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_T 4127-2022 天然牧草地改良与利用技术规程.docx
-
资源ID:94715410
资源大小:59.3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DB34_T 4127-2022 天然牧草地改良与利用技术规程.docx
ICS 65.020.20CCS B 21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 41272022天然牧草地改良与利用技术规程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mprovement and utilization of native rangelands2022 - 03 - 29 发布2022 - 04 - 29 实施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34/T 41272022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淝岸生态农业旅游有限公司提出。本文件由安徽省农村农业厅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淝岸生态农业旅游有限公司、安徽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望江县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中心、旌德县农业农村水利局、天长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内蒙古通辽市畜牧发展中心、安徽省丰大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黄山区耿城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合肥博大牧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太湖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埇桥区江淮白山羊养殖合作社。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烈、胡江苗、陶金萍、方立华、郭大伟、郭峰、卢亚洲、谭娟、何喆、方国跃、王芳权、陈世超、刘园园、杨彬、胡茂雷、李玲玉、姚淮平、汪雅婷、杨帆、张丽丽、袁宝杰。IDB34/T 41272022天然牧草地改良与利用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天然牧草地人工灌溉、松土、补播、施肥、划区轮牧及刈割利用技术。本文件适用于天然牧草地的建植和利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NY/T 635天然草地合理载畜量的计算NY/T 1237草原围栏建设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天然牧草地 native pasture以天然草本植物为主,未经改良,用于畜牧业的草地,包括以牧为主的疏林草地、灌丛草地。天然牧草地改良 improvement of native pasture对退化的草场,采取人工灌溉、松土、追肥、补播等方式促进牧草生长、恢复其生产力措施。划区轮牧 rotational grazing按季节草场和放牧小区,依次轮回或循环放牧的一种放牧方式。4 松土划破草皮划破土壤深度 10 cm 20 cm,划破行距 30 cm 60 cm,在早春土壤化冻后或秋季雨水多时进行。松耙适合在以根茎型或根茎疏丛型草为主要成分的草地上进行。松耙可采用圆盘耙、缺口重耙、旋转犁、松土补播机等。耙深 6 cm 8 cm。在春季进行松耙后用镇压器镇压地面,可以保墒和促进牧草分蘖。浅翻耕1以土壤种类、土壤持水量、降雨量、气候环境和牧草种类而定。每公顷灌水量 600 m 以上。DB34/T 41272022在不易沙化、碱化以根茎型禾草为主的草地上进行,翻耕深 15 cm 20 cm为宜,最好在土壤水分充足季节,以隔带方式进行。灌溉及排水灌溉时期在春季牧草返青期、夏季牧草生长期各灌溉一次。灌水量3水质要求灌溉水质应满足GB 5084的规定。灌溉方法以水源、草地透水性、地形及灌溉设备等情况分为漫灌、沟灌、畦灌、喷灌四种方法。排水低洼地带应开挖排水沟。5施肥施肥时间依据不同草场类型土壤营养现状和施肥目的确定施肥种类和施肥量。在牧草返青后进行追肥,无灌溉条件的地区,在春末夏初雨前撒施。施肥方法天然牧草地改良宜追肥。追肥一般以速效性无机肥为主,采用表面撒施法。施肥量苗期、刈割后或放牧后每公顷追施施氮肥 75 kg,每 2 到 3 年每公顷追施钙镁磷钾复合肥 225kg 450 kg。6 补播草种选择及播种方式6.1.1放牧草地选用狗牙根、结缕草、百喜草、宽叶雀稗(春播)、鸭茅、苇状羊茅、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红三叶(秋播)、紫花苜蓿、胡枝子、多花木兰、草木犀。6.1.2割草草地选择金花菜、紫云英、箭舌豌豆、小黑麦、黑麦草、甜高粱、青贮玉米、象草、野大豆。2DB34/T 412720226.1.3草种的处理豆科牧草的硬实种子,应进行机械处理、温水处理或化学处理。禾本科牧草种子,应作晒种处理、热温处理或沙藏处理。土壤整理6.2.1客土土壤浅薄草地,表面覆盖薄土,增加土壤厚度至 25 cm 30 cm。6.2.2土壤改良6.2.2.1碱性土壤依据土壤pH值施用石膏、磷石膏、明矾、绿矾、硫磺粉进行改良。6.2.2.2酸性土壤依据土壤pH值施用石灰进行改良。播种方式草地改良原则上以混播建植为主,通常以禾本科和豆科牧草 2 种 3 种按 7 3 比例搭配进行播种。机械操作一般采用条播,人工播种可采用穴播和撒播。播种时期安徽省冷季型草可在水稻、玉米收获后立即播种,或在 9 月底至 11 月初播种。暖季型以 3 月中下旬至 5 月中下旬或小麦、油菜收获后播种。播种期安排在降雨来临前。如果没有降雨,需进行灌溉作业。播种深度及覆土小粒种子播种深度 0.5 cm 1 cm,中粒种子 1 cm 2 cm,大粒种子 2 cm 5 cm。种子特别细小时,为避免覆土过深,一般采用耱地覆土。7封育在草地补播初期至补播建成期,把牧草地暂时封闭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内不放牧或割草。补播牧草植株生长健壮后解封,封育期通常 1 个 3 个月不等。8利用放牧利用8.1.1休牧时间草地改良初期,需要适当保护,禁止放牧。植被生长进入相对稳定期后,每年的 11 月初至次年 3月底休牧。8.1.2开始放牧时间3DB34/T 41272022以禾本科牧草为主的草地,应在禾本科牧草开始抽茎拔节时;以豆科和杂类草为主的草地,应在腋芽(或侧枝)发生时,即春季萌发之后 15 天 20 天。8.1.3结束放牧时间应在生长季结束前 30 天左右,即秋季牧草停止生长 30 天前结束放牧。8.1.4放牧草地利用率一般牧草地为80%,划区轮牧草地为85%,自由放牧草地为75%,高则重牧,低则轻牧。8.1.5确定草地载畜量草地载畜量是指在一定的草原面积内,在适度放牧(可配合割草)利用并维持草场可持续生产的条件下,能满足放牧家畜生长、繁殖和生产需要,所能承养的家畜头数和时间。依据草畜平衡原则,采用NY/T 635规定的标准方法确定适宜草地载畜量。按公式(1)计算如下:𝐶 = A × Y × K%/I × T ······························································· (2)式中:C载畜量,单位为只每公顷(只/hm2);A草场面积,单位为公顷(hm2);Y单位面积牧草产量,单位为千克每公顷(kg/hm2);K为牧草利用率,参考值见 8.1.3;I家畜日采食量,单位为千克每天(kg/d);T放牧时间,单位为天(d)。8.1.6划区轮牧8.1.6.1根据草地生产力和放牧畜群需要,将放牧地划分为 4 个 5 个小区,规定每个分区的放牧日期,然后按计划分区顺序放牧,并在放牧日程上规定放牧周期和放牧次数。8.1.6.2倡导在放牧型草地上建设围栏,实施划区轮牧。围栏建设可在地段选择后进行,也可在播种后进行,围栏建设应符合 NY/T 1237 的规定。8.1.6.3安徽省划区轮牧中建议暖季放牧 7 天 15 天,轮牧后间隔 4 周 6 周再次放牧;冷季放牧 15 天 30 天,轮牧后间隔 6 周 8 周再次放牧。刈割8.2.1刈割时期禾本科牧草首次刈割第三叶片长齐第四叶片开始生长时,多年生牧草及一年生黑麦草可多次刈割,一年生禾本科牧草是拔节孕穗期,豆科牧草为初花期。最后一次刈割不能超过 11 月中旬。雨前不宜刈割。8.2.2留茬高度中等高度牧草留茬 5 cm左右,高大草本留茬 10 cm左右。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