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报告.docx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主编张新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北京第1版)主编(张新民)简介张新民,1962年12月20日生。管控学博士,企业财务状况质量分析理论的倡导者, 现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工商管控学院院长、会计学教授,并任中国会计学会理事、中国 对外经济贸易会计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大陆高等院校唯一一位拥有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ACCA)资格的现职会计学教授。其出版的专著有:企业财务状况质量分析理论研究、企业财务分析、企业财务报 表分析、中国会计热点相关问题;主编了税务会计、中级会计英语、会计学原理、 当代企业会计丛书和布莱克韦尔会计学百科辞典等10余部专业书籍和辞典;主译 了高级会计实务、企业财务报表解释、绩效管控等书。在会计研究、财务与会计等专业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刖百本书从理论、政策与实务等方面全面、相关系统地阐述了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主要本次项 目以及企业整体的财务状况分析方式方法。在合适的内容上形成了以下风格与突出特点:1 .在对资产负债表本次项目进行分析时,按照资产质量分类的观点,除了对各资产本次 项目进行一般分析外,还对主要资产如商业债权、存货、对外投资、无形资产等展开质量分 析;2 .在对利润表本次项目进行分析时,强化了对利润质量的分析合适的内容,并对企业利 润质量下降的种种表现进行了分析;3 .在对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时,侧重于对现金流量的质量进行分析,强调现金流量的整 体观,注重将企业现金流量的状态与企业的发展阶段、经营状况相结合进行分析;4 .在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整体分析时,强调企业财务信息的质量对信息分析以及非货币 信息的极端重要性,并对与财务信息质量有密切关系的审计报告及审计质量进行了分析。5,进行了相当数量的项目案例分析,使读者有机会接触到最具有时代感的财务信息,并 对其进行分析。此外,书中还对资产重组、企业重组、资本重组以及债转股等热点相关问题从财务角度 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本书既可以作为高等院校MBA学员以及相关专业师生开设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编制单位,资产负债袅年 月 日单位I元皆 产行次出初数年末数女债与所有右收益行次年初数星末数潦动皆产,货研5金划期投资成,短期投筋R价准法 短期投赞步新应收票据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应收减教施,坏版准备应收款款净就强付磕款应收补贴款其他应收教 存货液,存货趺价准备存货净额 痔搪费用一年内到翩长期债寻投翁 其他流动资产流动赞产合计长期投赞, 长期股权投笥 长期使权投资 长期投赞合计,长购拄密混阻准法 长期投赞冷联交定管产3宓定皆产胤价温累计折旧支定商产净值 式定窗严得理二理比赞在建工程流勃负债, 题W?借款 应付察蹲应付联教 预收贩款其他应付故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 未付股利 其他应交故预提费用fl!计负号一年内到葡的长期负债 其他流动负债承动负债合计 长期负flh 长®1借:应付偿券长期应付款专项应忖故其他长到负债长期负债合计固定资产合计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无形赞产长期得用费用其他长用(资产无形福产与其他窗产*泞遑蛭税项:遵廷税教帽I艮通施吱项, 递里喳款贷项 负债合计段东权益,版本皆本公相盈余公粮其中,法定公益金 未分配利淘股东权益合计费产总计负债反股东权结合计(二)利润表利润表编制单位:年 月 日单位:元项 目一、主营业务收入行次本月数本年累计数234510111213减: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销售桥金及附加二、主营业务利制加:其他业务利润减:存货跌价损失营业费用管理费用14财务费用15三、营业利润18加,投资收益19补贴收入22营业外收入23减s营业外支出25四、利润总箭27减:所得税28五、净利润30(三)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 会股03表编制单位:年度单位:元项 目金 颖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收到的秘费返还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现金流入小计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支付的各项税费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关的现金现金流出小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就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收向投资所受到的现金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辆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现金流入小计叱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而支付的现金投资所支付的现金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关的现金现金流出小计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三、淳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最吸收投资所收到的现金借款所收到的现金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现金流入小计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现金流出小计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最净辆四、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额五、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第(现金流量晨)补充资料金 颠1 .不涉及现金收支的投资和筹资活动,以固定资产偿还债务以投资偿还债务以固定资产进行投资以存货偿还债务融资租琉固定资产2 .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净利润加:计提的资产减值准苗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俏长期待搪费用摊销待撑费用减少(减:增加)预提费用增加(减:减少)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收益)固定资产报废损失财务费用投资损失(减:收益)避延税款贷项(减:借项)存货的减少(减:增加)经营性应收顼目的减少(减:增加)经营性应付顼目的增加(减,收少)其他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辆3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情况现金的期末余部减,现金的期初余箭加:现金等价物的期末余辆减:现金等价物的期初余辆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箭第三节制约上市公司报表编制的基本会计假设上市公司的会计部门从事财务会计活动,编制财务报表,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而会计原 则又是建立在一些基本的会计假设基础之上的。因此,本节及下节将讨论会计的基本假设与 一般原则。会计的基本假设与一般原则,也是制约上市公司报表编制的基本假设与一般原则。一般认为,会计假设是指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对那些未经确认或无法正面论证的经济业 务或会计事项,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或变化趋势所作出的合乎情理的判断。长期以来,我国会计界对会计假设的概念一直存有疑义,认为从“会计假设”一词所包 含的合适的内容与会计工作的实际两方面看,称为“假设”有些名不符实。因而,会计假设 一词从概念到合适的内容只是出现在某些教科书中或学术论文中,在我国的会计法规中并未 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将国际上公认的4个基本会计假 设,即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写入了总则,但仍未出 现“会计假设”字样,在有关介绍企业会计准则的文献中也未将上述4个会计假设称为 “会计假设。而将其称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下面我们分别介绍基本会计假设的含义及其对报表编制的影响。一、会计主体假设会计主体假设的基本含义是指每个上市公司的经济业务必须与上市公司的所有者及其 他经济组织分开。会计主体假设规定了会计处理与财务报告的空间范围,也限定了上市公司 的会计活动范围。有了会计主体假设,会计处理的经济业务和财务报告才可以按特定的主体 来识别。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主体假设的表述是:“会计核算应当以上市公司发生 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上市公司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需要说明的是,上市公司会计主体并不一定是作为法律主体的法人。作为法律主体的法 人是指在政府部门注册登记、有独立的财产、能够承担民事责任的法律实体,它强调上市公 司与各方面的经济法律关系。而会计主体则强调上市公司的会计活动的空间范围,它是按照 正确处理所有者等其他经济组织与上市公司本身的经济关系的要求而设立的。从会计实践上 看,会计主体与作为法律主体的法人经常出现差异。比如,在我国,在上市公司集团内部, 独立核算的母子公司均是法律主体,但从上市公司集团整体来讲,本身并不是法律实体。从 会计的角度来看,为了全面反映上市公司集团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成果,就应将上市公司集团 作为一个会计主体来对待,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又比如,在西方,独资上市公司和合伙上市 公司不是法人,但从会计的角度仍可将独资上市公司和合伙上市公司作为会计主体并组织其 会计活动。此外,我国上市公司实行的内部银行及内部承包制,对上市公司内部划分的各“责 任单位”,均可作为会计主体来看待,但这些单位就可能不是法人。会计主体假设的作用除了是限定上市公司会计活动的空间范围以外,对会计概念、会计 行为、会计法规建设及报表编制等方面还有重大影响。比如,对会计概念的影响,要求基本 的会计概念具有鲜明的会计主体性。例如,会计中的资产概念,指的是特定上市公司可以支 配的经济资源。离开了一定的会计主体,就不可能谈论会计概念。这是会计学概念与其主体 的立场而不是上市公司以外的立场。按照会计主体假设的要求,上市公司会计行为只能对上 市公司管控层负责,而不能对上市公司以外的其他利益集团负责。实际上,我国新近修订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规定的“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 完整性负责”的合适的内容,就是在法规建设中尊重会计活动基本规律和基本要求的体现。 再如,对报表编制的影响,要求特定会计主体的财务报表只能反映某特定主体的财务状况与 经营成果;等等。明确会计主体假设对会计的重要意义,对制定会计政策、评价上市公司会 计行为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二、持续经营假设持续经营假设的基本含义是,上市公司会计方式方法的选择应以上市公司在可预见的未 来将以它现实的形式并按既定的目标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为假设。通俗地讲,就是上市公司 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清算。对此,企业会计准则的表述是:“会计核算应当以 上市公司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在这里,上市公司在可预见的将来保持持续经营并不意味着上市公司会永久存在,而是 指上市公司能存在足够长的时间,使上市公司能按其既定的目标开展其经营活动、按已有的 承诺去偿清其债务。持续经营假设为上市公司在编制报表时会计方式方法的选择奠定了基础。主要表现在: 一是在一般情况下,资产以其取得时的历史成本计价,而不按其立即进入解散、清算状态的 现行市价计价;二是对长期资产摊销,如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相关问题的处理, 均以上市公司在折旧年限或摊销期内会持续经营为假设;三是上市公司偿债相关能力的评价 与分析也是基于上市公司在会计报告期后仍能持续经营的假设;四是正是由于考虑到持续经 营假设才有了会计上除固定资产折旧与无形资产摊销以外其他权责发生制方式方法的选择 (如坏账处理的的备抵法、销售收入的确认等),等等。不仅如此,持续经营假设还要求当传统方式方法可能危及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时上 市公司的会计活动能够选择对上市公司“持续经营”有利的方式方法。比如,在市场上存在 通货膨胀的条件下,当简单的价值补偿已不能维持其实物替换的“持续经营”时,就需要研 究通货膨胀对持续经营的不利影响,并力求在会计方式方法上予以消除;又如,在通货膨胀 条件下,存货计价采用后进先出法比较有利于“持续经营”;等等。三、会计分期假设会计分期假设的含义是,上市公司在持续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可以归属于 人为地划分的各个期间。这种因会计的需要而划分的期间称为会计期间,会计期间通常是按 月、季和年来划分。会计分期假设是持续经营假设的必然结果。由于我们假设上市公司会在可预见的将来保 持其持续经营状态,这就存在着在持续经营的过程中,什么时候向与上市公司有利害关系的 各方提供财务报告的相关问题。在会计实践上,绝不可能等到上市公司的全部经营活动完结 以后才向外界提供财务报告。为了使财务报告的使用者能定期、及时地了解上市公司的财务 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上就应把其持续经营的经济活动人为地进行划分,使其归属于各不相 同的会计期间,并进行会计处理及财务报告的编制。以年度划分的会计期间,称为会计年度。会计年度既可与日历年度相一致,又可与日历 年度不一致。我国规定以日历年度作为上市公司的会计年度,即以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 31日止为一个会计年度。在以季度和月份作为会计期间时,其起讫日期也采用公历日期。会计期间的确定,实际上决定了上市公司对外报送报表的时间间隔以及上市公司报表所 涵盖的时间跨度。从会计信息本身应当反映的经济合适的内容以及报表信息使用者所希望了 解的合适的内容来看,会计期间的划分应当体现较为完整的生产经营过程。在上市公司连续、 大批、大量生产和经营产品且季节性影响对其影响较小的条件下,会计期间的划分不会对信 息披露以及信息使用者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分析产生较大影响。但是,在上市公司季节性 生产的条件下,整齐划一地以日历年度为会计年度,将有可能因财务信息代表性较差而使得 上市公司所披露的部分信息(如资产负债表信息)难以反映上市公司财务状况,从而误导信息 使用者。另一方面,在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越来越多地要求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的情况下, 整齐划一地以日历年度作为会计年度,也将使得审计人员在每年的第四季度和第二年的第一 季度空前地繁忙。在“时间紧、任务重”的压力下,审计人员难免会降低审计质量。这就是 说,会计期间的划分,对会计信息的质量、审计工作的质量关系重大。会计分期假设除了为 上市公司进行会计处理计算损益和编制财务报告限定了时间区域、对会计信息质量有重要影 响外,对会计的概念也有一定的影响。由于受会计分期假设的影响,许多会计概念具有鲜明 的“时期”特性。比如,利润总额、收入、费用等均带有鲜明的时期特色。此外,会计分期 假设与持续经营假设一起,构成了权责发生制原则的理论基础。U!货币计量假设的基本含义是,只有能用货币反映的经济活动,才能纳入到会计相关系统 中来。这意味着:第一,会计所计量和反映的,只是上市公司能用货币计量的方面;第二, 不同实物形态的资产需用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单位,才能据以进行会计处理,揭示上市公司的 财务状况。货币计量假设使得上市公司对大量复杂的经济业务进行统一汇总、计量成为可能。第四节制约上市公司报表编制的一般原则会计原则是从会计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的,被公认为公正、妥善和有用的相关系统化的 惯例,是会计人员据以辨认、计量和记录经济业务、提供财务报告的指南。我国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以及企业会计制度中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以及 报表编制应遵循的基本会计原则作了规定。现分述如下:一、客观性原则企业会计准则对客观性原则的表述是:“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 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我们认为,客观性原则有两层含义:一是可验证性,二是会计人员对某些会计事项的估 计判断合法、合规、合理。可验证性是指上市公司的会计处理应当尽量以实际发生的业务为基础,以取得的业务凭 证为依据。这样,就能保证上市公司的会计处理,从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会计报 表等过程都有可靠的凭证为依据,也能保证会计上的账证、账账、账表和账实之间的相互一 致。在会计实务上,除了能够取得记载业务发生情况凭证的业务以外,还有一些业务虽已发 生,但其金额需要靠会计人员的职业估计和判断才能确定的业务。对这类业务的处理,就很 难要求其达到数据准确性。这些业务有: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的摊销、坏账损失 的预先估计,制造费用在完工产品和产成品的分摊、或有损失的估计,等等。很明显,这些 “业务”在各个会计期间都会发生,但其金额大小,不同的会计人员可能会估计出不同的结 果。对这些相关问题的估计,我们只能要求会计人员的处理能尽量合法、合规、合理,不带 主观偏见。因此,美国会计界比较有代表性的见解认为,财务信息客观性的标志是:“如果 两个以上有资格的人员查证同样的数据时,基本上能得出相同的计量和结论。”(转引自:常 勋著:现代西方财务会计,中国统计出版社,1994年版)。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要求,上市公司“应当按照交易或经济事项的实质进行会计核 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是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中作出的新规定。按照该项原 则,上市公司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对那些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不相符合的业务或者事项,可 以按照经济实质进行处理。如对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承租方在租赁期内,应将被租赁的固 定资产视同自己的固定资产进行处理。三、相关性原则相关性原则是指上市公司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信息使用者相关,对信息使用者的决 策有用。会计的相关性原则,是会计信息的生命力所在。因为,任何一个上市公司会计信息 的使用者,都可能希望通过对有关会计信息的使用以做出相应的决策。如果会计信息不能协 助信息使用者做出有关决策,会计信息乃至会计工作也就失去了意义。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相关性的要求,“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控的 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上市公司加强内部营管 控的需要”。这说明,上市公司会计在新形势下应同时满足三方面的要求。但如何做到这一 点,还需进行进一步地探索。U!企业会计准则对可比性原则的表述是:“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式方 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J这就是说,对于不同上市公司、特别是同一行业内部的不同上市公司之间,应使用类似 的会计程序和会计方式方法,以使不同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的编制建立在相同的基础上,从而 有利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进行上市公司间的分析比较。遵守可比性原则,将使上市公司会计 信息的有用性大大提|0J O五、一贯性原则企业会计准则对一贯性原则的表述是:“会计处理方式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 得随意变更。如确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情况、变更的原因及其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和 经营成果的影响,在财务报告中说明J这就是说,一贯性原则要求上市公司在编制报表时 所采用的会计方式方法和报表的指标口径、核算合适的内容、编制规则在前后各会计期间应 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坚持一贯性原则,可以使上市公司连续几个会计期间的会计信息对经营决策有使用价值, 还可以使不同会计期间的会计报表和会计信息进行纵向的分析和对比;也可以防止个别上市 公司或个别人利用会计方式方法的变动,人为地操纵体现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指标如成本、 利润等以粉饰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的情况发生。需要说明的是,强调会计的一贯性原则,并不等于会计方式方法在任何条件下均不能变 动。对此,企业会计准则也有提及。对上市公司来讲,一旦其所选择的会计方式方法已 不适合于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就应对现行的会计方式方法作出调整或变更。但应在财务报 告中对有关情况作出说明。六、及时性原则企业会计准则对及时性原则的表述是:“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二我们认为,及时 性原则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在上市公司的经济活动发生以后,会计人员应对其进行及时的 会计处理,将其纳入会计相关系统;二是在会计期间结束以后,应能及时地编制财务报告, 使有关利害相关者能够及时地了解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最新发展变化情况。上述及时性的两方面含义是相互联系的:只有对已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及时的会计处理, 才有可能在会计期间结束以后迅速编制财务报告;但如果在会计期间结束以后,未能及时编 制财务报告,即使会计记录做到了及时性,也会使会计信息的价值大打折扣。七、明晰性原则企业会计准则对明晰性原则的表述是:“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 理解和利用。强调明晰性原则是由会计核算的目的决定的。我们知道,会计核算的目的之一 是要向与上市公司有关的各个方面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求上市 公司的会计信息能够清晰完整地反映出上市公司经济活动的来龙去脉。如果因为上市公司提 供的会计信息清晰度不高而使信息使用者无从使用,不仅给信息使用者造成困难,对提供信 息的上市公司也是一种损失。另一方面,为了保证上市公司提供的会计信息符合客观性原则,还需要通过特定的方式 方法对会计信息及其产生的过程进行审查和验证。这就需要上市公司的会计记录准确、清晰, 会计凭证和账簿要据实填制和登记,账户对应关系清楚,文字摘要属实,手续齐备,程序合 理。八、权责发生制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也称应计制原则,其基本含义是,凡属于本会计期间的收入和费用,不 论其款项是否收付,均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凡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其 款项已在本期收取或付出,也不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在这里,属于本期的收入,也 称已实现的收入,其确认主要关注实现收入的过程是否完成,并不关注货币的收取情况:只 要商品销售的过程完成或收入的赚取过程完成,在会计上就确认收入。一般来说,上市公司 会计上所确认的收入(体现为利润表中引起利润增加的因素)与货币收款情况有三种对应关 系:一是在销售活动完结或劳务提供过程完结时立即收取货款(如现销),从而使得收入的确 认引起货币同时增加;二是在销售活动完结或劳务提供过程完结时并不立即收取货款(部分 或全部),但却取得在未来确定的时间内收取货款的权利(如赊销),从而使得收入的确认引起 债权增加;三是在向顾客提供商品和劳务以前已经收取了货币(如预收款销售),此时收入的 确认引起债务减少。在会计实务中,各种情况下收入的确认相关问题,在各行业财务制度中 均有原则规定。所谓属于本期的费用,也称已发生的费用,是指为产生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而发生的耗 费,在利润表中表现为使利润减少的因素。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对费用进行确认,其确认主 要关注资源的消耗与实现收入的过程是否相关,并不关注货币的支付情况:只要是为实现收 入发生的资源消耗,在会计上就确认为费用。一般来说,上市公司会计上所确认的费用(体 现为利润表各项费用等)与货币支付情况有三种对应关系:一是在费用发生时立即支付货款 (如小额的费用开支),从而使得费用的确认引起货币同时减少;二是在费用发生时并不立即 支付款项(部分或全部),但却承担在未来确定的时间内支付款项的义务(如先耗用他人资源, 后付款),从而使得费用减少。九、配比原则配比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上应将上市公司实现的收入与取得这些收入所发生的耗费相 对应、相比较,以计算得失。可见,上市公司的财务成果是收入与费用相配比的结果。实际上,前面的权责发生制原则解决了上市公司收入和费用的确认相关问题。在收入和 费用确认以后,利润计算相关问题实际上已经解决。因此,我们认为,权责发生制原则与配 比原则实质上是一致的,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着眼点在于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后者着 眼点在于损益的计算。应用配比原则,将上市公司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与费用相配比,可以反映该期间的财务 成果,并据以对上市公司整体的财务状况作出评价;如果将上市公司内部某部门的收入与费 用相配比,可以揭示该部门的财务状况并对其业绩进行评价;如果将某种产品的收入与费用 相配比,可以揭示具体产品的盈利水平,上市公司可据此作出产品决策。十、谨慎原则谨慎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指在对上市公司不确定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时,应持保守 态度。具体地说,就是凡是可以预见的损失和费用均应予以确认,而对不确定的收入则不予 确认。我国会计界对谨慎原则在很长的时间内一直持否定或抵制态度。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 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稳健原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上市公司会计活动必须遵循的一条重 要原则。这是因为,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因素。比如,上市公司只要与其 他经济组织和个人发生商品赊销业务,就存在发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性;商业上市公司的购入 商品,在经营活动中可能存在削价处理损失以及其他一些或有损失等,所有这些,都可能对 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产生影响。对于上述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如果不进行预先处理,可 能导致高估资产和收益、低估费用和损失,从而使上市公司在财务分配上处于不利的境地, 也会响上市公司未来的正常经营活动。企业会计准则将稳健性原则作为一项基本原则,是我国对会计原则的理论研究和实 际应用的重大突破。目前,一般认为,允许上市公司采用谨慎原则的方面有:以应收账款余 额的一定百分比按备提法进行会计处理;允许上市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对存货计价采用后进先 出法;对部分固定资产可以采用加速拆旧法等。十一、历史成本原则历史成本原则的含义是指在对上市公司的经济活动进行计量时,应以交易发生时的实际 的教材,也可以作为企业管控人员、研究人员以及其他各类人员培训和学习上市公司财务报 表分析的重要教材。本书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工商管控学院张新民教授任主编。各章编写分工是:武艳 辉编写第一章,王啥编写第三章,何谦编写第四章,曲昱编写第五章,林铁蓉编写第八章、 第九章,张新民编写第二、六、七、十章。张新民负责总纂、定稿。由于作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编者2002年8月29日于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目录第一章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概论(1)第一节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使用者及其对财务状况的不同关注点第二节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组成合适的内容(6)第三节制约上市公司报表编制的基本会计假设(16)第四节制约上市公司报表编制的一般原则(21)第五节会计基本假设和一般会计原则对报表信息的影响(29)第六节制约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编制的法规体系(33)第二章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40)第一节招股说明书(41)第二节上市公告书(70)第三节定期报告(75)第四节临时报告(90)第五节配股和增发的信息披露(94)第三章资产负债表分析一一资产(107)第一节资产负债表的作用(108)第二节资产负债表的结构(109)第三节流动资产分析(110)第四节长期投资分析(159)第五节固定资产分析(193)第六节无形资产分析(211)第七节长期待摊费用、其他长期资产与递延税款(资产)分析(224)第八节对资产按照质量分类的理论研究(225)第四章资产负债表分析一一负债与所有者权益(235)第一节负债分析一一流动负债(236)第二节负债分析一一长期负债(242)第三节负债分析一一或有负债(247)第四节应交所得税、递延税款、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相互关系的分析(250)第五节所有者权益以及资本结构质量分析(278)第六节关于资产重组、债务重组、资本重组、企业重组以及债转股等相关问题的专题研究(285)第七节与资产负债表有关的财务比率(305)价格作为记录依据。具体地说就是,上市公司的资产应以使其达到可利用状态以前的所有支 出计价入账;费用和损失也应以所耗用的资产的历史成本为基础计算入账;负债也应以负债 发生时所确认的负债金额进行清偿;资本也应按其投入时所确认的价值入账。采用历史成本原则计价的优越性在于:第一,由于交易价格是由上市公司与上市公司外 部共同确定的,因而具有一定的客观性;第二,历史成本的确定通常要有一定的会计凭证作 依据,具有可验证性;第三,历史成本原则还可抑制因主观判断而产生的可能蓄意歪曲上市 公司财务状况的事件发生。十二、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收益性支出是指直接服务于当期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当期收入的支出,如材料费支出、人 工费用支出等;资本性支出是指那些与本期和以后各期的经营活动及收益均有关系的支出, 如无形资产的取得支出、固定资产的购建支出等。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要求上市公司在进行会计处理时一,对于收益性支出, 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在损益表中予以反映;对于资本性支出则应作为资产处理,列入资产 负债表。十三、重要性原则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在全面反映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的同时,对于重要的经济业务,应当单独反映。重要性原则主要表现为:对某些经济业务,因其金额或数量较小,不单独反映对揭示上 市公司的财务状况不至发生重大影响,因而在处理时采取与其他本次项目合并、以突出其他 重要性本次项目的做法。例如,对低值易耗品的会计处理,尽管其受益期将持续若干会计期 间,但因其与固定资产相比,金额较小,因而对低值易耗品的处理在实务上多采用简化的方 式方法,如一次摊销法、五五摊销法等。而对固定资产则采用比较规范化的折旧处理。至于哪些本次项目可视为重要性本次项目,则应视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而定。需提醒读者注意的是,有的会计书籍中又对上述原则进行了进一步的分类,分成总体性 要求原则、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原则以及会计确认计量原则。其中,总体性要求原则包括 可比性原则、一贯性(一致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原则包括客观性、相 关性、及时性、清晰性和重要性等原则;而对会计确认计量的原则包括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 本性支出原则、历史成本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等。第五节会计基本假设和一般会计原则对报表信息的影响会计假设与会计原则是传统会计理论的基础与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会计所面对的社会、 经济环境进行推论,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系列有关确认与计量的基本原则,会计工作实现了 对会计信息的收集、记录、汇总与产出。但是,基于会计假设与一般会计原则而产生的财务 报表信息是否就完全真实、可靠地反映了上市公司的全貌?通过分析这样的财务报表是否就 能清楚、全面地了解上市公司的经营管控和财务状况?本节所讨论的相关问题旨在给读者提供一个新的思路,使读者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会计假设与会计原则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信息 可能产生的影响,同时也使读者能正确理解财务报表分析的合适的内容和局限性。一、会计假设的影响现行的四条基本会计假设一一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一一最终形成 于20世纪60年代,是与当时的工业时代的会计环境相适应的。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 社会也步入了后工业经济时期并大步向知识经济迈进,会计赖以生存的经济环境发生了极大 的变化,传统的会计假设与经济现实的差距越来越大,主要表现为:首先,上市公司形式的多样化发展使上市公司概念的外延越来越难以界定,给会计主体 假设提出了挑战。一般地说,一个上市公司便是一个会计主体,但在信息相关技术发展浪潮 的推动下,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方式和组织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虚拟 公司(Visual Corporation)的诞生。虚拟公司是由众多的上市公司,特别是中小上市公司,通 过现代信息相关技术相互结合而成,打破了普通联合公司的时间间隔和空间距离旦市 场存在需要,众多公司甚至个人能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和信息优势,通过网络迅速联合 成一个新公司,以最小的成本使资源得以最充分的利用。对待如此形式的上市公司,若依据 传统的会计主体假设则很难真实、公允地计量他们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由此产生的 会计信息也就缺乏足够的相关性。其次,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使持续经营假设关于会计主体前途稳定性的设想不断受 到冲击。持续经营假设认为,在正常的情况下,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 不断地进行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清算或兼并。持续经营是每个上市公司得以生 存的必要条件,是每个上市公司的目标,但在现实的经济环境下,伴随着不断加大的经营风 险和财务风险,上市公司的随时都有可能被清算、被兼并,从而被迫终止经营活动。而如前 所述的虚拟公司,它的经营活动是建立在短期合作的基础之上旦预期的任务完成,新 公司的经营也就宣告结束一一更谈不上“持续经营” 了。再次,会计分期假设的缺陷日益暴露。从某种意义上说,会计分期假设是与持续经营假 设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只有假定一个会计主体能够持续经营,才有必要和可能进行会计分期。 由于人为的把持续不断的上市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较短的经营期间,为了分清各期间的 经营责任和业绩,在会计处理上就需要运用“应计”、“应付”、“预提”、“待摊”和“摊销” 等特殊的会计处理程序来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归属,因此也可以说,会计分期假设是权责发生 制产生的理论基础。而在权责发生制下,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要受到人们主观认识的影响, 且应计、应付的收入或费用等本次项目往往与实际的现金流量不一致,这些都不同程度地降 低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最后,世界范围内的通货膨胀和信息使用者对非货币性信息相关需求的不断增大,使货 币计量假设与现代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不相适应。货币计量假设暗含着两个假设前提,一是币 值稳定,这显然与世界范围内的通货膨胀现状相去甚远,物价变动会计的出现就是明证。二 是会计信息应理解为基本上是可按货币定量或带有财务性的。这样的结果是把大量的诸如上 市公司声誉、人力资源等重要的非货币性信息排斥在会计信息相关系统之外,致使会计信息 外部使用者无法真正全面地了解上市公司的面貌。二、会计原则的影响相对于会计假设,会计原则在会计理论结构中并不居于基础的层次,但它却是制定具体 准则或选择特定程序的必要依据。本节仅就历史成本原则、稳健性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原则为 例进行评述。(一)历史成本原则从传统会计理论的内在结构与联系方面看,历史成本原则是建立在持续经营假设与货币 计量假设基础之上的。前者为历史成本计量提供了可能性,而后者则是采用历史成本计量的 必要条件。由于历史成本计价的客观性、可溯性和方便性,它曾一度被认为是最合理的计价 原则。然而,随着会计环境的深刻变化以及内外部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相关需求日益复 杂化、多样化,历史成本原则赖以存在的优势正在逐渐丧失。首先,历史成本原则以取得资产时的货币支出作为其计价依据,使建立在其基础之上的 报表信息成了真正的“历史”信息,根本不能代表该资产的现行成本或变现价值,从而导致 了会计信息相关性的逐渐降低。其次,在历史成本计价模式下,计量收益所采用的方式方法 是配比。在通货膨胀普遍存在的情形下,由于资产按历史成本计价,收入按取得时的市价计 价,这样就产生了两个不可比的计价基础,使上市公司多计了收入少计了成本,容易造成虚 增利润的假象。最后,在无形资产计价方面,历史成本原则也显得力不从心。无形资产计价 具有其特有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其中之一便表现在无形资产的成本本次项目往往不明确, 即形成无形资产的原因往往难以溯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商誉。由于没有具体可计算的成本 费用支出,许多对上市公司经营有着重大影响的无形资产,如商誉、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等, 便无法按历史成本原则在资产负债表上得到反映。(二)稳健性原则稳健性原则要求对可能的损失或负债应予以充分的估计,而对可能的收入或利得则一般 不予估计或必须十分谨慎地估计。目前会计实务中常用的成本与市价孰低、计提投资准备和 存货跌价损失准备等即是稳健性原则的具体运用。但是它仍然存在许多缺陷:从理论上看,稳健性原则与其他的会计理论没有必然的联系,也不是逻辑推理的必然结 果,它只是基于这样一种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