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刘向《新序》.docx
-
资源ID:94920926
资源大小:38.28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刘向《新序》.docx
文言文专题训练-刘向新序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延陵季子者,吴王之子也,嫡同母昆弟四人,长曰遏,次曰余祭,次曰夷昧,次曰札。札即曰季子,最小而贤,兄弟皆爱之。既除丧,将立季子,季子辞曰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遂不为也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节义。君,义嗣也,谁敢干君?有国,非吾节也。札虽不才,愿附子臧,以无失节。”固立之,弃其室而耕,乃舍之。遏曰:“今若是作而与季子,季子必不受,请无与子而与弟,弟兄迭为君,而致诸侯乎季子。”皆曰:“诺。”故诸其为君者,皆轻死为勇,饮食必祝曰:“天若有吾国,必疾有祸予身。”故遏也死,余祭立;余祭死,夷昧立;夷昧死,而国宜之季子也,季子使而未还。僚者,长子之庶兄也,自立为吴王。季子使而还,至则君事之。遏之子曰王子光,号曰阖闾。不悦曰:“先君之所为,不与子而与弟者,凡为季子也。将从先君之命,则国宜之季子也,如不从先君之命而与子,我宜当立者也,僚恶得为君?”于是使专诸刺僚,而致国乎季子。季子曰:“尔杀我君,吾授尔国,是吾与尔为乱也。尔杀我兄,吾又杀尔,是父子兄弟相杀,终身无已也。”去而之延陵,终身不入吴国,故号曰延陵季子。君子以其不受国为义,以其不杀为仁,是以春秋贤季子而尊贵之也。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致使于晋,故反,则徐君死于楚,于是脱剑致之嗣君。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延陵季子曰:“吾非赠之也,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不言而其色欲之,吾为上国之使,未献也。虽然,吾心许之矣。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遂脱剑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即去。徐人嘉而歌之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选自刘向新序节士)注作:通迮,匆忙、仓促。徐:诸侯国名。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季子辞曰/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遂不为也/以成曹君B.季子辞曰/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遂不为也以成曹君C.季子辞曰/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遂不为也/以成曹君D.季子辞曰/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遂不为也以成曹君2、下列对文中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季子,在这里指的是吴王的小儿子。古代兄弟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B.“嫡”,嫡出。古代宗法制度下正妻生的孩子是嫡出,和“庶”相对。在家族继承的过程中,嫡子拥有优先权。C.“干”意为干谒、拜见。“谁敢干君”的意思是您作为国君的继承人,高高在上,谁能够轻易地拜见您。D.“徐人嘉而歌之曰”的“嘉”是赞许的意思,与师说中“余嘉其能行古道”中的“嘉”同义。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季札在吴王的几个儿子中最贤能,吴王死后,他的几位兄长守丧结束,就要立他为国君,但季札推辞不接受。B.为了让季札当国君,遏就与兄弟约好不传位给儿子,而是要兄弟相传,并且他们向上天祷告希望祸及自身。C.公子光认为吴王僚是庶出,不配当国君,按照先君之命,理应让季札当国君,于是公子光策划刺杀吴王僚。D.徐君想要季札的宝剑,季札虽明白,但要出使中原大国,当时没把宝剑送给徐君,后来才有挂剑的美谈。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请无与子而与弟,弟兄迭为君,而致诸侯乎季子。(2)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5、文中称季札“最小而贤”,请简要概括季札的形象。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高皇帝五年,齐人娄敬戌陇西,过洛阳,见齐人虞将军曰:“臣愿见上言便宜事。”虞将军欲与鲜衣,娄敬曰:“臣衣帛,衣帛见;衣褐,衣褐见,不敢易。”虞将军入言上,上召见,赐食已而问,敬对曰:“陛下都洛阳,岂欲与周室比隆哉?”上曰:“然。”敬曰:“陛下取天下,与周室异。周之先自后稷,尧封之邰,积德累善十余世。成王即位,周公之属傅相,乃营成周洛邑,以为天下中,诸侯四方纳贡职,道里均矣。有德则易以王,无德则易以亡。凡居此者,欲令周务德以致人,不欲恃险阻,令后世骄奢以虐民。今陛下起丰击沛,收卒三千人,以之径往卷蜀汉,定三秦,与项羽大战七十,小战四十,使天下民肝脑涂地,父子暴骨中野,不可胜数,哭泣之声未绝,伤夷者未起,而欲比隆成康周公之时,臣窃以为不侔矣。且夫秦地被山带河,四寒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谓天府。陛下入关而都,山东虽乱,秦故地可全而有也。”高皇帝疑,问左右大臣,皆山东人,多劝上都洛阳:“东有成皋,西有崤、渑,北河海,南伊、洛,其固亦足恃,且周王数百年,秦二世而亡,不如都周。”留侯张子房曰:“洛阳虽有此固,国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狭,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夫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守一隅,东向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娄敬说是也。”于是高皇帝即日驾西都关中由是国家安宁关东之兵虽百万之师犹不能以为害者由保仁德之惠守关中之固也。(节选自刘向新序善谋下第十)6、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于是高皇帝/即日驾西都关中/由是国家安宁/关东之兵/虽百万之师/犹不能以为害者/由保仁德之惠/守关中之固也B.于是商皇帝/即日驾西都关中/由是国家安宁/关东之兵/虽百万之师/犹不能以为害者由/保仁德之惠/守关中之固也C.于是高皇帝即日驾/西都关中/由是国家安宁/关东之兵/虽百万之师/犹不能以为害者由/保仁德之惠/守关中之固也D.于是高皇帝即日驾/西都关中/由是国家安宁/关东之兵/虽百万之师/犹不能以为害者/由保仁德之惠/守关中之固也7、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便宜”指有利于治国的建议,“肝脑涂地”形容死得凄惨,均与现代汉语意义不同。B.纳贡,附属国向宗主国进贡或诸侯国向天子贡献财物,文中指前者。C.山东,文中指崤山以东地区,与“沛公居山东时”鸿门宴)所指区域相同。D.“东向制诸侯”与“履至尊而制六合”(过秦论)两句中的“制”字含义相同。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虞将军想让娄敬换上美服后再去见皇帝,但娄敬坚决不肯;见皇帝之后,娄敬谈古论今、慷慨陈词,表达了他对定都洛阳的反对态度。B.娄敬向皇帝陈述了周王朝由兴起到繁盛的过程,强调了实施仁政对于国家兴亡的重要意义,同时说明建都染地的优势。C.高皇帝对于建都一事举棋不定,征求大臣意见,而大臣倾向于建都洛阳是因为周朝于洛阳建都持续了几百年,而秦朝建都关中两代就亡国。D.张良认为关中地势险固,沃野千里,且所处位置便于运输天下物资和军需,是真正的“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与娄敬的意见相同。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凡居此者,欲令周务德以致人,不欲恃险阻,令后世骄奢以虐民。(2)且夫秦地被山带河,四密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10、对于“洛阳”的地理位置,高皇帝身边的臣子各有怎样的见解?请简要说明。答案1、答案:D解析:句意:季子推辞道:“曹宣公死的时候,诸侯们和曹国人不赞成曹君做国君,想要立子臧为君。子臧出走,所以没使诸侯和曹人达成心愿,而成全了曹君。”2、答案:C解析:干,在这里是冒犯的意思。3、答案:C解析:吴王僚不能当国君的原因不是因为他是庶出。4、答案:(1)我请求王位不传给儿子而传给弟弟,我们兄弟几人接替担任国君,就可以把王位传给季子了。(2)现在徐君死去我却不献给他剑,这是欺骗自己的良心。因为吝惜宝剑而欺骗自己的良心,正直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解析:5、答案:节义。推辞国君的职位,并且离开吴国,终身不入国都。仁爱。在阖闾杀了吴王僚的情况下,没有杀阖闾,避免了冤冤相报。守信。徐君看中季札的宝剑,徐君逝后,季札在徐君坟头挂剑。【参考译文】延陵季子,是吴王的儿子。吴王的正妻生了兄弟四人,长兄叫遏,老二叫余祭,老三叫夷昧,老四叫札。札就是季子,年纪最小但最贤能,兄弟们都很喜爱他。吴王死后,诸子守孝结束,换掉丧服,要立季子为国君,季子推辞道:“曹宣公死的时候,诸侯们和曹国人不赞成曹君做国君,想要立子臧为君。子臧出走,所以没使诸侯和曹人达成心愿,而成全了曹君。君子说:子臧能守节义。您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谁敢冒犯您呢?拥有吴国,不合我的节义。我虽没有才能,却愿意效仿子臧,使自己不要丧失节义。”几个兄弟执意要立他为君,季子便抛弃家业耕田去了,他们这才放弃了。遏说:“现在如果这样仓促地把君位给季子,季子肯定不会接受,我请求王位不传给儿子而传给弟弟,我们兄弟几人接替担任国君,就可以把王位传给季子了。”大家都说:“好。”所以他们几个为君时,都勇敢不怕死,吃饭时必定要祷告说:“上天如果保佑我们吴国,就一定快降灾祸给我。”因此遏死后,余祭立为国君;余祭死后,夷昧立为国君;夷昧无后,国君之位应该传给季子,此时季子出使他国还没回来。僚是长子遏的庶兄,乘机自立为吴王。季子完成出使任务回国,返回后就把僚当作国君侍奉。遏的儿子叫王子光,又称阖闾,他不高兴地说:“先王之所以不传位给儿子而给弟弟,全都是为了季子。要是听从先王的遗命,则王位应该传给季子;如果不听从先王遗命而传给儿子,我应该立为国君。僚怎么能当国君呢?”于是派专诸刺杀了僚,然后把王位交给季子。季子说:“你杀了我的国君,我接受你的王位,那就是我和你一起犯上作乱。你杀了我的兄长,我又杀了你,那是父子兄弟互相残杀,永远都不会了结。于是离开去了延陵,终身不回国都,因此称作延陵季子。君子认为他不接受王位是节义,认为他不杀阖闾是仁爱,所以春秋以季子为贤并推崇他的贤德。延陵季子要向西出使晋国,佩戴着宝剑去拜访徐国国君。徐君观赏宝剑时,虽没说出,神色间却流露出想要的意思。延陵季子因为还要出使中原大国,所以没有献给他,但心里已经决定要给他了。等完成了出使晋国的使命后,季子特意返回徐国,徐君已经死在楚国了,季子于是解下宝剑交给继位的国君。他的侍从阻止说:“这是吴国的宝物,不可以赠送他人。”延陵季子说:“我不是用来送人的。此前我来徐国,徐君观赏我的剑,虽没说出来,神色间却流露出想要的意思。我因为还要到中原大国访问,就没有献给他。虽然如此,我心里已经决定给他了。现在徐君死去我却不献给他剑,这是欺骗自己的良心。因为吝惜宝剑而欺骗自己的良心,正直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于是解下宝剑交给继位的国君。继位的国君说:“先君没有遗命,我不敢接受宝剑。”于是季子便把剑挂到徐君墓地的树上离开了。徐国人嘉许季子而歌唱道:“延陵季子啊不忘记旧故,解下千金之宝剑啊挂在坟墓。”6、答案:D解析:“高皇帝”作主语,“驾”作谓语,主谓结构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由”,连词,因为,由于,放在句首,排除C。故选D。7、答案:B解析:A.正确,两个词均为古今异义。“便宜”文中古义,指有利于治国的建议;今义,方便合适或价格低廉。“肝脑涂地”文中古义,形容死得凄惨;今义,多指竭尽忠诚,甘愿牺牲。B.“文中指前者”错误,根据“诸侯四方纳贡职”可知,原文指诸侯国向周天子贡献财物。C.正确。D.两句中的“制”含义都是“控制”。句意:就可控制东方诸侯/登上皇帝的宝座来控制天下。故选B。8、答案:C解析:“而大臣倾向于建都洛阳是因为周朝于洛阳建都持续了几百年,而秦朝建都关中两代就亡国”错误,根据“高皇帝疑,问左右大臣,皆山东人,多劝上都洛阳”可知,大臣倾向于建都洛阳是因为他们大多是崤山以东人。故选C。9、答案:(1)大凡在这里建都的,都要周全地致力于对百姓实施德政来招纳人才,不希望倚仗地理形势的险要,让后代骄横奢侈,祸害百姓。(2)况且秦地靠着山环着河,四面险阻,可以作为坚固的防御,突然有什么意外变故,马上可以准备百万大军。10、答案:多数认为洛阳地势险要,有自然山水屏障,防卫牢固。张良认为洛阳虽地势险要,但地域狭小,平地不多,容易受到攻击。参考译文:汉高祖五年,齐地人娄敬戍守陇西,经过洛阳,拜见齐地人虞将军,说:“臣下希望见一见圣上,谈谈有利的事情。”虞将军想给他换上美服,娄敬说:“臣下穿着丝绸衣服,就穿丝绸衣服见圣上;穿着粗麻布衣服,就穿粗麻布衣服见圣上,不敢换衣服。”虞将军进去跟皇上报告,皇上召见娄敬,赏饭以后,问他有什么事,娄敬答道:“陛下建都洛阳,难道想和周王朝比谁更兴隆吗?”皇上说:“是。”娄敬说:“陛下得天下的途径和周王朝不一样。周王朝的祖先从后稷开始,就被帝尧封在邰这个地方,积德行善十余世。成王即天子之位,周公等人辅佐,才在洛邑营建成周王城,作为天下的中心,诸侯从四面八方来进贡,路途远近都差不多。这个地方,有仁德的容易称王,没有仁德的容易灭亡。大凡在这里建都的,都要周全地致力于对百姓实施德政来招纳人才,不希望倚仗地理形势的险要,让后代骄横奢侈,祸害百姓。现在陛下从丰县起兵,攻下沛县,收集了三千人马,靠这支力量一往直前,席卷蜀汉,平定三秦,与项羽大战七十场,小战四十场,使天下人民遍地流血,父子兄弟抛尸荒野,死伤无数,哭泣的声音此起彼伏,受伤的人无人照料,而想和周成王、康王、周公时代比兴隆,臣下心里认为实在比不上。况且秦地靠着山环绕着河,四面险阻,可以作为坚固的防御,突然有什么意外变故,马上可以准备百万大军。凭借秦朝经营的成果,和肥美的土地,这叫做天然的府库。陛下入关建都,纵然崤山以东出了乱子,秦国旧地仍可保全为己所有。”高皇帝拿不定主意,问左右大臣,左右大臣多是崤山以东出生的,大都劝圣上建都洛阳,他们说:“洛阳东有成皋关,西有崤山、渑水,北靠黄河,南对伊水、洛水,其防卫之牢固也是靠得住的,况且周朝在这里称王几百年,秦朝两代就亡国,不如在周建都。”留侯张良说:“洛阳虽说也有险要的形势,但不过几百里,地域狭小,四面都容易受到攻击,这不是用武之地。而关中左有崤山、函谷关,右有陇山、岷山,沃野千里,南有巴蜀,物产丰富,北有胡苑(多产良马)的便利,三面险阻,只要据守一方,就可控制东方诸侯。诸侯各安其位,黄河、渭水运输天下物资,送到西面,供给首都。诸侯发动叛乱,顺流而下,足以输送士兵和军需,这就是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啊。娄敬说的是对的。”于是高皇帝马上命令准备车驾,筹划在关中建都,因此国家安宁。关东诸侯的兵马,即使是百万大军,也不能危害国家,是因为普施仁政、给人民恩惠和谨守关中、利用地理形势啊。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