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_T 4271-2022 区域性暴雨过程等级划分.docx
-
资源ID:94710973
资源大小:49.41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DB34_T 4271-2022 区域性暴雨过程等级划分.docx
ICS 07.060CCS A 47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 42712022区域性暴雨过程等级划分Classification of regional rainstorm process2022 - 08 - 31 发布2022 - 09 - 30 实施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34/T 42712022前言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安徽省气象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省气候中心、安徽省气象台。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胜、宋阿伟、丁小俊、戴娟、谢五三、唐为安、吴蓉、周昆。IDB34/T 42712022区域性暴雨过程等级划分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区域性暴雨过程指标计算和等级划分。本文件适用于区域性暴雨过程等级划分。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地面气象观测站surface meteorological observing station对近地面大气状况及其变化进行测量和判定而设立的气象观测站。注:本文件使用的地面气象观测站包括国家气候观象台、国家基准气候站和国家基本气象站。来源:QX/T 4852019,3.2日降水量daily precipitation前一日 20 时(北京时)至当日 20 时的累积降水量。注:单位为毫米(mm)。来源:GB/T 336802017,2.1单站暴雨日single observing station rainstorm day某一地面气象观测站日降雨量50 mm 的降雨日。区域性暴雨日regional rainstorm day安徽省内某日有 5 个或以上地面气象观测站出现单站暴雨日。区域性暴雨过程regional rainstorm process安徽省内连续 1 天及以上降雨过程,每天至少出现 1 个单站暴雨日,其间出现 1 个及以上区域性暴雨日。4技术流程区域性暴雨过程等级划分包括指标计算与等级划分两部分。区域性暴雨过程等级评价指标包括:持续日数(𝑇)、平均强度(𝐼𝑎)、平均影响范围(𝐴𝑎)及综合强度指数(𝑍)。1DB34/T 42712022指标计算:持续日数应遵行条款 5.1,平均影响范围应遵循条款 5.2,平均强度应遵循条款 5.3,综合强度指数应遵循条款 5.4。区域性暴雨过程等级划分应遵循条款 6。5指标计算持续日数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从开始日至结束日的累积日数为该次过程的持续日数(T)。平均影响范围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平均影响范围按式(1)计算:𝐴𝑎 = 𝑇𝑡=1 𝑀𝑡··········································································· (1)式中:𝐴𝑎区域性暴雨过程平均影响范围,单位为站每天(站/d);𝑇 区域性暴雨过程持续日数,单位为天(d);𝑀𝑡区域性暴雨过程第t日出现暴雨的地面气象观测站站数,单位为站。平均强度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平均强度按式(2)计算:𝐼𝑎 = 𝑇𝑡=1 𝑚=1 𝑆𝑚,𝑡𝑀 𝑡𝑇𝑡=1 𝑀𝑡······································································ (2)式中:𝐼𝑎 区域性暴雨过程平均强度,单位为毫米(mm);𝑇 区域性暴雨过程持续日数,单位为天(d);𝑀𝑡 区域性暴雨过程第t日出现暴雨的地面气象观测站站数,单位为站;𝑆𝑚,𝑡区域性暴雨过程第t日第m个地面气象观测站日暴雨量,单位为毫米(mm)。综合强度指数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综合强度指数按式(3)计算:𝑍 = 𝐼𝑎 × 𝐴𝑎 × 𝑇 ···································································· (3)式中:𝑍 区域性暴雨过程综合强度指数,单位为无量纲;𝐼𝑎区域性暴雨过程平均强度,单位为毫米每天(mm/d);𝐴𝑎区域性暴雨过程平均影响范围,单位为站每天(站/d);𝑇 区域性暴雨过程持续日数,单位为天(d)。6等级划分基于最近连续 3 个整年代各次区域性暴雨过程综合强度指数(Z),按附录A 方法,计算得到第50、第 80 和第 95 百分位数阈值,将区域性暴雨过程划分一般(级)、较强(级)、强(级)、特强(级)四级,见表1。2指数(Z)的百分位强度等级50一般(级)50,80)较强(级)80,95)强(级)95特强(级)DB34/T 42712022表1区域性暴雨过程等级划分3DB34/T 42712022附录A(规范性)百分位数法百分位数又称为百分位分数,是数据统计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具体定义为把一组统计数据按其数值从小到大顺序排列,并按数据个数 100 等分。在第P 个分界点(称为百分位点)上的数值,称为第P个百分位数(P=1,2,99)。在第P个分界点到第P +1个分界点之间的数据,称为处于第P个百分位。百分位数计算公式如下:𝑓𝑃𝑚 = 𝐿 + (𝑚/100)×𝑁𝐹× 𝑖 ·························································· (A.1)或𝑓𝑃𝑚 = 𝑈 + 𝑁(1𝑚/100)×𝑁𝐹𝑛× 𝑖 ······················································· (A.2)式中:𝑃𝑚第 m 个百分位数;N 总频次;L 𝑃𝑚所在组的下限;U 𝑃𝑚所在组的上限;𝑓 𝑃𝑚所在组的次数;𝐹小于 L 的累积次数;𝐹𝑛大于U 的累积次数;i 组距。4DB34/T 42712022参考文 献1 GB/T 285922012降水量等级2 GB/T 336702017气候年景评估方法3 GB/T 336802017暴雨灾害等级4 GB/T 35228201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降水量5 QX/T 3412016降雨过程强度等级6 QX/T 4422018持续性暴雨事件7 QX/T 4852019气象观测站分类及命名规则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