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全国高等教育自考大学语文真题及答案.docx
-
资源ID:9483254
资源大小:22.74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1月全国高等教育自考大学语文真题及答案.docx
2022年1月全国高等教育自考大学语文真题及答案2022年1月全国高等教化自考高校语文真题及答案 本文关键词:高等教化,真题,自考,高校语文,答案2022年1月全国高等教化自考高校语文真题及答案 本文简介:全国2022年1月高等教化自学考试高校语文试题课程代码:0473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秋水中,“夏虫不行以语于冰”的喻意是()A人的相识受先天素养的2022年1月全国高等教化自考高校语文真题及答案 本文内容:全国2022年1月高等教化自学考试高校语文试题课程代码:0473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秋水中,“夏虫不行以语于冰”的喻意是()A人的相识受先天素养的限制B人的相识受后天教化的限制C人的相识受时间的限制D人的相识受空间的限制2贯穿论毅力全文的论证方法是()A演绎法B归纳法C类比法D对比法3吃饭中说:“弄饭给我们吃的人,决不是我们真正的主子翁。”这句话所揭示的社会现象的实质是()A名实不副,相互掩饰B主从错位,舍本逐末C二元对立,执两用中D多元相济,和而不同4冯谖客孟尝君中,冯谖一再弹铗而歌的主要目的是()A我行我素,张扬特性B不平则鸣,不甘人后C照看家庭,赡养母亲D探求知己,以展怀抱5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所描述的中心事务是()A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北略中山之地B赵武灵王招兵买马训练胡服骑射C赵武灵王与肥义谋划胡服骑射D赵武灵王就胡服骑射事劝服公子成6下列文章中,虽然不加争论,但语句多含褒贬之意的是()A西湖七月半B爱尔克的灯光C纪念傅雷D都江堰7秋夜:“我打一个呵欠,点起一支纸烟,喷出烟来,对着灯静默地敬奠这些青翠精致的英雄们。”这些“英雄”指的是()A枣树B小粉红花C小青虫D蜜蜂8哭小弟:“他虽然小,在昆明的冬天里,孩子们都怕生冻疮,都怕用冷水洗脸,他却一点不怕。”这里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A语言描写B心理描写C细微环节描写D肖像描写9都江堰全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的内容是()A写都江堰水流的壮丽B写为民造福的李冰父子C写横江索桥与二王庙D将都江堰与长城作对比10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是()A诗经B楚辞C乐府诗集D古诗十九首11湘夫人中,通过描述举止动作来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诗句是()A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B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C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D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12秋兴八首(其一)的主要情感内容是()A羁旅之苦B家国之思C前途之虑D老病之忧13早雁中,“仙掌月明”句所用的典故是()A汉武帝将陈皇后打入冷宫B汉武帝铸铜仙人承接甘露C唐玄宗时制作霓裳羽衣曲D唐玄宗遣道士寻找杨玉环14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描写心理活动的特点是()BA先写自己,再写对方B先写对方,再写自己C由己及彼,由彼及己D话分两头,双管齐下15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中,警告谗害忠良之徒的词句是()CA春且住B怨春不语C君莫舞D休去倚危栏16雨巷中,最富有象征意味的意象是()A雨巷B丁香姑娘C雨的哀曲D独自彷徨17祖国啊,我敬爱的祖国中象征古老中国沉重负载的是()AA淤滩上的驳船B千一百零一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C雪被下古莲的胚芽D挂着眼泪的笑涡18我愿是一条急流中,“急流”、“荒林”、“废墟”、“草棚”、“云朵”的形象显得荒芜、简陋、残缺,这是为了表达“我”的()A渺小B贫困C虔诚D谦逊19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婴宁自然天性的是()A爱笑B痴憨C狡黠D阴险20金鲤鱼的一百零一裥裙的整体构思特点是()A以近知远B以小见大C以古知今D以大见小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1罗素认为,避开愚蠢见识的途径有()A坚持科学的认知方法B擅长听取不同的看法C努力提高论辩的本事D克服傲慢自大的心态E树立相识有限的观念22下列文章中,运用对比手法以突出主题的有()BDA秋夜B香市C纪念傅雷D都江堰E蚂蚁大战23陌上桑中,运用铺陈手法加以描写的有()ABCEA采桑的器具B罗敷的服饰C观者的失态D使君的丑行E夫婿的名贵24下列再别康桥中的诗句,属于移情于景的有()ABCDA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B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C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D夏虫也为我缄默,缄默是今晚的康桥E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25下列选项中,对断魂枪评述正确的有()ACA在近代中国,古老的传统文明遭受西方现代文明的严峻挑战B沙子龙留恋断魂枪,是民族文化中保守痼疾的表现C沙子龙武艺高强,特性孤傲内向D沙子龙心甘情愿将镖局改成客栈E作者赞许孙老者主动进取的心态三、词语说明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26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旋:转,转变27而皆背晋以归梁背:背叛28要其何以成,何以败要:概括地推究29孟尝君曰:“客何好?”好:爱好,擅长30骑皆伏曰:“如大王言。”伏:通“服”,心服31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爪其肤:用手指去抓树的表皮32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暴吾地负:依仗33孺人中夜觉寝觉寝:睡醒34弱管轻丝,竹肉相发竹肉:器乐声和歌声35每一念及,便泪下如绠泪下如绠:形容眼泪之多,绠,汲水桶上的绳索四、简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6阅读我的世界观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要是没有志同道合者之间的亲切感情,要不是聚精会神于客观世界那个在艺术和科学工作领域里恒久达不到的对象,那末在我看来,生活就会是空虚的。A作者认为,怎样才能使生活不空虚?答:一是要有志同道合者之间的亲切感情;二是聚精会神对“客观世界”对“奇妙”的探求B写出文中体现“宇宙无限,人的相识有限”的语句。答:作者认为客观世界是个在艺术和科学工作领域里恒久打不到的对象,这种相识体现了宇宙无限,人的相识有限的基本理念。C说明其中的两个成语。答:志同道合:志向相同,道路一样,形容彼此志趣一样。聚精会神:把全部精神集中起来,形容精神高度集中。37阅读张中丞传后叙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及城陷,贼缚巡等数十人坐,且将戮。巡起旋,其众见巡起,或起或泣。巡曰:“汝勿怖!死,命也。”众泣不能仰视。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A这里表现出张巡怎样的性格特点?答:从容镇静,视死如归。B文中运用了哪几种人物描写方法?答:语言描写,侧面描写,肖像描写C指出文中侧面烘托张巡形象的句子。答:其众见巡起,或起或泣。巡曰:“汝勿怖!死,命也。”众泣不能仰视。38阅读爱尔克的灯光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我兴奋地来,苦痛地去。汽车离站时我心里的确充溢了留恋。但是早晨的微风,路上的尘土,马达的叫吼,车轮的滚动,和广阔田野里一片盛开的菜子花,这一切驱散了我的离愁。我不顾同行者的劝说,把头伸到车窗外面,去呼吸广阔天幕下的簇新空气。我很兴奋,自己又一次离开了狭小的家,走向广阔的世界中去!A这里用了哪几种人物描写方法?答:心理描写,景物描写B“但是早晨的微风”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外面世界的憧憬,外面的精彩世界驱散了作者的离愁,写出了作者渴望到外面世界的志向与追求。C说明这段文字中“我”的感情。答:写出了我对新生活的志向与追求。39阅读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回答问题: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A概括这首词的情感内容。答:表现了词人对亡妻的深厚感情和无限思念。B指出上片所用的比方及其比方意义。答:梧桐半死和白天鸳鸯喻恩爱夫妻中年丧偶清霜喻年老白头喻年老,且有白头偕老的喻意露初晞喻新近丧偶,且有生命短暂之叹C下片运用了哪些抒情手法?.答:借景抒情,借事抒情,接举止抒情,借典故抒情,借比方抒情40阅读宝黛吵架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那宝玉心中又想着:“我不管怎么样都好,只要你随意,我就立即因你死了,也是情愿的;你知也罢,不知也罢,只由我的心,那才是你和我近,不和我远。”黛玉心里又想着:“你只管你就是了;你好,我自然好。你要把自己丢开,只管周旋我,是你不叫我近你,竟叫我远了。”看官,你道两个人原是一个心,如此看来,却都是多生了枝叶,将那求近之心,反弄成疏远之意了。A为什么说这段描写体现了宝黛爱情的深挚?答:即使在吵架中,也是真心诚意为对方着想。B如何理解作者所言“将那求近之心,反弄成疏远之意了”?答:吵架是多生了枝叶,但实质上都是一个心C这里运用了何种人物描写方法?答:心理描写五、作文(30分)41以独自面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20CDBDDACCDADBBBCBACAB二、多选题21-25ABDEBDABCEABCDAC第12页 共12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