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山林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
卷首语江源民风淳朴、山谷幽深、森林密布、溪水潺潺、云烟缭绕,人文自然条件优越,小城恬淡安谰,城市整体外部印象良好;虽然目前县城经济条件一般,城市建设水平相对落后,生活品质欠佳,致使内部环境有待提高。因而城市化力度不大,却因此为保持良好的自然与地方人文风貌准备了条件。可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作为资源特色相对明显的小城,保护和利用好资源特色,发挥资源优势是根本思路。江源长留淳朴天然之风景,必将带来引人入胜之盛情。进入江源地界迎面扑来的是清新之气,尤其是雪后的江源,空气清新、山谷清新、河流清新、人面清新,这是我们最大的感受,也是江源特色之所在。因此如何长留清新,特别是塑造城市清新是我们的规划重点,因此将山、水、溪、谷、林融入城市,将城市融入山、水、溪、谷、林之中,打造溪谷小城之自然。利用长白山风景区之要道和白山市之休闲基地的区位优势,在城市注入乡景民情、小资雅韵,用“雅”别于“山”、“乡”别于“市”,打造山林驿站之人文。 江源塑造清新雅韵之格调,可将获得另辟溪径之美誉。资源型城市决定了城市对资源的依附性,资源消耗型产业是江源目前的主导产业,但随着目前产业资源的耗尽,江源优势将不再保持,同时也带来相关资源的破坏,发展何去何从,是严峻的问题。幸好资源的多样性是江源的特色,也使我们意识到,江源的产业飞跃,应该是优先依附新陈代谢型资源开发,只有这样才可持续发展,城市特色也能延续且不断积累深厚。绿色是具有生命,生态是得以繁衍的保证,因此着眼绿色产业和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是首选之道,而城市发展也就可依赖并围绕它们良性发展,逐步替代传统产业。同时江源作为长白山风景区组成部分,将给景区注入新鲜血液。江源首立绿业仙踪之优产,定将尽显承上启下之泰势。纵观目前中国各大城市,其管理者很强调城市特色,希望通过此树立自己城市的地位和影响力,从而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因而也越来越重视城市建设,这本是一件好事。但由于发展心切,苦于不知如何下手,也不管是否是自己城市的优势所在还是是否适合,只要在别的城市做得好的,便刻意模仿或借鉴相对发展城市的建设,往往落入建设趋同的状态,使得城市特色又慢慢丧失而千篇一律。再加上地域与发展的差异,即使投入大量资金,也未曾获得同等的效果。另外城市市场经济条件的不完善,使政府很容易屈服于经济制约而丧失宏观调控的力度和耐力,使得规划实施走样。江源作为经济不算优越的小城市,显然没有条件也不能按照上述方式去发展,扬长避短是精明的做法。风景与生态资源是江源的优势,但目前却缺少精心的维护和系统的管理,使得资源处于破坏和闲置的状态,尚未得到很好的保护、利用和营造,而资源的培育和养护需要一个相对长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的管理者能从长远和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摒弃短期利益,沉下心,练好内力,不攀比不羡慕,按照量身定制的形象方案,一步一步实施,走自己特色之路。俗语云,谁笑得最后,谁笑得最好。我们要树立“规划一时建不起,但要长期控得住”思想。严格按照我们的规划实施,江源有条件也一定能实现后发优势。淳朴天然(引人入胜)立足资源清新雅韵(另辟溪径)景观先行绿业仙踪(承上启下)绿色战略宁静致远(厚积薄发)沉着应对江源志存宁静致远之心胸,必会有厚积薄发之前程。目 录精要1前言2一、背景2(一)规划修编的动因2(二)规划修编的依据2(三)规划期限2(四)规划指导思想2(五)工作方法3(六)本次规划重点3二、历年总体规划的回顾及城镇建设现状3(一)白山市总体规划纲要(2003-2020)白山市城镇体系部分31城镇化水平32城镇等级43城镇发展方向4(二)江源县总体规划(1997-2010)41城镇性质:42城镇规模43总体布局44工业用地规划布局45仓储用地规划56居住用地规划57公共设施用地规划58道路交通规划59城区道路交通规划510园林绿地系统规划6现状篇7一、规划条件7(一)宏观条件7(二)微观条件7二、发展条件分析(swot)7三、概况8(一)地理位置8(二)行政区划8(三)历史沿革8(四)地形地貌8(五)气象9(六)资源91土地资源92矿产资源93水资源94旅游资源10(七)总结10战略篇11一、社会经济发展战略11(一)社会经济现状发展水平111总体经济实力位居全市前列112一产发展条件欠缺,产业优势不明显113二产发展速度迅猛,初步形成富有特色的产业体系,但集聚程度不高114三产发展相对稳定,相关资源开发潜力大115各项社会文化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11(二)社会经济发展战略121接轨白山战略122大力发展旅游产业123城市景观形象战略124提升二产战略12(三)社会经济发展目标131“十一五”计划目标132社会发展主要量化指标13二、城镇体系规划14(一)县域城镇发展现状141现状城镇等级142现状职能结构153现状空间分布15(二)城镇发展存在问题15(三)城镇发展战略151城区主导、中心突出152城乡协作、合理分工163充实基础、贯通内外164发展旅游、繁荣文化16(四)城镇化水平分析161县域人口现状规模162县域人口预测173县域城镇化水平预测17(五)城镇体系规划171等级规模结构规划172城镇职能规划183城镇空间结构规划18(六)县域基础设施规划181县域综合交通规划182县域给水工程规划183县域污水工程规划194县域电力工程规划195县域电信工程规划196县域广电工程规划197县域旅游服务设施规划197县域社会设施规划208环境保护规划201、大气保护:202、水体保护:213、噪声控制:214、固体废弃物处理:21(七)重点优先发展城镇建议211江源县城发展建设意见212石人镇发展建设意见223湾沟镇发展建设意见22三、生态安全条件分析与规划23(一)县城生态基础设施的现状231现状地形分析232山体现状分析233水体现状分析244县城绿地系统现状分析24(二)生态基础设施理论及应用241生态基础设施理论242生态基础设施理论应用24(三)县城生态基础设施的原则281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点、线、面”结合原则282统筹布局与分期建设原则28(四)县城生态格局与生态建设规划281县城生态格局:282县城生态基础设施建设规划28(五)生态景观视线分析30布局篇32一、县城发展目标、性质与规模32(一)县城发展目标321富有竞争力的旅游县城:322高度节点功能的县城:323适居性的小城:324多样化的县城:325创新型的县城:32(二)县城性质分析321城镇性质定位的框架思路322城镇性质定位的理论基础333县城主要职能分析354县城性质的确定35(三)、县城人口规模351常规人口推断法352生态容量控制法363综合协调法37(四)县城用地规模37(五)县城规划区的确定381划定原则382划定界限38二、用地布局分析38二、用地布局分析39(一)现状用地分析391现状用地布局392存在问题40(二)规划布局分析40三、发展方向分析41(一)县城用地沿革41(二)目前影响因素411地形因素412产业布局因素413发展需求因素414其他因素41(三)发展方向比较41四、规划原则42(一)生态基础设施优先原则42(二)促进旅游事业发展,同时发展工业的原则42(三)改善城市环境的原则42(四)节约土地、有序发展的原则42五、县城空间布局规划42(一)城市用地发展方向421 用地发展的制约因素422用地发展的影响因素423用地发展方向42(二)空间结构431空间结构发展模式432空间结构形式43(三)城市发展方向43(四)空间发展策略431总体空间发展策略432空间发展时序433分区空间发展策略43(五)产业布局44(六)功能分区44六、县城建设用地布局规划44(一)、规划用地平衡44(二)居住用地布局451居住用地现状452存在问题453居住用地规划45(三)公共设施用地布局451公共设施用地现状452存在问题453公共设施用地规划45(四)工业和仓储用地布局461工业和仓储用地现状462存在问题463工业仓储用地规划46(五)特殊用地471特殊用地现状472.特殊用地规划47七、县城综合交通发展规划47(一)县城对外交通471现状概况472存在问题473规划原则474对外交通规划47(二)县城道路交通471现状分析472存在问题473交通规划48八、县城绿地系统规划48(一)现状绿地系统格局48(二)绿地布局原则491县城建设绿地与生态保护绿地相联系的原则492公园溶解于县城的原则49(三)规划布局491布局结构492布局规划49(四)绿化广场49(五)规划指标49(六)实施措施50九、景观形象规划51(一)城市形象策划511山林驿站512溪谷小城51(二)景观规划基调51(三)景观规划原则51(四)景观规划具体措施51(五)景观体验51(六)城市景观控制511点:为城市景观的节点512线:是构成城市景观的轴线523面:城市景观各要素的提炼和综合52十、 县城旅游规划52(一)县城旅游发展现状52(二)县域旅游资源评价521自然旅游资源522人文旅游资源53(三)旅游发展策略与目标541旅游发展策略542旅游发展目标54(四)旅游发展规划541旅游经济的空间布局规划542旅游发展序列543旅游路线规划544旅游建设重点545旅游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55十一、县城基础设施规划55(一)给水工程规划551现状概况552水资源分析553用水量预测564给水工程规划565配水管网规划576水源地保护规划57(二)排水工程规划571现状概况572规划排水体制573雨水工程574污水工程58(三)供电工程规划581供电现状582负荷预测583供电规划59(四)电信邮政工程规划591电信、邮政现状592电信、邮政规划59(五)广播电视规划59(六)供热燃气工程规划601供热工程规划602燃气工程规划60(七)环卫规划611环卫现状及存在问题612环境卫生规划措施613垃圾处理站点规划62(八)其他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规划621公共加油站622火葬场623、物流园区62十二、县城综合防灾体系规划63(一)防洪规划631现状概括632防洪标准633规划原则634规划措施63(二)抗震规划631抗震设防标准632抗震规划措施63(三)消防规划641现状概括642消防规划64(四)人防规划651现状概况652人防规划65十三、城市近期规划项目65(一)近期规划内涵与原则65(二)近期启动项目65十四、城市远景规划66精要¨ 着眼点淳朴天然(引人入胜),清新雅致(另辟溪径)绿业仙踪(承上启下),宁静致远(厚积薄发)。¨ 城市形象山林驿站、溪谷小城¨ 形象特征山林溪谷、炊烟流水、笛鸣天籁¨ 城市性质江源县城是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以制药业、旅游业、工业为先导的资源型山林城市,是长白山生态旅游经济带上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规模人口规模江源县城近期规划(2010年)人口为8.3万人,远期规划(2025年)人口为9.4万人用地规模规划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近期(2010年)为8.71km2,远期(2025年)为9.40km2¨ 布局模式和结构山、水、绿、城相间、有机生长的布局模式,“一核、两心、三区、四带”的布局结构¨ 发展策略突出中心、开发沿河、拓展两翼,形成“一心带两翼”的发展模式,即:行政中心城区为绿色工业和旅游产业这两大先导产业服务。¨ 绿地结构“绿心、绿环、放射状绿地”形成的整体连续生态绿地结构模式¨ 水系结构“一主河、两支流、数溪渠”的景观水系格局¨ 发展思路抓住一个机遇(振兴东北),促进两个转变(由计划经济向市场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突出三个重点(结构调整和产业重组、发展民营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四大战略(可持续发展、科技兴县、城市化、开放带动),建设三大产业(绿色产业、旅游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加快生态文化旅游强县、绿色经济强县的步伐¨ 布局要点窄于六线的车道,大于四排的障林,低于树冠的建筑,小于百米的广场,轻松柔和的界面;随处可见的溪谷,枝干清秀的道树,人文生态的栖居,绿色环保的产业,融入山林的城市前言一、背景(一)规划修编的动因江源县原为白山市三岔子区,1995年12月撤区设县,命名为江源县。经过“九·五”、“十·五”两个五年计划江源县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原江源县城市总体规划(19972010)已不能满足现代江源县的发展步伐,迫切的需要对全县的各项建设进行新一轮的规划。因此,2005年3月受江源县人民政府和建设局的委托,对吉林省城乡规划院编制原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制定新世纪后的第一个总体规划,指导全县的各项建设。(二)规划修编的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 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办法4. 城市用地分类及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5. 白山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6. 白山市旅游总体规划(2000-2020年)7. 江源县城区总体规划方案评审(2004.10)8. 江源县国民经济统计资料(19992003年)9. 城市(县城)建设统计年报(2004年)10. 村镇建设统计年报(2004)11. 关于江源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5年计划安排(草案)的报告12. 江源县老工业基地发展接续产业规划纲要13. 江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14. 源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15. 江源县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的相关文件资料(三)规划期限总体规划期限为20年,拟将规划期限分为三个阶段:近期阶段:20052010年远期阶段:20112025年远景阶段:2050年左右(以城镇用地环境容量控制) (四)规划指导思想前期研讨会照片立足新世纪、新江源的规划思想,应具备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和可操作性的特征,实现新观念适应新形式在21世纪的城市中充分融合。本次城市总体规划坚持规划要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以生态环境为基础,创造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空间,科学的驾驽好城市发展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提高江源县发展竞争力落实合理发展空间。1、坚持县域一体化的思想,把江源放在白山市域经济、“长白山旅游生态经济带”中统一布局,充分考虑江源县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2、坚持生态环境与城市发展的平衡,作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森林生态旅游城市,生态环境的营造应居城市发展的首位,依此原则江源县城工业区的安排应重点考虑其内容、性质与位置;3、城市用地布局中应重点考虑城市近期建设与远景发展的结合,按照时空顺序合理计划发展时序;4、保护人文生态环境与树立现代化城市形象相结合,发挥优势产业,结合城市建设,创造新的发展前景,塑造特色城市景观,进一步挖掘研究城市的观赏价值和旅游价值;6、强化规划和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好的规划必须体现在实际建设和城市管制中;7、结合产业发展战略,解决人口就业和内外交通组织问题;8、加速城市发展与保护耕地、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五)工作方法1、以问题为导向如城市产业发展问题、城市结构转型的动力问题2、以创新为灵魂如城市生态规划方法的引入、公众参与等3、以特色为追求如生态文化旅游城市的塑造4、以规范为依据5、注重比较研究和战略思维。(六)本次规划重点1、合理确定城市发展的总目标和城市性质;2、调整城市发展规模、发展方向,优化用地布局结构;3、结合县城及周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城市绿化,改善城市环境,树立城市形象;4、调整城市工业布局,解决环境污染和对城市景观的破坏问题;5、调整城市对外交通格局,改善与景区及其他城市间的联系;6、调整完善城市道路系统,加强城市各部分之间的联系。7、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水平,提高城市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二、历年总体规划的回顾及城镇建设现状(一)白山市总体规划纲要(2003-2020)白山市城镇体系部分1城镇化水平2005年白山市城镇化水平为67.0%;2010年城镇化水平为69.0%;2015年城镇化水平为71.0%;2020年城镇化水平为72.5%,。2城镇等级将白山市43个城镇按规划人口规模划分为6个等级,其中江源县处于第二等级。等级序列人口规模(万人)城镇个数城镇名称120以上1白山市区220104松江河、靖宇、临江市、江源县31051抚松县4534湾沟镇、泉阳镇、露水河镇、长白镇5317松树镇、石人镇、桦树镇、板石镇、六道江镇、仙人镇、砟子镇61以下26略3城镇发展方向(1)白山市城镇发展轴一级发展轴:长春靖宇江源白山市区通化沈阳二级发展轴:靖宇抚松松江河长白(2)白山市城镇职能:综合型城市:白山市区工业城镇:靖宇、临江森林旅游城镇:松江河、抚松、露水河、泉阳、江源、三道沟。口岸城镇:长白、临江(二)江源县总体规划(1997-2010)1城镇性质:以林业、煤炭和建材为主的工业城镇2城镇规模到2000年8.5万人;到2010年10.0万人。江源县城现状建设用地为606.82公顷,人均83.1m2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900.08公顷,人均90m2人。3总体布局采用“一轴三片”的集中布局方式。一轴:以德泰大街为主要发展轴线。三片:规划城区由孙家堡子、三岔子和新区三部分组成。4工业用地规划布局城镇工业区由三部分组成:三岔子林业工业区,苇塘煤炭工业区和新区高技术工业区。三岔子森林工业区,为县城主要工业区,重点发展以林业地板为龙头的木制品加工业和以森林土特产品开发为主的食品和医药加工业;苇塘煤炭工业区,重点发展以煤焦化系列产品开发为主的煤炭深加工业;新区高技术工业区,重点发展木材工艺品生产。5仓储用地规划在城镇中心区附近建一处为居民日常生活服务的仓储用地;在现有林业局仓储基础上,原地改建,增加储存物资种类;在苇塘工业区,靠近铁路站场和苇塘铁路专用线处设置以煤炭工业产品和原料中转为主的仓储用地。仓储用地总面积为32.23公顷,占城镇建设用地的3.6%。6居住用地规划城区居住用地分为三片:孙家堡子居住区,三岔子居住区和中心居住区。考虑到林业局是独立区,单划为一个居住区,这样整个城区分为大小不等的四个居住区。居住用地总面积277.59公顷,占城镇建设用地30.8%。7公共设施用地规划城区公共服务设施按市级服务中心和居住区级服务中心两级设立。(1)市级服务中心行政办公用地:县委县政府、工商局、粮食局、土地局、供电局、建设局等原有行政办公机构,均设置在德泰大街两侧,构成整个县城的行政中心。(2)商业金融用地:沿学园街形成新的城镇商业区; 沿德泰大街主要布置金融商务办公用地。(3)文化娱乐用地:将原县委县政府改为文化活动中心,并在其周围布置图书馆、展览馆、影剧院、娱乐中心,健身中心等文化设施。(4)教育科研用地:在文化路与学园街之间,集中设置教育科研机构。(5)体育用地:在文化路以北建一处体育设施。(6)居住区级服务中心:孙家堡子居住区级服务中心、三岔子居住区级服务中心公共设施用地122.41公顷,人均12.2m2/人,占城镇建设用地13.6%。8道路交通规划对外交通规划:铁路从孙家堡子镇区边缘穿过,承担着对外客运及货运的交通任务;鹤(岗)大(连)公路(302国道)和白(山)靖(宇)公路从城区中穿过。9城区道路交通规划(1)货运:在苇塘工业区和三岔子工业区,各建一处生产性货物流通中心;在城镇中心区,德泰大街以北的商业区规划一处生活性货物流通中心;将林业局铁路专用线迁到浑江以东,连接三岔子工业区。(2)客运(公交规划):4条公交线路,一条主线三条支线。一条主线为从三岔子林业局桥头经客运站至火车站。三条支线分别设在苇塘路,林昌街和森工街。(3)城镇道路网规划:城区道路网整体形式以自由式为主。片区内部道路网以方格网式为主。(4)道路交叉口规划:将三岔子桥头两侧道路降低等级,划为支路;在创业街与铁路交叉处建一座公铁立交桥。(5)城镇广场规划:在城镇中心,原县委县政府门前设置一处文化广场,面积2.16公顷。人均0.22m2。广场用地总面积3.87公顷,人均0.39m2。10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县城绿地系统由公共绿地、居住绿地和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组成。公共绿地包括综合性公园、纪念性公园、古迹公园、游息林荫带。现状篇区位条件生态环境条件旅游发展条件产业发展条件优势Strengh江源县距离白山市20公里左右,在同级城镇中是最近的一个。通往白山市各个主要城镇的道路几乎都通过江源县。山林植被丰富。水系发达,污染小。位置靠近朝鲜连接白山市与长白山风景区的必经之路景观资源较丰富山林景观资源突出资源开采历史悠久资源蕴藏总量较多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一定的经验劣势Weakness江源县设施档次较低,不能满足未来服务于白山市的需要。城区河流硬岸破坏了河流的生态过程。城区绿地系统零散而孤立。物种消失,水土流失开发用地缺少与环境沟通景观资源较单一景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缺少自己的旅游产品资源分布较分散部分地区、部分矿产资源面临枯竭资源仍以开采为主,加工以粗放型为主机遇Opportunity处于白山市一级城市发展轴上和两个二级发展轴之间。白山市的城市发展。江源县的发展。(人口规模发展超出了白山市城镇体系规划中10-20万。)森林旅游资源的开发新的工业园区的开发新的规划指导下的城镇建设白山市加大旅游市场的开发力度国家制定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江源县积极引进外资建设投产挑战Threaten在白山市的同级城镇职能分工中,多达5个城镇与之职能相同,为“森林旅游城镇”。产业开发带来的环境的侵占人口增长带来的环境压力逐步完善山林特色的休闲旅游体系加大城镇和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镇风貌通过对现有国有产业的转型达到资源从组与合理分配、利用加强资源深加工的建设一、规划条件(一)宏观条件世界进入了一个城镇化时代,二十一世纪的世界将是城镇化的世界。可能比此更为本质性的是,今天,我们踏入了一个新时代的门槛,我们进入了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全新时代全球的城镇化时代和全球化时代。一方面,在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基础上,人类的大多数即将第一次告别乡村居住生活,50以上的人口将在城市里生活。另一方面,世界经济结构格局的变化,资本和劳动力全球性流动,这不仅造成产业的全球性迁移,经济活动中心的全球性变异,而且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变化产生深刻影响,促使县域城市体系内部各城市的重新定位和重新组合,全球性统一的城市体系正在形成。概括起来说就是:城市全球化、空间市场化、信息网络化。(二)微观条件在我国“五个统筹”、“建设和谐社会”、解决“三农”问题等一系列的政策的出台,从国家的基本国情出发,结合现在城乡建设,把小城市建设提到规划的前沿。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就是把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把促进城市的建设发展与加快农村的建设发展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一体和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的格局,使整个国家走上协调的、全面的和可持续的新的发展轨道。二、发展条件分析(swot)三、概况(一)地理位置江源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白山市西部,东与抚松县为邻,西北与柳河县交界,西南与八道江区相连,南与临江市毗连,北与靖宇县接壤。地理坐标为东径126°23´-127°17´,北纬41°48´-42°13´之间。本县是白山市连接抚松、靖宇、临江、长白各市、县的纽带,地理位置重要,有长临、鸭大铁路,鹤大(国道201)、白靖等国、省级公路穿过,交通便捷。县政府所在地孙家堡子镇距白山市仅21公里,距离省会长春市约257公里。(二)行政区划江源县东西长69公里,南北宽44.4公里,幅员总面积1348平方公里。共辖孙家堡子、三岔子、石人、砟子、大阳岔、大石人、松树和湾沟8镇,其中孙家堡子镇为县政府所在地。全县共有4个社区居委会、23个街道办事处。分别是孙家堡子镇:江北、江南、苇塘、苇东4个社区居委会;三岔子镇:育林、城墙、森工、正岔、东升5个街道办事处;湾沟镇:和平、枫岭、兴工、胜利、富林、长林6个街道办事处;松树镇:松树、矿工、前山、水洞4个街道办事处;砟子镇:砟子、江北、立井、八宝、月牙泡5个街道办事处;石人镇:林子头、北山2个街道办事处;大石人镇:光环1个街道办事处。(三)历史沿革新石器时代,本境就有人类活动。黄帝时期属于青州、唐尧时期属于青州,虞舜时期属于营州、周时属于幽州,秦时属辽东郡,西汉时属幽州辽东郡及玄菟郡,三国魏时属平州辽东国、晋时属鲜卑,南北朝时属魏及高句丽,隋时属高句丽及营州总管府,唐时属安东都护府及渤海国,五代后唐属契丹,宋时属辽金,元时属辽东中书行省。明时属长甸长岭以东之地,清时属兴京通化,民国时属东边道直隶奉天省,东北沦陷时期属伪奉天省,1914年属奉天省东边道,1934年伪安东省通化专署,1949年划归辽东省,1954年8月20日划归吉林省,隶属通化地区,1959年3月23日撤销临江县,成立浑江市。1985年2月4日,国务院批准浑江市为省辖市,实行市管县体制。原浑江市区划为八道江、临江、三岔子三个区。1994年1月31日,浑江市更名为白山市,随之浑江市三岔子区更名为白山市三岔子区。1995年12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由白山市三岔子区改为吉林省江源县。(四)地形地貌江源县地处长白山腹地,长白山主峰西麓。境内多高山河谷,为“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地势较为复杂,河流蜿蜒,沟谷交错。境内有老岭山脉和龙岗山脉。老岭山脉呈北东向贯穿县区,为江源县与临江市分界岭,也是浑江水系与鸭绿江水系的分水岭。龙岗山脉呈东西向贯穿城区,为江源县与靖宇县的分界岭。境内有头道松花江,浑江两大水系136条河流。龙岗山脉和老岭山脉为中低山区;而头道松花江、浑江两大流域为低山窄谷区。(五)气象江源县地处中纬度内陆山区,属北温带大陆性东亚季风气候。冬季长,寒冷,多偏北风;春季时间短剧烈,昼夜温差大,多西南风;夏季湿热多雨,秋季凉爽,多晴郎天气。由于受寒潮的影响,初霜来的早,无霜期120天左右。年最高气温37,年最低气温38,年平均气温4左右。(六)资源1土地资源江源县土地资源分耕地、林地、园地、水域、居民点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未利用土地7大类。耕地21847.9公顷。其中水田175.1公顷、菜地806.3公顷、旱地20866.5公顷。坡度<2º的耕地2734.4公顷,坡度在2º6º的耕地6712.9公顷,坡度在6º15º的耕地10936.1公顷,坡度在15º25º的耕地1464.5公顷。林地102131.6公顷。其中有林地86815.5公顷,灌木林468.5公顷,疏林地15.7公顷,未成林造林地10605.9公顷,迹地9公顷。园地496.1公顷。其中果园3.8公顷,其它园地492.4公顷。水域583.6公顷。其中河流水面523.1公顷,湖泊0.6公顷,水库17.5公顷,坑塘11.7公顷,滩涂30.4公顷,水工建筑0.3公顷。居民点及工矿用地5529.5公顷。其中城镇2097.8公顷,农村居民点2362.1公顷,独立工矿1069.0公顷,特殊用地0.6公顷。交通用地927.1公顷。其中铁路393.3公顷,公路268.7公顷,农村道路265.1公顷。未利用土地3123.4公顷。其中荒草地3082.9公顷,裸岩7.3公顷,其它33.2公顷。2矿产资源江源县境内矿物资源丰富,属矿物资源型县。目前全县已发现矿种27种,占全国已发现矿种的16%,已探明储量有的15种。主要矿产有13种,有煤、金、铁、水泥用灰岩、石膏等。主要矿产资源储量表序号矿产名称资源储量单位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资源储量1煤矿石.千吨95826164357867282547252金金千克/矿石.千吨1306/822198/140209/282407/1683砂金金千克/矿石.立方米506/1580506/15804铁矿石.千吨687968795炼镁用白云岩矿石.千吨34883875388477596炼金用白云岩矿石.千吨18530185307水泥用灰岩矿石.千吨13270132706170194408熔剂用灰岩矿石.千吨1277701277709滑石矿石.千吨45511391030216910石膏矿石.千吨757210459634327389111耐火粘土矿石.千吨29403953689312瓷土矿矿石.千吨13312627840413高岭土矿石.千吨222622263水资源江源县水资源丰富,年平均降水820毫米左右,境内以浑江、汤河、红土崖河、石人河四大水系为干流的大小河流136条、总长835公里,水源充足,水质优良。全县平均地表水径流量为5.75亿立方米,按流域划分,汤河流域2001年平均地表径流量为2.29亿立方米,浑江流域2001年平均地表径流量为3.46亿立方米,从各典型年的降水情况分析来看,1995年是最丰年年份,地表径流量为8.16亿立方米,比历年均值多41.9%,1997年是最枯年份,地表径流量为3.36亿立方米,比另年均值少41.6%,其它年份无太变化。江源县现有水库5座,百万立方米库容的有两座,总库容434.2万立方米。4旅游资源江源县是长白山旅游热线上的主要风景区,有各种天然溶洞峰岭和各种古老地质构造保护区。长白山干饭盆地因其森林茂密、地形奇特、山形相近、有很多待解之迷而闻名,被誉为长白山的“百慕大”。规划中的长白山干饭盆地森林公园主要有五大景区组成干饭盆景区、寒奥地质园景区、九曲峡景区、棒槌峰景区、枫叶岭景区,有近百个景观各异的景点,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此外,江源县人文旅游资源相对较多,目前共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分别为王德泰墓、石人血泪山、爱民石棚墓。(七)总结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发现江源的矿产、植被和水资源都比较丰富。其中矿产资源具有一定代表性。它是我国最大的页岩瓦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页岩瓦之乡”,它还是国家重点产煤县之一,吉林省重点木材产区,境内有三岔子、湾沟两大国有林业局。可由于矿业和林木开采都属于资源消耗型产业,其生产原料具有不可再生性,再加上生产过程对环境、景观的破坏比较严重,因此不能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江源县优越的区位条件,良好的森林植被条件,充沛的水质水源条件为旅游开发创造先天优势,21世纪是生态旅游的世纪,中国的旅游业蓬勃发展为江源的旅游开发带来巨大的机遇,其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战略篇一、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一)社会经济现状发展水平1总体经济实力位居全市前列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江源县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从1996年到2004年,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2004年,江源县全年生产总值实现28亿元,比上年增长21.4%,GDP占到白山市的25.7%,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4.2亿元、13.4亿元和10.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1%、24.8%和22.2%,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市前列。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三产比例为15:48:37,结构为二、三、一,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人均GDP实现10740元,比上年增长22.1%。2一产发展条件欠缺,产业优势不明显江源县属于多山地区,耕地总量少,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业发展,因此形成以牧业为主,林业、农业为辅的格局。2004年底第一产业总量约4.2亿元,占全县GDP的15%,增长12.1%。其中农、林、牧、渔的比重约为27:27:37:7。3二产发展速度迅猛,初步形成富有特色的产业体系,但集聚程度不高江源县以自身的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适时抓住有利发展机遇,在积极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同时,通过制度创新,不断打造优势产业,工业化飞速发展,同时不断优化自身产业结构,逐步形成以矿产开发、新型建材、绿色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等支柱产业,创造了较具特色的工业化道路。2004年底,第二产业的总量约为13.4亿元,占全县GDP的48%,增长24.8%,全年招商引资合同额5.4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06亿元。地方上以煤炭开采和深加工为主的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