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稻田草鱼生态养殖技术规范-编制说明.docx
四川省地方标准稻田草鱼生态养殖技术规范编制说明牵头编制单位:广元市昭化区农业农村局时间:2023年6月 应来源可溯,生产各环节应建立质量控制标准和生产记录制度。稻田产品农药 最大残留限量应符合GB2763的要求,水产品渔药残留和有毒有害物质限量应符 合NY5070、NY5073的要求,水产品销售前1个月内严禁用药。2.主要参考资料GB 11607渔业水质标准GB/T 8321 (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 17891优质稻谷GB 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安全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NY 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 5070无公害农产品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NY 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 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 5073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NY 5116无公害食品水稻产地环境条件NY/T 5117无公害农产品水稻生产技术规程NY/T 5361无公害农产品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SC/T 1135. 12017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 第1部分:通则DB 51/T 24952018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 稻田养鳖DB 51/T 27502021山区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四、试验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稻田草鱼生态养殖立足山区稻渔种养区丰富的玉米叶、南瓜叶和青草资 源,集成创新了山区稻田养殖大规格草食性鱼类秸秆资源化利用新模式,优化 建立养殖技术参数。在稻田鱼沟和水稻种植区设置隔离网,利用草食性鱼类摄8食青饲料后排泄漂浮性鱼粪鱼沟无底泥沉积优势,在国内率先推广稻田大规格 草鱼生态养殖3. 5万余亩,在水稻稳产的前提下,稻田草鱼亩产200余斤,饲 料成本显著降低,养殖效益倍增。通过稻-草鱼共作模式和水稻单作模式的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稻-草鱼共 作模式下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和水稻产量的影响,并与传统水稻单作模 式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稻-草鱼共作模式土壤中的全氮、全磷、 全钾含量分别为L 71g/kg、0. 41g/kg> 14. 00g/kg,水稻单作土壤中全氮、全 磷、全钾含量分别为L33g/kg、0.31g/kg, 10.04g/kg,其全氮和全钾含量明 显低于稻-草鱼共作模式。同时对稻-草鱼共作模式下养殖区和种植区的全氮、 全磷和全钾含量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养殖区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分别 为L42g/kg、0.38g/kg. 13.01g/kg,水稻种植区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分别 为L61g/kg、0. 35g/kg、14. 58g/kg,种植区和养殖区土壤中的全氮、全磷、 全钾含量分布均匀,未出现显著性差异。通过对比研究证明,稻-草鱼共作模式 对水稻具有增肥增产的作用,促进了土壤中氮磷钾元素在不同区域均匀分布, 降低了养殖区发生富营养化的风险。稻田草鱼生态养殖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一是亩均收入明显提高。 可亩产优质稻谷500公斤左右、生态草鱼100公斤左右,亩均综合收益达4000 元以上,亩均纯收益2500元以上,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二是 有力地提升了稻田的综合价值。通过开发利用山区下湿田、抵洼田、搭荒田资 源,大幅度提高了稻田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实现了一季田收益反超二季田, 对山区水源条件好的二季稻田也增加了水产养殖收入,同时通过稻谷品质的提 升,带动稻渔种养区大面积稻谷收购价格达到4元/公斤以上,稻田综合收益大 幅度增加;三是激发了种粮积极性,确保了粮食安全。稻渔综合种养既种植水 稻,又养殖了鱼类,大大地提升了稻田单位面积效益,极大地调动了水稻生产 的积极性,对国家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四是以渔促 稻效果显著。通过种养结合,农药化肥减量,稻田有机质增加,稻米品质显著 提升,有力解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生态绿色农产品的迫切需求;五是有力地助 推了脱贫攻坚精准扶贫。在山区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后,为留下的老、弱、病、 妇人员提供了发展稻渔种养和就地务工的机会,直接带动秦巴山区5236户 17218名贫困人员脱贫摘帽;六是是有力助推了稻渔为基础的三产融合发展° 通过延伸产业链条,实现种养、加工、销售、文旅融合,带动了优质稻米加工 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优质稻米的线上线下销售,同时可年吸引千万游客观鱼、 钓鱼、捉鱼、品鱼、购鱼及稻米认购,带动当地乡村旅游业快速发展,促进了 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增加了就业需求。五、与有关标准的关系本标准与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第1部分:通则(SC/T 1135.12017).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稻田养鳖(DB51/T24952018)、山区稻渔综合种养 技术规范(DB 51/T 27502021)等目前国内主要的稻渔综合种养标准形成互 补关系。六、与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关系本标准的编写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 质量安全法、四川省渔业法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规定,同时是在遵循 GB/T1. 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结构和编、农业农村部 办公厅关于规范稻渔综合种养产发展的通知(农办渔(2019) 24号)、四 川省农业厅关于加快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的指导意见(川农业函(2019) 324号)等政府文件的基础上,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编制符合国家对标准结构、 内容的要求。七、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未出现重大分歧意见。八、涉及专利的有关说明未发现本标准涉及专利问题。九、实施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本标准一经发布,应采用适宜的方式及时向省内各地农业主管部门深入宣 传,并做好相关培训,使标准的关联方能及时、准确的按标准要求开展工作。十、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无o12一、工作简况1二、标准编制原则4三、主要内容及确定依据5四、试验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8五、与有关标准的关系10六、与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关系10七、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11八、涉及专利的有关说明11九、实施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11十、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11标准名称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 .任务来源根据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2年6月17日发出的关于下达2022年 度地方标准制修定项目立项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川质监函(2022) 339号), 批准由广元市昭化区农业农村局牵头起草地方标准稻田草鱼生态养殖技术规 范。2 .制定背景2014年以来,四川省委、省政府对稻渔综合种养高度重视,要求稻田资源 丰富的地区,要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实践证明,稻渔综合种养可在水稻稳 产的前提下,通过稻渔共生、渔稻互促,实现稻渔双收、粮渔双赢,减少农药 使用量68%左右、化肥使用量50%左右,显著提升稻谷品质。但在实际生产中,稻田常规养殖品种鲤、鲫鱼在起捕时受惊钻入田泥,鳏 部和体表受伤,运输及销售成活率仅60%左右,大面积养殖销售难。同时需投 喂全价渔用配合饲料,养殖成本高达6元/斤以上,群众投饲积极性不高,发展 明显受制。因此,在保障水稻正常生长前提下,充分利用稻渔综合种养区丰富 的玉米茎叶、南瓜茎叶、田边青草和稻田湿地资源,开展稻田草鱼生态养殖, 起草制订稻田草鱼生态养殖技术规范,迫在眉睫。实践证明,稻田草鱼生态养殖具有生长快、饲养成本低、鱼粪肥田效果好、 不钻泥易起捕、口感优、城乡居民喜食、市场销售量大等优势,可就地将稻田 周边丰富的青饲料转化成优质鱼产品。同时亩均稻田投喂青饲料2500余斤,可 为水稻提供800余斤有机肥料,可使稻谷颗粒饱满,口感醇香,稻米品质显著 提升,稻谷增产明显,是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模式,可 在乡村振兴和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针对稻田常规养殖品种销售环节起捕运输成活率低、投喂配合饲料 养殖成本高等弊病,利用稻渔种养区丰富的玉米叶、南瓜叶、青草等资源优势, 通过设置隔离网,保障水稻正常生长发育,利用稻田湿地资源开展草鱼生态养 殖,制订发布适宜稻田草鱼生态养殖的新规范,为稻渔综合种养走向标准化、 规范化、产业化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促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推动乡村 振兴,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构建美丽田园综合体,因此制定本标准是非常必要 的。3 .起草过程(1)成立编制工作组2022年7月2日,广元市昭化区农业农村局根据标准编制要求,成立了由 区水产事务中心主任徐国刚任组长、杜宗君、肖宏、苟忠贵等为成员的稻田 草鱼生态养殖技术规范标准编制组。(2)资料搜集、查阅2022年7-9月,标准编制组多方搜集、查阅稻渔综合种养、草鱼健康养殖 等相关资料,确定调研与数据收集相关内容。(3)实地调研、数据收集2022年10T2月,为了保证制定的稻田草鱼生态养殖标准切实、有效的符 合四川省稻渔产业实际发展和未来的发展规划,标准编制组先后多次对成都、 内江、巴中、达州、南充、广元等地的稻渔综合种养相关部门、企业(合作社) 开展了全面的调研工作,并收集相关数据。同时,重点对川东北地区稻田草鱼 生态养殖的稻田环境条件、种养生产、产出效益等数据进行了认真搜集。(4)标准起草2023年1月-2023年3月,标准编制组在查阅了农业农村部、四川省政府、 省农业农村厅相关稻渔综合种养文件等相关资料,深入稻渔综合种养生产一线, 在对稻田草鱼生态养殖进行了科学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实际, 科学编制标准提纲,确定编制框架和主要参数,形成了稻田草鱼生态产养殖 技术规范标准革案稿和编制说明初稿。(5)标准征求意见及修改2023年4-6月,标准编制组拟分别向四川省水产学会、巴中市水产渔政局、 达州市水产局、南充市农业农村局、广元市农业农村局、成都市农林科学院、 内江市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等市农业农村部门、科研和推广机构、山区稻渔 实施单位征求意见。根据反馈的意见信息和修改要求,迅速组织人员进行修改 和讨论,进一步完善修订标准内容。(6)标准评估2023年8月,标准编制单位拟将稻田草鱼生态产养殖技术规范标准评 估稿送四川省标准化研究院进行了评估。2023年9月,四川省标准化研究院完 成了标准评估报告。(7)标准终审2023年 月 日,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会同省农业农村厅在成都组织省 内农业科研、生产、标准化等方面的7位专家组成评审组,对广元市昭化区农 业农村局牵头起草的四川省地方标准山区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进行了审 查,审查组认真听取起草单位的标准编制工作汇报查阅相关材料,提出了修改 意见,同意报批。4.起草单位及人员分工序号姓名单位任务分工1徐国刚广元市昭化区农业农村局组织管理、标准总体设计2杜宗君四川农业大学组织管理、标准总体设计3肖宏广元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组织管理、标准总体设计4苟忠贵广元市生态渔业发展有限公司业务基础梳理与标准起草5李松广元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业务基础梳理与标准起草6付文祥四川农业大学业务基础梳理与标准起草7王定杰广元市昭化区农业农村局业务基础梳理与标准起草二、标准编制原则本标准的编制工作遵循“统一性、协调性、适用性、一致性、规范性” 的原则,本着充分体现先进性、科学性、合理性和适用作性,按照GB/T 1. 1-2020给出的规则编写。1 .先进性原则本标准的编制遵循先进性原则,结合国内稻田草鱼生态养殖实际应用情 况、技术水平和行业发展及社会需求而制定,整体水平达国内领先水平。2 .科学性原则本标准的编制遵循科学性原则。在对川东北地区稻田草鱼生态养殖做了 充分的调研和分析基础上,参照了国内相关最新标准,且对部分内容的验证 进行分析。3 .合理性原则本标准中有关稻田草鱼生态养殖技术要求指标的确定,在分析、引用和 验证其它相关标准指标的同时,还充分考虑了目前现有的稻田草鱼生态养殖 实际情况、实际技术能力。4 .适用性原则本标准的编制遵循适用性原则,内容便于实施,标准的制定充分考虑了稻田草鱼生态养殖的实际情况,在编制工作中充分征求了四川省水产学会、 巴中市水产渔政局、达州市水产局、南充市农业农村局、广元市农业农村局、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内江市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等市农业农村部门、科研 和推广机构、山区稻渔实施单位的意见,确保标准要求可以有效适用于我省 行业与市场现状及发展需要。三、主要内容及确定依据1.主要内容(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行政范围内稻田草鱼生态养殖。(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中引用和参考了最新版的国家、行业有关规范,以充分保证本标准 条款的可依性和可行性。(3)术语和定义本标准分为术语和定义两大类,统一规范稻田草鱼生态养殖定义内容。(4)环境条件本标准从气候、土壤、环境、水源和水质等四个方面规定了山区稻渔综合 种养殖的环境条件要求。无霜期较长,年积温2600七以上;土层深厚,排水良 好,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壤pH值在7左右;产地环境质量符合NY/T3912000 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干不涸,雨不涝;水质符合GB11607的规定。(5)稻渔设施本标准田填、鱼沟、鱼肉、隔拦设施、进、排水及防逃设施、防鸟网等 五个方面规定了草鱼养殖稻田的设施要求。开挖渔沟适宜田块面积1亩以上的 稻田,沿田填边开挖,面宽250-300cm,底宽125T50cm,深120-150cm;开挖5渔函适宜田块面积1亩以下的稻田,通过对稻田切角,开挖深120T50cm,四 周坡度比为1:1的小型池塘;在鱼沟或鱼也靠水稻边设置高60-80cm、网目2cm 的塑料隔网、网片深入田泥30cm,防止大规格草鱼进入秧田吞食稻株;进、排 水口设在稻田相对两角田度上,用砖砌成或用土夯实,宽度0.4nT0.6m;拦鱼 栅用金属网、聚乙烯网片制成。网目大小因养殖品种而异,宽度为排水口宽度 1.5倍,高于田埃0.15m;呈“”或"A”形,在进水口处,其凸面朝外;在 出水口处,其凸面向里,入泥深度0.2m0.3m,并把栅桩夯打牢固;沿田壤四 周布设虾、鳖专用防逃设施;在稻田鱼沟或鱼曲上方设置网目3-6cni规格聚乙 稀网片,四周用木桩固定,防止鹭鸟等啄食稻田草鱼,同时在山区地区防止暴 雨期间洪水漫田田鱼逃逸。(6)优质水稻栽培本标准从品种选择、播种育苗、大田移栽、肥料使用、植保措施、收割 与储运等六个方面规范了优质水稻栽培。选择耐肥、耐淹、分篥力强、抗倒、 抗病、生育期适宜、口感好、丰产性能好的优质水稻品种,产品质量应符合 GB/T 1789k NY/T 5117的规定;在优质水稻原料生产基地按秧田与大田比例 1:1015留足秧田;播前15d30d耕翻,667 nf用发醉有机肥100kg、150kg和水 稻专用复合肥30kg50kg作基肥,平整秧板;3月下旬4月上旬,秧龄30d45d, 3.5叶时开始移栽;667 itf用优质发醉有机肥lOOkg'l20kg和水稻专用复合肥 30kg40kg。采用大垄双行栽插方式,宽行0. 33nT0. 4m、窄行0. 16m0. 2叭 株 距0. 16m"0. 18m, 667而栽插1. 2万穴左右;或水稻直播方式;加强病虫害测报, 采用综合防治,预防为主,统防统治,采用高效低毒,对水生动物安全,可防 治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的生物农药防治稻病。(7)稻田水产养殖本标准从鱼苗、鱼种放养、饲养管理和捕捞等三方面规定了稻田水产养殖。 稻田草鱼亩产量控制在100kg左右,在鱼沟或鱼也内亩稻田投放规格600-750g/ 尾左右的大规格草鱼40-50尾,6cm左右草鱼鱼苗150-200尾。在大规格鱼种 下田3天后,即可开始投喂青饲料;草鱼苗主要以田内杂草为主;在100亩以 上的稻渔基地配套建设1096左右的苗种培育池塘,每年冬季购进250-400g大规 格草鱼种,进塘强化培育,至6月下旬秧苗返青并长至600-750g/尾时,就近 下田放养;放养时苗种带水称秤,用3%食盐水浸泡5T0min,充氧运输到田 边后,缓慢放入鱼沟;在水稻生长期间,稻田水深应保持570cm;收割稻穗后, 田水水深在40cm以上;经常检查拦鱼栅及防逃设施、田填有无漏洞,加强雨期 巡察,特别是洪水期间的巡察,及时排涝、捞渣;养殖期间,投喂玉米茎叶、 南瓜茎叶和青草等青饲料,确保草鱼正常生长,保证水稻生长所需养分,提高 水稻产量,提升水稻品质;按每100kg草鱼每天投喂玉米茎叶、南瓜茎叶、青 草30-40kg,并随草鱼规格和天气情况适时调整投饲量;为便于农民群众就近 务工,日投喂 3 次为宜,8:30-9:00, 13:00-13:30, 17:30-18:00 各一次;选 在鱼沟或鱼曲内相对固定的位置进行投喂;采用“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 则。在鱼病多发季节,每10天投喂一次药饵,将药饵兑水和匀后,喷洒在青饲 料上,半小时后投喂。每15天亩稻田用2. 5kg生石灰或渔用消毒剂兑水沿鱼沟 泼洒。发现鱼病,及时对症治疗;稻谷将熟或晒田割谷前,放水捕鱼;冬闲水 田或下湿田可养至春节或者第二年3-4月鱼价较高时捕鱼;捕鱼前疏通鱼沟, 缓慢放水,水位控制在60cm深时,用网具捕捞,起捕后迅速转入清水中暂养; 符合GB18406.4规定和上市规格的食用鱼上市出售,不符合的转入池塘或其他 水体继续饲养。(8)产品质量本标准从生产投入品可溯、生产环节质量控制等进行了要求。生产投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