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提纲】(实效历史课).docx
-
资源ID:94784366
资源大小:18.41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中历史: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提纲】(实效历史课).docx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课程标准】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 了解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认识其历史影响。1898年1900年1903年1917年3月 4月11 月1918年 1921 年 1922年 1924年 1928年 1932年 1937年俄国社会列宁创办布尔什维克二月四月十月革命战时共新经济苏联列宁第一个第二个基本1 民主工党火星报党建立;列 革命提纲第一个社产主义 政策成立逝世五年计五年计 实现 成立宁主义形成会主义国政策划实施划实施“工业化”家诞生一、列宁主义的形成1 .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但远远落后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沙皇专制统治,农奴制残余浓厚,工人阶级遭受剥削,社会矛盾(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工 人阶级与资产阶级、大俄罗斯民族与各少数民族、俄国与其他列强、俄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日益尖锐 工人阶级日益壮大,工人运动逐渐发展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2 .标志: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的举行,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党的指导思想为“布尔什维克主义”,也就是列宁主义。3 .内容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4,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的表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已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但资本主义发展远远落后于其他西方国家,政治上沙皇专制、军国主义色彩浓厚,经济上存在大量农奴制残余,对外国资本依赖性大。帝国主义的各种矛盾在俄国表现得特别突出。俄国无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由于深受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双重压迫,革命性较强。5 .意义理论:列宁深刻洞悉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 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践:创造性的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等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 会主义建设理论,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二、十月革命的爆发1,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但远远落后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工人阶级日益壮大,工人运动逐渐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与领导二月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实行反动统治一战激化了俄国各种社会矛盾,同时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一战,无暇顾忌俄国革命6 .过程(1)二月革命倒沙皇:1917年3月,二月革命爆发,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工兵代表苏维埃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主要掌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二月革命十月革命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打击对象沙皇专制统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领导力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共同领导无产阶级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形成了两个 政权并存的局面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 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两者联系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紧密相连,形成了急剧发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 主义革命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2)四月提纲指方向:1917年4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发表四月提纲,提出了将俄 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的战略和策略,但主张以和平方式夺取政 权。(3)七月事件抛幻想:七月流血事件表明和平夺权已不可能,布尔什维克党确定了武装起 义的方针。(4)十月革命现曙光:1917年11月7日,革命武装占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全俄工兵 代表苏推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这次大会标志着苏维埃政权 在俄国正式建立,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府颁布了和平法令,宣布退出一战,颁布了土地法令,将土地分配给劳动 者使用)7 .特点建立工农联盟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由设想和平夺权到暴力革命的形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列宁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成功8 .意义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 现了社会主义由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改变 了 20世纪的世界格局。从此,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竞争,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年-1920年)1 .背景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敌对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使苏俄陷入内 战当中。(战争使苏俄粮食严重缺乏,经济极端困难)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试图以此实现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2 .措施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工业工业全面国有化贸易取消自由贸易分配实行实物配给制和普遍劳动义务制3 .特点/实质:兼具“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色,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国家用军事和 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4 .评价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保障了国内战争的胜利。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实践证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二)新经济政策(1921-1929年)(1921-1925年为新经济政策形成与发展时期,1925年-1929年为新经济政策逐步废除时期)L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实践证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2 .措施农业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工业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发展,并以租让制的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允许自由贸易分配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的工资制3 .特点/实质【材料探究】材料 这一政策允许局部恢复资本主义,尤其是在农业和贸易方面。农民们在向国家缴纳约 占其产量的12%的实物税之后,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不过,列宁设法使 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银行业、对外贸易、重工业和运输业)。 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 为的是前进两点”。摘编自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指出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前提。并指出“后退一步”和“前进两步”的含义。 前提: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含义:后退一步: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在一定程度上 恢复资本主义。前进两步:巩固苏维埃政权,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 一特点:在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前提下,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 以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最终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4 .评价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1925年恢复工作完成),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实践证明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三)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1925年-1985年)(1925年-1936年,斯大林模式逐渐形成; 1936年-1953年,斯大林模式持续发展与强化;1953年-1985年,对斯大林模式的改革;1985 年后,斯大林模式被逐渐废除)1 .形成背景历史传统: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专制主义根深蒂固国际形势:处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之中政治形势:苏联成立,斯大林巩固领导地位经济形势:生产力水平尤其是重工业相对落后个人因素:斯大林集权思想严重、专断和个人崇拜2 .措施/形成途径工业制定“五年计划”,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农业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3 .表现/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由农业、轻工业为重工业提供资金和原料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自上而线的指令性计划体制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个人崇拜严重4 .评价(1)积极:苏联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工业化(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基本实现“工业化”, 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跃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二位),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后来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基础。开创了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为西方国家应对经济危机提供借鉴。(2)消极:片面发展重工业,在农业集体化中采取强制手段,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轻工业 发展长期落后,消费水平相对较低,人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有效改善。排斥市场经济,长期指令性计划,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严重制约了苏联的持续发 展。四、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经验和教训社会主义实践应依据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推动经济快速发展。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农轻重按比例协调发展。要代表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的根本利益(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