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旅游片区城市设计设计说明.doc
XX县XX老城XX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老城片区城市设计设计说明2015年6月II15目录第一章 背景与依据 一设计目的 二设计背景 三设计依据 四项目分析第二章 规划设计整体框架一 区域分析二 设计理念三 功能定位四 景观结构第三章 土地使用与系统设计一土地使用 二道路交通系统 三开放空间系统第四章 开发控制引导 一开发控制目的 二开发控制手段第五章 触媒项目设计一水岸天街 二XX老街 三滨水景观带 XX县XX老城XX片区城市设计说明 第一章 背景与依据一、设计目的XX县XX老城XX片区城市设计是为指导此片区协调、合理的进行开发,并提供片区开发的法规依据和相应措施而编制的。其不只是为老城重塑一个鲜活的形象,而且要创造一个动态的综合体,使之可持续的发展,开发高品质、高效率的融经济、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城市商业居住片区。二、设计背景本方案是XX县XX老城XX片区城市设计项目,规划建设用地范围位于XX县总体规划中的城西居住组团,范围北至蒸阳大道,南至演水河,西邻XX大道,东邻蒸水河,总面积为46.96公顷。随着XX大道的建设完工、蒸阳大道的部分改造拓宽,以及XX县城西居住组团的快速发展,对于更新XX旧城功能,整合XX老城XX片区土地资源和优化结构布局的需求变得更为迫切。为促进该地区的功能提升,盘活旧城记忆,对XX老城XX片区进行城市设计。现状建筑的总体形态与建设用地范围内部道路功能已经落后于地块自身的发展需求。为了发掘XX县XX老城潜在的商业经济活力,为居民营造新的优质居住空间和城市商业、休憩公共场所,创造XX县XX老城新世纪的新形象,对XX片区进行整体城市设计。设计在对原始地块资料的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展开,全面考虑了该地块开发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合理开发,在包含各种商业、居住、休闲业态等多种功能的同时,优化道路交通,强化居民公共活动功能,增强地块活力。三、设计依据其设计依据主要包括:(1)建设用地范围原状地形图(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3)XX县县城总体规划(2006-2020)2013年修订(4)XX市城市规划行政技术准则(5)其他国家和省、市相关的技术规范、标准和规定 四、项目分析项目设计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核心,改善城市空间环境,它从人的生理、心理、行为、直至精神感受等方面,对城市的空间和环境做出更加舒适更美好的安排,追求环境的舒适性、便捷性和观赏性。侧重于从空间构成方面、研究城市空间体系和环境景观,体现城市特色和风貌。如何将这一老城地块建成充满人文色彩和现代生活气息的生机勃勃的令人向往的地方,是我们此次进行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1.规划设计目标依托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丰富的滨水资源、保存完好的历史老街(XX老街)、遗留的文化内涵,来建设多文化、多风格、高品质的多种类建筑。打造环境优美的休闲游憩区、繁华精致的核心商业区、舒适现代的高档住宅区。追求提升地块的物质环境品质、综合服务功能、总体建设水平,以求展现XX老城XX片区多样化的内涵文化、丰富多彩的临水景观和别具一格的城镇风貌。2.规划设计纲领运用触媒, 协同发展。整体协调, 推陈出新。3.规划设计重点激发老街活力城市设计的重点控制区域位于古渡老街核心区内,总面积约为11公顷。建筑形式应当以古典建筑为主,老街核心商业区以23层为主,结合水渠在水渠两岸布置商业空间,形成“一河一岸”或“两岸夹一河”的整体空间效果;同时在古街周边,应充分尊重原有的历史肌理,同时对建筑与街巷的高宽比做出相应要求。 发掘文化特色要使规划建设用地范围永葆青春活力,仅有物质环境还远远不够。大到城市小到一个地块地块都蕴藏了丰富多样的人类文化,地方特色是体现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所在,发掘规划建设用地范围文化特色是本城市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文化环境的自由、公正、经济的持续繁荣是至关重要的保障,诠释旧文化,注入新信息,新观念,使该地区成为城市格局中全新的代表。改善空间景观改进设施,此地块中在设计中要充分利用XX县XX老城改善政策带来的经济支持,重新梳理、重塑空间形态。将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既有景观资源充分利用,重新打造优美的滨水景观系统和古朴的老街景观肌理,以空间的深入推演来丰富景观的内容。4.规划设计原则(1)整体设计原则整体原则:全面考虑地块内建筑与空间的整体风貌,运用点、线、面多层设计方式,保持统一的地块肌理和风貌特色,使注入的多种元素互相协调展现新时代的精神。动态原则:根据市场需求,流动开发和分期建设,规划设计力求具有可操作性和应变性,随着不断的开发而完善,采用动态平衡的设计理念,适应经济的发展,做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建筑功能的延展原则:建筑功能灵活适应性是符合当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的,多变的商业模式也决定了建筑功能的可拓展性的必要。对建筑的功能进行延展。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环境,完善各项服务设施的同时注重景观绿化建设,增强地块的发展活力,设计中坚持控制适宜的建筑密度,通过绿化造景,形成城市景观空间。把现代都市环境引入其中,创造亲切宜人的城市氛围。(2)景观设计原则充分尊重古街的历史肌理,并充分加以利用,恢复古街的老城记忆。充分利用演水河、蒸水河两大水系,实现地块与水系的景观渗透,建设好滨水风光带。盘活地块内部的水系,连水成渠,保障地块内的水系循环,提升古街的景观价值。对现状居民用地和已建用地的考虑,使新建建筑与原有建筑形成协调。第二章 规划设计整体框架一、区域分析1.地块分析本方案基地特点呈倒梯形,整体高程在65m-67m之间,地势平缓。规划区总用地为46.96公顷,其中城市建设用地23.73公顷,占总用地的50.54%,水域及其他用地为23.22公顷,占总用地的49.46%。现状城市建设用地中,居住用地比重最大,为12.39公顷,占现状城市建设用地的52.21%。水域及其他用地中,耕地比重最大,用地面积为20.95公顷,占规划范围总用地的44.62%;其次是水域,面积为2.27公顷,占总用地的44.62%。需要综合分析基地现状条件,因势利导,完善原有建筑与城市空间特点的总体规划方式。有效解决交通问题,充分利用基地面积,争取创造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连续的空间的秩序中,形成不同形态的建筑组团,与整体行进空间构成有节奏的,收放有序的序列空间。2.SWOT分析(1)优势(strength):规划地块东临蒸水河,南邻武水河,内部现有大量露天水体,其水域资源丰富;沿水岸线场,形态曲折有致,景观开发价值大;南部为开发建设土地存量大,后续的建设发展空间大,潜力足;现存的XX老街地块保存状况良好,建筑空间关系明确,形态基底尚存,内部肌理独特,图底关系丰富,是地块内的重要发展资源。(2)劣势(weakness):地块现状建设已建成区建筑密度过高,不符合规范要求,求违规私建建筑较多,拆迁难度大。公共基础设施薄弱,南北差异过大,居住组团条件差。传统的居住建筑不能满足居民多种实用需求的要求。(3)机遇(opportunity):地块北部蒸阳大道改造拓宽工程完成,西部XX大道建设竣工,由此带来了对外交通条件的巨大改善和内部交通系统重建的良机;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XX县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带来了城西居住组团的建设热潮,由此带动了XX片区的建设发展;政府层面更新建设XX老城的意愿强烈,各项配套政策进入实施。(4)挑战(threat):受制于XX县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建设活动资金筹集难度大;现状建筑形态混乱,内部结构紊乱,整改难度大,阻力重重;如何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均衡发展,是最大的挑战。3.需求分析(1)内部居民主观意愿:生活条件改善的需求;内部人员就业的需求;室外休闲空间需求;绿化需求;游憩需求;景观需求等。(2)地块发展客观意愿:旅游产业的发展;肌理的延续;传统文化的保留;提升城市形象的需求;功能互补;功能的衔接等。二、设计理念1.城市触媒理念本次城市设计方案设计运用基于触媒(catalyst)理论的历史地块及新区建设规划理念。“城市触媒理论”是20世纪末美国建筑师韦恩·奥图和唐·洛干针对城市设计过程“动态特征”提出的引导城市开发的城市设计理论。城市环境中的各元素都是相互关联的,这种关联不仅仅存在于外在的视觉形态方面,也存在于内在的经济联系。如果其中一个元素发生变化,它就会像化学反应中的“触媒”一样,影响或带动其他元素发生“链式反应”,促成城市建设客观条件的成熟,从而推动城市按照人们的意志持续地、渐进地发展。在城市设计层面上,城市触媒可能是城市形体环境中的某一个物质元素,如一片城市中心区的开发、一个公共建筑的建成、一个开放空间的建设等;城市触媒也可能是一种城市建设思潮、一个标志性事件或特色活动等。2.案例借鉴(1)苏黎世苏黎世是瑞士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位于利马河边的西区则曾经是苏黎世的重工业集中区。1966年后,区内的工业部门开始萎缩,就业率直线下降,老龄化严重,城区日益衰败。为此,瑞士政府实施了西区改造规划,大力发展研发、设计、艺术、信息服务等高附加值的触媒项目,使西区成为苏黎世的现代艺术研究、创作和展示的中心。这带动了城区居住和环境品质的提升,城区得到再次繁荣,就业率也显著提高。(2)古晋市古晋是马来西亚沙捞越州的首府,坐落在沙捞越河边,其滨水区曾经是全州航运的集散点,渔业和商业极为繁荣,市内遍布着历史地块、客运码头、政府和商业建筑。随着上世纪60年代道路和航空运输的发展,滨水区大量仓库被遗弃,河堤老化,航道淤积,沿岸布满棚户建筑,滨水区走向衰败。1990年古晋政府实施了旧城改造,通过一系列“触媒项目”,如修复历史地块、疏通步行系统、改菩景观环境、修建公共建筑、开展民俗活动等,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来此观光,城市活力得到再度激发,同时当地人也获得了可观的就业机会。(3)新天地太平桥座落在上海市中心卢湾区,繁华的淮海路商业街的南侧。具有近百年历史的石库门居住区、中共一大会址坐落其中,拥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但在改造之前,太平桥地区遍布着破旧、拥挤的老弄堂,地块与周边现代化环境相比显得十分衰败。 占地8公顷的“新天地”项目是太平桥地区从1998年开始的改造项目的一部分。作为典型的城市触媒项目,它出乎意料的成功。开发商通过改变地块原来的居住功能,赋予新的商业价值,并使它成为最具品位的时尚场所。一系列触媒项目,如具有历史风貌的餐饮店、商业街、博物馆,使旧建筑成功穿上了时尚炫目的外衣,并带动后续开发的公园、酒店、会展中心等,使新天地建成后在众多发展项目中脱颖而出,迅速成为上海的潮流热点,吸引了国际目光。4.对比分析通过对苏黎世西区、马来西亚古晋市、上海太平桥地区等几个历史悠久,并先后经历发达衰败重生过程的城市的观察研究,发现对于城市中一些逐渐衰落的旧城区,尤其是历史地块或者旧工业区来说,触媒项目的催化作用可以主要归结为保存、强化、修复、创造等四个方面:(1)保存作用:城市触媒的保存作用体现为,在了解该地区的发展背景的基础上保存而不是破坏城市发展的内涵。以上几个成功案例,都恰当地保存了基地有代表性的历史建筑,并修建能与之协调的新建筑,从整体上以新旧建筑对比、新老文化混合来表现时空跨度和文化差异的距离美感。(2)强化作用:城市触媒的作用可以提升现存有利元素的价值。在这个方面,几个案例都由建筑形式与大众行为两种方式彰显出来。在建筑形式方面,设计中运用新、旧材料的强烈对比来强化本土特色。大众行为方式也随着发生改变,通过对环境品质的优化和对活动的策划,使大众行为从“生活工作”向“场所体验”上转换。(3)修复作用:城市触媒的修复作用表现为对其环境的改善与复兴。案例中通过对建筑的改造,既有时代气息、迎合了现代人的价值观,又有传统的美感,从而登上大雅之堂。改造后的建筑勾起了当地人对曾经风光的历史回忆,又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生活、休闲、时尚消费方式。(4)创造作用:城市触媒的创造作用是对全新生活氛围的创造、对额外商业价值的提升。案例中几个地块的改造都为整个区域的土地价格带来了很大的提升,周边的大量项目围绕着“触媒点”丽陕速展开。5.触媒要素依据规划地块各方面条件,综合考量,从保存作用、强化作用、修复作用、创造作用四个维度进行对因子比较,为XX片区归纳出两大触媒要素。(1)水要素:水是生命的魂,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力,在规划建设用地范围的东侧与南侧分别由不同等级的水系,应充分利用好蒸水河与演水河的景观特征;同时将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原有的水渠可通过与水塘、水系连通形成活水,为地块注入新的活力,结合水来做一些亲水空间和商业空间也是重要的提升地块价值的手段。(2)街要素:古渡老街的保留和更新改造是提升地块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的重要手段,一方面,挖掘原有的街巷肌理,并有效组织和加以联系,能够提供体验性的步行空间;另一方面,通过植入新的商业形式和建筑形式,与古渡老街形成对接和呼应,形成“一老一新”的不同空间,更能给消费者最大的空间感受。6.触媒项目结合地块水、街要素,综合居民意愿、地块要求,选取设计了三大高效率、符合规划区实际的三大触媒项目(1)创新的商业古街模式水岸天街(2)旧街改造后的新旅游中心XX老街区(3)亲水休憩步行空间滨水景观带三、规划定位及功能定位1.规划定位:活力老街,生态居区。2.功能定位:以老街旅游为核心,延伸商业、休闲、居住、游憩、文化体验等功能的活力地块。四、景观结构总体结构是以人、自然与城市建筑、环境有机融合为主旨建构,通过景观轴线、景观节点、景观控制界面、地标与对景建筑、建筑特色、行为特性等设计意象的要素来精心组织,从而形成丰富生动、特色鲜明的城市整体景观结构1景观轴线地块中部南北向滨水景观主轴串联了地块各商业地块,也是本设计最能体现建筑空间特色和氛围的景观轴线。而同时也是重要的生态绿化轴线,主要由绿化及景观节点、绿化带构成,以其优美、闲静的绿色空间景观意象与建筑景观轴线形成强烈的对比。沿滨河景观带形成了另一景观轴线,以绿化休憩空间为主,整个滨河区内还以多个休闲广场,串联景观节点,镶嵌于整个景观带。2景观节点分别于滨和景观带折点、XX老地块环水区、景观主轴绿带与北部居住组团交叉处,利用建筑围合空间处形成多处各有特色的景观节点。3景观控制界面地块的景观控制界面主要沿街、路两侧分布,控制界面是指对建筑有特殊要求的界面,以保证控制界面有较高的连续性,从而更有效地围合城市外部空间;另外是要求控制界面上建筑立面的色彩、风格、材料等必须严格按照城市设计准则的要求建造,以保证整个地块的建筑风格形式的统一与协调。4地标与对景建筑广场景观注重视野的开放性和通透性,高起的建筑物为统领核心老地块空间场所起到了明显的作用,景观重点手笔主要放在XX老地块。5建筑特色建筑风格富有古建筑商业街形态,同时充满现代艺术的活力。设计手法注重材料和工艺的有机结合,采用古典主义的表现手法,总体建筑风格以在宏观环境上统一,又富于变化为主,强调街景改造的可操作性,为XX县XX老城未来城市建设揭示出一个开放、民主、有朝气的发展前景的可能性。弱化城市空间与建筑空间的界面,打破了单一的商业尺度,形成多选择多功能的行为路径:建筑内部空间与城市外部空间共同构成了商业行为空间脉络。第三章 土地使用与系统设计一、土地使用1.土地使用原则以上位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符合整体景观结构的要求;土地的主导功能为指引,充分考虑固有的商业价值对非营利性公共设施用地、广场、绿地的计划控制:分考虑用地的现状和地产开发的可操作性和弹性。2.功能布局整个XX片区需重点考虑地块的商业价值,核心XX老地块主要是商业功能的开发,商业氛围的创造,地块中的建筑在坚持设计风格原则基础上,保证景观与使用功能的统一,同时因地块人气的聚集而提升自身的商业价值。而地块中绿化轴线和广场为绿化休闲区,并有较好的绿化布道景观特色,并且合理生活服务功能区配套问题。二、道路交通系统1.设计原则满足地块功能活动需求,方便区内区外交通联系。路网结构、断面设计和道路设计考虑整体外部空间设计要求。组织步行交通系统,水体与绿地、广场、休闲结合,建构成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合理安排静态交通,设置足够的停车场地与车库2.道路交通整个地块保持合适的路幅宽度,有利于提高道路疏解能力,并可增加沿街商业用房使用价值。解决商业进货和消防通道等问题,并与城市绿化景观统一设计,同时在其周边与部分用房设置地面停车位或地下新建停车库。3.交通组织重点区域人车分流地块交通强化系统设计,与广场、绿化形成完整的组织网络。妥善安排静态交通增设机动车及非机动车停车位。公共建筑及设施建设按规定要求建设各自的汽车泊位与自行车停车位。三开放空间系统1.设计原则尽可能利用绿化等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资源塑造生态型绿色城市风貌。建立多层次点、线、面结合的开放空间体系,通过开放空间体系与步行系统的结合,串联区内的步行、绿化和街道空间。开放空间建设与周边建筑空间协调,通过开放空间与步行系统的组织,提高其周边地块开发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2系统布局地块的开放空间系统的主体是绿地开放空间和广场开放空间。绿地开放空间主要沿街沿河布置,设计绿化休闲带,充分体现地块丰富的空间内涵。建筑外部空间与内部空间设计以一种轻松的感觉为主,同地块整体空间形态互相融合互补的。商业地块利用建筑围合形成充满人情的休憩广场,可减少建筑的压抑感,还可为居民创造一个聚会与交流的场所。第四章 开发控制引导一、开发控制目的开发控制引导的目的在于贯彻规划设计在土地使用、交通组织、开放空间等方面的原则和措施,并具体化为各个地块的开发控制的引导要求,从而使规划设计具备可操作性,并指导下一阶段的建筑设计和环境设计,为规划管理部门对本地块的建设开发提供依据。二、 开发控制手段1开发强度的控制 对地块开发强度控制主要通过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进行控制,本设计沿用上位。2基地布置的控制对地块内基地布置的控制可通过开放空间范围、建筑控制线、机动车出入口方位、禁止机动车开口等进行控制。开放空间范围指基地中建议的广场或绿地大致位置和范围。建筑控制线指建筑后退红线距离。机动车出入口和禁止机动车开口则控制基地车辆出入的位置。3建筑形体的控制对建筑形体控制主要通过重要控制界面、主体建筑控制线、主体建筑位置、建筑高度控制等指标进行控制。重要控制界面指建筑需70压此线建造,以保证街或城市外部空间界面的连续性,更加有效地围合外部空间;主体建筑控制线和位置则大体控制了主体建筑的大致位置与范围。4设施配置的控制各地地块需配置的停车位个数,公共设施的安排等等。以上四项控制内容具体要求数据参照本地块XX县XX老城XX片区控制性详细内的控制指标总表图及分图则图件实施。第五章 触媒项目设计 一、水岸天街1.模式介绍在传统商业古街(两侧为低层商业建筑,中间为步行街)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将一层室外步行街并入室内空间,将室外街巷空间移到二层,形成“天街模式”。2.设计说明如何在延续古城风貌、维护历史街巷肌理的同时,实现地块的更新与发展?如何在既定的规划设计方向(设计具有苏州传统特色的商贸街)下,寻求传承与发展的平衡点?都成为方案思考的出发点。在织补古城肌理的规划原则之下,设计之初拟沿用传统的小体量建筑。然而,若采用传统建筑体量作为商贸空间使用,将面临三个问题:传统建筑空间进深小,对现代商业空间的使用、业态带来限制;传统临街商业建筑二层多为居住空间,若直接更换为商业空间,其商业活力及利用价值受到限制;围合感极强,庭院的内向性与商业的外向性相矛盾。如何处理好这三个问题带来的弊端?规划在传统商业古街(两侧为低层商业建筑,中间为步行街)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点小小的创新:将一层室外步行街并入室内空间,将室外街巷空间移到二层,形成“天街模式”。如此,二层空间演变成为“类一层”空间,通过不同进深与层高的组合,形成参差错落的古街空间形态,街道亦将原本内向的庭院被打开,使得商业活力受限的二层空间价值利用率大大提升。同时,一层空间将结合天井形成可分可合内外环境交融的大空间,结合垂直交通设置,可创造出最大2000,最小30的不定性商业布局需求。天街与水体的关系亦是设计重点。我们首先确定沿水一带必须保证道路通行顺畅这一原则,形成一条满足人们可停可游的“水岸”。在此基础上,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仔细推敲空间尺度,设置部分亲水檐廊或平台,以形成良好的亲水氛围,对一层滨水平台与二层天街露台进行多样化处理,一层水岸、类一层天街沿街构成主街,通过垂直交通交织为有机整体。3.新老模式对比传统商业街:一层热闹二层冷清,商业活力不够;商业进深小,空间业态使用受限。天街模式:将二层空间改造成“类一层”空间,通过不同进深与层高的组合,形成参差错落的古街形态。在努力寻求历史文化街区与现代商业成功结合的经营模式,在保护XX老街原有水渠、水系的基础上,伴水而生的水岸天街,在城市空间肌理中,建筑空间的“开合”与“层次”是活力的象征。一步一景代替千篇一律,丰富的空间层次和景观细节创造XX老城新形象。通过规划改造,水岸天街地段将是该片区的现代界面,是整个XX老城历史街区最开放、最多元、最动感的消费空间,形成以空中步行街为核心,集成商场百货、特色零售、餐饮美食等为主题的时尚街区。二、XX老街1.设计目标充分挖掘XX老街的渡口老城价值,以文化为魂,商业为脉,蒸水河风景旅游为纽带,在原有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民俗特色旅游,供本地居民和外地旅游者一个休闲、购物、游览的场所。充分利用XX老街的历史价值,通过对老街进行相应的保留、改造,并结合XX老街本身所承载的文化特性,在老街周边植入新的商业模式,并采用古典的建筑形式,实现XX老街活力的复苏,同时结合蒸水河、演水河、地块内水渠的景观风貌特征,综合构建起富有生态活力、历史记忆的河西商住核心。2.设计构思(1)现状分析建筑质量评定:XX老街内建筑多为砖结构、木结构,层数为1-3层,建筑质量一般。建筑保护分级:XX老街内建筑质量一般,大多需要改建与修缮,极个别建筑如家族祠堂具有保护价值,予以保留。内部道路:XX老街外部为3-5米水泥道路,可通车,老街内部为2-3米青石板路,仅供人行。形态肌理:现有街区沿河岸平行呈“L”型,建筑布置紧密,沿内部街道分布了两至三层建筑,建筑体量大小不一,总体规模偏小。(2)设计方案 活化街区内部原有活体水域,与蒸水河相连,沿水域布置核心景观。梳理现状道路后,重新设计了“四横两纵”的内部路网格局。沿路网布置建筑,建筑内部围合生成次级商业街区。2.建筑体态设计建筑形式上延续传统建筑风貌,通过新材料与传统形式的结合,志在呈现“栋宇翚飞,栉比如鳞”的繁华图像。各个节点处的建筑严格按照传统建筑形式进行建造,力求打造出“古色古香”的传统味道。建筑街巷空间的组织延续XX古城街巷肌理,尺度宜人。建筑的屋顶形式沿用传统屋顶形式,细致刻画,仅在材料上进行更新换代。建筑的立面形式延续传统建筑的开间比例,简化形式,用新材料钢材对传统木材进行更新。此外,项目在入口部分设置地下车库出入口,在人车分行的原则上,对通车进行灵活管理。环古城南新路老街地块改造整治设计方案在织补古城肌理、延续传统场所记忆的同时,实现地块的更新与发展,为完善地块结构,落实保护改造工程,提升城市形象做出了一份努力。三、滨水景观带1.设计理念及目标理念:(1)景观空间的开放性与亲水性;(2)景观的可游性、可赏性和可参与性;(3)景观的生态性和以人为本的设计;目标:造就地块节点形象,提高地块品位,完善地块功能,为城市居民及过往行人提供一处休憩、游赏、观景与交流的场所2.设计原则(1)生态性设计原则:围绕以植物造景为主的生态型景观的营造,利用植物的不同生态习性及形态、色彩、特性等营造各具特色的景观区域,植物配置运用乔、灌、草三者相结合的多层次植物群落的构筑,在有限的绿地范围内,达到最大的绿量,使之产生最大的生态效益。(2)亲水性设计原则:该滨水绿地,整块用地沿水岸依次展开,现状决定了亲水性设计的原则。水,对人类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因此沿水边布置铺装硬地,布置园路,点缀景观建筑小品,所有的铺装小广场、园路、景观小品均依水展开,给人以感官上的愉悦,心理上的惬意,同时,又可从立面上丰富景观效果。(3)休闲性设计原则:休闲性是现代城市绿地设计重要的特征之一,是生活性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又是体现现代景观设计的“人本主义”原则的重要标志之一。为了给人们快节奏的生活带来欢乐、悠闲、幽雅的感受,在设计中精心设置了园路,休息观景亭、台等,达到道路线型流畅、曲径通幽、移步换景的效果。3.总体布局设计景观总体布局:总体布局上按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用一条曲折有致的主游路把一系列景观节点很好的连接展开。滨水景观风貌带,由沿蒸水河、演水河河堤绿地打造的亲水步行空间,同时保留了XX老街部分的石板路、古桥及渡口码头,规划为城市居民提供不一样的空间感受。同时,复原两处原有渡口码头及一座古桥,衔接蒸水河河两岸,增强两岸地块的联系,并结合基地设置的船舶停靠码头,丰富水上游乐设施游船,通过水体相连加强与水岸天街的互动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