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优秀10篇】_1.docx

    • 资源ID:94747401       资源大小:40.66KB        全文页数:3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优秀10篇】_1.docx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优秀10篇】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篇一 课标内容: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唐朝疆域的四至;唐朝与_厥的关系; 唐太宗尊为“天可汗”; 松赞干布统一吐蕃; 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会盟。 1、通过对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及其作用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认识历史问题的思维能力。 2、通过对唐太宗、松赞干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为发展民族关系所做出贡献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唐朝与突厥、吐蕃等民族关系的了解,理解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2、运用阅读、讨论和联想比较法,探究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及其表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唐朝疆域广大,唐政府实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之间的友好交住空前频繁。唐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时期。 2、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受到北方各族的拥护,被尊为“天可汗”。 3、松赞干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不发展唐蕃关系,促进汉藏交往做出了杰出贡献。 4、突厥、吐蕃、回纥、南诏等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都对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和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重点和难点 : 一、重点: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难点:唐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 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探究 教学时间:2课时 导学程序: 导入新课:1、提问:“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情况? 2、指出:唐朝前期处于繁荣阶段,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时期。这一时期,唐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得到发展。 教学纲要:一、天可汗:1、唐朝的疆域 2、边疆各族的分布 3、唐朝与突厥的关系 4、唐太宗被尊为“天可汗” 唐蕃和亲与会盟:1、松赞干布统一吐蕃 2、文成公主入藏 3、金城公主入藏 4、唐蕃会盟 课后作业 1、唐的疆域:东到( ),西达( ),东北至( )以北和( ),南及( ),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2、唐太宗派兵攻打( )突厥,俘其首领( ),对他进行了优待。 3、唐太宗( )受到北方各族的拥护,被尊为“ ”。 4、唐朝对西域的管辖:( )在天山以南设立( )都护府,( )在天山以北设立( )都护府。这些是唐朝对西域地区的统治机构。 5、吐蕃是( )的祖先,很早就居住在( )。7世纪前期,吐蕃首领( )统一各部,建立政权,以( )( 今西藏的拉萨)为都城。 6、派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的皇帝是( )。派金城公主与尺带珠丹和亲的皇帝是( )。 7、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同唐朝已经“ ”了。 8、( )至今还屹立在拉萨大昭寺前,成为汉藏两族团结友好的象征。 9、( )年,吐蕃与唐朝会盟。盟约里说:“患难相恤,暴掠不作”。 初中历史教案2022通用 篇二 北伐战争 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没有获得成功?(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2、五四运动有什么历史作用?(五四运动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它属于中共成立的重要原因,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什么意义?(中共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后,孙中山为了挽救革命,同共产党合作,继续进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后来终于形成国民国革命的高潮北伐战争。(布置学生阅读5054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黄埔军校的建立 1、根据50页“动脑筋”: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他接受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落入北洋军阀手中的教训,希望创造一支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2、革命军与北洋军有哪些区别?(启发学生运用“导入框”和51页小字部分提供的资料,从军队的任务和作用等方面进行思考。) 教师小结、过渡:袁世凯等人利用北洋军队作为自己独裁专制的工具,继续祸国殃民。所以,要想挽救国家危亡,就必须针锋相对,动用枪杆子来解决问题。 北伐胜利进军 1、北伐战争的目的是什么?(-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北伐战争的对象有哪些人?(指导学生在51页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中找到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的位置,画圈作标记。) 3、北伐军进攻路线上有哪些重要地名?指导学生在51页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中找到两种箭头所经过的地名,作出标记: A.广州长沙岳阳汀泗桥武昌贺胜桥九江、南昌南京 B.广州南昌南京 C.广州上海 4、北伐战争为什么能够在不到半年内,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有以下四个方面原因:A.作战方针正确;B.国共两党紧密合作;C.叶挺独立团共产党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广大官兵浴血奋战;D.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积极支持和紧密配合等。) 5、国民革命最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在学生根据课本回答的基础上,补充介绍党内“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领导权、一再妥协退让、甚至压制工农运动等: A.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等人背叛革命; B.共产党领导人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造成严重危害。)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1、南京国民政府具有什么性质?(反动的性质,代表着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2、蒋介石成立南京国民政府后,中国大地上同时并存着哪三个对抗的政权?(北京的北洋军阀政府、武汉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 教师指出:后来,武汉和上海的反动势力汇合起来,对幼年时期的共产党进行疯狂镇压。在强大的敌人面前,许多共产党人和革命积极分子惨遭屠杀。但是,英勇的共产党人没有被吓倒,而是从地下爬起来,擦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体,重新投入战斗。北伐战争的历史昭示我们:国共两党真诚合作时,对于国家、民族和革命事业具有很大的好处;两党的合作被破坏时,对于国家、民族和革命事业都会产生负面作用。 巩固小结 指导学生当堂完成课本第54页选择题:应选D(张作霖、孙传芳、吴佩孚)。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篇三 内容标准 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 了解秦统一六国,建立统一国家的基本情况。 知道秦始皇开创皇帝制度,推行郡县制,建立一整套官僚体制和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修筑驰道,连接长城等加强和巩固统一措施的基础知识。 2.能力培养 讨论秦建立统一国家的进步意义。 识读“秦朝疆域图”,能指出秦朝疆域的四至,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观察文字、货币、度量衡在统一前后的插图,指出统一后的优势所在。 识读“秦代驰道示意图”能指出通往齐、燕地区和吴、楚地区的驰道;能正确指出秦长城西起和东至的所在地区。 归纳秦始皇建立统一国家时的各方面活动,并就秦始皇建立强权正体和实行统一措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评价。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秦的统一,明确秦统一六国实现从小国林立到国家一统的演进,符合历史的潮流和人民的愿望,是历史的进步。 通过学习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感知这些措施对促进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和交流的作用,以及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 通过学习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秦始皇在统一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要点 1.重点 秦的统一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分立混战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统一的国家,而统一的趋势则成为此后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秦始皇将战国时期的官制加以调整和扩充,建成一套适应统一国家需要的新的行政机构。成为我国长达2000年多年历史的基本制度。经济文化上的整齐划一举措,不仅加强了统一国家制度的交通,而且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总之,秦的统一和巩固统一的措施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难点 如何正确理解秦始皇的统一措施对我国古代民产生的深远影响,其中有利与不利因素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应根据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当地从政治上的强权统治和经济文化上的促进作用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让学生能较全面认识统一措施的作用。 教学分析 1.秦灭六国 指导学生运用第6课“战国形势图”,结合“秦兵马俑骑士与战马图”以及“长平之战”的材料,组织学生分析秦王政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掌握秦先后灭掉六国的次序。比如:蚕食韩魏,利于东进;长平之战,伤赵元气;十年激战,兼并六国。 组织学生着重讨论秦灭六国建立统一国家的进步意义。一是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小国林立的局面,完成了统一大业;二是有利于当时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2.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是秦始皇在政治上采取的重大措施,运用“秦政治体制示意图”,向学生说明三点: 回忆“三皇”、“五帝”,说明“皇帝”一词的名声煊赫与权力庞大。突出政自定“皇帝”称号后,这个称号延续了2000多年,直到清朝被推翻为止。 介绍中央三公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的职责、地位,介绍地方郡守、县令的职责、地位,强调中央和地方的官职都由皇帝任免,官员必须绝对服从皇帝。 引导学生分析秦始皇建立强权正体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可从巩固国家统一和加强统治两方面进行分析。 3.统一措施 指导学生识读“秦朝疆域图”,能正确指出秦疆域四至的所在地,明确秦是当时世界上大国的概念。以“统治如此广阔的疆域,除了政治上建立强权正体外,秦始皇在经济和文化上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呢?”导入“统一措施”一节。 运用教材的插图、资料,引导学生对文字、货币、度量衡进行统一前后的对比观察,明确其优势所在。 识读“秦代驰道示意图”,知道通往齐、燕地区和吴、楚地区的方向。了解匈奴的情况和匈奴对秦的威胁,强调万里长城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是人类文明的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组织学生开展对思考题“秦王朝进行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道的统一,你认为好处在哪儿?秦的统一相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分立,其进步又在哪儿?”的讨论。 归纳秦始皇在建立统一国家上的各方面活动,并就秦始皇建立强权正体和实行统一措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评价。 (以上内容主要来源于教师用书) 复习旧课 师:第6课我们学习了“商鞅变法与社会变革”,(提问)“春秋五霸”是哪五霸?(提问)“战国七雄”是哪七雄?他们的地理位置在哪?商鞅变法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有关商鞅变法的问题希望同学们多记、多看、多想。 今天,我们接着学习下面的内容。请同学们翻到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8课 秦的统一 (板书,以下绿色黑体字为板书内容) 阅读教材 下面给同学们5分钟时间,请大家认真阅读教材,看书时用笔标出你认为应该掌握的内容或者你不理解的内容,看完书之后,我会要求大家合上书本,回顾你记忆中的本课内容。 补充: 嬴(yíng)政 郡(jùn)合书布点 采点布点 学生阅读完教材后,找学生讲述教材内容,根据学生讲述的内容采点、布点(板书)。 布点小结 今天,几位同学对课本内容的复述,我是比较满意的。我想改变前几节课的做法,要求述点的同学,先由我来指定,其他同学注意听,中途不要随插话,如果有什么问题,一定要等别人把话说完,举手向老师示意,得到允许后,站起来,面向全班同学和教师表述自己的观点。 分层推进 再读教材(大约2分钟) 快速提问(5分钟) 秦灭六国的时间?(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的十年间。进一步提问:公元前230年是几世纪多少年代?) 秦灭六国的策略是什么?(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秦灭六国的过程,概括为四句顺口溜:秦灭六国计谋精,远交近攻二步行,打败削弱再灭亡,十年统一顺民心。) 秦灭六国的顺序是什么?(韩、赵、魏、楚、燕、齐,) 秦灭六国的意义是什么?(结束了长期以来分立混战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秦王朝,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当时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秦王嬴政灭六国后,自称什么?(“始皇帝”,后人称其为秦始皇。秦国与秦王朝,秦王嬴政与秦始皇的区别:秦国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之一,秦王朝指的是秦王嬴政灭六国后建立的王朝。灭六国,称皇帝前称为秦王嬴政,称皇帝之后称为秦始皇。) 秦始皇在中央设立的主要官职?他们的职责是什么?(丞相掌管政务;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他们孝必须绝对服从和执行皇帝的命令。) 秦始皇在地方实行的制度是什么?职权怎样?(略) 秦始皇采取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轨、连接长城。) 识图:第43页“秦朝疆域”,找出秦朝的都城、四至、长城的起止。 处理问题(约15分钟) 为什么秦能灭六国? 客观条件人民渴望统一。“战国七雄”之间,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不断进行战争,使生产遭到极大破坏,给人民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和灾难;封建割据严重阻碍各地区间的经济交往。孟子离娄描绘战国时期的战争场面是:“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纵观烽火连天、刀光剑影的270年战国历史,可知孟老夫子的这番话并没有夸张的成分。因此,人民渴望统一,结束分裂割据。“战国七雄”中谁能承担“统一”的历史重任呢? 主观条件“战国七雄”秦国实力最强。秦国实行了商鞅变法,它是各诸侯国“变法”中比较彻底的,变法后秦国的旧制度废除了,政治、经济、军事力量都得到发展,成为“战国七雄”中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因此,灭六国实现统一的重任就落在秦国的肩上了。 正确的策略: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中央集权制度 集权就是把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集中于中央。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个裁决,中央的主要官员都必须绝对服从皇帝和执行的命令。指导学生看第44页图“秦政治体制示意图”。 秦始皇采取的巩固统一措施及其影响:(指导学生看课本中的相关图片) 文字 小篆 隶书 李斯受命统一文字,规定小篆为全国推广的标准文字。日常文书来往通用的是隶书。 文字的统一,解决了原先六国文字异形的状况,便利国家政令的发布和民间文化的交流。并直接影响汉字的演进和发展。后世各种汉字字体都呆溯源于秦。 货币 圆形方孔钱 圆形方孔钱与古代天圆地方的观念有一定的关系。我国历史都依照秦钱的样式铸行,它通用了两千多年。 货币统一,将战国后期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作为流通货币,解决了拾、流通的困难,方便了经济交流。 度量衡 解决了各地换算之间的困难,便利经济的发展。 车道 驰道,意为奔驰车马之道。直道意谓路线直、距离近、行驰快的道路。 解决了交通不便,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和地区间的联系。 秦的统一相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分立,其进步又在哪里? 有利于统一国家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加强军事力量;有利于巩固民族的团结。 贯通评价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统一国家。秦始皇开始中央集权制度,推行郡县制,建立一整套官僚体制。同时采取统一文字、货币统一、统一度量衡、修筑驰道和直道、连接长城等加强和巩固统一的措施,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秦的统一在历史上且有进步作用,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始皇在统一过程中的作用是巨大的。 初中历史教案 篇四 一、本课地位: 我说课的内容是-的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课本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1、张骞通西域2、丝绸之路3、班超经营西域(自学内容)。 汉朝对外交往充分体现了中西文明的交流与渗透,而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文明向外传播的重要通道,所以本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新课改的理念和学习的需要,我对内容作了一些调整和拓展。以丝绸之路作为本节课的主线,增加了对丝绸之路变迁和衰落的探讨,以史为鉴,谈对当今的启示。而这些也正是我们历史教学的最终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历史的熏陶,为现实服务。 二、学生情况分析: 在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已经能够运用网络,而且他们对新事物也比较感兴趣,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也会给予一定的关注。但初一学生知识的积累还较少,同时对历史地理的概念还比较模糊。 三、本课目标: 根据以上情况和课标的要求,对本课我确定了如下目标 1、知识目标: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与结果,丝绸之路的路线与意义及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与启示等。 2、能力目标: (1)通过网络的自主学习,学会查找资料,搜集信息的方法及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习服务的技能。通过探究式的合作学习,学会交流,增强同他人合作的意识。 (2)通过绘制丝绸之路路线图培养历史空间感及动手能力。 (3)通过对丝绸之路衰落原因的探究和丝绸之路对今天的启示的交流,培养探究能力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在祖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从而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意义。 (2)通过学习张骞等人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敢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强化爱国意识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3)通过对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探讨和今昔对比,汲取历史教训和营养,以史为鉴,强化环保意识和对祖国一些方针政策的理解(如西部大开发,改革开放等)。 四、本课重点: 本课的重点有两个: 1、张骞通西域。张骞出使西域是汉朝对外交往当中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有着开先河之意。所以具有重要地位。 2、本课的第二个重点是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本课的主线,并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所以丝绸之路也是本课的重点,在此当中丝绸之路的形成和意义及衰落又是重点的重点。 五、本课难点: 由于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积累程度的限制,对理性的知识较难领会,所以本课的难点是通过一系列的历史事实如何认识丝绸之路的意义和对当今的启示。 六、教学方法设计: 根据要求和新课改的理念,我把本节课设计成网络探究课的形式。以webquest为载体,这是目前采用较多的一种网络探究的形式。在网络逐渐普及的时代,信息更为广泛,老师已经不再是知识的唯一传授者,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信息,如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当中最大限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学习,提高兴趣应当是我们教学当中充分考虑的问题。本节课通过webquest平台,学生自学、搜集资料、讨论、动手等多种方式可以取得较好效果。 在此当中我特意设计了这样两个环节:评价、作品与交流。 如何有效的评价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学习的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学生的自主评价,一方面学生可以更为明确本节课要完成的任务,同时也更有利于对学生的鼓励和对教学效果的检测。 初中历史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教堂,学生要知道西域的地理位置;了解张骞通西域、班超经营西域;丝绸之路对中外交往的作用;汉与日本朝鲜交往的史实。通过观察书中的张骞通西域路线示意图、丝绸之路示意图, 2、在看图中引导学生注意图例的运用、识别地理方位、线路走向等,培养学生使用历史地图的技能。 通过学生设计汉武帝招聘勇赴西域人才的诏书、结合张骞出使西域图设计情景对话、比较张骞班超共同点等活动锻炼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整理、归纳技能和运用材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从张骞、班超的经历可以看出有作为的人都具有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精神,面对困难锲而不舍的顽强斗志。教育学生只有有信心、恒心才能取得成功。 通过秦汉中外交往的史实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我们应该为辉煌的中华文明骄傲自豪。 教学建议 地位分析: 在本课中反映出的张骞、班固等人的勇于开拓积极进取的精神,表现出对外来物质文明、文化的渴望、兼容并收的气度,反过来,积极的对外交往又促使汉王朝更加强大。通过西域,世界东方的古老中国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区域,正是由于与其他文明区域建立起密切的联系,东西方文化进行了广泛地交流,使中华民族不仅吸收了其他区域文明的许多精华,同时向世界展示了华夏文明的灿烂辉煌。 两汉对西域的长期经营扩大了汉朝的疆域和统一。辽阔的疆域首先有利于先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传播,如第18课中佛教的传播就是经过西域地区;其次有利于地区的开发;也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形成和民族融合的因素。这为后边教材的北方民族内迁及民族融合-的出现埋下伏笔。 重点分析: 张骞通西域、班固经营西域从汉朝的初衷来讲主要是对抗匈奴。汉对西域的开发和统治始终和匈奴斗争的成败紧密联系。不过,从历史影响看,对西域开发和经营其历史功绩远远超出了当时人们的想象。张骞通西域,以及丝绸之路的开通,加强了汉与西域和中亚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随丝绸之路的扩大这种联系越来越密切。 汉朝在西域统治地位的确立,对形成中国这个多民族的国家具有重大的意义。从汉武帝到东汉末,经过350年的战争、和平,经过经济文化交往,不仅使汉族统治者认识到西域是汉朝的一部分,也使西域各族把自己当成汉朝的一部分。西域都护的设立标志今日新疆在历划入中国版图。从此以后,新疆的命运便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难点分析: 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为什么会取名“丝绸之路”,说明什么?学生肯定会有疑问。丝绸之路的线路也比较复杂,况且本课还有一条张骞通西域线路示意图更容易混淆。 重点、难点突破方案 1鼓励学生课前搜集与本课人物事件有关的历史资料,如新编历史剧的剧照、历史人物的图片、遗迹,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课本有一定了解,降低学习的难度。 2教师精心设计恰当的问题,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 3讲张骞时,可让学生拟写汉武帝招募人员自愿赴大月氏的诏书,包括目的、人才的条件、会遇到的危险等。还可结合书上“张骞出使西域图”设计一段汉武帝与张骞的对话。 4丝绸之路,可放映相关的影视资料或结合地图设计一条“丝绸之路旅游线路” 5讲班超时,鼓励学生讲他的故事。然后,将张骞与班超进行比较。 课内探究活动设计 1学生分组以丝绸之路为内容设计旅游线路。 2学生以政府的名义拟写表彰张骞、班超功绩的诏书。 初中历史教案2022通用 篇六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教堂,学生要知道西域的地理位置;了解张骞通西域、班超经营西域;丝绸之路对中外交往的作用;汉与日本朝鲜交往的史实。通过观察书中的张骞通西域路线示意图、丝绸之路示意图, 2.在看图中引导学生注意图例的运用、识别地理方位、线路走向等,培养学生使用历史地图的技能。 通过学生设计汉武帝招聘勇赴西域人才的诏书、结合张骞出使西域图设计情景对话、比较张骞班超共同点等活动锻炼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整理、归纳技能和运用材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从张骞、班超的经历可以看出有作为的人都具有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精神,面对困难锲而不舍的顽强斗志。教育学生只有有信心、恒心才能取得成功。 通过秦汉中外交往的史实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我们应该为辉煌的中华文明骄傲自豪。 教学建议 地位分析: 在本课中反映出的张骞、班固等人的勇于开拓积极进取的精神,表现出对外来物质文明、文化的渴望、兼容并收的气度,反过来,积极的对外交往又促使汉王朝更加强大。通过西域,世界东方的古老中国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区域,正是由于与其他文明区域建立起密切的联系,东西方文化进行了广泛地交流,使中华民族不仅吸收了其他区域文明的许多精华,同时向世界展示了华夏文明的灿烂辉煌。 两汉对西域的长期经营扩大了汉朝的疆域和统一。辽阔的疆域首先有利于先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传播,如第18课中佛教的传播就是经过西域地区;其次有利于地区的开发;也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形成和民族融合的因素。这为后边教材的北方民族内迁及民族融合-的出现埋下伏笔。 重点分析: 张骞通西域、班固经营西域从汉朝的初衷来讲主要是对抗匈奴。汉对西域的开发和统治始终和匈奴斗争的成败紧密联系。不过,从历史影响看,对西域开发和经营其历史功绩远远超出了当时人们的想象。张骞通西域,以及丝绸之路的开通,加强了汉与西域和中亚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随丝绸之路的扩大这种联系越来越密切。 汉朝在西域统治地位的确立,对形成中国这个多民族的国家具有重大的意义。从汉武帝到东汉末,经过350年的战争、和平,经过经济文化交往,不仅使汉族统治者认识到西域是汉朝的一部分,也使西域各族把自己当成汉朝的一部分。西域都护的设立标志今日新疆在历划入中国版图。从此以后,新疆的命运便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难点分析: 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为什么会取名“丝绸之路”,说明什么?学生肯定会有疑问。丝绸之路的线路也比较复杂,况且本课还有一条张骞通西域线路示意图更容易混淆。 重点、难点突破方案 1.鼓励学生课前搜集与本课人物事件有关的历史资料,如新编历史剧的剧照、历史人物的图片、遗迹,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课本有一定了解,降低学习的难度。 2.教师精心设计恰当的问题,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 3.讲张骞时,可让学生拟写汉武帝招募人员自愿赴大月氏的诏书,包括目的、人才的条件、会遇到的危险等。还可结合书上“张骞出使西域图”设计一段汉武帝与张骞的对话。 4.丝绸之路,可放映相关的影视资料或结合地图设计一条“丝绸之路旅游线路” 5.讲班超时,鼓励学生讲他的故事。然后,将张骞与班超进行比较。 课内探究活动设计 1.学生分组以丝绸之路为内容设计旅游线路。 2.学生以政府的名义拟写表彰张骞、班超功绩的诏书。 初中历史教案设计 篇七 教学目标 1、武王伐纣的经过、性质;西周的分封制、等级制的内容及作用;西周的农业和手工业的状况;国人暴 动,共和行政,西周的灭亡,东周的建立。 2、通过学习武王伐纣这一战争的原因和经过,让学生分析这场战争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教师引导学生对武王伐纣原因、经过、性质的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理论。同时使学生了解历史朝代的演变和更迭;通过对西周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学习,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西周奴隶制经济发展之所以迅速发展,是成千上万的奴隶的辛勤劳动所换来的。从而树立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主人这一正确的史观。 教学重点:武王伐纣;西周的分封制和等级制 教学难点:分封制 教法设计: 因为本课相关资料较多,可让学生事先预习,以学生讨论分析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课堂教学设计: 一、武王伐纣 1、纣王的暴 政 建议教师让学生回忆夏桀的暴 政,使学生理解凡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违背人民意志实施暴 政的统治者最终都会遭到人民的反对的。 2、周国的强盛 让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周国强大的原因,从而使学生明白周的发展、强大是周人经过艰苦奋斗,和特别是重视人才的而得来的。 3、武王伐纣 教师让学生阅读有关武王伐纣的故事,同时引导学生捕捉故事中一些有效信息,让学生根据以前学过的商汤灭夏桀的原因,用比较的方法,从主、客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周胜商败的原因?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武王伐纣是一次正义的战争?:(商纣王的暴 政,使商朝统治已成为历史发展的绊脚石,失去了民心,引起人民的不断反抗和阵前倒戈。周武王顺应民心,联合西方和南方部落,共同伐纣,解除了商纣对奴隶和平民的残 暴统治,有利于历史的进步。是否顺应民心,是否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战争的重要标准。) 二、西周政治、经济的发展 1、周的建立 时间、建立者(区分周文王、周武王)、都城。建议教师给学生讲解西周的并不是当时的名称,而是历史学家为了研究加以说明,为以后如西汉、东汉等名词的讲解打下基础。 2、分封制和等级制 让学生带着周朝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分封了哪些人作诸侯?它们与周天子之间的关系如何?分封制的效果如何?等问题阅读教材并加以讨论:学生能够回答出: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和巩固奴隶主的政权。周朝对建国功臣、亲属和先世的后代等进行分封。诸侯与周天子的关系是:周天子是的统治者,诸侯是天子的臣属,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定期朝见天子,并向天子纳贡,带兵随天子作战(即听王令,纳王贡,随王征,见王面)。其效果是:西周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疆域广大的奴隶制国家。 3、奴隶制经济的发展 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手工业的发展 结合夏商农业和手工业状况,请同学比较并概述一下西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有什么特点。在学习奴隶制经济的发展后,教师应结合教材指出西周奴隶制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广大奴隶和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基础之上;是建立在对奴隶的压迫和剥削之上的。(介绍诗经中硕鼠、伐檀) 三、国人暴 动和西周灭亡 1、国人暴 动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周厉王暴 政的并解释"国人暴 动"、"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等名词后,可让学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角色表演。在介绍完"共和行政"后,师生一起讨论"国人暴 动"对西周的影响。 2、西周灭亡 让学生讲述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3、东周建立 时间、建立者、都城。建议教师结合西周、东周具体名称和地理位置,再次向学生讲解西周的并不是当时的名称,而是历史学家为了研究加以说明,为以后如西汉、东汉等名词的讲解打下基础。 初中历史教案 篇八 教学要求: 学生学习课文之前,指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中的相关片断,以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获胜的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理清课文的条理。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查找自己喜欢的三国演义中的小故事,开三国故事会。 教学重点: 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悟出赤壁一战胜与负的根本原因。查找自己喜欢的三国演义中的小故事,开三国故事会。 教学难点: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学构想: 在教学中重点理清课文的条理,抓好预习检查,使学生初步了解交战双方是哪些人;战役发生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如何,然后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教学准备: 投影片、录音带、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理顺课文条理,引导学生逐段深入学习。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 2、揭示课题:我们今天要学习赤壁之战,赤壁在今天的湖北省武昌县西赤矶山。据历史记载,东吴的孙权以三万大军打败了曹操的八十万大军,孙权是怎样打败曹操的,他为什么能打败曹操,学习了课文,我们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了解背景。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1)看看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战双方是哪些人? (3)交战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2、回答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所知三国演义的故事进行回答) 3、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4、默读课文,想想赤壁一战的过程,开始怎样,后来怎样,结果怎样,然后给课文分段。 5、讨论分段。(按战役的起因、战前准备、战役经过及结果来划分段落。) 三、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2)理解“调兵遣将”,周瑜为什么要调兵遣将? (3)让学生谈谈对“隔岸相对”的理解。 (4)说说这段话讲了什么?(赤壁一战的起因。)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2)示投影:说说你对周瑜说火攻是个好主意的看法? 3、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 (2)火攻这一仗是怎样开始的?默读五、六、七自然段,讨论了解:a、文中几次提到“东南风”?划出有关的句子。b、指名读一读为什么要在“东南风很急”的情况下来进攻?c、读一读曹操的表现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仗是怎样开始的? (3)火攻这一仗是怎样进行的?学生默读思考。 (4)火攻一战的结局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读课文十、十一自然段。讨论理解:a、理解“锣鼓震天”“丢盔弃甲”。b、说说曹操逃跑的原因 (5)总结段意,这段话讲了什么? 四、读透课文,教师小结 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 2、预习“思考、练习”第二题。 3、把今天学过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和他们讨论孙权、曹操输赢的原因。 板书设计: 战役的起因:南下,夺取江南的地方 赤壁之战战役的准备:铁锁连船、准备火攻 战役的过程:假投降、火烧曹营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课文,理清课文条理,领会作者是怎样围绕文章中心一层层表达思想感情的。准备开三国故事会。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周瑜、黄盖是怎样用火攻打败曹军的。(板书课题) 2、请学生简要说说火攻一战的过程。 二、领会文章的中心。 1、在赤壁之战中,东吴以三万军队打败了号称八十万的曹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这以少胜多的原因是什么? 2、学生讨论回答。 (1)周瑜:知己知彼,扬长避短 (2)曹操:骄傲轻敌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从这篇课文中,你明白了什么?在学习上,对你有什么用处?(多请几名同学说一说) 三、开三国故事会。 1、分小组准备故事会材料。 2、组织小评委,推选主持人。 3、开三国故事会。 4、评委给每个小组打分,给优胜小组颁发奖状。 四、教师总结 作业设计: 1、把你今天在课堂上得到的知识讲给家长听。 2、联系实际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3、预习田忌赛马。 板书设计 赤壁之战 东吴:知己知彼,扬长避短 胜败原因 曹操:骄傲轻敌 初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版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优秀10篇】_1.docx)为本站会员(麒***)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