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3年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知识点(含问答题总结).docx

    • 资源ID:94840793       资源大小:4.67MB        全文页数:3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3年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知识点(含问答题总结).docx

    2023 年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学问点整理第四单元 水在自然界的循环13.云和雾1.试验一:人造雾所需材料:量筒、温水、线香、冰袋、冷水等等。制造方法:往量筒内倒入适量温水,放入点燃的线香。移走线香,用冰袋完全封住量筒口,观看量筒内的现象。用冷水代替温水,重复步骤 1、2,再观看量筒内的现象。试验说明:造雾的时候,在量筒中放入点燃的线香,是为了增加空气中漂移的固体颗粒。试验现象:移走线香,用冰袋完全封住量筒口,量筒中有雾产生。试验总结:在造雾的活动中,在量筒中倒温水,而不是热水,也不是冷水的缘由是:假设往量筒中加热水, 那么热水上方有大量水蒸气,遇到冷空气会形成雾气,还没开头试验雾就显现出来了。假设用冷水,那么量筒里水蒸气少,造雾效果不明显。用温水温度适中,量筒内水蒸气适量,不会快速形成雾气,便于观看。用冰袋的目的是为了创设一个低温环境,这样水蒸气遇冷会快速分散成小水滴,从而形成雾,这是雾形成的条件之一。试验结论:雾是水蒸气在受冷条件下形成的。2.自然界中的雾是如何形成的?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当空气中的水汽过于饱和,遇到温度较低时,这些水汽就会分散成小水滴或者小冰晶漂移在低空,这就是雾。3. 云是怎么形成的?地表上的水蒸发形成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的过程中遇冷会分散成小水滴 ,小水滴聚在一起飘浮在空中形成了云。4. 云和雾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分散成的众多小水滴或小冰晶 ,它们飘浮在高空就是云,接近地表就是雾。5. 云和雾的区分是:漂移在高空的就是云,接近地面的就是雾。云和雾的位置不一样。云和雾其实是一回事,只是它们所处的位置不同。距离观看者所处地表位置远的是云,距离观看者所处地表近的则是雾。在山上我们时常说云雾缭绕,其实就是很难区分云与雾。6. 学生活动手册: 记录人造雾试验。观看到的现象:量筒中有线香燃烧的烟布满。观看到的现象: 量筒中有雾产生。用冷水代替温水后,观看到的现象是:用冷水代替温水后,量筒里水蒸气很少,造雾效果不明显。依据以上试验,推想出大自然中云和雾的形成缘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分散成的众多小水滴或小冰晶。14.露和霜1. 云和雾都是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分散成的众多小水滴或小冰晶,他们漂移在高空就是云,接近地表就是雾。2. 了解露和霜的样子,体会他们的不同之处。露是液体,是小水滴形态,霜是固体,是小冰晶形态。露是无色的,霜一般为白色。形成霜时的天气比形成露的天气冷。3. 试验一:人造露所需材料:杯子、碎冰块、湿毛巾、冷水、温度计等。制造方法:在杯中放入碎冰,杯下垫一块湿毛巾。将冷水倒入碎冰中,测量冰水的温度。观看杯子的外壁。试验现象:杯子的外壁有一颗颗的小水珠。小水珠越聚越多,越聚越大。然后沿着杯壁流下去。试验结论:黄昏或夜间,地面或地表物体辐射冷却,使贴近地表的空气层随之降温。当地面或地物外表温度降到露点(0°C 以上),空气中水汽含量过饱和时,在地面或地物外表就会有水汽分散,消灭微小的水滴,称为露。4. 试验二:人造霜所需材料:杯子、碎冰块、冷水、湿毛巾、食用盐、温度计等等。制造方法:在杯中放入碎冰和冷水,杯下垫一块湿毛巾。在冰水中加盐,测量冰水的温度。观看杯子的外壁。试验现象:参与食用盐之前,杯子外壁分散有很多的小水珠。参与食用盐之后,杯子外面分散的小水珠变成了白色的霜花。在试验中,假设我们将杯子中的冰水倒掉,过一会儿杯子外壁又会消灭什么现象呢?当我们将杯子中的冰水倒掉,杯子的温度上升,过一会儿就会觉察杯子外壁的霜花渐渐溶化成小水珠。试验结论:当夜晚的气温急剧降低,到 0以下,接近地表的水蒸气会在物体外表分散成冰晶,这就是霜。5.在天气晴朗的夜晚,当温度降低后,地面四周的水蒸气遇冷会在草木或其他物体上分散成小水滴,这就是露。当夜晚的气温急剧降低到 0°C 以下,接近地表的水蒸气会在物体外表分散成冰晶,这就是霜。6.露和霜的区分:形成条件不同。露水的形成是温度降低到露点以下就可以,而霜的形成是夜晚的气温急剧降低到 0以下。外形不同。露水是小水滴,霜是冰晶。7.二十四节气歌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夜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分散在花草树木上,形成密布的小水珠。早晨,经阳光照耀,这些小水珠看上去晶莹剔透,因而得“白露”之美名。白露在每年的 9 月 7 日或 8 日。霜降为每年的 10 月 23 日或 24 日,含有天气渐冷、初霜消灭的意思,是秋季的最终一个节气, 意味着冬天马上开头。8.学生活动手册:比较露和霜的一样与不同之处。不同之处一样之处液体、无色、小水珠,多形成于春夏以 都是在夜晚形成的。露及初秋的夜晚。都是由水蒸气在遇到冷的状况下形成。固体、白色、冰晶,多形成于深秋及冬 一般都附着在地表的花草树木或是建筑霜天的夜晚。物上。记录人造露和霜试验。当冰水的温度是 °C 时, 当加盐后的冰水温度是 ° 杯子的外壁有小水珠。这是模 C 时,杯子的外壁有 白色的冰拟露珠的形成。依据实际状况填写温度。晶。这是模拟霜的形成。15.雨和雪1.雨和雪有什么一样和不同之处?不同之处:雨是液态水、雪是固态水;雨是云层中的小水点降落或是小冰晶在降落过程中溶化形成,雪则是云层中的小冰晶降落所致;形成雪的气温要更低,所以一般是在冬季,而雨水春夏秋冬都有。一样之处:都是云层中的水汽变化而成,本质都是水,是降水的两种根本形式。2.试验一:模拟雨的形成所需材料:烧杯、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自来水、培育皿、冰块等等。试验方法:加热烧杯里的水直至沸腾。用一个热培育皿盖住烧杯,观看培育皿底部是否有水珠。在培育皿中加冰块,观看底部有什么变化。试验要求:在试验中,认真观看培育皿底部是否有水珠,然后在培育皿中加进冰块,再观看培育皿底部有什么变化。试验留意点:使用酒精灯时要依据正确步骤进展操作,同时在加热过程中不要用手触摸这些器皿,防止烫伤。试验现象:在加热的过程中,用一个热的培育皿盖住烧杯,培育皿底部没有水珠。在培育皿中加进冰块, 觉察培育器皿底部有水珠,消灭这些水珠越聚越多,最终会滴落下来。3. 为什么培育皿底部会形成小水珠?由于加热烧杯中的水直至沸腾,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烧杯上面的培育皿中加进冰块,这些水蒸气遇到冰块,就会快速分散成小水珠附着在培育皿底部。4. 在培育皿中放进冰块起什么作用?在培育皿中放进冰块是为了降低温度,使水蒸气快速分散。5.雨雪形成示意图6. 不是全部的云都会产生降水,只有当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越聚越多、越聚越大,大到上升气流托不住时,才会掉下来,从而产生降水。水滴直接落下或冰晶在下落过程中溶化,就成了雨。冰晶在下落过程中没有溶化,就成了雪。雪也是降水的一种形式。7. 雪花的外形极多,有星状、柱状、片状等,但根本外形是六边形。雪花之所以多呈六边形,是由于水分子形成冰的过程中是按六方晶系排列的。8. 雨夹雪、冰雹和冻雨是不同类型的降水形式。冰雹是一种固态降水,同雨和雪一样,是从云里掉下来的。它是从进展猛烈的积雨云中降落到地面的坚硬的球状、锥状或外形不规章的固态降水物。多发生在夏季或春夏之交。冻雨由冰水混合物组成,由雨滴与温度低于 0°C 的物体碰撞马上冻结而成,是初冬或冬末春初季节见到的一种灾难性天气。雨夹雪是雨水与局部溶化的雪混合并同时降落而形成的一种特别降水现象。这种天气现象的发生过程是比较短暂的,常处于由雨转变为雪的阶段,或者是相反的阶段。9. 学生活动手册:比较雨和雪的一样与不同之处。不同之处液体,四季都有降雨,形成时的温度雨一样之处不愿定低于 0°C。本质都是水,都是从云中降固体,一般降雪发生在冬季,形成时 下来的。雪的气温要低于 0°C。记录模拟雨的形成试验。加热烧杯里的水时,一局部液态水会变成 水蒸气,当遇到冷的培育皿时 ,会在底局部散成小水珠。在培育皿中加冰块,是为了使温度降低,这样培育皿底部的小水珠会变大,一旦大到上升气流托不住时就会掉下来。这是模拟雨的形成。16.水滴的“旅行”1. 水是地球上最丰富的一种化合物,全球约有 3/4 的面积掩盖着水,地球上的水总体积约有13 亿 8,600 万立方千米,其中96.5%布在海洋。还有一些分布在江河湖海、冰川、高山以及地下。2. 天上的水为什么总也降不完?地球上的水总处于动态平衡中,大气中的水不断得到补充。天空中有降水落下来,同时,地球外表的水(包括江河湖海)也在不连续地蒸发到空中,补充大气中的水汽,从而形成降水。3. 落到地面的雨和雪哪里去了?降落到地面的雨和雪,一局部直接落入江河湖海;一局部到达陆地后流入江河湖海,或到达陆地后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还有的直接蒸发形成水蒸气,又跑到空中。4. 水蒸气又是来自哪里?空气中的水蒸气绝大多数来自江河湖海里水的蒸发 ,地表上层的水也会蒸发进入大气层,另外植物的蒸腾作用也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5. 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示意图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在太阳的辐射下,水经海洋、陆地蒸发及植物蒸腾变成水蒸气,随气流而运动到大气中。大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形成云(水滴或冰晶),以雨、雪等形式降落到地球外表,统称降水。这些降水有的渗入土中成为地下水,有的迁移或流到海洋中,有的被植物吸取,完成水的循环。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大气间不断地循环,总量保持不变。这幅示意图中,红色箭头表示地表的水(包括各种水体、陆地外表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的过程, 是一个向上的过程。蓝色箭头表示降水,以及水从高山流向平原最终注入海洋的过程,还包括地下水的渗透,是一个向下的过程。红色箭头的动力来自太阳,蓝色箭头的动力来自地球引力。6.试验一:模拟大自然中的水循环所需材料:水循环模型、自来水、小草、双层罩子、冰块、养分土和蛭石等等。活动方法:组装好水循环模型。在“小池”内注入水,四周种上小草。盖好罩子,放上冰块,观看模型内的水循环。试验说明:注水是为了形成充分的水蒸气。放入冰决是为了让水蒸气在中层罩下方凝成小水滴,形成“降水”。试验结论:注入小池中的水,在太阳的照耀下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飘散在透亮的罩子中,遇到冰块分散成小水滴。小水滴越聚越多,变成雨水落在小池内和花草上。落在小池内和花草上的水又蒸发成水蒸气,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简洁的水循环。7.学生活动手册:在图中画箭头解释“天上的水为什么总也降不完”。文字说明:在太阳的辐射下,水经海洋、陆地蒸发及植物蒸腾变成水蒸气,随气流而运动到大气中。大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形成云(水滴或冰晶),以雨、雪等形式降落到地球外表,统称降水。这些降水有的渗入土中成为地下水,有的迁移或流到海洋中,有的被植物吸取,完成水的循环。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大气间不断地循环,总量保持不变。创作一首科学小诗或一篇童话水滴的旅行。我的家,在海洋, 太阳一晒暖洋洋。我会变轻飞上天, 钻到云里去旅行。我会变脸不一样, 有时结成小水点,有时凝成小雪花, 穿上晶莹是露珠, 披上洁白成霜花。早晨醒来,我又成了旅行的水娃娃。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光与颜色教材中问题解答第1课 光源1、哪些是自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P2篝火萤火虫礼花雷电答:萤火虫、雷电是自然光源;篝火、礼花是人造光源。 2、这些物体是光源吗?为什么?玻璃幕墙月亮发光答:生活中有很多物体会发光,推断物体是不是光源要物体是自己发光还是由于有其他发光体存在而发光。玻璃幕墙和月亮发光是太阳导致的,水面发光是月光导致的。所以,它们都不是光源。第 2 课 光的传播1. 你认为这些光的传播路径有什么共同特点?(P4)答:阳光穿过树叶间陈或云间空隙、汽车远光灯、激光灯都有光東射出,而且光来看起来都是直线。2. 在争论光在空气中传播的试验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P5) 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捕的。3. 他们排整齐了吗?你是如何推断的?(P5)答:整齐。由于向左(右)看齐,是调整队列的根本动作,其要领是:身体立正,头向左(右)摇摆 60°,脚用小碎步前后左右移动至与左(右)人员看齐,要求能够看到相邻人员的腮部,且不到其后边的人不能低头或仰头。其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第 3 课光的反射1、观看生活中光的反财现象,哪些物体反光效果比较好,说说反光效果好的物体有什么特点。(P8)笞:图片分别呈现了不锈钢广场雕塑,平面镜及摆放的苹果,湖水及景物.假设物体外表很光滑(哪怕是微小的凹凸也没有),那么当光线照耀其外表时,就会发生镜面反射,人们就会看到光明的镜像。2、我们看到的月光是从哪里来的?(P8)答:月球本身既不发光也不透亮,但能反射太阳光。月球对太阳光的反射使我们能够看到被阳光照耀到的半个月面。月球向着太阳的半个月面是亮区,另外半个月面是暗区(被自己挡住)3、人是如何见物体的?(P9)答:古希腊学者认为,银睛发出的光遇到物体,人就能观看东西。后来,又有人认为,是眼睛发出了像触须那样的东西,人通过触须看到物体。公元 11 世纪初,阿拉伯科学家伊本海赛姆订正了上述看法。他认为,光从太阳或火焰发出,照耀到物体上,被物体反射后进入人眼,人因此看到了物体。第 4 课七色光1.雨后天晴,天空有时会消灭彩虹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彩虹?它们在什么状况下消灭?(P10)答:其实,只要空气中有水滴,而阳光在观看者的背后以低角度照耀,便可能产生可以观看到的彩虹。彩虹最常在雨后初晴时消灭,这时空气中尘埃少而布满小水滴,天空的一边有雨云而较暗,彩虹较简洁被看到。另外,瀑布四周也常消灭彩虹,晴朗天气里向空中酒水或喷水雾,亦可以消灭彩虹。2、假设在圆盘上涂七种颜色,快速旋转时你会看到什么?(P12)答:假设在圆盘上涂七种颜色,快速旋转时看到的颜色应当是白色,由于白色的光就是由七种不同的颜色组合而成的。第 2 单元热传递教材中问题解答第 5 课热传导1、他们是怎么让身体温存起来的?(P14)答:暖手宝传热让手温存是固体与固体接触;哈气使手温存是气体与固体接触;泡温泉使身体温存是液体与固体接触;喝热水使身体温存也是液体与固体接触。2、热是怎么传到衣物、板栗上的?(P14)答:熨衣服时。加热电熨斗的金属底板,金属底板的热量传递给与其接触的衣服, 使衣服变热,变得平坦。炒板栗时,沙子吸取大量的热量,再把热均匀地传给板栗,板栗很快就被炒熟了。3 、以以下图中,烧杯里的热水温度会怎样变化? 水槽里的冷水温度又会怎样变化?(P15)答:热水的温度越来越低,冷水的温度越来越高,当温度差不多时,热水和冷水的温度变化很慢,最终二者温度到达全都。4、生活中有很多热传导的事例,你能说说它们的传热过程吗?(P16)答:烙饼、量体温、电烙铁作画、吹头发、冷敷或热敷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热>传导现象。第 6 课热对流1、将一小瓶红色热水放到冷水里,会消灭什么现象?(P17)答:红色的热水会上升,到达冷水顶部会向四周流淌,然后沿着水槽壁向下流淌。2、在争论热在水中的传递和争论热在空气中的传递这两个试验中,试验现象有什么一样之处?(P18)答:水和空气受热之后都上升,遇冷下降。第 7 课热辐射1、夏天,站在烈日下你有什么感觉?在哪些状况下还会有类似的感觉?(P19)答:夏天,站在烈日下会感觉很热。当人的身体或身体的某个局部(如手)靠近篝火、燃烧的蜡烛(或火柴)热水袋、火炉等也会有类似的感觉。2、怎样才能使太阳灶的加热速度变快?(P20)答:可以通过转变受热物体颜色的深浅、太阳灶的材料、外形、大小,反光板聚焦的位置等使太阳灶的加热速度变快。3.说说这些产品运用了哪种热的传递方式,它们是如何传热的。(P21)答:电烙铁是运用热传导的方式传热。电水壶是运用热传导、热对流两种方式传热。烤箱、电暖器是运用热对流和热辐射两种方式传热。太阳能热水器是运用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神方式传热。4、分析以以下图中热的传递方式。(P21)答:左图:火炉和水壶外壁的传热方式是热传导;壶中的水的传热方式是热对流;火炉向四周空气传热的方式是热辐射。右图:锅的外壁和铲子的导热方式是热传导;菜汤的导热方式是热对流;锅、菜等向四周空气导热的方式是热辐射。5、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有什么一样与不同之处?(P21) 答:一样点:都是由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热量。不同点:一是热传递的过程不同。热传导需要直接接触;热对流是循环传递热辐时是从热源处向四周八方直线传递。二是热传递的媒介不同。热传导在固体中传递力气最强,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弱;热对流只在体和液体中存在;凸热辐时可以不依靠媒介直接传递。第 8 课物体的传热本领1、这些用不同材料制作的勺子传热的快慢一样吗?(P22)答:它们的传热速度不同,依次是木勺、塑料勺、钢勺、铝勺、铜勺。木勺最慢, 铜勺最快。2、下面的事例说明空气是热的良导体还是不良导体?(P23)蓬松的棉被盖起来很温存双层窗户可以隔热保温答:说明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蓬松棉被或者双层窗户中都有空气做隔层,有助于保温。3.体验光脚站在瓷砖、地板、地毯上的感觉,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P23)答:光脚站在瓷砖上感觉最凉,由于瓷砖是热的良导体,脚的热量通过瓷砖快速散发,造成脚底温度降低,感觉很凉。光脚站在地毯上不会觉得凉,由于地毯是热的不良导体,脚底温度不简洁散发,不觉得凉。4、这些厨具的各局部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材料?(P23)答:铲子头和铲子杆是不锈钢材料,不锈钢虽然是热的良导体,但结实、耐用;手柄是塑料的,塑料是热的不良导体,可以防止烫伤。高压锅的锅体是钢制的,导热性能好,手柄是塑料制的,是热的不良导体,以免烫伤。5、冬季,为什么要用塑料薄膜把树干包起来?在严寒地区建筑房子时,为什么要 在外墙加一层岩棉板?(P24)答:用塑料薄膜把树干包起来可削减水分蒸发,帮助小树保温以抵抗严寒。岩棉板是热的不良导体,可帮助墙体保温。6、利用以下材料设计并制作-个保温盒。(P24)提示:制作前要思考以下四个问题:保温盒有什么用?要选择什么材料?怎样制作?做好后如何检测?即保温盒要在什么情境下怎样使用 ,在此根底上进展设计、制作、检测。制作时可以任意选择材料。7、比比谁做的保温盒效果好,井分析保温效果好的缘由。(P24)答:锡纸外表像镜子一样光亮,可以反射电磁波,阻挡热辐射,起到良好的保温效果。泡沫板内存在很多空气,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可削减热量传导,收到良好的保温效果。第 3 单元地球的外表和内部教材中问题解答第 9 课地球的外表1、摸两种地球仪,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P26)政区地球仪地形地球仪答:政区地球仪外表光滑,有不同色块,蓝色代表海洋,其他颜色代表国家,相邻国家的颜色不同。地形地球仪外表凹凸不平,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海洋深度和陆地海拔高度。蓝色表示水,绿色表示耕地、平原和森林,黄色表示山地、沙漠,白色表示冰川。也就是说,这两种地球仪外表光滑程度不同,颜色的含义不同,地球仪上的文字注释也不同。2、观看下面图片,说说各种地形的主要特点。(P27)答:山地势高,起伏很大,坡度陡,沟谷曲深。平原地势低,地面平坦,起伏较小, 视野开阔。丘陵地势不高,地面起伏不大,坡度较缓。盆地四周地势高,中间地势低,与澡盆相像。第 10 课火山和地震1、火山喷发的场景是什么样的?喷发后又是什么样的?(P28)答:火山喷发的场景:会有大量的火山灰、火山气体从火山口冒出来,布满空中; 会有大量温度很高的红色岩浆从火山口喷溅或溢出;岩浆有的浓稠,有的淡薄, 流速也不同;被抛到空中的岩浆落地时会形成火山弹;岩浆会向下流淌,会掩盖周边的物体;.喷发后的场景:红色岩浆会渐渐冷却变成岩石;灰尘、有毒气体和熔岩会严峻影响火山四周居民的生活,如飞机停航、庄家死亡固然火山物质也为人类提供了有益资源。第 11 课地球的内部1.你能从下面这些现象中推想地球内部是什么样的吗?(P31)答:依据火山喷发可以推想出地球内部不是空的,温度很高、压力很大,存在炙热的岩浆。依据地震能推想出地球内部是不稳定的,会运动和变化,岩层会承受很大压力, 所积聚的能量需要释放。依据地热可以推想地球内部有大量的热能,可能比地表温度高。2、假设把水换成黏稠的液体,泡沫块会怎样运动呢?(P32)答:运动的速度会更加缓慢。前期能量渐渐积存,释放时现象也会更明显。3、依据觉察的化石,你能推想出喜马拉雅山很久以前的状况吗?(P33)答:早在 4000 万-5000 万年前,喜马拉雅山所处地区是一片湛蓝的大海4、观看地球大陆板块变化示意图,比较今日的地球与两亿年前的有什么不同。(P33)答:两亿年前,地球大陆板块是连接在一起的,现在则是相互分别开来的。第 12 课地表雕刻师温度、风、水等都能转变地表的形态,下面地表形态主要是由哪种因素造成的?(P35)裂开的岩石岩石女王头像海边沙丘亚马孙河海蚀拱桥溶洞答:六幅图从左到右、自上而下均暗含了不同的转变地表形态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图一,昼夜或季节性温度变化导致岩石开裂;图二,风携带沙砾磨蚀岩石形成典型的风蚀石;图三,海风搬运沙子积存成沙丘;图四,流水在河道中速度不同,且不断侵蚀河岸形成弯曲的河道;图五,海浪不断冲刷侵蚀而成海蚀石;图六,地下水长期溶蚀形成溶洞。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 4 单元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教材中问题解答第 13 课云和雾1、图中哪里是云?哪里是雾?(P38)答:对于山脚下的人来说,他们看到的是山腰上有云,而对于已爬到半山腰的人来说,他们身处其中,看到的是则是雾。2、为什么要在量筒中倒温水?用冰袋的目的是什么?(P39)答:加冰袋是为了创设个低温环境,这样水蒸气遇冷会快速分散成小水滴,从而形成雾。假设往量筒中加热水,那么热水上方有大量水蒸气,遇到冷空气会形成雾气,还没开头试验雾就显现出来了。假设用冷水,那么量筒里水蒸气少,造雾效果不明显。用温水温度适中,量筒内水蒸气适量,不会快速形成雾气,便于观看。3、依据试验和以以下图,说说云是怎么形成的。(P39)答:地表上的水蒸发形成水蒸气,水蒸在上升的过程中遇冷会分散成小水滴,小水滴聚在一起飘浮在空中形成了云。第 14 课霜和霜1、观看露和霜有什么不同。(P40)答:露是液体,是小水滴形态,霜是固体,是小冰晶形态。露是无色的,霜一般为白色。形成霜时的天气比形成露的天冷。2、加盐前后杯子外壁有什么不同?(P41)答:加盐后杯内的温度明显要比加盐前低,加盐后杯子外面形成了霜花,而不是液态的小水珠。3、将杯中的冰水倒掉,过一会儿杯子外壁又会消灭什么现象?(P41)答:将杯中的冰水倒掉,杯子的温度上升,杯壁的霜花会渐渐溶化成小水珠。这说明霜也是水的种固体形式。4、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是指哪 24 个节气?(P41)答: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第 15 课雨和雪1、雨和需有什么不同之处?又有哪些一样之处?(P42)答:不同之处雨是夜态水、雪是固态水;雨是云层中的小水点降落或是小冰晶在峰落过程中溶化形成,雪则是云层中的小冰晶降落所致;形成雪的气温要更低, 所以股是在冬季,而雨水春夏秋冬都有。一样之处都是云层中的水汽变化而成,本质都是水.是降水的两种根本形式。2、为什么培育血底部会形成小水珠?在培育血中放冰块起什么作用?(P43)答: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到冷的培育血,会在培育血底部赶结成小水珠。放入冰块会使培育血的温度更低,这样可使水蒸气分散成水珠的速度更快。3、你能依据下面的示意图,说说大自然中的雨、雪是怎么形成的吗?(P43)图例:冰晶; 雪花;小水滴; 水蒸气; 雨滴;答:地表上的水蒸发形成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冷形成小水滴、小冰晶云中的小水滴、小冰晶聚拢变成了雨滴、雪花雨滴降落或雪花降落过程中溶化形成了降雨。雪花降落过程中没有溶化便形成降雪。4、观看霍花的外形,说说它们有什么一样的特点。(P44)答:雪花的外形极多有星状、柱状、片状等,但根本外形是六边形。雪花之所以多星六边形,是由于水分子形成冰的过程中是按六方晶系排列的。5、这些降水形式有什么特点?(P44)答:冰雹是种固态降水,同雨和雪样,是从云里掉下来的。它是从进展猛烈的积雨云中降落到地面的坚硬的球状、锥状或外形不规章的固态降水物。多发生在夏季或春夏之交。冰雹是一种固态降水,同雨和雪样,是从云里掉下来的。它是从进展猛烈的积雨云中降落到地面的坚硬的球状、锥状或外形不规章的固态降水物。多发生在夏季或春夏之交。冻雨由冰水混合物组成,由雨滴与温度低于00C 的物体碰撞马上冻结而成,是初冬或冬末春初季节见到的一种灾难性天气。第 16 课水滴的“旅行”1、天上的水为什么总也降不完?(P45)答:地球上的水总处于动态平衡中,大气中的水不断得到补充。天空中有降水落下来,同时,地球外表的水(包括江河湖海)也在不连续地蒸发到空中,补充大气中的水汽,从而形成降水。2、降落到地面的雨和雪到哪里去了?空气中的水蒸气又来自哪里?(P45)答:降落到地面的雨和雪,一局部直接落入江河湖海;一局部到达陆地后流入江河湖海,或到达陆地后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还有的直接蒸发形成水蒸气,又跑到空中。空气中的水蒸绝大多数来自江河湖海里水的蒸发,地表上层的水也会蒸发进入大气层,另外植物的蒸腾作用也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3、依据以以下图,说说水在自然界是如何循环的。你知道红色箭头表示什么看思吗? 蓝色箭头呢?(P46)答:红色箭头表示地表的水(包括各种水体、陆地外表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的过程,是一个向上的过程。蓝色箭头表示降水,以及水从高山流向平原最终注入海洋的过程,还包括地下水的渗透,是个向下的过程。红色箭头的动力来自太阳, 蓝色箭头的动力来自地球引力。水在自然界的循环:在太阳的辐射下,水经海洋、陆地蒸发及植物蒸腾变成水蒸气,随气流而运动到大气中。大气中的水基气在高空遇冷形成云(水滴或冰晶), 以雨、雪等形式降落到地球外表,统称降水。这些降水有的渗入土中成为地下水, 有的迁移或流到海洋中,有的被植物吸取。完成水的循环。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大间不断地循环,总量保持不变。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 5 单元人体”司令部”教材中问题解箸第 17 课刺激与反响1、你认为以以下图中的行为是在什么状况下发生的?(P48)答:左上图:这是人被闹钟叫醒时的情景。闹钟发出声响。闹钟声是刺激,起床动作是反响。右上图:这是人因便急赶往洗手间排便的情景。感受到体内的腹涨感或腹痛感,而又憋不住。体内的腹涨感或腹痛感是刺激,赶往洗手间的行为是反响。左以以下图:这是学生在绿灯亮时过大路的情景。绿灯亮是刺激 ,过大路的行为是反响。右以以下图:这是教师宣布明天大家秋游时的情景。教室宣布了“明天大家秋游”的消息。教师的话语是刺激,学生欢呼的行为是反响。2、假设遇到下面的状况,你会有什么反响?(P50)答:反响:捂耳朵;瞬间抬脚;马上缩回手。在第一个情景中,人受到的刺激来自于耳朵感受到的声音;在其次二个与第三个情景中,人受到的刺激来自于皮肤的触觉。第 18 课从刺激到反响1、以以下图中,官兵们是怎么分工合作进展抢险救灾的?(P51)答:气象报告员和部队状况报告员收集并报告信息。司令员承受信息,进展思考, 做出决策,下达命令。传令兵传达指令。2、参考左以以下图中女孩收发短信的信息传递流程图,画出守门员扑球的信息传递 流程图。(P52)答:供参考3、观看下面两幅图,每幅图中两条线段一样长吗?P53答:看起来每组线段的长度不一样,而实际上他们的长度一样。第 20 课 大脑的开发与利用1、以以下图是怎样表现大脑功能的?P57答:用气泡图的形式,将大脑与其各功能连线,表示各功能之间的并列关系。2、你认为,人工智能在将来可以做哪些事?(P58)答:人工智能将来可运用在生产、生活、军事、航空航天等各领域。3、下面的做法哪些正确?哪些不正确?为什么?(P58)答: 开窗通-正确。由于大脑的工作耗氧量大。戴头盔-正确。由于大脑松软,经不起撞击。不吃早-错误。由于大脑是人体消耗能量最多的器官。

    注意事项

    本文(2023年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知识点(含问答题总结).docx)为本站会员(碎****木)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