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人教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第1课聚聚散散(1)_小学教育-小学学案.pdf
-
资源ID:94887227
资源大小:163.93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教案人教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第1课聚聚散散(1)_小学教育-小学学案.pdf
聚聚散散教材分析:在上两册的教材中,都有过以叠词为课题的造型表现与欣赏评述相结合的有趣的课,引导学生在游戏式的活动中体会构图中的聚与散的关系。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目的:1.让学生通过游戏、实验等掌握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在玩中体会聚和散的感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2.通过欣赏吴冠中的作品和学生作品扩大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聚和散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聚和散的感觉。难点:用各种形式表现聚和散。教具准备:吴冠中的作品、学生作品、水粉颜料、排笔、彩色纸、剪刀、胶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欣赏导入1.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2.教师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3.出示课题聚聚散散二、体会大师作品中的韵律:这里有作品欣赏,请大家欣赏后小组讨论:“你最想为大家介绍哪幅作品?作品描绘了什么?”在大师的作品中春如线疏、密为我们描绘了不同的春天,你能比较一下这两幅作品给你的不同感受吗?“纤细的线条宛如少女长发般的垂柳传递了生命的信息。宣纸上彩墨点点,如春雨播洒池塘;又如春花灿烂点点梨白桃粉、迎春黄。”通过欣赏你能不能找出吴冠中老师绘画的特点,体会其中的精髓。(板书:点线结合)在大师的笔下“点就是跳跃的音符,线就是舞动的长袖。”他运用点和线歌颂了江南,歌颂了春天,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无限眷恋。“大师与大师”:同样都是用点和线来作画,吴冠中和西方画家波洛克、凡高又有什么不同呢?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查阅画家资料和搜集他们的作品进行对比。三、游戏体验1.教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2.师生讨论交流。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4.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师生共同研究课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四、交流体验札记:对于吴冠中的作品,多数孩子都不能理解,甚至认为这些画是“乱画”。为了让他们都理解其作品的内涵,我带他们浏览了吴冠中作品的网站,从时代的角度、人文的角度多方面的介绍了作品的寓意,使得孩子们终于从画面中悟出了“聚”与“散”。第二节一、师生交流:1.教师重点讲解并示范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强调水分的掌握。2.学生动手尝试颜色的喷与点,体验聚和散的感觉。3.师生对学生的尝试练习进行评价。二、布置作业,教师强调用不同的工具尝试表现聚和散。三、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作业:用各种工具滴(喷)洒颜料,产生聚和散的效果。四、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五、拓展:引导学生欣赏用多种方法制作表现的聚和散的效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制作。札记:在用喷洒的方法进行作业时,很容易溅在身上,一定要提前嘱咐好学生避让,喷洒时动作幅度小一些,尽量保持好卫生。戏式的活动中体会构图中的聚与散的关系课时安排课时教学目的让学生通过游戏实验等掌握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在玩中体会聚和散的感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通过欣赏吴冠中的作品和学生作品扩大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聚和散的生作品水粉颜料排笔彩色纸剪刀胶水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第一课时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教师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出示课题聚聚散散二体会大师春如线疏密为我们描绘了不同的春天你能比较一下这两幅作品给你的不同感受吗纤细的线条宛如少女长发般的垂柳传递了生命的信息宣纸上彩墨点点如春雨播洒池塘又如春花灿烂点点梨白桃粉迎春黄通过欣赏你能不能找出吴冠中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