在事故救 援过程中确需变动的,应主动做好现场记录(照片、录像或绘制草图 等)。各施工队:由各施工队队长负责,负责干脆参及或协作地方专业抢险队伍参及抢险救援。5.4、 应急救援预案启动条件当项目部所属各单位在日常施工生产中遇到突发性高处作业坠落紧急 平安事故(状态)时,由项目经理下令启动并运行本应急救援预案,全 力确保国家、社会、人民的生命财产平安不受损失或少受损失。5.5、 应急救援资源配备状况资金的配备项目财务部必需保证10万元的应急救援备用金,以备紧急事务发 生时,有足够的财力支持应急救援工作。应急救援物资、设备设施的配备(见下表)序号名称数量位置负责人1物资运输车1辆施工现场材料主管2挖掘机1辆施工现场材料主管3装载机1辆施工现场材料主管4平安帽100顶项目部及 施工现场材料主管5扩音喇叭2支项目部及 施工现场材料主管6应急联络电 话数部见应急联 络材料主管社会资源在发生突发性高处坠落紧急事故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依据实 际须要将及工程所在地地方政府机构或部门恳求支援,如恳求火警119 支援、恳求医院急救120支援、恳求110支援等。5.6、 应急响应 接警及通知接警:接警部门为项目部办公室。接警人接到报警后,应具体 询问以下内容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具体地点、事故性质、事故 缘由初步推断、简要经过介绍、人员伤亡及被困状况、现场事态 限制及发展状况等,并做好记录。接警电话:联络员手机:。通知:接警人接到报警后,由办公室联络员向项目经理具体报 告,项目经理确定是否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及是否向有关应急机构、 政府及上级部门发出应急救援申请。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的通知应 由项目办公室通知应急组织机构中各部门负责人。应急通讯联络系统项目部应急救援联络工作由项目部办公室联络员负责,应急救援 联络途径如下:对外应急求救公安警力求救电话:110;火警支援求救电话:119;医疗急救求救电话:120;项目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手机号码:项目经理手机:;项目部总工手机:;项目副经理手机:;工程经理手机:;平安总监手机:;财务主任手机:;材料经理手机:;办公室联络员手机:;预算员手机:;施工队长手机:;现场爱护突发性高处坠落紧急事故/事务发生后,平安部门马上派人赶赴事 故/事务现场,负责事故/事务现场爱护,安排合同部门帮助开展收集 证据工作。因抢救人员、防止突发性高处坠落紧急事故/事务扩大以及疏通交 通等缘由,须要移动现场物件时要做好标记、标记,并绘制现场简 图,写出书面材料,妥当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警报和紧急公告当事故可能影响到周边地区,对周边地区的公众可能造成威逼时, 应刚好启动警报系统,向周边公众发出警报,同时通过各种途径向公 众发出紧急公告,告知事故性质、对健康的影响、自我爱护措施、留 意事项等,以保证公众能够做出刚好自我防护响应。项目经理确定是 否启动警报。警报和紧急公告由保卫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相关部门协 作。警报方式采纳扩音喇叭向周边区发出警报。事态监测发生突发性高处坠落紧急事故/事务并启动应急预案后,由平安 部、技术质量部、保卫部门负责人各指定本部门1名人员组成事态监 测小组,负责对事态的发展进行动态监测并做好过程记录。监测的内 容包括:事故影响边界、气象条件,对食物、饮用水、卫生及环境的 污染,爆炸危急性、受损建筑物跨塌危急性等。警戒及治安为保障现场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当开展,在事故现场周边建立警戒 区域,实施交通管制,维护好现场治安秩序,防止及救援无关人员进 入事故现场,保障救援队伍、物资运输和人群疏散等的交通畅通,并 避开发生不必要的伤亡。在平安事故救援过程中现场警戒及治安由保 卫部门负责实施。现场警戒措施包括:危急区边界警戒线为黄黑带,警戒哨佩带臂 章,警车鸣警灯和警笛,用扩音喇叭警告,警戒哨人员负责阻挡及救 援无关的人员进入事故救援现场。人群疏散及安置人群疏散是削减人员伤亡扩大的关键措施,也是最彻底的应急响 应。应依据事故的性质、限制程度等确定是否对人员进行疏散,人员 疏散由项目经理下达疏散吩咐,由办公室主任组织、保卫部门参及实 施。应对被疏散的人群、数量,疏散区域、距离、路途、运输工具等 进行事先考虑和打算,应考虑老弱病残等特别人群的疏散问题。对已 实施临时疏散的人群,要做好临时生活安置,保障必要的水、电、卫 生等基本生活条件。医疗及卫生由当地医疗部门负责对在突发性高处坠落事故中受伤的人员进行 现场急救。对伤情严峻的人员马上转送至工程所在地旁边中山医院或 厦门急救中心进行抢救,转送过程中指派专人进行途中护理,急救车120急救车。在紧急转送伤员时,救援车鸣警报笛。公共关系突发性高处坠落事故发生后,应将有关事故的信息、影响、救援 工作的进展状况等刚好向媒体和公众进行统一发布,以消退公众的恐 慌心理,限制谣言,避开公众的猜疑和不满。发布事故相关信息由项 目经理批准,由项目部办公室发布,保证发布信息的统一性,刚好消 退传言。应急救援人员的平安应急救援过程中,应对参及应急救援人员(指挥人员)的平安进 行周密的考虑和监视。必要时,应有专业抢险人员参及指挥或作业。 在应急救援过程中,由项目部平安部指派专人负责对参及应急救援人 员的平安进行过程监视,刚好发觉受伤人员并组织撤换抢救。5.7、 应急终止及现场复原当事态得到有效限制,危急得以消退时,由项目经理下达终止应 急令。终止应急令由安质部专人用扩音喇叭传达至应急救援现场,终 止应急救援。当终止应急救援后,事故现场仍旧存在可能的不明隐患时(如可 能存在不明火种、建筑物及救援临时设施有可能倾覆等),现场警戒不 予解除,直至经技术部门技术鉴定确认无不明隐患后,告知保卫部门 负责人,由保卫部门负责人下令解除现场警戒。警戒解除后,由应急救援队伍负责复原现场。主要清理临时设施、 救援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复原现场办公生活基本功能等。由办公室 负责组织被疏散人员的回撤和安置。5.8、 应急预案培训及演练应急预案的培训由平安部组织实施。培训时间间隔不应超过12个 月。培训对象应包括参及应急救援的指挥人员、救援队伍人员、协助 等相关人员。培训方式采纳集中培训,培训地点为项目部会议室。应急预案的演练主要采纳桌面演练,即由项目部组织机构各部门 负责人、各施工队队长、应急救援协助及相关人员参与的,依据应急 预案要求探讨紧急状况时应实行行动的口头演练活动。主要是熬炼人 员解决问题的实力,以及解决应急组织相互协作和职责划分的问题。 本部分演练由项目平安部组织,间隔时间不应超过12个月,地点为项 目部会议室。另外,在组织桌面演练的同时,针对应急联络系统的功能进行功 能演练(在允许条件下,可对外部救援资源如110、119、120的通讯 系统功能一并进行演练),确认通讯系统的精确性、畅通性、刚好性是 否满意应急的要求,即通讯系统的响应实力的检测。本部分功能演练 由项目办公室联络员在项目办公室实施。5.9、 预案的评审及改进依据应急预案的培训及演练过程记录,应对应急预案的功能和效 果进行评审,对在培训或演练过程中反映功能不足或效果不佳的局部 或阶段,应进行分析总结,确定须要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刚好问 的充分性。依据分析总结的结果对预案功能予以改进。预案的评审及 改进由应急领导小组授权安质部组织,由应急组织机构各部门负责人、 应急救援队伍和其他协助等相关部门或人员参与。评审及改进的时间 为预案培训及演练结束后进行,地点在项目部会议室。目录第一章 编制依据错误!未指定书签。1.1、 编制依据错误!未指定书签。1.2、 编制目的错误!未指定书签。其次章 工程概况错误!未指定书签。2.1、 工程简介错误!未指定书签。2.2、 建筑概况错误!未指定书签。2.3、 结构概况错误!未指定书签。第三章 重要危急源辨识和风险评价错误!未指定书签。第四章 预控措施错误!未指定书签。4.1、高处作业基本要求错误!未指定书签。4. 2、临边高处作业的平安防护措施错误!未指定书签。4. 3、洞口高处作业平安措施错误!未指定书签。4.4、 攀登高处作业的平安防护措施错误!未指定书签。4.5、 悬空高处作业平安防护措施错误!未指定书签。4.6、 操作平台高处作业平安防护措施错误!未指定书签。4.7、 交叉高处作业平安防护措施错误!未指定书签。第五章 应急预案错误!未指定书签。5.1、 指挥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错误!未指定书签。5.2、 指挥部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框图错误!未指定书签。5.3、 项目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及组织机构各部门职责错误!未指定 书签。5.4、 应急救援预案启动条件错误!未指定书签。5.5、 应急救援资源配备状况错误!未指定书签。5.6、 应急响应错误!未指定书签。5.7、 应急终止及现场复原错误!未指定书签。5.8、 应急预案培训及演练错误!未指定书签。5.9、 预案的评审及改进错误!未指定书签。第一章编制依据1.1、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平安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 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3号)3、建设工程平安生产管理条例4、平安生产许可证条例5、重大危急源辨识(18218)6、建筑施工平安检查标准(59-99)7、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平安技术规范(80-91)8、关于下发集团公司事故/事务应急救援预案及重要危急源的通 知1.2、编制目的本方案编制的目的是:为本工程高处作业平安预控和事故应急救援 工作供应完整的纲领性文件,用以指导整个项目的平安文明施工的工 程管理,确保其优质、高效、平安、文明地完成本阶段的施工任务。其次章工程概况2.1、工程简介序号项 目内容1工程名称海门首开锦源国际C地块二期项目1#、7#楼2工程地点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本工程项目地块东临东 江路,南临广州路,西临长兴路,北临坪角河。3建设单位海门源泰置业有限公司4设计单位中国建筑上海设计探讨院有限公司5监理单位南通市泛华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6建筑面积46244.22 m27建筑设计运 用年限50年8建筑抗震设 防烈度7度9抗震等级二级,局部一级10工期591天11安排开竣工 日期2019-6-1开工,2018T2-8竣工(具体开工日 期以施工许可证日期为准)12质量要求合格工程2.2、建筑概况工程名称海门首开锦源国际C地块二期项目1#、7#楼建筑功能高层住宅建筑用地面积1#楼 790. 33 m2, 790. 33 m27#楼总建筑面 积46244. 22 m2建筑层数地下2层,地上27层层高1#楼:-2 层 2. 85 m , T 层 2. 7m, 127 层 2. 9m。7#楼:-2 层 335m , 层 3. 1m, 127 层 2. 9m。±0. 000肯定标高1#楼:85 高程 4. 500m7#楼:85 高程 5. 400m建筑总高度1#楼 79. 05m7#楼 79. 65m建筑耐火 等级一级屋面防水 等级一级人防抗力等级无人防2.3、结构概况序 号项目地下室地上结构1混凝 土强度 等级地下室承台、底板、柱 墩、混凝土强度均为C35 P6o地下室墙柱C45 P6。上部墙柱见单体C45、C40、C35、C30o梁、板、楼梯的 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防水 混凝 土抗 渗等 级±0. 00以下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为P6,屋面设计抗渗等级为P62钢筋主要采纳300级钢、335级钢、400级钢。受力预埋件的锚筋应采纳300级335级、或400级,吊环应米纳300焊条:E43系列用于焊接300钢筋、Q235B钢板型钢; E50系列用于焊接335钢筋;E55系列用于焊接400热 轧钢筋。不同材质时,焊条应及低强度等级材质匹配。3基础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建筑桩基设计等级为甲级。主楼采纳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600 130 C80 45 米。沉桩方式为锤击柱。4结构 形式1#、7#楼:采纳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5抗震 等级抗震等级为三级。局部二级。6抗震 设防 烈度为7度,设防类别为丙类。第三章重要危急源辨识和风险评价依据危急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限制过程中:确定的高处作业 坠落造成人员伤亡为重要危急源。1、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为高处坠落,发生的地点为项目部所属各 单位高处作业部位或过程。2、可能影响范围为施工作业场所,可能影响的人数为现场施工作 业人员。3、发生事故可能造成1人或数人伤亡,构成重大平安事故/事务。第四章预控措施4.1、高处作业基本要求各施工队项目中涉及到的全部高处作业的平安技术措施必需列 入本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并经主管部门审批后方可施工。高处作业必需逐级进行平安技术教化及交底,对各种用于高处作 业的设施和设备,在投入运用前,必需经检查确定完好后才能运用。搭设高处作业平安设施的人员,如架子工、井字架工等,必需经 特地培训机构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并应定期进行体格检查。遇恶劣天气不得进行露天攀登及悬空高处作业。用于高处作业的防护设施,不得擅自拆除,确因作业须要临时拆 除必需经指挥部施工负责人同意,并实行相应牢靠的措施,作业后应 马上复原。高处作业的防护门设施在搭拆过程时应相应设置警戒区派人监 护,严禁上、下同时拆除。高处作业人员的衣着要灵活,但决不行赤膊裸身,脚下要穿软底 防滑鞋,决不能穿拖鞋、硬底鞋和带钉易滑的靴鞋。高处作业中所用的物料应堆放平稳,不行置放在临边、洞口旁边 或阻碍通行和装卸,对于有坠落可能的物料、工具,都应一律先行撤 除或加以固定。施工过程中若发觉高处作业的平安设施有缺陷或隐患,必需刚好 解决,危及人身平安时,必需停止作业。高处作业平安设施的主要受力杆件,力学计算按一般结构力学公 式,强度及刚度计算不考虑塑性影响,构造上应符合现行的相应规范 要求。42、临边高处作业的平安防护措施设置防护栏杆:对于高度低于3. 2米的基坑周边,无外脚手架的 屋面及楼层周边,未安装栏杆或栏板的阳台、料台及挑平台周边,分 层施工的楼梯口和梯段边等都必需设置防护栏杆。要求:防护栏杆高 度不低于1.2米,上、下横杆间隔0.6米;栏杆柱间隔不应大于2米。1.1、 安网:对高度超过3. 2米(包括3.2米)的高处作业,必 需架设立网全封闭,立网采纳密目式平安网。设置平安门或活动防护栏杆。各种垂直运输接料平台,在平台口 应设置高度不低于L 2米的平安门或活动防护栏杆,且用密目式平安网封闭。4.3、 洞口高处作业平安措施边长为2550的洞口,用坚实、防止挪动移木板盖,并标识清 晰。边长为50150的洞口,四周设防护栏杆,用密目式平安网围档, 必要时也可在底部横杆下沿设置严密固定的高度不低于200的踢脚 板。(3)洞口边长大于150,除应依据条设置防护外,同时洞口下张设 平安网°电梯井的防护。应设置固定栅门,栅门的高度为175,门栅网格 的间距不应大于15o同时电梯井内应每隔两两层设一道平安网。4.4、 攀登高处作业的平安防护措施运用梯子攀登作业时,梯脚底部应坚实,不得垫高运用,并实行 加包扎、钉胶皮、锚固等防滑措施。梯子的种类和形式不同,其平安 防护措施也不同。立梯:工作角度以7080。为宜,梯子上端应固定运用,踏板 上下间距30为宜,不得有缺档。折梯:上部夹角以35,45。为宜,钱链须坚固,并有牢靠的拉 撑措施。固定式直爬梯:应用金属材料制成,梯宽不应大于50,支 撑应采纳金属不小于L70X6角钢,埋设及焊接均必需坚固。梯子顶端的踏棍应及 攀登的顶面齐平,并加设1L 5m高的扶手。攀登高度以5nl为宜,超 过2m时宜加设护笼,超过8m时须设平台。梯子如需接长运用,必需有牢靠的连接措施,且接头不得超过 1m外,强度不得低于单梯梁的强度。移动式梯子:应按现行的国家标准验收,合格后方可运用。人员应从规定的通道上下,不得在非规定过道进行攀登,也不得 随意利用吊车臂架等施工设备进行攀登。上下梯子时必需面对梯子, 且不得手持器物。钢柱安装登高时,应运用钢挂梯或设置在钢柱上的爬梯。钢梁安装登高时,应视钢梁高度,在两端设置挂梯或搭设钢管脚 手架。梁面上需行走时,其一侧的防护横杆可用钢索。4.5、 悬空高处作业平安防护措施悬空作业处应有牢靠的立足处并必需视具体状况配置防护网、栏 杆或其他平安设施。悬空作业所用的索具、脚手板、吊篮、平台等设备,均需检查或 技术鉴定后方可运用。悬空安装大模板、吊装第一块预制构件、吊装单独的大中型预制 构件时,必需站在操作平台上操作,吊装中的大模板和预制构件,严 禁站人和行走。安装管道时必需有已完结构或操作平台为立足点,严禁在安装中 的管道上站立和行走。绑扎钢筋和安装钢筋骨架时,须搭设脚手架和马道,必要时应搭 设操作平台和张挂平安网。混凝土浇灌离地2nl以上的框架、过梁等结构时,应设操作平台;浇筑拱形结构时; 应自两边拱脚对称地相向进行。进行各项窗口作业时,操作人员的重心应位于室内,不得在窗台 上站立,并系好平安带。4.6、 操作平台高处作业平安防护措施移动式操作平台作业平安防护措施操作平台由专业技术人员按规范设计,计算及图纸应编入施工组 织设计。操作平台面积不应超过10m2,高度不应超过5m。同时必需进行 稳定计算,并实行措施削减立柱的长细比。装设轮子的移动式操作平台,连接应坚固牢靠,立杆底端离地面 <80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