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科总结【三年级数学学科工作计划】.doc
-
资源ID:94733468
资源大小:14.5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三年级下册数学科总结【三年级数学学科工作计划】.doc
三年级下册数学科总结【三年级数学学科工作方案】三年级数学学科工作方案篇一 一、实验理念:以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研室数学教研方案和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方案为指针,积极施行新课程改革,努力向学生提供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内容。让学生大胆动手理论、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促进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才能上得到较好的开展。二、实验操作:1、备课工作。(1)每周三下午,在办公室开展一次集体备课活动,三年级全体数学教师集中分析p 下一周的教学内容,现场备一至两课时教案。(2)以块面式要求进展备课。(3)每双周一下午由教导处组织集中交流,检查上周的教学案例,并签署评价意见。(4)教师每节课后写教后感,每周写一篇高质量的教学反思。(5)科任教师做好师生档案袋的搜集管理工作,做好过程性管理,以备教研检查。2、课堂教学。(1)呈现方式:问题情境建立模型合作探究解释归纳应用与拓展。(2)学习过程:感知经历体验探究理解理解掌握灵敏运用。(3)方式方法:表达动手理论、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鼓励教师和学生自制教具和学具,教学中要做到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活动、平等对话交流。(4)活动组织:自主型、同座互动型、小组合作型、集体交流型。应该努力做到教学内容减少,难度降低,形式多样,交流充分有效果。3、评价工作。(1)建立教师个人教学档案,教导处每月对课改教师备课、上课、学生作业进展检查、评议和建议。(2)科任教师每月写出教学小结和改进方法,月底上交教研室。(3)期末时,课改实验小组写出课改实验报告,找出成绩,指出缺乏。(4)课改教师的学习笔记、听课笔记每月不少于6篇,参加集体学习活动不少于2次,交流发言不少于2次。4、教研活动。(1)每两周开展一次新课程数学教研活动,活动中要有教学反思、片段点击、评价记录等材料。(2)积极参与县级以上的数学竞赛活动。(3)组织我校的骨干教师与课改教师互相结对,互帮互学,要求课改教师积极参与到我校的研究课题工作中,并针对课改情况选择适当的子课题进展研究。5、学生作业。(1)统一格式,提倡作业方式的多样化,进步教师的面批率和辅导率。(2)作业布置中要要适当考虑一些思维才能的培养。(3)重视学生作业的格式、书写,学生复习旧知识、预习新知识和尝试练习的作业形式。三年级数学学科工作方案篇二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化,工作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为了使新课程改革实验由形式走向本质,搞好小学数学的课改,更好地发挥县实验基地校的引领作用,现结合我班教育实际,特制定出数学下册课程改革方案一、主要任务1、解读、试用和评价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数学课程标准,解析并把握小学数学新课程的内容要点,明确数学学科的教学改革方向;运用数学课程标准理解、把握小学数学新教材,指导新教材的教学;通过解读和试用,按数学课程标准对教材作评价,提出修改、完善数学课程标准的建议。2、通读、试教和评价小学数学实验教材。通读并把握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的内容体系,将新教材与旧教材比照分析p ,找出新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络,发现并把握新教材的“新质”;通过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的试用,验证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中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并探究总结使用过程中具有规律性的教法,对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内容构造、体系及其应表达的根底性、整体性、平衡性、前瞻性作出评价,对小学数学实验教材试用中存在的问题与缺乏,提出修订、完善建议。3、探究研究施行小学数学新课程的教学改革。在实验过程中组织和引导数学教师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运用现代课程论和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教学理论,努力探究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学新方式,新方法。以培养创新精神和理论才能为重点,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打破口,借助现代教学手段,构建新的教学形式,形成一套系统的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的,与使用新教材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4、探究研究对施行小学数学新课程的评价。在小学数学课程实验的同时,加强对小学数学新课程的评价研究,在数学课程标准指导下,探究并逐步形成促进不断进步教学程度的,促进课程不断完善的评价体系。5、推广符合课改精神,具有创新性、示范性的课堂教学形式与操作方法,使之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作用。二、详细措施1、集体备课,重点探究课堂教学新形式,研究教材,教法,设计教案,制作课件。2、公开教学,上好理论课,重点探究新课程标准、新教育理念在课堂中的表达。3、专题研究,重点研究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以及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4、优秀教学设计、优质课评比活动。5、定期进展实验课题的研究活动,组织实验教师研究探究教学规律。6、实验教材的培训学习,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表达的理念精心挖掘教材内部的创造性因素。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