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汇编五篇.docx
第一篇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该同志自1991年参加工作以来,在政治思想上积极要 求进步,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顾全大 局,他坚信,医乃仁术,以治病救人为天职的医生不仅要有 精湛的医术,更要有一颗仁爱之心。我院地处革命老区,收治的病人大多是来自偏远山区, 为了能让病人在短时间之内得到及时的治疗,总是牺牲自己 的时间,加班加点地为病人做手术,经常忙到凌晨两三点回 家。有一次,做完手术已是凌晨4点过的他拖着疲惫的身体 回到家刚躺下,总住院医生打来电话说有一位疑难病人需要 紧急处理,于是他赶紧穿上衣服赶到医院,一直忙到天亮, 第二天又接着做了三台手术;女儿出生时早产,又是极低体 重儿(1.4kg),病情很重,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新生儿颅内出 血和呼吸暂停,而妻子又是剖宫产,加之孩子病情危急,妻 子处于极其伤心的状态,特别需要丈夫陪在身边,但当时担 任总住院医生的他没有请假,他把妻子和女儿托付给年迈的 老人照顾,自己则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几年前的一天, 刚查完病房的他突感胸闷,气促,频繁咳嗽,同事们劝他休 息一会儿去做一下相关检查,而他却说,把今天安排的手术 做了再去。手术做完后经呼吸内科医生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 且有胸腔积液,医生建议住院治疗,将胸腔内的胸腔积液抽 出后再抗结核治疗,并且要注意休息,而他根本不听医生的, 着、镇定指挥抢救,最终成功完成手术,当走出导管室时, 已经是凌晨3点多钟了。次日他又最早赶至病房观察患者病 情,向主管医生交代注意事项。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也因 此受到了无数患者的好评及肯定。2014年夏天,一位名叫李兰英的老人被120送至我院急 诊科,经诊断是“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正在家 吃午饭的*同志立即于急诊科参加抢救,患者病情危重,出 现呕吐、大小便失禁,他不怕脏乱认真查体、积极抢救,最 终使患者转危为安,经长达1月的精心治疗,患者病情稳定 出院了,此后长达6年的时间里,老人每年都会来到军区总 医院看望*主任,只要感到身体不适就一定会到军区总院治 疗,她说“军区总院就是我第二个家”,她还把周围的许多 老朋友介绍到军区总院看病,在她心目中,人民军医才是最 可信的人。郭金乐老人家住军区总院对面的地矿局家属院,今年已 有80高龄了,从1998年开始他就和我院心内科结下了不解 之缘,从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安置起搏器、植入冠脉内支架 到反复心衰的治疗,老人一次次在心内科住院,每次都能转 危为安,在10余年的看病过程中,他也和*主任成了忘年 之交,不是简单的医患关系,更有着诚挚的信任和深厚的友 谊,老人说“我的孩子都在国外,李主任就是我的亲人”。 *主任就是这样,把每一个病人都当作自己的亲人,热情、 认真、负责地对待着,不仅看好了身体的疾病,也让他们的 精神有了更大的安慰。这么多年来,*主任以他卓越的人格 魅力和高超医术,使无数患者成了心内科最忠实的宣传者。在担任心内科主任期间,*同志注重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及人才培养,将科室人员分批送至国内各大知名医院进行学 习,不断引进先进治疗方法,短短几年内使心内科的冠脉介 入、电生理及先心病的介入技术均领先于国内及全军水平。 心内科的临床工作中有许多疾病需要接触放射线进行治疗, 而放射线对人体是有一定损伤,*同志在工作中对年轻医生 手把手传帮带的同时,不忘关心他们的身体、生活,在繁忙 的工作之余将科室各级医生的工作与休息妥善安排,而自己 长时间接触放射线却不顾休息。就是这样的无私奉献,造就 了一个团结和谐、积极向上、专业实力强大的心内科,为医 院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科室先后多次被医院 和联勤部表彰为先进科室和基层建设标兵单位。而*主任也 成了科里各级医生学习与敬佩的榜样。*主任注重医德修养,从医多年,从未收过患者一分钱 红包,多次用真诚化解医患矛盾,为科室年轻医生作出了表 率。25年以来,*同志从一名大学毕业生迅速成长为科主任、 主任医师,学科带头人,在心血管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 绩,并于2014年被医院任命为医院副院长。曾任新疆医学 会心血管专业副主任委员,电生理专业副主任委员,全军心 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兰州军区心血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兰州军区科学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兰州军区高职评委,西 北国防医学杂志编委;临床军医杂志编委;中国冠心 病介入沙龙主席团成员;06-09届中国介入心脏病大会学术 组成员,兰州军区心血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兰州军区“十 五”重点人才,医院危重病救治专家组组长、副院长等。曾 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四 等奖3项,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1项,三等功3次,其中战 功1次,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多次受到军队和自治区的表彰。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第四篇乡村医生先进个人事迹材料XX同志,女,XX村乡村医生,为乡亲们的健康和农村 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她以一位普通乡村医 生的实际行动实践着自己的信念与人生价值,在平凡的岗位 上做出不平凡的事迹。下面是她的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XXX目睹了家乡姐妹年纪轻轻就因难产而死,立志想当 一名合格的接生员,于是在大队党支部和群众的推荐下,她 勇敢地走进了 XXX卫生学校,两年后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县城里的多家医院都瞅准了她,但她毅然做出了到期盼她、 信赖她的家乡村卫生所去的选择,她从一名普通医生干起, 从一名乡村接生员做起。XX年,北京医疗队响应毛主席的号 召下派XXX乡,XXX以她年轻好学、基础扎实赢得医疗队的 欣赏,医疗队的同志手把手传她接生技术,教她内科、外科、 妇科知识与经验,(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很 快XXX便成了一方知名的全科大夫。从此,不论白天黑夜, 不论刮风雨雪,只要有病人的呼唤,有接生的需要,她就送 医送药到家,田里埋头,荒山野郊,到处都飘扬着她的身影, 她把自己的青春、热情都奉献给了她的家乡农民,她以一腔 爱民之心,受到了乡亲的交口称赞。她就像一粒能生根开花 的种子,用自己的默默奉献,改变着农村缺医少药的现状。 经她接生的父子两代人在XXX医生先进事迹比比皆是,如今 XXX走到乡间,大部分人都尊称她为刘姥姥。她在乡村一干 就是35年,三十五个春夏秋冬里,她认真执行农村卫生工 作方针政策,努力钻研业务技术,热情为农民服务,积极参 与防疫保健工作,任劳任怨,靠她那精湛的医术,高尚的情 操,救死扶伤,解除患者的痛苦,以一位乡村医生的实际行 动实践着自己的信念与人生价值,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着一 首新时代的奏章。XX年,当XXX来到XXX镇XXX村卫生所工作时,面对两 间低矮、破旧的危房,仅有的“老三件”诊疗设备,也有过 失落和彷徨。但当她看到农民群众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时, 她暗暗下定决心:硬件不足软件补,要用精湛的医术赢得病 人的信任。她把在学校里学到的理论知识、把北京医疗队专 家的经验有机地和临床结合起来,开展了接生、危重病人抢 救等业务,过去许多想都不敢想的外伤、急症抢救,在XXX 的努力下开展起来了。她潜心钻研,奋发向上,使自己由一 个乡村医生成长为一名妇产科主治医师。一个医生取得患者的信任从来不是靠广告、靠包装,而 是靠高水平的医疗技术,高质量的服务和高尚的医德、乡村 医生先进事迹,通过病人的体会口耳相传的。她深深知道, 做农民的好医生,仅有良好的医术是不够的,还得有高尚的 医德。她常说:医者,先做人,后行医”。在乡村行医生 涯中,她始终把医德作为乡村医生的灵魂。村卫生所面向的 是农民群众,面向的是弱势群体,在她的村卫生所里她就实施了减、缓、免的 收费规定。对经济困难的村民减免医药费10%-20%; 一时带 钱不足的患者可先取药治病,下次来诊时再还欠款;对于特 困群众免费治疗,每年减免费用达3000多余元。别人问原 因的时候,她是这样说的,“人不能忘本,不能站在钱眼上, 何况我又是党员。这些年我总是想,是乡亲们推荐我当的乡 村医生,是党培养的我。我不能事事算计自己的得失要把工 作做好。”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xxx的群众可以 为证。作为村卫生所的负责人,村卫生所的良性发展,一直是 xxx工作之余思考的问题,村卫生所不能走个体化路子,于 是当区卫生行政部门推行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模式时, 她就积极响应,在她的发动和带领下,XXX的乡村医生都加 入了一体化管理,村卫生所和个体诊所统一整合,实现人、 财、物统一管理,统一调配,XXX的医疗资源得到了有效整 合。村卫生所的技术力量得到了充实,农民群众无不为此改 革拍手称好。为了改善村卫生所的基础设施,她又反复奔走, 在乡镇卫生院和村委会的支持下,通过卫生院支持一点、村 委会支持一点、自己拿一点的办法,修建了 120平方米的卫 生所,彻底改善了村民的就医环境。今年,xxx区开始推行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xxx老早就认为这是惠及农民群众 的大好事,可部分村民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就是认识不到合 作医疗的保障作用,于是XXX又一次发挥了乡村医生的模范 带头作用、儿科医生先进事迹,深入农民家中,比方比圆解 释,她还亲自为几家贫困户,捐助了合作医疗基金,又一次 受到了村民的赞誉。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以来,每天上门就诊的病人非常多, 十七年共接诊病人二十余万人次,出诊近万人次,从没有收 取一分钱诊费,给当地村民直接减免诊费数十万元。他跑遍 乡村每一条小道,深知每一户村民身体健康状况,谁患过哪 些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谁家有几个小孩,在他心里 一清二楚。由于工作繁忙,他从没睡一个安稳觉,从没过一 个轻松愉快的节日。爱心是XX医生行医信念和做人根本。多年来,她先后 减免孤寡老人、困难户、军烈属医药费近万元,陈旧近乎发 黄的欠条达五万余元,可他从没有主动上门去催收过。对于 大病就医困难户更是伸出援助之手,同村村民XX年过六旬, 妻子早年过世,XX年其老母亲和39岁的儿子相继离开人世。 同年八月,九岁的孙子头痛经县医院诊断为脑瘤,需要省级 医院手术治疗。生活如此捉弄人,此时xx家的生活都难以 维持,更谈不上支付如此高额的手术费用。孙子活着是他唯 一的精神寄托,没办法他只好拖着虚弱的身躯四处乞讨。xx 医生得知此情况,当晚和村民xx 一起赶往县医院看望患儿 xx,当场捐赠人民币一千二百元,并安慰xx不要急,大家 一起想办法共渡难关。第二天XX医生便和XX立即复印求救 告示,四处张贴、医生先进事迹材料,向社会伸救援之手, 救救孩子,短短数日就收到社会各方捐款两万余元,帮助XX 顺利地完成了前期肿瘤摘除手术。后来通过媒体的力量,XX 被一家大医院免费做了后期手术。因此XX医生还免除了 XX 家多年来数百元的欠款。记得前年三月的一个中午,村民XXX,突发上腹疼痛, 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前来就诊,XX医生通过仔细检查考虑 病人系急性上消化道穿孔,并发急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 病情十分危险。患者在既无亲人又无钱的情况下,XX医生通 过多方联系,县医院终于同意为患者免费治疗。患者住院期 间,XX医生多次前去探望并送去营养品。患者出院后,并免 费为其做好后期相关治疗。她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医生,在乡村医疗这个有限 的空间里,默默奉献、任劳任怨、辛勤耕耘、艰苦创业,尽 管她的岗位非常平凡,尽管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业绩,但一 个人做了好事,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她的,自担任XXX卫生 院院长以来,医院连续十年被评为XXX区卫生系统先进集体, 她个也多次被评为市、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医务工作者, XX年她被评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XX年1月她代表乡村医 生光荣地出席了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她的先进事迹被广为流 传。第五篇最新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从事医疗工作三十多年来,自己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 任劳任怨、刻苦钻研,得到了患者的赞誉、同事的好评!一、全心全意,热情为患者服务。从医三十多年来,自 己急患者之所急、忧患者之所忧、想患者之所想,始终坚持 “医者父母心”的原则,对待患者不分家庭境况是富是贫、 社会地位是高是低,始终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对 待每一位病人,自己都能做到认认真真检查、详详细细解说、 兢兢业业施诊。当遇到患者家属不理解时,不厌其烦地耐心 做好解释工作,不管工作多忙多累都坚持每天下班前详细查 看每一位病人,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不能正常下班,半夜 起来抢救病人是常有之事。在工作中,时刻为病人着想,从 检查到治疗,为患者精打细算,如果遇到远道而来的患者, 还会跟相关科室沟通联系,尽量当天能做完检查,明确诊断, 给予及时治疗。二、不断学习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作为一名医生,只有 通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于是自己在 工作中不断学习,苦练过硬的基本功,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 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疗法,了解 内科疾病发展的新动态,积累新经验。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 提高,加上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成了医院的业务骨干, 受到了患者的信赖。三、工作严谨,责任心强。从医多年来,自己一直保持 着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态度,并有 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在空前紧张的医患关系面前,不抱怨, 牢记救死扶伤的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医患沟通,提高 服务品质,不断学习掌握医患沟通技巧。止匕外,自己还非常 重视诊疗过程中的心理疏通,在给病人看病时,关注患者的 心理变化,坚定不移地认为一个亲切的笑脸、一个鼓励的眼 神、一句温暖的问候语、一个拉扶的细心动作本身就是一味 对症良药。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视病人如亲人,从而 赢得了病人的理解、支持与尊重,减少了医疗纠纷发生。四、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为一名中国 共产党党员,自己以身作则,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政治学习, 认真领会理论精神,并积极参加各种义务劳动,积极参加医 院的下乡任务,不怕苦,不怕累,先后到过王寨、界都、冶 头、皋落、西寨等边远乡镇,立足于本职,立足于社会,为 群众提供医疗服务、医疗咨询、卫生保健、精神慰藉服务。 依靠熟练的专业技术、良好的医德医风及高尚的思想品质, 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五、在工作中自己踏实认真,待人真诚,勤劳朴实,团 结同志,宽以待人,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无论上班还是休息, 病人利益第一,随叫随到,合理用药,合理治疗,不以权谋 私,不开搭车药,在病人中树立了良好的职业形象。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己将更加努力,弘扬老一辈的医德 医风,爱岗敬业,取信于民,在竞争中求生,在竞争中求发 展,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争创一流,再攀高峰。抽完胸腔积液后又继续站在手术台上。他说,我也是医生, 我自己的病情我自己知道,没有那么娇气;因患阑尾炎手术 后,躺在病床上的他却一心想着他的病人,在伤口还没完全 长好时,又回到病房投入到工作中;在读硕士研究生期间有 一次不小心脚趾摔骨折了,听说病房特别忙,需要做手术的 病人很多,人员又紧缺,XX拖着病脚,又站在了手术台上 对于很多医生来说,上班时间很累,下班后最怕的是被 病人打扰,但XX同志的想法却不同,他把自己的手机号码 留给每位病人,便于病人随时求助或咨询。一位来自遵义城 郊、才30多岁的妇女不幸查出患了卵巢癌,于是到XX同志 所在的科室接受手术治疗。因为手术顺利,而且在随后的2 个多月里恢复得不错,这位妇女专程前往医院,感谢xx同 志。临走时,这位妇女将一个装了 1000元现金的信封塞到 xx的手中,xx拒绝了。他告诉患者说:“给病人治病是医 生的职责,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他的举动,让这位病人很 是感动。随后,这位病人因为生计问题,前往广州打工,因 此无法按时到医院复查。于是,她便一直通过打电话,接受 xx同志的康复指导,每次接到这位病人的电话,xx总是耐 心地解答,指导她在当地医院接受什么样的检查,提醒她平 时生活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只要是他诊治过的病人,很多都 像这位妇女一样,一旦病情有点什么变化,或想咨询什么问 题,总是毫无顾忌地拨打xx的电话,而面对每位打来电话 的病人,XX总是耐心地回答,对病人胜似亲人。看到他把手 机号码留给每位病人,便于病人咨询,有些人表现出不理解, 对此他说:“病人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没理由不这样做。” 作为上级医生,非常重视对年轻医师的培养,经常结合 自身经历,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给他们以潜移 默化的影响。他经常用社会上、医疗中的一些实例引导学生:“医生面对的是一个个无价的生命,要想成为治病救人的称 职医生,就必须从现在做起,勤学苦练,严格要求,为将来 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并尽量为他们提供外出学习的 机会,自己出资购买各种妇科手术录像光碟,供年轻医生学 习之用。在科内积极采用多形式教学方法,提高青年医生及 实习医生临床思维以及评判性思维的能力,并对他们提出的 问题耐心解答,鼓励大家借助互联网了解专业新动态,查阅 文献积极撰写论文,提高医院妇科整体医疗水平。他不仅工 作认真负责,而且待人和气,从不摆主任架子,长期二线值 班。科内年轻的医生深有感触,当他们值班时遇到处理不下 的问题,杨主任总是随喊随到,周六、周日坚持查房,从不 间断。工作之余他坚持学习,善于总结,博采众家之长并积极 创新,促进我院妇科医疗水平不断提高。2014年,他率先在 国内开展了经阴道途径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丰富了输卵管 妊娠的治疗手段并在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及现代妇产 科进展发表论文两篇。在攻读博士期间,首次发现pece 水凝胶具有预防手术后腹腔粘连作用并对其防粘机制进行 了探索,并在国际权威期刊bmcbiotechnology及 journalofbiomedicalmaterialsresearchb:appliedbiom aterials)杂志发表sci论文3篇。博士毕业后返院工作期 间,开展了多项新手术,尤其是对传统女性盆底修复手术进 行了大胆改良;遵义是革命老区,我院所收治的子宫脱垂患 者大多来自农村,生活艰苦,经济困难,她们无力承担需要 购买进口网片进行修补手术所需的大笔资金,而传统手术方 式效果不佳,通过采用他所改良的手术方式不仅减轻了病人 的经济负担,而且手术创伤小,手术效果好。博士毕业返院 工作后,临危受命为妇科主任,没有行政管理经验的他没有 退缩,积极学习医院管理相关知识,并结合医院和科室实际 情况,沿着上一任主任铺好的道路锐意进取,大胆改革,使 妇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稳步前进,发展势态良好。在工 作中,他特别尊重和关心老同志,妇科领域女同志多,精力 不如男生,很多时候他都积极主动承担各种事务,对年轻同 志关怀备至,时常告诫他们不仅要好好工作,更要好好地生 活。xx同志思想上严于律己,工作上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业务上精益求精。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当代医生一心替病人 着想的工作热忱、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崇高医德风尚和敬 业精神,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个医务工作者的人生价值。第二篇医生先进个人事迹材料XXX教授从事心胸外科工作25年,技术精湛,医德高尚, 工作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做出 了突出的贡献,深受患者、同行和学生的尊敬和爱戴。XXX 教授作为郑州大学二附院心血管外科学科带头人,积极开展 理论创新、技术改革,独立完成各类心脏手术三千余例,成 功率达98%o同时,在科研领域时刻把握医学科技前沿,主 持完成多项国家级、省级重大科研项目,数项成果达到国内 先进水平,填补国内省内空白,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和赞 誉,为推动本学科科研发展及技术进步起了积极的作用。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是xxx教授对自己的一贯要求。在 心肌保护上,当全国范围内还在普遍使用传统心肌保护液一 冷晶体液时,xxx教授率先提出一种新的心肌保护液一温血 停跳液,并完成“温血停跳液连续灌注术中心肌保护实验与 临床研究”,提高了心肌保护效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并获 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对工作精益求精的他对此并没有满足, 随后又进一步改进心肌保护液成分,制备去白细胞温血停跳 液,完成“脱白细胞温血心脏停搏液微流量灌注对术中心肌 保护作用临床研究”,进一步提高了心肌保护效果,受到国 内外专家认可,再次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这些成 果广泛应用于临床,使数以万计的心脏手术患者获益。心脏干细胞移植就像医学领域里的哥德巴赫猜想,虽然 应用前景广阔,但研究道路异常曲折。知难而上,勇于攀登 的XXX教授于1994年在省内率先主持开展“细胞移植治疗 缺血性心脏病的基础与临床系列研究”。课题组得到河南省 创新人才工程项目资助,成功获得了细胞移植的理想种子细 胞,发表论文10余篇,引起国内外学者关注。我国著名心 脏外科专家,博士生导师杨辰垣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 学院)、程邦昌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徐志云教授(第 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均对该项目给予高度评价,一致认为 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获2014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二 等奖。目前,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法教授进一步提出 了激光技术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方面的应用,并于 2014年成功申请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计划项目"Illi (低能 激光照射)预处理梗死心肌组织提高骨髓干细胞移植存活实 验研究”。这一探索将为心肌梗死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有效而 且无创的治疗方法,有利于干细胞移植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 用。以临床促进科研,用科研指导临床。在干细胞科研领域 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xxx教授适时地将部分科研成果成 功地应用于临床,治疗不能行冠脉搭桥和支架植入术的严重 冠心病患者20余名。在经冠状动脉移植注入骨髓单个核细 胞后发现,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缺血性心脏病心脏功 能恢复和改善是安全有效的。在此基础上,将激光心肌打孔、 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技术与冠脉搭桥相结合,开展冠心病杂 交治疗技术,扩大冠心病治疗适应症,使更多患者受益。目 前,该项技术已跨入国内先进行列。此外,xxx教授领导的课题小组利用在干细胞研究中掌 握的技术,进行“干细胞建立生物起搏器的研究”。该研究 为科技厅基础与前沿项目,旨在将干细胞在体外可诱导分化 为具有起搏及传导功能的心肌细胞,并可通过转染起搏基因 拥有起搏功能。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此研究一旦获得突 破,将有可能取代人工起搏器,应用于临床治疗缓慢型心律 失常,意义十分重大。作为国内知名的心脏外科专家,xxx教授在人工瓣膜研 究和二尖瓣成形方面享誉省内外。他主持的河南省科技重点 项目“组织工程生物瓣的体外构建”,旨在探索出一种具有 外科实用价值的细胞移植方法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解决 传统生物瓣衰败问题。目前已完成的“联合种植肌成纤维细 胞和内皮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实验研究”提示,联 合种植肌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是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 一种先进的、有效的细胞种植方法。我国著名心脏外科专家、 博士生导师杨景学教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对该项目 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该项目获2014 年郑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的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临 床应用前景广阔。在心脏瓣膜成形方面,法教授的“自制软质二尖瓣成形 环纠治心脏瓣膜关闭不全临床研究”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三等 奖,其设计的软质环获国家发明专利。作为全国最早开展此 项技术的科室,法教授领导的课题小组成为全国临床累积病 例数最多、随访时间最长、积累经验最多的团队之一。法教 授利用该科瓣膜成形的技术优势,在全省范围积极推广应用, 并对成形技术进行改进,提高远期疗效。法教授的工作受到 全国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为此专门制作了 一期题为巨大决心的专题报道。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医院党委书记 和河南省胸心外科主任委员的xxx教授,不仅在不断提高自 身的业务水平,而且更加注重致力于全省胸心外科水平的提 高和后备人才的培养。就任河南省胸心外科主任委员后,他 积极组织制定并推行我省胸心外科医师专业准入制度,积极 筹办河南省胸心外科医师论坛,在进一步规范提高河南 省胸心外科医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搭建了我省胸心外科 对外交流合作的平台,促进我省胸心外科整体水平提高。同 时,他积极开展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主持了河南省第十届胸 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2014年)和中南六省第十届胸心血管 外科学术会议(2014年),对中南六省胸心血管外科事业发 展,尤其对河南胸心血管外科事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无止境,永不懈 怠的xxx教授正带领着他的团队刻苦钻研技术,勇攀医学高 峰,为河南省乃至全国胸心外科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 献。第三篇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同志从事临床一线心血管疾病救治工作二十五年以 来,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类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救治工作中,在 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他扎根边疆、乐于奉献、 虚心好学、刻苦钻研,临床思维活跃,具有很强的敬业精神 和创新能力。他医德高尚,视病人如亲人,以患者挽救患者 的生命为最高人生目标,多年来已使近百位濒临死亡的心血 管患者重获新生,受到患者的广泛好评及同行的充分认可。在多年的临床一线工作中,*同志已不记得多少次于半 夜被叫至科室或导管室处理危重患者、行急诊手术。杨雨生 就是其中的一位患者,当时已77岁的高龄的杨大爷2014年 因脑梗死在神经内科住院,其间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任心 内科主任的*同志刚刚出差到家,晚间12点接到值班医生 报告后不顾劳累迅速赶至导管室进行急诊手术,术中患者因 年龄大、病情复杂多次出现呼吸、心跳停止,*主任冷静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