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
资源ID:94724718
资源大小:314.50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202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2022-202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一、认真思考,巧填空。1在 里填上“>”、“<”或“=”6.8_6.793.4kg_340g3.6_3.6014cm_0.24m2一辆火车的速度是220千米/时,它5小时行驶(_)千米,t小时行驶(_)千米。3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顶角是,它的一个底角是(_)。4abca(bc)运用了加法(_)。5把5,3,0三个数字和小数点组成两位小数,其中最大的是(_),最小的是(_)6写数:三十万五千零二。_。70.46里有(_)个0.01,7.305中的“3”表示(_)。8根据15×180,直接写出下面算式中的数。5×(_), ×(_)180090.26和0.260的计数单位不同 (_)100.4与0.6之间有_个一位小数。1136.09是由36个(_)和9个(_)组成的二、仔细推敲,巧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2一个因数的中间有0,积的中间也一定有0。(_)13在一个直角三角形的3个内角中,最多可以有两个内角是直角。(_)147元9分和7.9元一样多。( )15三角形的两边之和有时可以等于第三边_(判断对错)16一个一位小数,去掉小数点后,比原来增加10倍 (_)17一个三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后的近似数是19.00,这个小数最大是19.004。 (_)18两人赛跑,小军跑100米用1.3分钟,小红跑100米用1.5分钟,小红比小军速度快。(_)19在用简便方法计算53×9953时,运用了乘法结合律。(_)三、仔细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20要使大小两个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应采用第()种画法。ABC21下面哪两个数对表示的点在同一列上?( )。A(4,3)和(3,4)B(4,3)和(5,3)C(4,3)和(4,5)22如下图,把一个圆对折3次后,得到的角的度数是( )。A145度B135度C45度D60度23与计算结果不相等的算式是( )。ABC24将一根20厘米的细铁丝,剪成3段,拼成一个三角形,以下()剪法是可以的。A8厘米、7厘米、5厘米;B13厘米、6厘米、1厘米;C1厘米、9厘米、10厘米;D10厘米、3厘米、7厘米。25下面各数中把“0”去掉大小不变的是( )。A4350B4.035C40.305D4.35026下列算式的积与170×400的积不相等的是()A340×200B680×10C680×10027已知是假分数,那么x一定( )。A大于7B等于7C小于7D大于或等于7四、仔细计算。28直接写出得数。 29用竖式计算。(1)289×15 (2)306×75 (3)280×40五、图形与统计30画出每个图形底边上的高31先画出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然后根据对称轴补全这个轴对称图形,再画出这个对称图形向右平移9格后的图形。六、生活中的数学。32(1)观察折线统计图,修路进度最快的是第( )天到第( )天。(2)20天时,路修了( )米。(3)前30天平均每天大约修( )米。(4)如果35天必须修完6000米的路,请你在图中画出最后5天修路进度的线段,并计算出这5天平均每天修路( )米。33甲、乙两班共有学生 84 人,甲班人数比乙班多6人,甲班、乙班各有学生多少人?(先根据题目把线段图补充完整,再解答)34时代广场原有一个长方形花圃,长40米,后来扩建时把长增加了20米,结果面积增加了400平方米。这个花圃现在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35超市开展促销活动,所有的牛奶“买五送一”。一种牛奶每盒4元,姐姐一次买了12盒,一共花了多少元?36小红和妈妈的年龄加在一起是35岁,妈妈的年龄是小红的6倍,妈妈和小红各多少岁?(用方程解)37一桶油连桶的质量是41.6千克,卖出一半后,连桶的质量是21.8千克。油的质量是多少千克?桶的质量是多少千克?参考答案一、认真思考,巧填空。1、 = 【详解】略2、1100 220t 【分析】根据题意,火车的速度是220千米/时,要求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就是求5个220千米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要求t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就是求t个220千米是多少,同理可解。【详解】220×51100(千米)220×t220t(千米)答:它5小时行驶1100千米,t小时行驶220t千米。故答案为:1100;220t【点睛】本题考查了用字母表示数,根据题干数量关系,列式计算即可。3、50【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该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它的顶角是80°,先用“180°80°100°”求出两个底角度数的和,因为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然后用“100°÷2”,据此解答。【详解】(180°80°)÷2,100°÷2,50°【点睛】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与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4、结合律【分析】按照运算顺序等号左边先算ab再加c,右边先算bc再加a,这是运用了加法的结合律。【详解】abca(bc)运用了加法的结合律。故答案为:结合律【点睛】加法结合律:abc(ab)ca(bc)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在和第一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5、5.30 0.35 【解析】略6、305002【解析】略7、 46 3个十分之一 (或3个0.1)【解析】略8、60 150 【分析】根据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据此解答。【详解】15×180,5×其中15缩小的3倍,所以积也缩小了3倍,则5×60;积扩大了10倍,则因数扩大了10倍,没变,所以是15扩大了10倍,则×1501800故答案为:60;150【点睛】这道题考查的是对于乘法算式中积与乘数之间扩大或缩小的关系,让积与乘数同时扩大或缩小是解题的关键。9、【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小数的数位顺序表可知:0.26的计数单位是0.01,0.260的计数单位是0.1,据此分析判断解:0.26的计数单位是0.01,0.260的计数单位是0.1,所以0.26和0.260的计数单位不同的说法是正确的;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小数的数位顺序表,注意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01,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110、1【分析】在0.4和0.6之间的小数有无数个,但一位小数只有0.5,据此解答。【详解】根据分析可得:0.4与0.6之间有1个一位小数,故答案为:1。【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对小数位数的判断能力,注意如果不限制小数位数,那么就有无数小数。11、1 0.01 【解析】略二、仔细推敲,巧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2、×【分析】根据题意,假设中间有0的因数是204,另一个因数是2或是3,然后再进一步解答即可。【详解】根据题意,假设中间有0的因数是204,另一个因数是2或是3;204×2408204×3612408的中间有0,612的中间没有0;所以,一个因数的中间有0,积的中间可能有0,也可能没有0;原题判断错误。故答案为:×【点睛】根据题意,用赋值法能比较容易解决此类问题。13、×【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可知,若直角三角形中有两个内角是直角,则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将大于180°,这是不可能的。所以直角三角形中只有一个内角是直角。【详解】在一个直角三角形的3个内角中,只有一个内角是直角。故答案为:×【点睛】明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4、×【分析】先把7元9分的单位换算成元,再和7.9元进行比较。【详解】7元9分7.09元,7.097.9,所以7元9分比7.9元少,题干说法错误。所以判断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的小数比大小,在比大小之前要先把两个小数的单位进行统一,才能进行比较。15、×【详解】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特性: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的差一定小于第三边;进行解答即可解:根据三角形的特性可知:三角形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边,所以三角形的两边之和有时可以等于第三边,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是考查三角形的特性,应灵活掌握和运用16、【详解】略17、【解析】略18、错误【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跑相同的路程,谁用的时间越短,谁跑的越快,据此判断。【详解】因为1.31.5,所以小军比小红跑的速度快,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错误。19、×【分析】乘法分配律的概念为:两个数的和乘另一个数,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两个加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得数不变,用字母表示:(ab)cacbc;乘法结合律:先乘前两个数,或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如a×b×ca×(b×c);据此解答即可。【详解】53×995353×(991)53×1005300在用简便方法计算53×9953时,运用了乘法分配律,所以判断错误。【点睛】本题利用具体的算式考查了学生对于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的理解。三、仔细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20、B【分析】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图形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对称轴,据此解答即可。【详解】因为圆是轴对称图形,且它的直径所在的直线就是其对称轴,而圆有无数条直径,所以圆就有无数条对称轴;圆环同圆是一样的道理,也有无数条对称轴;所以要使大小两个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应采用圆环的画法。故答案为: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如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条数及位置。21、C【分析】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是: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据此即可判断。【详解】根据分析:A选项中第一个数字不一样,所以不在同一列上;B选项中第一个数字不一样,所以不在同一列上;C选项中第一个数字一样,所以在同一列上;故答案为: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22、C【分析】圆心角是一个周角,是360°。第一次对折:360°除以2得到180°,第二次对折:180°除以2得到90°,第三次对折:90°除以2得到45°。【详解】圆心角为360°,360°÷2180°,180°÷290°,90°÷245°。故答案为:C【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角的认识与掌握,周角的大小是360°。23、B【分析】12×25,把12拆分为:3×4,再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算;12×25,把12拆分为:(102),再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12×25,把25拆分为:(205),再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详解】12×253×4×25,A项和题干的答案一样;12×25(102)×2510×252×25,C选项和题干答案一样;12×2512×(205)12×2012×5,B选项计算结果不等于题干中的结果。故答案为:B【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乘法的运算定律及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并且能够灵活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24、A【分析】根据三角形的特性: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任意两边的差一定小于第三边;进行依次分析即可。【详解】A758,所以本组剪法可以;B6113,所以本组剪法不可以;C1910,所以本组剪法不可以;D3710,所以本组剪法不可以。故答案为:A【点睛】此题是考查三角形的特性,应灵活掌握和运用。25、D【解析】略26、B【分析】此题不需要计算,直接看因数中1的个数即可解答【详解】171×411乘积的末尾一共有3个1;A、341×211乘积的末尾一共有3个1;B、681×11乘积的末尾一共有2个1;C、681×111乘积的末尾一共有3个1所以积与171×411的积不相等的是681×11故选B27、A【分析】分子大于或者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若是假分数,则x大于或者等于8,x就大于7,据此可解此题。【详解】已知是假分数,那么x一定大于7。故答案为:A【点睛】本题考查了假分数的概念,解题的关键点在x大于或者等于8转变成x大于7。四、仔细计算。28、1100,69.9,0,880,6705,0.147,280,6,9.916.5,234,0.89,0,0.202【分析】根据整数和小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小数加减时注意把小数点对齐。【详解】22×501100 64.25.769.9 0÷7.10 20×44880 0.67×1000670500÷25÷4500÷(25×4)500÷1005 1.47÷100.147 5002202801.54.56 4.95.019.91 103.56.5 2.34×100234 3.472.580.89 27×50×00 20.2÷1000.20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小数的加减法、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及整数乘除法运算,口算时,注意运算符号和数据,然后再进一步计算。29、4335;22950;11200【分析】根据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方法: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乘三位数,得数的末尾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乘三位数,得数的末尾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据此求出答案即可。【详解】(1)289×154335; (2)306×7522950; (3)280×4011200 故答案为:4335;22950;11200【点睛】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方法是关键,计算过程要认真仔细。五、图形与统计30、【解析】略31、【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称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在对称轴的右边画出左图的关键对称点,依次连结即可;再根据平移的特征,把个轴对称图形的各顶点分别向右平移9格,再依次连结即可画出平移后的图形。【详解】先根据对称轴补全下面这个轴对称图形,再画出这个轴对称图形向右平移9格后的图形如下:【点睛】此题是考查作轴对图形、作平移后的图形。求作一个几何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图形,可以转化为求作这个图形上的特征点关于这条直线对称的点。后依次连结各特征点即可;平移作图要注意:方向;距离。整个平移作图,就是把整个图案的每一个特征点按一定方向和一定的距离平行移动。六、生活中的数学。32、(1)15 20 (2)3200 (3)130(答案不唯一)(4)400【解析】略33、(84-6)÷2=39(人)39+6=45(人)答:甲班有学生 45 人,乙班有学生 39 人。【解析】略34、1200平方米【详解】400÷2020(米) 40×204008004001200(平方米) 答:略考察学生利用转化的思考解决实际问题。35、40元【解析】略36、小红5岁,妈妈30岁【分析】妈妈的年龄是小红的倍数,那么设小红的年龄更加容易计算,即设小红x岁,那么妈妈为6x岁,题中存在的等量关系是:小红的年龄妈妈的年龄两人的年龄之和,据此代入字母和数据作答即可。【详解】解:设小红x岁,妈妈为6x岁。x6x35x55×630(岁)答:小红5岁,妈妈为30岁。【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本题的关键是找出等量关系,当小红是x时,妈妈是6x。37、39.6 2【解析】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