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_T 2510-2022 海洋牧场建设效果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docx
-
资源ID:94710440
资源大小:47.10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DB33_T 2510-2022 海洋牧场建设效果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docx
ICS 65.150CCS B 5033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T 25102022海洋牧场建设效果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Code of practice for effects 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of marine ranching2022 - 07 - 03 发布2022 - 08 - 03 实施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33/T 25102022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组织实施。本标准由浙江省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舟山市普陀区水产技术推广站、浙江海洋大学、嵊泗县海洋与渔业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珊珊、王伟定、梁君、张亚洲、毕远新、周永东、郭爱、徐开达、陈俊琳、丰美萍、唐伟尧、李鹏飞、李德伟、李哲、金雷、叶卫富、蒋永生、镇小蔓、焦礼诗。IDB33/T 25102022海洋牧场建设效果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海洋牧场建设效果调查的内容和方法、效果评价的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投放人工鱼礁为主的海洋牧场建设效果调查与评价。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GB/T 12763.2海洋调查规范第2部分:海洋水文观测GB/T 12763.4海洋调查规范第4部分:海水化学要素调查GB/T 12763.6海洋调查规范第6部分:海洋生物调查GB/T 12763.9海洋调查规范第9部分:海洋生态调查指南GB 17378.2海洋监测规范 第2部分: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量控制GB 17378.4海洋监测规范 第4部分:海水分析GB 17378.5海洋监测规范 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GB 18668海洋沉积物质量SC/T 94172015人工鱼礁资源养护效果评价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海洋牧场marine ranching基于海洋生态系统原理,在特定海域,通过人工鱼礁、增殖放流等措施,构建或修复海洋生物繁殖、生长、索饵或避敌所需的场所,增殖养护渔业资源,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渔业模式。来源:SC/T 91112017,3.13.2效果调查effect investigation在海洋牧场建设后,对海洋牧场区开展的以掌握环境、生物和礁体情况等变化状况为目的的调查。来源:SC/T 94172015,3.4,有修改3.3效果评价effect evaluation1类别调查内容采样、测定或分析方法调查次数和站位环境要素水文水深、水温、盐度、透明度、流速、流向、潮流按照 GB/T 12763.2 的规定执行2 航次/年,调查站位数8水化学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溶解氧、氢离子浓度指数、活性磷酸盐、亚硝酸盐、硝酸盐、氨氮按照 GB/T 12763.4、GB 12378.4 的规定执行悬浮颗粒物、颗粒有机物;颗粒有机碳和颗粒氮按照 GB/T 12763.9 的规定执行石油类、硫化物、重金属按照 GB 12378.3、GB 12378.4 的规定执行沉积物有机碳、石油类、硫化物、重金属按照 GB 12378.3、GB 12378.5 的规定执行海洋生物叶绿素、浮游动植物、鱼卵仔稚鱼、底栖生物按照 GB/T 12763.6 的规定执行2 航次/年,调查站位数8游泳动物拖网按照 GB/T 12763.6、SC/T 94172015 的规定执行,鱼礁附近宜采用单拖船进行调查,渔获物进行种类、数量、个体大小等生物学测定2 航次/年,调查站位数8刺网、钓具、张网、笼壶选择2 种开展辅助调查,生物学测定同上2 航次/年,调查站位数4潜水调查选择风浪小、水质清澈的时间进行潜水摄像。调查位置为投礁或放流区。由具备潜水资质的调查人员完成,每次潜水应 2 人以上同时作业1 次/年礁体附着生物1.水下现场测量鱼礁生物附着厚度和生物覆盖面积率。一般按照 20 cm×20 cm 面积取样2.采样面包括礁体顶面、礁体侧面(内侧、外侧),取样礁体数量 3 个-5 个3.可采用挂板,便于样品采集2 航次/年海藻每个移植区域采样数量10 株,测定移植海藻成活率和生长率1 航次/年礁体礁体数量及位置利用声学技术检测礁体的数量和位置1 次/年礁体完整性、稳定性(位移、倾斜数量)统计,礁体数量1 000个,调查数量20 个;礁体数量1 000 个,调查数量30个;礁体数量3 000,调查数量501 次/年社会调查市场调查调查渔船作业情况、水产品市场、海鲜餐饮店等记录渔获物种类、数量、重量等情况2 次/年DB33/T 25102022通过本底和效果调查结果的数据对比、数据拟合等方法,对海洋牧场建设后在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4效果调查调查内容和方法符合表1要求。表1调查内容和方法2类别调查内容采样、测定或分析方法调查次数和站位社会调查问卷调查调查水环境、资源恢复、工程了解程度情况问卷调查信息填入附录 A;个人问卷数量30 份,团体问卷数量10 份2 次/年DB33/T 25102022表1调查内容和方法(续)5效果评价5.1生态效果5.1.1环境要素执行GB 17378.2、GB 17378.4、GB 17378.5、GB 18668的规定。5.1.2生物要素生物量、生物多样性、均匀度等指标执行GB/T 12763.6的规定。5.1.3生态系统功能执行GB/T 12763.9的规定。5.1.4资源增殖量以渔获量为指标综合评价海洋牧场建设后的资源量,按式(1)计算。𝐶 = 𝑁𝑡v(1)式中:C t年后渔获量,单位为吨(t);Nt t年后剩余数量,单位为尾或只(ind),附录B中B.2给出了Nt的计算方法;v 捕捞死亡率,单位为百分比(),附录B中B.3给出了v的计算方法。5.1.5海藻移植效果以海藻移植成活率、日生长率为指标,按式(2)、式(3)综合评价海藻场建设效果。𝑆 = 𝑆𝑡/𝑁 × 100% (2)式中:S 移植成活率,单位为百分比(%);St 移植t天后的植株数,单位为株(ind);N 移植的总植株数,单位为株(ind)。𝑅 = (𝑊2 𝑊1)/𝑡 × 100%(3)式中:R 日生长率,单位为克每天(g/d);W2 移植t天后的苗种重量,单位为克(g);W1 苗种初始重量,单位为克(g);t 移植时间,单位为天(d)。5.2经济效益3等级分值分级1N 10显著2N 8较好3N 6良好4N 6无效果5N 4较差礁体数量%礁体完整性%礁体稳定性%分数9080903807080260606016060600等级Q 值分级1Q2.0显著22.0Q1.5较好31.5Q1.0良好4Q1.0无效益等级分值分级1M8好2M6较好4DB33/T 25102022以投入产出比评价经济效益,按式(4)计算。𝑄 = 𝐼/𝑃(4)式中:Q 投入产出比;I 产出总金额(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单位为元(CNY);P 投入总金额,单位为元(CNY)。表2经济效益评价等级表5.3社会效益统计内容完整、逻辑表述清晰的问卷结果(附录A),对海洋牧场宣传、渔业资源恢复效果、海洋环境改善情况、带动渔民就业增收情况、带动休闲渔业情况、民众支持度六个方面的问卷结果赋分,正面评价分数为2分,中间评价分数为1分,负面评价分数为0分,计算最终得分N,根据N值评价社会效益。表3社会效益评价等级表5.4礁体建设效果按照表4对礁体情况按照百分比情况赋分,计算最终得分M,根据M值评价礁体建设效果。表4礁体情况赋分表表5礁体情况评价等级表等级分值分级3M4良好4M4较差DB33/T 25102022表5礁体情况评价等级表(续)5问卷目的:项目概况:建设单位:您的基本情况姓名性别 男 女年龄 20 岁以下 21-50 岁 50 岁以上联系电话单位您的职业农民渔民干部工人学生其它文化程度大学中学小学请在您认为合适的答案处打“”,并提出宝贵意见或建议,谢谢您的参与!1、您是否知道或了解本项目(海洋牧场建设)相关信息?很了解 听说过没听说过2、您认为项目建设后渔获量是否有变化?有提高 无明显变化 减少3、项目建设后海洋环境是否有变化?环境变好 无明显变化 环境变差4、项目建成后是否带动渔民增收?是 无明显变化 降低收入5、本项目建成后是否带动休闲渔业发展?是 无明显变化 否6、您对本项目建设的总体态度?支持 无所谓 反对7、您对该项目有何意见和建议?注:可根据项目需要增加问卷调查条目。DB33/T 25102022附录A(资料性)海洋牧场建设效果公众参与调查表海洋牧场建设效果公众参与调查样表见表A.1。表A.1 海洋牧场建设效果公众参与调查表(团体个人)调查员姓名:单位:联系电话:6𝑣 = 𝑀+𝐹 (1 𝑒(𝑀+𝐹)(B.3)DB33/T 25102022附录B(资料性)渔获量参数的计算方法B.1自然死亡系数自然死亡系数按式(B.1)计算:log 𝑀 = 0.0066 0.279 log 𝐿 + 0.6543 log 𝐾 + 0.4631 log 𝑇(B.1)式中:M自然死亡系数;L渐进体长,单位为厘米(cm);K生长系数;T平均水温,单位为摄氏度()。B.2现存资源量现存资源量按式(B.2)计算:𝑁𝑡 = 𝑁0𝑒(𝑀+𝐹)𝑡(B.2)式中:Nt t年后剩余数量,单位为尾或只(ind);N0 初始放流数量,单位为尾或只(ind);M 自然死亡系数,按式(B.1)计算;F 捕捞死亡系数;t 年数,单位为年(a)。B.3捕捞死亡率捕捞死亡率按式(B.3)计算:𝐹式中:v 捕捞死亡率,单位为百分比();M 自然死亡系数;F 捕捞死亡系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