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pdf

    • 资源ID:94823271       资源大小:510.62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pdf

    长春市第十七中学长春市第十七中学 20222023 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高二 历史试题历史试题一、选择题一、选择题:(60 分,共分,共 3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2 分分)1.据考古发现,浙江良渚、山西陶寺、陕西石峁和河南二里头等遗址均出土有大型城墙、宏伟宫殿以及精美玉器。在这些遗址的高等级墓葬中还有人殉的痕迹和随葬的大量武器。这些发现可以印证()A.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B.区域之间相互交流频繁C.生产工具出现革命性变革D.民族交融程度大大提高2.春秋时期,诸侯国君朝觐周王的事例已不多见,中小侯国“聘问”霸君的事例却很多。例如,鲁国“聘问”晋君 12 次、楚君 1 次。公元前 545 年,齐、陈、蔡、燕等国国君曾共同“聘问”晋平公。由此可知()A.传统政治秩序渐趋瓦解B.诸侯争霸现象严重C.宗法血缘关系受到冲击D.晋国实力最为强大3.周王将自己家族子弟、亲戚和功臣分封到外服地区做诸侯,由这些人所率领的氏族,混合被征服地区的土著氏族,组成新的族体,改变了过去外服全部由土著首领担任领导的格局。这一变化()A.有利于形成对地方的直接管理B.削弱了周王室贵族的实力C.促进了华夏文化的传播与发展D.使礼乐文化成为族群共识4.秦、汉王朝分设典客和大鸿胪,专职管理少数民族事务。为充实边郡,秦汉还将数以万计的中原军民,“戍以充之”,并通过联姻等方式与其他民族缔结友好关系。这表明秦汉王朝()A.注重分权制衡B.加强边疆治理C.推行守内虚外D.怀柔少数民族5.汉书记述:秦始皇不忍小耻而轻民力,筑长城之固,延袤万里,转输之行,起于负海,疆境既完,中国内竭,以丧社稷,是为无策。据此可知,秦筑长城A.带来全方位的政权危机B.解决来自边疆的威胁C.保障了正常的农业生产D.利于自身的社会稳定6.战国时期的官僚队伍,主要由三部分人组成:一是军功之士,二是文士,三是宗室贵族。在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军功之士所占比重较大,而在关东六国,则是文士和宗室贵族所占比重较大。这三类人在各国官僚队伍中所占比重的差异缘于A.变法运动在列国风靡B.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C.士人阶层的强势崛起D.世族世官制度的消亡7.孔子、孟子认为,圣王与圣人的内涵基本相同,皆属于德性至善之人。战国晚期的荀子则认为,相比于圣人,圣王更具有王者的权威性,即圣王身为教化者,需要具备使天下万民顺服归往的道德与能力。这一转变反映出先秦儒家思想()A.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B.力图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C.受到韩非子思想的影响D.抛弃了理想化的政治诉求8.春秋繁露王道提出:“春秋何贵乎元而言之?元者,始也,言本正也;道,王道也;王者,人之始也。王正则元气和顺,风雨时,景星见,黄龙下;王不正则上变天,贼气并见。五帝三王之治天下,不敢有君民之心。”这一主张()A.表达了民本思想观念B.蕴含了君臣平等意识C.构筑出君权神授体系D.根植于久远历史传统9.春秋时期“尊王攘夷”成为霸主们竞相揭起的旗帜,孔子常发“复周”之论;战国时尚书大禹谟托名夏禹“奄有四海,为天下君”,尚书禹贡记载大禹将天下划分为九州。这反映出当时社会()A.向往政治统一与稳定B.处于专制集权萌芽阶段C.宗法分封体制趋于崩溃D.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10.傅奕(555639 年)认为,佛教僧徒“不忠不孝,削发而揖君亲;游手游食,易服以逃租赋”“于百姓无补,于国家有害”,主张废除佛教。这说明,傅奕反佛的出发点是()A.揭露佛教欺骗宣传B.宣扬儒家伦理道德C.减轻百姓沉重负担D.维护社会秩序稳定11.如表为汉高祖到武帝初期中央和地方高级官僚中军功集团所占比例表(单位:%)。可知,在此期间高祖吕后(惠帝)文帝景帝武帝初期三公九卿10090624627王国相10086291817郡太守88604006平均9781503020A.军功制被察举制所取代B.统治者治国理念发生转变C.中央集权得到持续加强D.社会阶层流动性有所降低12.南朝文风讲究声律词藻,北朝文风质朴、宜于实用。北魏中期后,南方文学逐渐在北方传播。北齐、北周时,北方作家多以南方作家为楷模,出现了以南方文学为主流的现象。这一现象可用于证明()A.南北民族交融的情形B.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C.南方统一北方的趋势D.经济重心南移基本完成13.到了隋唐时期,尽管士族依靠科举制度继续延续其家门地位,但这并非是缘于阀阅,而是因为在面对同一选拔机制时,士族子弟享有更多的教育资源,有更多机会获得社会声誉,故而更容易在科场较技中取胜。这反映出这一时期()A.士族权力来源方式的变化B.选官制度走向成熟C.门第血缘关系的日益淡化D.官僚群体日渐儒化14.下表为唐代敦煌户籍资料关于“受田”的统计。这可以用来说明()年代户数永业田(奇)口分田(亩)应受已受未受应受已受未受天宝元年(742 年)431180107510548207574063大历四年(769 年)18540449117905411249A.赋役制度有待调整B.中央政府权力减弱C.国家严控土地交易D.小农经济大量破产15.唐朝之前,没有单独的房产税种。两宋时期,政府推出了“宅税”,也称“屋税”,将各类房 产分等进行征税,作为城郭赋税体系的一部分,并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适用于全国的房 产税。这反映出()A.房税有序传承B.城市经济发展C.税收体系完备D.社会治理混乱16.中书决策、门下封驳、尚书执行是理想的三省制运作方式,但只适用于唐前期。唐玄宗以后,政事堂改为中书门下,成为最高决策兼行政机关,实际上就是宰相府,三省与之分别存在。国家行政大事都由中书门下决策,尚书省各级官员只是具体执行。这表明当时()A.权力制衡机制受到挑战B.中枢决策机制发生异变C.中央行政效率日趋低下D.相权遭到了严重的削弱17.下图是唐宋时期南北方人口密度图,据此可知,该图()A.科学揭示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准确呈现了经济基础的变动C.客观上反映南方市场的扩大D.合理解读了北民南迁的原因18.宋史李参传载,李参为陕西转运使时,“部多戍兵,苦食少,参令民自度麦粟之赢余,先贷以钱,俟麦粟熟输之官,号青苗钱”,推行数年获得了官私两便的效果。后来王安石加以效仿,推行全国,地方官强制百姓借贷,民甚苦之。由此可知()A.青苗法旨在敛财于民B.边境更具备推行青苗法的条件C.改革者从政经验不足D.变法措施激进蕴含着失败因素19.宋代纸币“交子”是双面双色印刷,版面图文兼顾美观、整洁、大方的审美需求,以蓝色、黑色印刷图文版面为主,同时配以石朱红印章。从“交子”印钞铜版的印片中可以清晰了解到纸币的发行者,数额,在复杂图案的雕刻之中暗藏有他人不容易仿制的细节。宋代纸币的制作()A.提升了货币的实用价值B.便利了私人的印制发行C.体现了活字印刷的灵便D.充满了古代工匠的智慧20.宋朝科举考试严格限定考生户籍,不得随意“附贯”考试,士人在科举考试前必须有人为其担保、审核其籍贯、才学、品行、职业、年龄等信息,如考生出现上述违制行为,担保者则会受到处罚。以上规定意在()A.革新科举考试的内容B.提高士人的综合素养C.杜绝考试过程的舞弊D.净化科举考试的环境21.下表是北宋南北方籍进士所占比例时间(年)960997998102010211063106410851086110011011127北方38.42%18.63%12.49%6.61%5.17%2.86%南方61.58%81.51%87.51%93.39%94.83%97.14%表可以用于佐证()A.经济重心逐渐南移B.科举制度难以为继C.地方的自主性增强D.文官政治最终形成22.辽金时代所谓的“汉人”,是特指辽朝境内以燕云十六州人口为主的汉族人民。由于长期处于异族统治之下,“汉人”具有明显的胡化倾向。宋人不承认他们是汉人,而契丹、女真等民族却仍将他们看作是汉人。这一现象说明当时()A.少数民族封建化加速B.民族交融趋势加强C.推行民族歧视的政策D.民族矛盾趋于缓和23.元代建立后,元世祖在朝廷中设中书省,并由其管理全国政务。之后频繁派中书省宰执带相衔临时到某一地区负责行政或征伐事务。元世祖后期,行省具备“分镇方面”“方面之寄”权利,行省的治所多在水陆交通要道和军事要地。据此可知,元代行省的设置()A.改变了地方积贫积弱的现状B.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隐患C.顺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D.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治国理念24.汤显祖认为戏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教化作用,是“以人情之大窦,为名教之至乐”。冯梦龙认为论语 孝经等儒家经典的感染力都不如小说“捷且深”,他在整理民歌时“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把矛头直指封建礼教的虚伪性。这表明()A.民间文艺冲击了儒学正统地位B.小说戏曲成为社会教化主体C.通俗文学影响力超过高雅文学D.八股取士制被知识分子舍弃25.明清时期,政府非常重视对“乡贤”的祭祀。在山东,明代乡贤都是政绩卓著、清正廉洁的官员,且“生于斯”;清代乡贤发展到包括官员、孝子和其他善行义举之人在内的社会贤达,重视“生于斯”也重视贡献于斯。这样的变化意在()A.强化儒学的政治主导地位B.凸显地方治理的民本理念C.充分发挥乡贤的教化功能D.提高社会的精神文化认同26.明成祖朱棣反对建文帝“削藩”,起兵夺取政权。明代人在记述朱棣攻入应天的场景时说:“建文君欲出迎,左右悉散,惟内侍数人而已,乃叹曰:我何面目相见耶!遂阖宫之焚。这一记述()A.描绘了真实的历史场景B.反映了历史记述的客观性C.体现了鲜明的政治倾向D.否定了兵变夺权的合法性27.明末,荷兰派遣战船入侵中国沿海,明军连续与荷兰人发生海战,荷兰人最终认输,明朝夺取了从日本到南海的全部东亚制海权。这说明此时明朝()A.抗倭取得决定性胜利B.经济实力不断增强C.高度重视重视海洋开发D.海军实力仍居前列28.从康熙十八年(1679 年)至乾隆四十年(1775 年)的近百年间,中国人口年平均增长率约为 6.8%0,略低于唐宋两代的最高水平。迨至乾隆四十一年(1776 年),清朝治下人口约为 3.1 亿,大大突破了此前历代的人口规模。这折射出清康乾时期()A.社会基层治理濒临崩溃B.赋税变革与经济发展成效显著C.地方官僚势力恶性膨胀D.经济增长模式实现根本性突破29.图 1、图 2 分别是宋代和清代东南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示意图。这一变化()图 1宋代太湖平原产粮外运图 2清代江浙棉桑分布A.促使专门工商业市镇出现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发展C.改变了南北漕运经济格局D.加速了小农经济结构解体30.明朝人王圻曾言:“贡舶与市舶一事也。凡外夷贡者,我朝皆设市舶司以领之。许带方物,官设牙行,与民贸易,谓之互市。是有贡舶,即有互市,非人贡,不许互市矣。”这表明,在明代朝贡贸易中()A.中外互市依托朝贡而存在B.民间海商是其贸易主体C.市舶司是官民贸易的桥梁D.政府积极招徕各国人贡二、材料题(满分二、材料题(满分 40 分,分,31 题题 14 分,分,32 题题 14 分,分,33 题题 12 分)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地方行政制度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内容。北魏前期,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广设军镇,相当于州,镇下置戍,相当于郡,对所在地区实行军事控制。上孝文帝为推行均田制、三长制,下令将全国分为 38 州,除北方边境地区外,中原各地全面裁撤镇、戍,改为州、郡、县,地方管理回归汉晋体制。孝文帝还将州、郡、县依所管地区大小、民户多少等,各分为上、中、下三等,各等级地方长官的品级不同,其下所设属员多少也有相应的差别,规定地方长官“依户给俸”,即据民户多少确定俸禄;又将州刺史带将军号的办法推而广之,各州刺史、各郡太守例加将军号,将军府僚属纳入吏部管理,实际管理一州一郡行政事务,这为隋朝时将地方官吏全部纳入朝廷管理奠定基础。“依户给俸”在孝文帝以后停用,而地方行政机构分为三等九级,直到唐代一直没有改变。据魏书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意义。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汉代实行以察举、征辟为主体的人才选拔制度。东汉中后期强调“文治”,高级官员往往也是儒学名家,拥有成百上千的“门生”。某人一旦成为某位官员的下属,便终生为其“故吏”。一些家族有人长期担任朝廷重要官职,如弘农杨氏、汝南袁氏,“门生故吏遍于天下”,成为影响人才选拔的重要因素。官员们互相请托,推荐亲属故旧,所推荐的人才“不复依其质干,准其才行,但虚造声誉”。外戚、宦官轮流把持朝政,任人唯亲,以便控制朝廷与地方政治。世家大族干预人才选拔,一些地方的人才选拔甚至是被数个家族长期把持。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汉中后期人才选拔的弊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汉中后期人才选拔的影响。3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材料“古代中国陈列”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它以王朝更替为主要脉络,分为远古时期、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和明清时期八个部分。该陈列以古代珍贵文物为主要见证,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古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以及中外交流等方面的发展状况,突出展现了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发展特点和各族人民共同缔造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展现了中华民族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对人类文明所做出的伟大贡献。据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陈列”展览介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从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陈列”展览的八个部分中任选 23 个部分,拟定一个主题,并予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表达顺畅)长春市第十七中学长春市第十七中学 20222023 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高二 历史试题历史试题一、选择题一、选择题:(60 分,共分,共 3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2 分分)1.据考古发现,浙江良渚、山西陶寺、陕西石峁和河南二里头等遗址均出土有大型城墙、宏伟宫殿以及精美玉器。在这些遗址的高等级墓葬中还有人殉的痕迹和随葬的大量武器。这些发现可以印证()A.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B.区域之间相互交流频繁C.生产工具出现革命性变革D.民族交融程度大大提高【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考古发现,浙江、山西、陕西、河南等不同地区的遗址“都存在类似的建筑、玉器和墓葬”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中华文明文化遗址分布广泛,不同地区的文化各具特色的同时又逐渐形成统一的特点,这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A 项正确;材料没有对比信息,无法体现各区域文明之间交流是否“频繁”,民族交融程度如何,排除 B、D 项;材料没有说明城墙、宫殿、玉器的建造过程和制作特点,因此无法印证生产工具是否有了革命性变革,排除 C 项。故选 A 项。2.春秋时期,诸侯国君朝觐周王的事例已不多见,中小侯国“聘问”霸君的事例却很多。例如,鲁国“聘问”晋君 12 次、楚君 1 次。公元前 545 年,齐、陈、蔡、燕等国国君曾共同“聘问”晋平公。由此可知()A.传统政治秩序渐趋瓦解B.诸侯争霸现象严重C.宗法血缘关系受到冲击D.晋国实力最为强大【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春秋时期诸侯国君不朝觐周王却去“聘问”霸君的事例增加,这就说明周天子的权威在下降,晋国等霸君的实力在上升,也就是以分封制为基础的传统政治秩序渐趋瓦解,A 项正确;材料反映了传统政治秩序渐趋瓦解,没有说诸侯之间的“争霸”现象,排除 B 项;材料中诸侯国与周王的关系没有强调是“血缘”关系,排除 C 项;D 项表述过于绝对,且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 项。故选 A 项。3.周王将自己家族子弟、亲戚和功臣分封到外服地区做诸侯,由这些人所率领的氏族,混合被征服地区的土著氏族,组成新的族体,改变了过去外服全部由土著首领担任领导的格局。这一变化()A.有利于形成对地方的直接管理B.削弱了周王室贵族的实力C.促进了华夏文化的传播与发展D.使礼乐文化成为族群共识【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周朝分封制下,分封对象率领氏族与土著氏族“组成新的族体”,也就是族群融合,促进了华夏文化的传播发展,C 项正确;分封制是一种对地方的间接管理方式,排除 A 项;材料中的变化促进了华夏文化的传播与发展,B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B 项;西周礼乐文化是国家推广的主流文化,但结合当时对地方的控制状况,尤其是交通交流有限,成为“共识”不可能,排除 D 项。故选 C 项。4.秦、汉王朝分设典客和大鸿胪,专职管理少数民族事务。为充实边郡,秦汉还将数以万计的中原军民,“戍以充之”,并通过联姻等方式与其他民族缔结友好关系。这表明秦汉王朝()A.注重分权制衡B.加强边疆治理C.推行守内虚外D.怀柔少数民族【答案】B【解析】【详解】据题干“秦、汉王朝分设典客和大鸿胪,专职管理少数民族事务”和“戍以充之,并通过联姻等方式与其他民族缔结友好关系”可知秦汉时期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B 项正确;题干中典客和大鸿胪专职管理少数民族事务,但没有体现两者之间的分权与制衡,排除 A 项;秦汉王朝通过移民戍边的方式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并非守内虚外,排除 C 项;题干中通过联姻等方式缔结友好关系,并非怀柔政策,排除 D 项。故选 B 项。5.汉书记述:秦始皇不忍小耻而轻民力,筑长城之固,延袤万里,转输之行,起于负海,疆境既完,中国内竭,以丧社稷,是为无策。据此可知,秦筑长城A.带来全方位的政权危机B.解决来自边疆的威胁C.保障了正常的农业生产D.利于自身的社会稳定【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疆境既完,中国内竭,以丧社稷”可知秦筑长城带来全方位的政权危机,A 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秦筑长城带来全方位的政权危机,不是解决来自边疆的威胁,排除 B 项;材料体现的是秦筑长城带来全方位的政权危机,不是保障了正常的农业生产,排除 C 项;材料体现的是秦筑长城带来全方位的政权危机,不 利于自身的社会稳定,排除 D 项。故选 A 项。6.战国时期的官僚队伍,主要由三部分人组成:一是军功之士,二是文士,三是宗室贵族。在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军功之士所占比重较大,而在关东六国,则是文士和宗室贵族所占比重较大。这三类人在各国官僚队伍中所占比重的差异缘于A.变法运动在列国风靡B.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C.士人阶层的强势崛起D.世族世官制度的消亡【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在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军功之士所占比重较大,而在关东六国,则是文士和宗室贵族所占比重较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国相对东方六国,其地域较偏僻,社会经济发展不充分,保守势力弱,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等措施促进其军功之士比例占据多数,而东方六国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相对快,保守势力也较为强大,因此这时期东方六国的文士和宗室贵族所占比例较大,因此材料所述三类人在各国官僚队伍中所占比重的差异缘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B 项正确;变法活动是导致秦国军功之士比例多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 A 项;士人阶层的崛起始材料所述内容的部分现象,而不是原因,排除 C 项;战国时期世官制度遭到冲击,但没有消亡,排除 D 项。故选 B 项。7.孔子、孟子认为,圣王与圣人的内涵基本相同,皆属于德性至善之人。战国晚期的荀子则认为,相比于圣人,圣王更具有王者的权威性,即圣王身为教化者,需要具备使天下万民顺服归往的道德与能力。这一转变反映出先秦儒家思想()A.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B.力图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C.受到韩非子思想的影响D.抛弃了理想化的政治诉求【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战国晚期的荀子则认为,相比于圣人,圣王更具有王者的权威性,即圣王身为教化者,需要具备使天下万民顺服归往的道德与能力。”并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晚期社会动荡不安,诸侯兼并战争,局部实现统一后有利于整体的统一,集权趋势增强,面对重建政治秩序的时代课题,荀子诉诸于集道德权威和政治权威于一体的圣王。圣王作为道德权威一方面通过其身行实践或话语来影响群臣百姓,并在此一过程中产生对秩序的实现,另一方面则通过获得民众的内心信赖和从服的方式来保证秩序的稳定。而作为政治权威的圣王则主要依靠隶属于政治权力的政治措施来完成对政治秩序的实现。由于德位一体的特殊结构,圣王在秩序实现方面的关键意义在于,他可以使原本“应当”所为之事变成人们“必须”履行的义务;圣王权力的权威化使得即便是出于“君主”个人的主观意志之好恶的“命令”也获得了合法性和正当性,这顺应了建立集权统治的需要,B 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信息是荀子和孔孟思想的不同,突出的是荀子的思想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并非是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排除 A 项;材料未体现出荀子的思想受到韩非子思想的影响,排除 C 项;D 项所述与材料主旨信息无关,排除 D 项。故选 B 项。8.春秋繁露王道提出:“春秋何贵乎元而言之?元者,始也,言本正也;道,王道也;王者,人之始也。王正则元气和顺,风雨时,景星见,黄龙下;王不正则上变天,贼气并见。五帝三王之治天下,不敢有君民之心。”这一主张()A.表达了民本思想观念B.蕴含了君臣平等意识C.构筑出君权神授体系D.根植于久远历史传统【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春秋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道,王道也;王者,人之始也。”“五帝三王之治天下,不敢有君民之心。”可知,体现了的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该主张表达了民本思想观念,A 项正确;“蕴含了君臣平等意识”表述有误,董仲舒主张三纲五常思想,排除 B 项;材料未强调君权神授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 C 项;天人感应思想属于董仲舒新儒学的范畴,并不是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排除 D 项。故选 A 项。9.春秋时期“尊王攘夷”成为霸主们竞相揭起的旗帜,孔子常发“复周”之论;战国时尚书大禹谟托名夏禹“奄有四海,为天下君”,尚书禹贡记载大禹将天下划分为九州。这反映出当时社会()A.向往政治统一与稳定B.处于专制集权萌芽阶段C.宗法分封体制趋于崩溃D.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复周”,“奄有四海,为天下君”,可以看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兼并战争,对于统一与稳定的向往,A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对于统一稳定的向往,不能得出专制集权的状况,排除 B 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宗法分封的状况,排除 C 项;材料强调的是一种向往,并不能得出百家争鸣的相关信息,排除 D 项。故选 A 项。10.傅奕(555639 年)认为,佛教僧徒“不忠不孝,削发而揖君亲;游手游食,易服以逃租赋”“于百姓无补,于国家有害”,主张废除佛教。这说明,傅奕反佛的出发点是()A.揭露佛教欺骗宣传B.宣扬儒家伦理道德C.减轻百姓沉重负担D.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不忠不孝,削发而揖君亲”“游手游食”“于百姓无补,于国家有害”表明,傅奕认为佛教存在诸多弊端,从维护社会秩序及巩固政权出发,应加以废除,D 项正确;揭露佛教欺骗宣传、宣扬儒家伦理道德及减轻百姓沉重负担的说法均与材料无关,排除 ABC 项。故选 D 项。11.如表为汉高祖到武帝初期中央和地方高级官僚中军功集团所占比例表(单位:%)。可知,在此期间高祖吕后(惠帝)文帝景帝武帝初期三公九卿10090624627王国相10086291817郡太守88604006平均9781503020A.军功制被察举制所取代B.统治者治国理念发生转变C.中央集权得到持续加强D.社会阶层流动性有所降低【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从材料数据可知,汉高祖到武帝初期高级官僚中军功集团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骄兵悍将”对中央集权的威胁程度不断降低,中央集权得到持续加强,C 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察举制取代军功制的结论,排除 A 项;文景时期治国理念上依然是“黄老之术”,并未转变,而军功集团比例却下降了,说明治国理念与军功集团比例无必然联系,排除 B 项;材料体现社会阶层流动性有所加强,排除 D 项。故选 C 项。【点睛】12.南朝文风讲究声律词藻,北朝文风质朴、宜于实用。北魏中期后,南方文学逐渐在北方传播。北齐、北周时,北方作家多以南方作家为楷模,出现了以南方文学为主流的现象。这一现象可用于证明()A.南北民族交融的情形B.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C.南方统一北方的趋势D.经济重心南移基本完成【答案】A【解析】【详解】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民南迁与南方经济开发,促使南方文化发展,而北方因战乱等原因导致文学成就不及南方,南方文化在北方流行,体现了民族交融,A 项正确;北齐、北周之时,北魏早已分裂,排除 B项;魏晋到隋朝的发展趋势是北方统一南方,排除 C 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在南宋,排除 D 项。故选 A 项。13.到了隋唐时期,尽管士族依靠科举制度继续延续其家门地位,但这并非是缘于阀阅,而是因为在面对同一选拔机制时,士族子弟享有更多的教育资源,有更多机会获得社会声誉,故而更容易在科场较技中取胜。这反映出这一时期()A.士族权力来源方式的变化B.选官制度走向成熟C.门第血缘关系的日益淡化D.官僚群体日渐儒化【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在魏晋南北朝这段时间,士族权力主要来源于家世,但根据材料“到了隋唐时期,尽管士族依靠科举制度继续延续其家门地位,但这并非是缘于阀阅”,说明隋唐时期,“阀阅”在士族取得权力中的作用已经不那么重要了,而科举制度在继续延续其家门地位越来越重要,这反映了士族权力来源方式的变化,A 项正确;通过上述分析,材料的重点在探讨士族权力来源方式的变化,选官制度走向成熟与材料无关,排除 B 项;根据所学知识,由于隋唐时期恩荫制度的存在,主张变法革新依然存在,排除 C 项;根据所学知识,科举制的确提高了官员的儒学素养,但在材料中没有相关信息,排除 D 项。故选 A 项。14.下表为唐代敦煌户籍资料关于“受田”的统计。这可以用来说明()年代户数永业田(奇)口分田(亩)应受已受未受应受已受未受天宝元年(742 年)431180107510548207574063大历四年(769 年)18540449117905411249A.赋役制度有待调整B.中央政府权力减弱C.国家严控土地交易D.小农经济大量破产【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唐代敦煌户籍资料关于受田的统计”表中的信息可知,唐朝中期受田户数的数量大幅度下降。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是因为唐朝中期,由于土地兼并严重,政府掌握的土地数量减少,出现无地可分的局面,导致均田制走向解体,租庸调制无法维持国家的财政收入,因此赋役制度有待调整,A 项正确;中央政府权力减弱表现在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减弱,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B 项;当时土地兼并严重,但材料并未反映“国家严控土地交易”,排除 C 项;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判定小农经济大量破产,排除 D项。故选 A 项。15.唐朝之前,没有单独的房产税种。两宋时期,政府推出了“宅税”,也称“屋税”,将各类房 产分等进行征税,作为城郭赋税体系的一部分,并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适用于全国的房 产税。这反映出()A.房税有序传承B.城市经济发展C.税收体系完备D.社会治理混乱【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两宋时期,政府推出了宅税.并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适用于全国的房 产税”及所学知识,可得知宋朝政府增收房产税主要是为了增加税收、抑制土地兼并等,建立在城市经济的发展繁荣、百姓富裕的基础之上,B 项正确;材料表明唐朝之前 没有单独的房产税种,所以不是有序传承,排除 A 项;材料未体现税收体系完备,排除 C 项;材料未体现社会治理混乱,排除 D 项。故选 B 项。16.中书决策、门下封驳、尚书执行是理想的三省制运作方式,但只适用于唐前期。唐玄宗以后,政事堂改为中书门下,成为最高决策兼行政机关,实际上就是宰相府,三省与之分别存在。国家行政大事都由中书门下决策,尚书省各级官员只是具体执行。这表明当时()A.权力制衡机制受到挑战B.中枢决策机制发生异变C.中央行政效率日趋低下D.相权遭到了严重的削弱【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按照三省的运行机制,“中书决策、门下封驳、尚书执行是理想的三省制运作方式”,但到了唐玄宗后期,中书门下不仅成为决策机构,而且还是最高行政机关,三省失去了原来的权力,B 项正确;中国古代皇权至上,没有形成权力制约机制,更谈不上挑战,排除 A 项;材料未涉及中央行政效率,排除 C 项;材料无法体现相权遭到了严重的削弱,排除 D 项。故选 B 项。17.下图是唐宋时期南北方人口密度图,据此可知,该图()A.科学揭示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准确呈现了经济基础的变动C.客观上反映南方市场的扩大D.合理解读了北民南迁的原因【答案】C【解析】【详解】阅读材料图表可知,自北宋以来北方人口密度连续下降,南方人口密度持续上升,发展到金及南宋时期,北方人口密度只有 3.6,说明北方人口在这一时期急剧减少,而南方人口密度已经高达 17.2,说明南方人口数量持续上涨,已经超过北方人口 4 倍多,导致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北方大量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而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并且带去先进的工具和技术,加快了南方的开发,促进南方经济发展。综上可知,南方人口数量增多,客观上反映南方市场的扩大,C 项正确;材料图表未涉及“社会阶层流动”,排除 A 项;自唐代至金及南宋时期,经济基础一直是封建小农经济,B 项表述出现史实错误,排除 B 项;北民南迁指的是北方少数民族迁往中原地区,而不是南方,排除 D 项。故选 C 项。18.宋史李参传载,李参为陕西转运使时,“部多戍兵,苦食少,参令民自度麦粟之赢余,先贷以钱,俟麦粟熟输之官,号青苗钱”,推行数年获得了官私两便的效果。后来王安石加以效仿,推行全国,地方官强制百姓借贷,民甚苦之。由此可知()A.青苗法旨在敛财于民B.边境更具备推行青苗法的条件C.改革者从政经验不足D.变法措施激进蕴含着失败因素【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说明了青苗法的来历,以及王安石全面推行后的弊端。青苗法原本适用于地方,王安石全面推广至全国,措施激进,又造成了强制借贷的情况,潜藏失败因素,D 项正确;青苗法本意在于减少百姓所受盘剥,使官民两便,而不是为了压榨民财,排除 A 项;陕西推行得当,但不等同于边境更适合青苗法推广,故 B 项过于绝对,排除 B 项;改革政策有弊端,不等同于改革者从政经验不足,排除 C 项。故选 D项。19.宋代纸币“交子”是双面双色印刷,版面图文兼顾美观、整洁、大方的审美需求,以蓝色、黑色印刷图文版面为主,同时配以石朱红印章。从“交子”印钞铜版的印片中可以清晰了解到纸币的发行者,数额,在复杂图案的雕刻之中暗藏有他人不容易仿制的细节。宋代纸币的制作()A.提升了货币的实用价值B.便利了私人的印制发行C.体现了活字印刷的灵便D.充满了古代工匠的智慧【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宋代纸币交子是双面双色印刷,版面图文兼顾美观、整洁、大方的审美需求,从交子印钞铜版的印片中可以清晰了解到纸币的发行者,数额,在复杂图案的雕刻之中暗藏有他人不容易仿制的细节。”可知,“交子”的印刷技术高超,印片内容详细,具有一定的防伪设计理念,这都体现了宋代工匠高超的印制技术,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 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交子”实用价值的信息,无法得出货币的实用价值得到提升,排除 A 项;“交子”经历了从商业信用凭证到官方法定货币的过程,宋代纸币的制作并不是方便私人的印制发行,排除 B 项;材料反映的是工匠印制“交子”的劳动智慧,并不是强调活字印刷的灵便,排除 C 项。故选 D 项。20.宋朝科举考试严格限定考生户籍,不得随意“附贯”考试,士人在科举考试前必须有人为其担保、审核其籍贯、才学、品行、职业、年龄等信息,如考生出现上述违制行为,担保者则会受到处罚。以上规定意在()A.革新科举考试的内容B.提高士人的综合素养C.杜绝考试过程的舞弊D.净化科举考试的环境【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宋朝科举考试严格限定考生户籍,并要求有人为士人担保,这些规定的主要目的是净化科举考试的环境,维护科举制的公平公正,D 项正确;宋朝科举考试严格限定考生户籍,未涉及科举考试内容的革新,排除 A 项;材料中的规定意在净化科举考试的环境,并不能提高士人的综合素养,排除 B 项;“杜绝”一说太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 C 项。故选 D 项。21.下表是北宋南北方籍进士所占比例时间(年)960997998102010211063106410851086110011011127北方38.42%18.63%12.49%6.61%5.17%2.86%南方61.58%81.51%87.51%93.39%94.83%97.14%表可以用于佐证()A.经济重心逐渐南移B.科举制度难以为继C.地方的自主性增强D.文官政治最终形成【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960 年997 年,北方籍进士所占比例是 38.42%,南方籍进士所占比例是61.58%。”“1021 年1063 年,北方籍进士所占比例是 12.49%,南方籍进士所占比例是 87.51%。”“1101年1127 年,北方籍进士所占比例是 2.86%,南方籍进士所占比例是 97.14%。”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据材料北宋南北方籍进士所占比例数据可以看出,随着经济中心逐步南移,教育文化也在逐步南移,A 项正确;科举制度在宋代进一步发展和完善,B 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 B 项;材料无法体现地方自主性增强,排除 C 项;仅凭材料无法判断文官制度是否已经最终形成,排除 D 项。故选 A 项。22.辽金时代所谓的“汉人”,是特指辽朝境内以燕云十六州人口为主的汉族人民。由于长期处于异族统治之下,“汉人”具有明显的胡化倾向。宋人不承认他们是汉人,而契丹、女真等民族却仍将他们看作是汉人。这一现象说明当时()A.少数民族封建化加速B.民族交融趋势加强C.推行民族歧视的政策D.民族矛盾趋于缓和【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汉人具有明显的胡化倾向”可知,辽金时代统治下的汉人具有胡化倾向,说明汉族与少数民族交融趋势加强,B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汉族胡化,而少数民族封建化强调汉化,排除 A 项;元朝推行的四等人制属于民族歧视政策,排除 C 项;材料未体现出民族矛盾,排除 D 项。故选 B 项。23.元代建立后,元世祖在朝廷中设中书省,并由其管理全国政务。之后频繁派中书省宰执带相衔临时到某一地区负责行政或征伐事务。元世祖后期,行省具备“分镇方面”“方面之寄”权利,行省的治所多在水陆交通要道和军事要地。据此可知,元代行省的设置()A.改变了地方积贫积弱的现状B.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隐患C.顺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D.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治国理念【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行省由最初中书省的临时派出机构逐渐转变为固定的、中央常设的地方最高官府,行省代表中央管理各地的使命愈发凸显。另外,行省治所建在水陆交通要道和军事要地,便于征收赋税,方便朝廷联络和达到军事镇遏的目的,C 项正确;A 项无法体现,排除 A 项;中国古代分裂割据的根源是分散的小农经济而非行省制度,排除 B 项;D 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 D 项。故选 C 项。24.汤显祖认为戏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教化作用,是“以人情之大窦,为名教之至乐”。冯梦龙认为论语 孝经等儒家经典的感染力都不如小说“捷且深”,他在整理民歌时“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把矛头直指封建礼教的虚伪性。这表明()A.民间文艺冲击了儒学正统地位B.小说戏曲成为社会教化主体C.通俗文学影响力超过高雅文学D.八股取士制被知识分子舍弃【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汤显祖认为戏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教化作用,冯梦龙更是提出儒家经典的感染力都

    注意事项

    本文(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pdf)为本站会员(学****享)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