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文言文选择题_中学教育-中考.pdf

    • 资源ID:94889994       资源大小:1.28M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文言文选择题_中学教育-中考.pdf

    精心整理 欢迎下载 九年级文言文复习:选择题 活版 核舟记 口技选择题 1.对下面句子加点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尝贻余核舟一。(赠)B.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看见)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异奇妙)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尚竟然)2.下列各句中“为”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A.中轩敞者为舱 B.通计一舟,为人五 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3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A峨冠 gu n B手卷 ju n C不属 sh D矫 ji o 首昂视 4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绝类弥勒(绝):很 B 历历数也(历历):清清楚楚 C如有所语(如):比如 D勾画了了(了了):线条简单 5下列字词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A诎右臂支船(诎)B左臂挂念珠倚之(倚)C东坡右手执卷端(执)D绝类弥勒(类)6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启窗而现,雕栏相望焉。B中轩敞者为舱 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D其人视端容寂 7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苏、黄共阅一手卷 译文:(苏、黄在一起共读一横幅的书画。)B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译文:(这是挑选了桃核中修长的刻成的。)C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译文:(他们的膝盖互相靠近着,都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D同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译文:(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8.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 B.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C.风吹草低见牛羊 D.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9 与“不能名其一处也”的“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有名无实 B.名不虚传 C.莫名其妙 D.至理名言 10、选出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A活板的制作和印刷过程主要经历刻字、排版、印刷和拆板四大工序。B印刷术的发明、制作、效能和使用方法。精心整理 欢迎下载 C活板的主要特征在“活”字,集中体现在字是活的,排版、印刷是活的,以及字印便于便于贮存重排等方面。D活板的字模之所以用胶泥而不用木料制作,是因为木料质地太软,且不宜用“火炀”。11、选出下列句中“其”字所指代内容解说正确的一项:A.其法:用胶泥刻字(指代毕升)B.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指铁板)C.则以一铁板按其面(指铁框)D.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指先设的铁板)1.B 2.C3D 4B 5A 6B 7D 8.A 点拨 B“坐”通“座”;C“见”通“现”;D“火”通“伙”9 C 点拨:都为“说出”之意。10 D 11 C 寓言二则 幼时记趣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 分)A.自度其足(量长短)明察秋毫(眼力)遂不得履(终于)B.置之其坐(座位)不亦惑乎(糊涂)拔山倒树(搬开)C.吾忘持度(量好的尺码)方出神(正)常蹲其身(自己的)D.入水求之(它,指剑)遽契其舟(它的)试之以足(用 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必细察其纹理 必先苦其心志 B以虫蚁为兽 扶苏以数谏故 C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不以木为之者,盖纹理有疏密 D驱之别院 盖追先帝之殊遇 3、选出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2 分)A、细察其纹理(细小)B 果如鹤唳云端(果真)C、方出神(正)D、徐喷以烟(慢慢地)4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在)B、蹲其身(其中的)C、以丛草为林(把)D、驱之别院(它,代虾蟆)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使之冲烟而飞鸣(但是)B.余常于土墙凹凸处(在)C.以丛草为林(把)D.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6、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是()A、于土墙凹凸处(在)神游其中(想像)B、项为之强(僵硬)留蚊于素帐中(朴素的)C、盖一癞蛤蟆也(原来是)鞭数十(用鞭子打)D、以土砾凸者为邱(同“丘”,土山)鹤唳云端(高亢地鸣叫)7、下边句子中,哪一句与“何不试之以足”的句式和语气相同。()(2 分)A、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B、何事长向别时圆 C、盖一癞蛤蟆也 D、谁道人生无再少 8、能体现本文主旨的词语是()A明察秋毫 B物外之趣 C怡然称快的 D、神游其中 9、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吕氏春秋是春秋末期秦相吕不韦组织编写的论文集。B、幼时记趣作者通过细致观察,运用奇特的想像,从而使事物形象描写的真实、生动、富有生活情趣。C、郑人买履、刻舟求剑两则寓言都讽刺了那种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舟一赠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看见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异奇妙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尚竟然下列各句中为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中轩敞者为舱通计一舟为人五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中峨冠而多髯者清楚楚如有所语如比如勾画了了了了线条简单下列字词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诎右臂支船诎左臂挂念珠倚之倚东坡右手执卷端执绝类弥勒类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句式相同的一项是启窗而现雕栏相望焉中轩敞者为舱明有桃核修狭者为之译文这是挑选了桃核中修长的刻成的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译文他们的膝盖互相靠近着都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同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译文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下列句精心整理 欢迎下载 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D、幼时记趣体裁是散文。文章采用了先总后分,点面结合的结构形式,紧扣“明察秋毫”这一线索。主体部分描绘了五幅图画,突出了“记趣”这一中心。10、幼时记趣中下面对课文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篇记叙作者童年生活的极有情趣的散文。课文围绕“记趣”这一中心,选择了三个典型事例进行记叙。B、课文第 2 段写了观蚊成鹤的两个画面。这里作者不是单凭视觉去接触画面,而是心有所向,凭借主观想像来感受画面,从而进入一种观察自如的神奇美妙的境界。C、本文语言简朴、自然、生动。例如“夏蚊成雷”,写出蚊虫之多,轰鸣之响,并隐含夸张的修辞手法。D、课文第 3 段写神游山林之趣,这里不仅有前面所述的观蚊如鹤的逼真感,更突出视小为大、胸有丘壑的“神游”之乐 1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郑人买履、刻舟求剑两则寓言都讽刺了那种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B、幼时记趣体裁是散文。文章采用了先总后分,点面结合的结构形式,紧扣“明察秋毫”这一线索。主体部分描绘了五幅图画,突出了“记趣”这一中心。C、三峡选自水经,它不仅是一部地理志,也是一部山水游记和民俗风土录。D、梦溪笔谈中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的科学成就,如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等。答案:1、D.2、A(A 代它 B 把;因为。c 被;雕刻。D 代它;的。)3、A 4、B 5、A 6、B(2 分)7、B 8、B 9、10、C 11、C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选择题训练 1 晏子使楚训练题 1、下列几组句子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晏子将使楚 桓侯故使人问之 B、齐之习辞者也 学而时习之 C、齐人固善盗乎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D、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徒有虚名 2、选出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A、齐之习辞者也。译文:齐国善于辞令的人。B、缚者曷为者也?译文: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C、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译文: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树,只是叶相像罢了,其实味道却不同。D、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译文: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找倒霉了。3、选出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针对楚王的发难,晏子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进行反驳,使楚王陷于尴尬的境地。B、晏子在席间的对话表现出其超人的智慧与胆识。C、从文末楚王的话语可以看出,楚王尚能知错认错。D、晏子用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强调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琴俱亡训练题 舟一赠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看见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异奇妙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尚竟然下列各句中为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中轩敞者为舱通计一舟为人五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中峨冠而多髯者清楚楚如有所语如比如勾画了了了了线条简单下列字词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诎右臂支船诎左臂挂念珠倚之倚东坡右手执卷端执绝类弥勒类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句式相同的一项是启窗而现雕栏相望焉中轩敞者为舱明有桃核修狭者为之译文这是挑选了桃核中修长的刻成的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译文他们的膝盖互相靠近着都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同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译文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下列句精心整理 欢迎下载 4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与“恸绝良久”中“绝”解释相同的是()赶尽杀绝 B悲痛欲绝 C绝无此意 美妙绝伦 5对这一段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这一段主要交代了两件事,第一件事写王子猷、子敬兄弟二人病情都很沉重,第二件事写王子猷去为子敬奔丧。B子猷说话时的“不悲”,奔丧时的“不哭”反映了子猷为子敬的死幸灾乐祸,认为自己在子敬后死。C这一段中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虽未直接言表,但可通过一些语句来反映了他们的兄弟情深,如“何以都不闻消息?”一句责问,“便索舆来奔丧”一句的急切之情。6对人琴俱亡理解不正确的是()A 子猷很关心弟弟子敬,即使在病中仍询问弟弟的情况。B 子猷行为脱俗,与常人有别,这从闻丧不哭和掷琴恸绝可以看出来。C 子敬去世时,子猷不是立即知道消息的,他身边的家人对他隐瞒了子敬的死讯。D 子猷知道子敬素好琴,他想在灵堂上为子敬弹奏,但他的琴技太差,弹不起来。7下面表述不正确的是()A“人琴俱亡”源于世说新语,后常用来比喻对知己亲友去世的悼念之情。B 刘义庆是南朝宋文学家,世说新语是他创作的一部笔记体小说。C 这篇课文是写兄弟之情的,人们常用情同手足来形容兄弟之间的感情深厚。D 子猷与子敬之间的兄弟情谊是深厚的,子猷虽行为举止脱俗,但也不能超脱这种深挚的亲情。治水必躬亲训练题 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既不可执一 (掌握一种方法)B泥于掌故 (古代的典章制度)C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横行勒索)D远嫌而避怨 (远远躲开嫌疑)9、下列句子翻译有错的是()A、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译文:随同的管理差役也不尝试着横行勒索一文钱财。B、必如是而后世可举也。译文:必须像这样,以后才能做成事情。C、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译文:如果贪图安逸,害怕辛劳,计较私利,忘记公益,只想远远的躲开嫌疑,避免抱怨,那么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就办不好了。D、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译文:因此必须亲自登山涉水,亲自辛劳,不怕吃苦。10、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A第一段中的“盖”字是句首发语词,表明下文要就自己的观点发表议论。B第二段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治水,一实一虚,对比分明,很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C作者开篇就提出中心论点,第一段讲道理,第二段侧重摆事实,讲道理与摆事实相结合很好地论证了中心论点。D第一段中“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构成排比,很有气势;“是以”一句是对上文的总结,并运用了对偶的句式。1 B2C3D4B5B6D7B8A9A10C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选择题训练 小石潭记训练题 舟一赠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看见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异奇妙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尚竟然下列各句中为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中轩敞者为舱通计一舟为人五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中峨冠而多髯者清楚楚如有所语如比如勾画了了了了线条简单下列字词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诎右臂支船诎左臂挂念珠倚之倚东坡右手执卷端执绝类弥勒类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句式相同的一项是启窗而现雕栏相望焉中轩敞者为舱明有桃核修狭者为之译文这是挑选了桃核中修长的刻成的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译文他们的膝盖互相靠近着都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同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译文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下列句精心整理 欢迎下载 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其岸势犬牙差互(狗的牙齿)B、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水中高地)C、皆若空游无所依(好像)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停留)2、下面各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为 为坻为屿 B 之 乃记之而去 为宫室器皿 余闻之也久 C 乃 乃记之而去 D 尔 尔远逝 乃不知有汉 惟手熟尔 3、下列翻译错误的一项的是()A、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B、凄神寒骨,悄怆幽邃(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岸像北斗星那样,像蛇爬行那样,忽明忽暗,时隐时现)D、青树翠蔓,蒙络摇缀(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4、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B、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C,“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D、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的记叙顺序分为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环境四个方面。B、作者描写潭中鱼时采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如“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写鱼的静态。C,本文是作者记录游小石潭的情况,描写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D、本文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写景抒情,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记承天寺夜游训练题 6、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C.怀民亦未寝(睡觉)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8、本文的构思角度是()、托物言志 、即景生情 、类比象征 、以物喻人 9、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10、对文章的分析,说得不正确的一项()A、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如诗如画,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真让人心醉神迷。B、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贬谪中的那种凄凉、孤寂的特殊舟一赠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看见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异奇妙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尚竟然下列各句中为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中轩敞者为舱通计一舟为人五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中峨冠而多髯者清楚楚如有所语如比如勾画了了了了线条简单下列字词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诎右臂支船诎左臂挂念珠倚之倚东坡右手执卷端执绝类弥勒类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句式相同的一项是启窗而现雕栏相望焉中轩敞者为舱明有桃核修狭者为之译文这是挑选了桃核中修长的刻成的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译文他们的膝盖互相靠近着都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同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译文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下列句精心整理 欢迎下载 心境。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D、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间最敏感的特征,以极其少的文字,包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1A2B3C4D5B6A7A8B9B10B 选择题第一套曹刿论战 1下列各组加点词解释相同的一项是()A公问其故 温故而知新 B战于长勺 生于忧患 C登轼而望之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战则请从 民弗从也 2下列四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何以战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小大之狱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C战于长勺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D登轼而望之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翻译正确的一项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A 大大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查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B 大大小小的监狱,(我)即使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C 大大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认真来处理。D 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小信未孚,神弗福也。A 小信用不能得到神灵的俘虏,神是不会保佑您的。B 小信用不能得到神灵的充分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C 小信用不能得到神灵的保佑,神是不会赐福您的。D 小信用不能得到神灵的充分信任,神是不会赐福您的。4、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A、何以战 河曲智叟亡以应 B、公问其故 故虽有名马 C、肉食者谋之 陛下亦宜自谋 D、又何间焉 此为何若人 5选出下列句中的“以”字与“可以一战”中的“以”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A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B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D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召令徒属(陈涉世家)6下面哪一个句子不是倒装句?A何以战?B何陋之有?(陋室铭)C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D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7、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忠之属也”中的“属”意义相同的一项()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神情与苏、黄不属 C.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D.属予作文以记之 8、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是()舟一赠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看见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异奇妙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尚竟然下列各句中为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中轩敞者为舱通计一舟为人五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中峨冠而多髯者清楚楚如有所语如比如勾画了了了了线条简单下列字词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诎右臂支船诎左臂挂念珠倚之倚东坡右手执卷端执绝类弥勒类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句式相同的一项是启窗而现雕栏相望焉中轩敞者为舱明有桃核修狭者为之译文这是挑选了桃核中修长的刻成的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译文他们的膝盖互相靠近着都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同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译文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下列句精心整理 欢迎下载 A.曹刿论战一文选自史记庄公十年。B.曹刿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C.曹刿论战一文的作者是曹刿。D.曹刿论战一文中所记叙的战争发生在鲁庄公十年,公元前 684 年。9、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曹刿论战中的“论”字,指的是曹刿与鲁庄公讨论问题。B.曹刿论战有的选本题作齐鲁长勺之战。C.用对话的方式记载历史事件,叫做“记言”。D.“长勺之战”的特点是以劣胜优,以弱胜强,常被历代军事家所引用。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又何间焉 立有间 B.公问其故 并驱如故 C.肉食者鄙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D.何以战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1D(B 中“生于忧患”的“于”是“因为、由于”的意思)2 C 3DB 4 C 5 C 6 D7AB 8D9 A 10 D 选择题第四套出师表 1下列加粗的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猥(w i)斟酌(zh n zhu)疲弊(b)B夙夜(s)攘除(rn g)驽钝(n)C裨补阙漏(b)崩殂(c)恢弘(h ng)D陟罚臧否(zh p)咨诹善道(z u)2对下列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诚宜开张圣听(扩大)B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仇恨)C先帝不以臣卑鄙(道德低下)D谓为信然(动词,“是”)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B尔来二十有一年矣。C欲信大义于天下。D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4、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先帝不以臣卑鄙 B、以伤先帝之明 C、悉以咨之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5.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亨误的一项是()(2 分)A.夙夜优叹(早晚)B.深人不毛(不长草的地方)C.当奖率三军(军队的统称)D.至于斟酌损益(革除)6、下面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隆中对)B、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狼)D、先帝不以臣卑鄙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7.“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正确的译文是()A对桓、灵二帝(的做法),从来没有表示叹息或痛恨 舟一赠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看见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异奇妙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尚竟然下列各句中为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中轩敞者为舱通计一舟为人五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中峨冠而多髯者清楚楚如有所语如比如勾画了了了了线条简单下列字词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诎右臂支船诎左臂挂念珠倚之倚东坡右手执卷端执绝类弥勒类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句式相同的一项是启窗而现雕栏相望焉中轩敞者为舱明有桃核修狭者为之译文这是挑选了桃核中修长的刻成的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译文他们的膝盖互相靠近着都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同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译文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下列句精心整理 欢迎下载 B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没有不叹息和痛恨的 C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痛心遗憾的 D没有一次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痛心遗憾的 8下列朗读停顿划分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B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D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E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9.诸葛亮写出师表的主要用意是()。A希望刘禅广开言路,采纳合理的意见。B希望刘禅实行法制,严明赏罚。C希望刘禅亲贤远佞。D希望发动战争统一中国。10.文中拿“_”和“_”作鲜明对比,目的是()A表达对先帝亲贤臣、远小人的赞颂之情。B表达自己对桓、灵二帝亲小人、远贤臣的痛恨之情。C批评蜀汉后主像桓、灵二帝那样亲小人、远贤臣。D希望后主也记取历史教训,亲信贤能,远离小人。11下列对课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表,是古代向帝王言事的一种文体,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一般内容无外乎叙事和议论,一般不带有感情色彩。B诸葛亮写这篇表文的目的在于抒发自己对先帝的感激和效忠刘氏父子的心愿。C诸葛亮提出三条建议中,反复强调的是“广开言路(即开张圣听)”。D文中分析形势,在于让刘禅认清蜀国处于“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从而警策他要发愤图强,修明政治。1D2A3D4C5D6D7C8E9C10D11D 选择题第三套 生于忧患-6.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责任,使命)C.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D.人恒过然后能改(过:过去)7.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必先苦其心志 行拂乱其所为 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出淤泥而不染 C.舜发于畎亩之中 宋何罪之有 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贤于材人远矣 8、“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对此句理解有误的项是()A全文只有此句是用来论证“死于安乐”的。B此句是对历史上大量亡国事实的高度概括。C此句是针对国君治国而言,告诫国君要居安思危,否则死于安乐。D此句是从正面论证受磨炼的益处。9.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B.文章开头先用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C.第二段先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D.文中画线句子的朗读节奏是正确的。舟一赠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看见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异奇妙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尚竟然下列各句中为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中轩敞者为舱通计一舟为人五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中峨冠而多髯者清楚楚如有所语如比如勾画了了了了线条简单下列字词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诎右臂支船诎左臂挂念珠倚之倚东坡右手执卷端执绝类弥勒类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句式相同的一项是启窗而现雕栏相望焉中轩敞者为舱明有桃核修狭者为之译文这是挑选了桃核中修长的刻成的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译文他们的膝盖互相靠近着都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同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译文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下列句精心整理 欢迎下载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择题 10、选出对课文理解正确的一项。()A、这首诗属于近体诗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B、语言朴实、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C、全诗通过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善良愿望。D、全诗将叙述、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根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答案:1、A(3 分)2、D 3、D 4、C 5、D 6.D(过:犯错误)7.A(A 项“其”:都是代词,都指代“将接受大任的人”B 项“而”: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 C 项“之”: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不译,宾语前置标志 D 项“于”:介词,“给”;介词,表比较,“比”)8、D 9 C(应该是先正面论证后反面论证)10、A(应是古体诗)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选择题(赵普 黄鹤楼 )(赵普)1、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2 分)A、习:(1)少习吏事 (2)学而时习之 B、以:(1)跪而拾之以归 (2)先帝不以臣卑鄙 C、发:(1)家人发箧视之 (2)发闾左谪戍渔阳 D、明日:(1)普明日复奏其人 (2)明日,徐公来,熟视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分)A 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彼竭我盈,故克之B 未有其比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C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骑千余,卒数万人 D 久之不去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A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B太祖乃悟 乃不稳中有降有汉,无论魏晋 C普又以其人奏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D太祖尝弹雀于后园 苛政猛于虎也(二)黄鹤楼 4、对这篇文章解释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费祎登仙的传说,给全文抹上了神秘的浪漫主义色彩。B.“荆吴形胜之最”这一句,是对黄鹤楼的重要性的扼要概括。C.“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一组对偶,从正面突出了黄鹤楼的价值。D.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热爱山川胜迹和仰慕仙人的思想感情。爱莲说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的两个“独”字,都表现出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第二个“独”字又表明作者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态态度。B、文章除了写莲,还写了“菊”和“牡丹”,这两种花的作用是映衬。C、文中三个“而”都是表递进的连词。D、“中通外直”的“通”是“没有阻碍”,可译成“空”。6 对下列句子理解正确的一句是()A“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一句是说爱莲的人特别多。舟一赠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看见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异奇妙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尚竟然下列各句中为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中轩敞者为舱通计一舟为人五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中峨冠而多髯者清楚楚如有所语如比如勾画了了了了线条简单下列字词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诎右臂支船诎左臂挂念珠倚之倚东坡右手执卷端执绝类弥勒类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句式相同的一项是启窗而现雕栏相望焉中轩敞者为舱明有桃核修狭者为之译文这是挑选了桃核中修长的刻成的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译文他们的膝盖互相靠近着都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同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译文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下列句精心整理 欢迎下载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一句是说难道独独只我爱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吗?C“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一句是说只有富贵的人家才养得起牡丹。D“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是说像我这样喜爱莲花的人还有谁呢?7对本文中心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A通过赞美“独爱”的精神,表现不同流合污的精神。B通过对莲的描写,说明自己喜爱莲花的理由。C通过赞美,说明爱莲的理由,借以表明自己的人格操守。D通过说明“独爱”的情况,慨叹难以找到知音。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不是()A文中,作者先举菊花来衬托下文的莲花,并以爱菊闻名的陶渊明来衬托自己对莲的喜爱。B文中,作者举出牡丹来衬托下文的莲花,并举出“世人”一面和上文的“独”字对照,一面来衬托自己。C文中“予独爱莲之”中“独”既和上文的“独”“世人”呼应对照,又和下文的“同予者何人”“众”等词语呼应。D“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和“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相呼应。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的两个“独”字都表现出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第二个“独”字又表现作者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B文中除了写莲,还写了菊和牡丹,写这些花的作用是映衬。C文中的三个“而”都是表递进的连词。D“中通外直”的“通”是“没有阻碍”,可译为“空”。(以下为 20XX 年福建省泉州市中考题)10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陶渊明独爱菊/无独有偶 B。香远益清/精益求精 C陶后鲜有闻/屡见不鲜 D。宜乎众矣/因地制宜 参考答案 1、D 2、D 4、C 5、C 6。D 7。C 8。D 9。C 10B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选择题(黄鹤楼 黔之驴)11、对这篇文章解释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费祎登仙的传说,给全文抹上了神秘的浪漫主义色彩。B.“荆吴形胜之最”这一句,是对黄鹤楼的重要性的扼要概括。C.“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一组对偶,从正面突出了黄鹤楼的价值。D.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热爱山川胜迹和仰慕仙人的思想感情。(五)黔之驴 柳宗元 12下列句子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 分)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B驴不胜怒,蹄之 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D蔽林间窥之 13 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A、“跳踉大口阚”从动作、吼声两方面表现虎的勇猛凶狠。、“终不敢搏”写出老虎的谨慎。、本文的题目表明了作者讽刺意图指向是那些外强中干的上层人物。、这篇寓言生动形象,成功刻画了人格化了的驴和虎的形象。14选出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B、孔子云:“何陋之有”?舟一赠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看见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异奇妙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尚竟然下列各句中为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中轩敞者为舱通计一舟为人五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中峨冠而多髯者清楚楚如有所语如比如勾画了了了了线条简单下列字词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诎右臂支船诎左臂挂念珠倚之倚东坡右手执卷端执绝类弥勒类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句式相同的一项是启窗而现雕栏相望焉中轩敞者为舱明有桃核修狭者为之译文这是挑选了桃核中修长的刻成的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译文他们的膝盖互相靠近着都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同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译文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下列句精心整理 欢迎下载 C、虎因喜,计之曰 D、稍出近之 15.读于园 黄鹤楼指出下列词语在不同句中的含义。(1)于 返憩于此()娠于磊石之手()至于园可无撼矣()(2)以 俱以假山显()遂以名楼()以实奇()以天下事为己任()(3)之 处处款之()琢磨搜剔之主人 ()水陆草木之花()11、C 12.C 13 14 15(1)在 自、从 到(2)凭 用 因为 把(3)指我们 的 的 三峡、梦溪笔谈二则 1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或王命急宣 B、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C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哀转久绝 D、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A、沿溯阻绝(顺流而下)B、乘奔御风(奔驰)C、夏水襄陵(河岸)D、属引凄异(连续)3.下列各组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匠师如其言 如土中狗蝎 B方为秋田之害 方两三级 C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自非亭午夜分(三峡)D故如此 故时有物外之趣(幼时记趣)4对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翻译: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人称它为“傍不肯”B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翻译:于是就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光列。C人皆伏其精练。翻译: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翻译:三个人一同走路,里面一定有我的老师。5下面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一句的翻译,请选出正确的一项()A 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B 向来碧绿的潭水里,清楚的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C 平静的河流,碧绿的潭水,都清楚的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D 平时碧绿的潭水里,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影子。6、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通过“游鱼细石”写出水的清澈。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拟声叠词,构成一幅音韵和谐的画面。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7.对画横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舟一赠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看见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异奇妙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尚竟然下列各句中为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中轩敞者为舱通计一舟为人五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中峨冠而多髯者清楚楚如有所语如比如勾画了了了了线条简单下列字词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诎右臂支船诎左臂挂念珠倚之倚东坡右手执卷端执绝类弥勒类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句式相同的一项是启窗而现雕栏相望焉中轩敞者为舱明有桃核修狭者为之译文这是挑选了桃核中修长的刻成的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译文他们的膝盖互相靠近着都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同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译文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下列句精心整理 欢迎下载 A.虽然像风那样飞奔,也没有那么快。B.虽然骑着如飞的快马,也没有那么快。C.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那么快。D.即使骑着风奔跑,也没有那么快。8.文章写渔歌及猿猴的哀啼给读者的感受是()A.莫名的惊恐与无尽的哀愁,具有凄婉美。B.淡淡的烦恼与朦胧的伤感,具有幽怨美。C.豪放而又洒脱,具有粗犷美。D.细腻而又柔软,具有平和美。9.下列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三峡出处水经注作者是郦道元,他是我国北宋(朝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散文家。B.三峡先写了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三峡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和凄婉美。C.文中写猿鸣突出了环境的悲凉凄清;D.三峡中的“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和与朱元思书文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在描写水势上有异曲同工之妙。10选出最能概括本文段内容的一项()A 描绘了三峡夏季水流之急。B 描绘了三峡四季的美丽景色。C 描绘了三峡春冬之时的美丽景色。D 描绘了打鱼人的悲惨生活。11、关于三峡一文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本文先描写了三峡的水势,再写了夏水、春冬景色、秋天景色。B三峡的山的特点是长、多、陡、高;C夏水的特点是凶险、迅疾;春冬景色的特点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D秋天景色的特点是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12.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B.文章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让人自然想到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D.作者抓住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写出了三峡的美,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13、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出处梦溪笔谈,作者沈括,他是我国北宋(朝代)散

    注意事项

    本文(文言文选择题_中学教育-中考.pdf)为本站会员(c****3)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