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专题训练郭沫若作品.docx
-
资源ID:94921172
资源大小:47.59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考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专题训练郭沫若作品.docx
文学类文本专题训练-郭沫若作品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漆园吏游梁(节选)郭沫若庄周自从他夫人死后,率性把漆园吏的微职丢掉,他的门徒们也就逐渐地烟消云散了。他回到宋国,寄居在一所陋巷里面,用余钱去买了些苎麻来打草鞋过活。他一面打草鞋,一面却在冥想着宇宙间消长盈虚的道理。有一次,他接连几天一双草鞋也卖不出,饿得不能忍耐。他记起有一位旧友管河堤的事情,便挨着饿,提了几双草鞋想去向旧友贷两升小米。被这位旧友拒绝后,他便无意识地把手里提的草鞋乱嚼,足足嚼尽了一只。他从此便得了一个绝好的经验。草鞋卖不了的时候,他便把麻屑乱嚼。庄周虽然穷,但是他的名声不小。他从前到过楚国,楚国的国王要他做宰相,他谢绝了。他便回到宋国,宋国的国王也聘请过他,他也谢绝了。他看穿了,他说他不愿意做别人的牺牲,他愿意拖着尾巴在泥涂中做只小乌龟。“啊啊,我是饥渴着人的鲜味,我是饥渴着人的鲜味呀!”他在河边上想起了他的夫人,他在髑髅中幻见了他夫人的面孔,但当他一回想起他夫人死时,他想起那时唯一的一个吊孝者来了。茫茫天地中只剩下我一个孤伶的人,惠施哟!你是我唯一的知己!他一想起他的惠施,便一连想起了从前和他两人的许多逸事。“从前在濠梁上和他游玩的时候,那是再好也没有的了!水里面的鱼游得真是快活,濠水是那么清洁的,我们两人的影子,啊,那映在濠水里面的我们两人的影子,那是永远留在我的心里!”“那回我女人死的时候,只有他一个人来吊孝。啊,那时候我真是狂妄呀!我才在箕踞鼓盆,还在唱歌!他教训我的话,句句都是脚踏实地,我现在也还记得清楚。他和我不同的地方,便是他事事都脚踏实地,而我只是在无何有乡中盘旋。我只是在自己的脑袋子中打圈子,宇宙中的事物我知道了些什么?啊啊,我是什么也不曾知道!”“惠施呀!你是我唯一的知己!从前我到楚国的时候,我看见有位郢人泥壁,泥水滴污了他的鼻端,如像苍蝇子的翅膀一般菲薄。他请来那高明的匠石,用起斧头如使风一样,把他鼻上的泥翳斫了。啊,我的灵魂全蒙在一层如苍蝇翅膀般菲薄的泥翳里,能够抓得到我的痒处的,四海虽大,只有你惠施一人。惠施呀!你是我唯一的知己,我望你也如匠石一样,把我全灵魂上的泥翳斫掉了罢!”他一想起他的惠施,恨不得立刻就飞去和他见面。但是,此刻的惠施呢?他在做梁国的宰相。梁国和宋国还有好几天的路程。庄周不再回他的陋巷去了,他赉着两袖子的干粮,提起那个髑髅,便一个人飘飘然往大梁走去。“一位提着一个髑髅的疯子!”“一位不吃面包,只嚼麻屑的骗子!”庄周走一路,便引起一路惊怪的风声。有些人揶揄他,但他只觉得无知的人终是可爱,人问他是谁,他也不隐蔽他的名姓,因为他是素来不做这样匿名的勾当的。人问他要到什么地方去,他便说要到大梁去,去见梁国的宰相惠施。不知道庄周名声的人,只当他在说疯话。知道庄周名声的人,只当他是诳人的骗子。堂堂乎天下的大人物庄周,连宰相也不肯做的人,岂肯做这些欺人惑俗的行径吗?他这个浪游的乞丐到底想讨些什么?想讨人的极端的厌恶罢了!假人!假人!别有所求的骗子!风声愈张愈大,人还没有走到大梁,风声早走到惠施的耳朵里了。“哼,奇怪,老庄这一来,是想夺我的宰相了!管他是真是假,总要事先提防。”梁国的宰相惠施一听了庄周来的风声,在他心里便这么打算了下。凡事是要先发制人,要乘着他未见国王之前,先下他一个妖言惑众的罪名,捉拿这个庄骗子。可怜饥渴着友情,饥渴着人的滋味的庄周,他一面嚼麻屑,一面走长路,人还没有走到大梁,惠施早搜拿了他三天三夜了。他才抵大梁城,便被人逮捕着,把他送到惠施的面前。庄周一见惠施,便说不出来的欢喜,正想走去诉说这些年来的契阔,诉说心境的变迁。但是惠施向着他,才厉声一番地骂道:“老庄呀!你真是太丑!你要来夺我的宰相,你正大光明地来就是了,何必要做出那种妖异惑俗的行径!”“啊,惠施!你这说的话,才是孤驹未尝有母啦!”“你别要尽那样假装疯蒙!国法是国法,友情是友情。我已经捉拿了你三天三夜了!”“唉!”庄周到此才长叹了一声,他接着说道:“惠施!我实在是自己欺诳了我自己。你听我向你说一段趣话罢。南方有一种奇鸟名叫鹓雏,它吃的是竹实,饮的是清泉,宿的是梧桐古树。它有一次从南海飞到北海,它是想着北海的冰天雪地何等清洁的。它在路上遇着一只含着死老鼠的鸱鸮,它因为都是同类便招呼了鸱鸮一下。鸱鸮鼓着两个鹅蛋大的眼睛,抬起头向上怒吼:哼,你是要来夺我的死老鼠啦!啊,朋友,你知道这死老鼠是什么?”惠施被庄周抢白了一场,面上发烧,但他也不能把庄周怎么样。因为那时的王侯将相都虚礼贤士,这次惠施的侮辱庄周,只是提防他来夺他的相位,本也不想就要怎么他的。如今宰相的位置是安然无恙,贤士却不可不虚礼的了,他便立刻倒堆一脸的笑容来向庄周赔罪!“朋友,我们打是心疼骂是爱呢,请你别误会罢。”庄周默默不作一声,只是飘然走出大门。他举起手中的髑髅向白云流荡着的青天掷去:“唉,人的滋味就是这么样!人的滋味就是这么样!”1923年6月22日(有删改)1关于文中运用庄子寓言的目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庄子回忆曾和惠施游于濠梁,水中双影,意在突出他和惠施深厚的友情。B庄子在妻子去世后鼓盆而歌的故事,意在体现他面对生死时的乐观态度。C匠石运斧的故事,意在说明惠施是庄子唯一的知己,为下文的投奔做铺垫。D视权贵如腐鼠的故事,讽刺了惠施心胸狭窄,赞扬庄子淡泊名利的品质。2作者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段来塑造庄子这一形象,请结合文本,从三个角度简要分析。3这篇历史小说指向的是现实,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芭蕉花郭沫若这是我五六岁时的事情了。我现在想起了我的母亲,突然记起了这段故事。母亲在幼年时分是遭受过这样不幸的人。母亲在十五岁的时候到了我们家里来,我们现存的兄弟姊妹共有八人,听说还死了一兄三姐。那时候我们的家道寒微,一切炊洗洒扫要和妯娌分担,母亲又多子息,更受了不少的累赘。白日里家务奔忙,到晚来背着弟弟在菜油灯下洗尿布的光景,我在小时还亲眼见过。我至今也还记得。母亲因为这样过于劳苦的原故,身子是异常衰弱的,每年交秋的时候总要晕倒一回,在旧时称为“晕病”,但在现在想来,这怕是在产褥中,因为摄养不良的关系所生出的病吧。“晕病”发了的时候,母亲倒睡在床上,终日只是呻吟呕吐,饭不消说是不能吃的,有时候连茶也几乎不能进口。像这样要经过两个礼拜的光景,又才渐渐恢复起来,完全是害了一场大病一样。芭蕉花的故事是和这“晕病”关联着的。在家乡,相传这芭蕉花是治“晕病”的良药。母亲发了病时,我们便要四处托人去购买芭蕉花。但这芭蕉花是不容易购买的。因为芭蕉在我们四川很不容易开花,开了花时乡里人都视为祥瑞,不肯轻易摘卖。好容易买得了一朵芭蕉花了,在我们小的时候,要管两只肥鸡的价钱呢。芭蕉花买来了,但是花瓣是没有用的,可用的只是瓣里的蕉子。蕉子在已经形成了果实的时候也是没有用的,中用的只是蕉子几乎还是雌蕊的阶段,一朵花上实在是采不出许多的这样的蕉子来。这样的蕉子是一点也不好吃的,我们吃过香蕉的人,如以为吃那蕉子怕会和吃香蕉一样,那是大错而特错了。有一回母亲吃蕉子的时候,在床边上挟过一箸给我,简直是涩得不能入口。芭蕉花的故事便是和我母亲的“晕病”关联着的。我们四川人大约是外省人居多。外省籍的四川人各有各的会馆,便是极小的乡镇也都是有的。我们的祖宗原是福建的人,在汀州府的宁化县,听说还有我们的同族住在那里。我们的祖宗正是在清初时分入了四川的,卜居在峨眉山下一个小小的村里。我们福建人的会馆是天后宫,供的是一位女神叫做“天后圣母”。这天后宫在我们村里也有一座。那是我五六岁时候的事了。我们的母亲又发了晕病。我同我的二哥,他比我要大四岁,同到天后宫去。那天后宫离我们家里不过半里路光景,里面有一座散馆,是福建人子弟读书的地方。我们去的时候散馆已经放了假,大概是中秋前后了。我们隔着窗看见散馆园内的一簇芭蕉,其中有一株刚好开着一朵大黄花,就像尖瓣的莲花一样。我们是欢喜极了。那时候我们家里正在找芭蕉花,但在四处都找不出。我们商量着便翻过窗去摘取那朵芭蕉花。窗子也不过三四尺高的光景,“但我那时还不能翻过,是我二哥擎我过去的。我们两人好容易把花苞摘了下来,二哥怕人看见,把来藏在衣袂下同路回去。回到家里了,二哥叫我把花苞拿去献给母亲。我捧着跑到母亲的床前,母亲问我是从甚么地方拿来的,我便直说是在天后宫掏来的。我母亲听了便大大地生气,她立地叫我们跪在床前,只是连连叹气地说:“啊,娘生下了你们这样不争气的孩子,为娘的倒不如病死的好了!”我们都哭了,但我也不知为甚么事情要哭。不一会父亲晓得了,他又把我们拉去跪在大堂上的祖宗面前打了我们一阵。我挨掌心是这一回才开始的,我至今也还记得。我们一面挨打,一面伤心。但我不知道为甚么该讨我父亲、母亲的气。母亲病了要吃芭蕉花,在别处园子里掏了一朵回来,为甚么就犯了这样大的过错呢?芭蕉花没有用,抱去奉还了天后圣母,大约是在圣母的神座前干掉了吧?这样的一段故事,我现在一想到母亲,无端地便涌上了心来。我现在离家已十二三年,值此新秋,又是风雨飘摇的深夜,天涯羁客不胜落寞的情怀,思念着母亲,我一阵阵鼻酸眼胀。啊,母亲,我慈爱的母亲哟!你儿子已经到了中年,在海外已自娶妻生子了。幼年时摘取芭蕉花的故事,为甚么使我父亲、母亲那样的伤心,我现在是早已知道了。但是,我正因为知道了,竟失掉了我摘取芭蕉花的自信和勇气。这难道是进步吗?(一九二四年八月二十日夜,写于福冈,有删改)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寄情于芭蕉花,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之情,也突显了一生劳苦的母亲恪守传统道德的精神品质。B摘芭蕉花为母亲治病,在“我”看来,是非常自然的事。但在母亲看来,攀摘了圣地中的芭蕉花,等于拿走了供奉给神灵的祭品,这是对祖先神灵极大的冒犯和亵渎,所以母亲又气又急。C芭蕉花的故事是和母亲的“晕病”关联着的,作者虽说芭蕉花是治“晕病”的良药,但也隐喻了当时社会医术不够高明。D作者把对苦难母亲的怀念与当时漂泊海外的处境联系在一起,装满了酸楚的思念,诚挚而动人。5对文章写作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托物言志,借芭蕉花抒发情怀。作者在怀想母亲的同时,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于理想、信念执着坚定的追求。B作者以散点聚焦的方式组织生活事件,拉家常似的讲述自己的故事,回忆中对母亲的绵绵情思如抽丝一般细细地扯出。C“但是,我正因为知道了,竟失掉了我摘取芭蕉花的自信和勇气。这难道是进步吗?”散文所有看似东鳞西爪的叙述,最终都指向文章这最后一问,这是散文的文眼所在。D写出具有药用功能的芭蕉花的稀有和难以寻觅之后,作者没有直接写芭蕉花的故事本身,而是宕开笔墨,叙述父亲的家世,即天后宫与郭沫若祖辈关系,从全文看是偏离了题意。6联系全文,说说“我”和二哥只不过摘了一朵芭蕉花,父亲、母亲为什么会那么生气。7谈谈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但是,我正因为知道了,竟失掉了我摘取芭蕉花的自信和勇气,这难道是进步吗?”这句话的。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月光下郭沫若傍晚,孩子已经埋在土里了。帮忙埋葬的两位老百姓荷着锄头已经回去了好一会,天空一片暗黑,只有东边的地平线上有增涨着的光潮,预告着新月在准备出土。丝毫风息也没有,也没有什么声音,四围的林木和稻粱在整天的炎热之下刚好渡过了来,依然还不敢喘气,炎热的余威明明潜伏在近处,说不定那月光的前驱怕还是太阳的残辉啦。只有逸鸥的耳里时时听着凄凉的孩子的呻吟,那呻吟好像从远远的卫生所里面传来,也好像是从近近的小土堆里吐出这小土堆,这把孩子的尸骸掩藏着的小土堆,恨不得一抱抱回去,就和孩子裹在毛毡里那样的呀!真是奇怪,自己总以为会比孩子们早死的,怎么这个被结核菌已经烧枯了的身子偏支持了一年多,活鲜鲜的嫩苗仅仅五天工夫就死掉了呢!逸鸥坐在那小土堆前面的草地上,头垂覆在两只撑在膝盖上的手里。大小不相应地成了小土堆前的一个石狮。月亮拼命地从云头迸出来了,差不多快要整圆的一个月亮。但有一朵稠黑的云头从相对的一边天壁涌起,微微的在闪着电。清冷的月光下,虫子胆怯地在草丛里开始晚奏了。几条粗细不等的灰白的光,筛进了竹林来,冰冷地投射在这人形的石狮头上。假使没有远处另外的几条更粗大的,眼却不能见的线,同时来牵引着这石狮,他怕始终是不会动的吧?但那戴着英国式的米色盔帽的头,终于抬起来了,正受着透射进来的月光,洼陷着的两眼有点发红。两面的颧骨突露着很明显的轮廓。脸,呈着暗灰色,菲薄的嘴唇在痉挛。右手探寻着旁边的一条竹根杖,逸鸥终于站立起来了。中等以下的小巧身材,穿着的一套米色西装和那米色的盔帽一样,记载着五年来的抗战的历史。它们是在五年前和它们的主人一道流亡到这陪都郊外的乡下来的。逸鸥满背灰光,向着新起的小土堆静立着。“仪儿,你安静睡吧,睡吧!你这小坟堆,我真想把你抱着,一抱抱回去呀,就给用毛毡裹着我的仪儿一样。”他喃喃自语,执拗地发出了声来。”“也好,仪儿,你安静睡吧,睡吧!我想你睡在这儿,比睡在你肺结核患者的爸爸旁边,比睡在你劳瘁得和纸扎人一样的妈妈旁边,总要舒服些吧。没有蚊子再来咬你了也没有饥寒苦你了你安安静静地睡吧。”“仪儿,你安静睡吧,睡吧!你爸爸反正不能长久保护你们的,不仅不能保护你们,反而要害你们。你妈妈也的确是太劳瘁了。抗战以来一年一个地生育了你姐弟三人。由南京武汉而重庆,不断地在烽火中流离,衣食住都赖她一个人料理,现在还要服侍着我这个痨病的爸爸。仪儿,你是疼惜你妈妈的,你现在安安静静地睡,也用不着再要你妈妈替你打扇了。”似乎有想流眼泪的意思,但只如那人人都在望雨的天空,却仅空空地闪了几下电。像浓烟一样涌起的稠云,也像浓烟一样,消散了。回到家,一封很厚实的信在桌上,他连忙地打开了来,里面却抽出了一束钞票,外面裹着几张信笺,粗大的字迹写道:今天城里送了一千块钱来,是文艺奖助金保管委员会送给你做医药费的,望你收下,把收条写好寄去。此事望你不要固执。朋友们都很关心你,保委会也完全出于诚意。这对于你作家的清誉是丝毫不会损坏的。望你千万不要固执。祝你阖家都好,小朋友们的病好了吗?逸鸥走到书案旁边,找到了一张旧的原稿纸,一点一画地写出了秀丽的字与行:我感激你。一千元,我就照你的意思领受了,可我要恳求你几件事。一,我前年借了××大学图书馆六本书,不幸在城被炸,焚毁了。今受该馆来函催缴(原函奉阅),无法缴还。我恳求你由这一千元内拨三百元寄去,以作赔偿。二,未病前曾为儿童剧社讲书,讲错了“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田田”两个字。误了小朋友们,至今耿耿在心。我恳求你拨二百元献给该社,以作购置小型辞源之用。三,仪儿已于今午夭折,仅仅四年的生命便夭折了。生前承你关心,已约好送保育院,可不幸已经夭折了。我作为仪儿还是在生的一样,恳求你拨五百元献给保育院,并以报答保育院允我寄托仪儿的厚谊。四,仪儿死去,掩埋费用了四百元,系向房东告贷。我现在手中不名一钱,恳求你用你自己的钱为我偿还,我是感德无量。以上种种请求,我相信你一定能够原谅我,你也一定能够答应我。封装好信后,他是想踏进那未知的世界里去了,而且不仅是他一个人,还要连同着他的妻,他的还活着的一对儿女。麻绳诱惑着他,他又掉过头去,但他的黑影使他吃了一惊。“珍儿的爹,你睡了吧。”他的夫人从蚊帐中叫出,“你的病再闹翻了,又怎么办呢?”他又想哭了,但眼睛却很干涩。把信来揣在裤包里,率性把菜油灯吹熄了,退在睡椅上躺着。他是在等待,等待他的夫人睡熟,但他那疲倦不堪的身体却没有听从他的意志。月亮从后壁的窗上照进了房里,斜射过衣帽架,仿佛仅存的活物一样,慢慢地在黑幕上拖着步子。逸鸥好一会都没有动静,等他的夫人下床来,替他把头上挂着的小圆帐轻轻地放下来罩着的时候,他丝毫也没有觉察。虫子的声音不断地在四处叫。1941年7月(有删改)8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逸鸥安葬孩子时,“稠黑”的云头涌起,“闪着电”,胆怯的虫声,动静结合,让读者感触到浓浓的哀情。B“却仅空空地闪了几下电”,照应了前面的“微微的在闪着电”,都是借环境描写烘托逸欧悲伤的心情。C“一抱抱回去”两次心理描写的反复,凸显了逸鸥在战乱中贫病交加失去爱子陷入绝境的心酸。D小说以小见大,以逸鸥一家的悲惨遭际,巧妙地控诉了国民党让进步作家乃至普通民众流离失所、陷于绝境的社会现实。9关于逸鸥人物形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悲痛的父亲形象。坐在坟前,成了“一个石狮”,形象写出其丧子的悲痛。B自责的父亲形象。爸爸“不能长久保护你们”“反而要害你们”写出其自责无法照顾好孩子。C悲苦的知识分子形象。孩子夭亡,自己生病,一文不名,写出知识分子的困窘。D爱妻的丈夫形象。他“等待,等待他的夫人睡熟”,突出其对妻子的疼爱。10月亮或是月光的变化突显着逸鸥内心的变化,请结合文本分析这一效果是如何达成的?11沈从文曾在日出杂志上刊文论郭沫若,认为从其发表的作品看,郭沫若更“适宜作新时代的抒情诗”。请结合本文和沈从文的评价,谈谈郭沫若小说的特点。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马克思进文庙(节选)郭沫若十月十五日丁祭过后的第二天,孔子和他的得意门生颜回子路子贡三位在上海的文庙里吃着冷猪头肉的时候,有四位年轻的大班抬了一乘朱红漆的四轿,一直闯进庙来。子路先看见了,便不由得怒发冲冠,把筷子一掼,便想上前去干涉。孔子急忙制止他道:由,你好勇过我,无所取材呀!子路只得把气忍住了。回头孔子才叫子贡下殿去招待来宾。朱红漆的四轿在圣殿前放下了,里面才走出一位脸如螃蟹、胡须满腮的西洋人来。子贡上前把这西洋人迎上殿去,四位抬轿的也跟在后面。于是宾主九人便在大殿之上分庭抗礼。孔子先道了自己的姓名,问来客姓名,原来这胡子螃蟹脸就是马克思。这马克思的名字,近来因为呼声大高,早就传到孔子耳朵里了。孔子素来是尊贤好学的人,你看他在生的时候向老子学过礼,向师襄学过琴,向苌弘学过乐;只要是有一技之长的人,他不惟不肯得罪他,而且还要低首下心去领教些见识。要这样,也才是孔子之所以为孔子,不象我们现代的人万事是闭门不纳,强不知以为知。孔子一听见来的是马克思,他便惊喜着叫出:啊啊,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呀!马克思先生,你来得真难得,真难得!你来到敝庙,有什么见教呢?马克思说:我是特为领教而来。我们的主义已经传到你们中国,我希望在你们中国能够实现。但是近来有些人说,我的主义和你的思想不同,所以在你的思想普遍着的中国,我的主义是没有实现的可能性。因此我便来直接领教你:究竟你的思想是怎么样?和我的主义怎样不同?而且不同到怎样的地步?孔子听了马克思的话,连连点头表示赞意,接着又回答道:我的思想是没有什么统系的,因为我在生的时候还没有科学,我是不懂逻辑的人。假如先把我的思想拉杂地说起来,我自己找不出一个头绪,恐怕也要把你的厚意辜负了。所以我想,不如请你先说你的主义,等我再来比对我的意见罢。好的,好的,在谈我的主义之先,不得不先说明我的思想的出发点。我们既生存在这个世界,应当探求的便是我们的生存要怎样才能够得到最高的幸福,我们的世界要怎样能够适合于我们的生存。我要请问你:假使这个出发点我们早就不同,那么我们根本上走的是两条路,我们的谈话也就没有再往下继续的必要了。马克思刚把话说完,子路不等孔子开口便先抢着说道:是呀,我夫子最注重民生,所以说“地之大德曰生”。是的,孔子又才接着说下去:我们的出发点可以说是完全相同的。不过你要想目前世界适合于我们的生存,要怎样的世界才能使我们的生存得到最高的幸福呢?你定然有这样个理想的世界,你的理想的世界是怎样的呢?你问我的理想的世界吗?好啊,你真问得好啊!正如你所问的一样。我是有一个至高至远的理想的世界,我怕是一个顶理想的理想家呢。我的理想的世界,是我们生存在这里面,人要能和一人一样自由平等地发展他们的才能,人人都各能尽力做事而不望报酬,人人都各得生活的保障而无饥寒的忧虑,这就是我所谓“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共产社会。这样的社会假如实现了的时候,那岂不是在地上建筑了一座天国吗?啊哈,是的呀!这回连庄重的孔子也不禁拍起手来叫绝了。你这个理想社会和我的大同世界竟不谋而合。请让我背一段我的旧文章给你听罢。“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谓大同”,这不是和你的理想完全一致吗?孔子拉长声音背诵了他这段得意的文章来,他背到“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尤为摇头摆脑,呈出了一种自己催眠的状态。但马克思却很镇静,他好象没有把孔子这段话看得怎么重要,孔子在他的眼中,这时候,顶多只是一个“空想的社会主义者”罢?所以他又好象站在讲坛上演说,说起他的道理来。不过呢,马克思在这个折转联接词上用力地说:我的理想和有些空想家不同。我的理想不是虚构出来的,也并不是一步可以跳到的。我们先从历史上证明社会的产业有逐渐增殖之可能,其次是逐渐增殖的财产逐渐集中于少数人手中,于是使社会生出贫乏病来,社会上的争斗便永无宁日啊,是的,是的。孔子的自己陶醉还未十分清醒,他只是连连点头称是。我从前也早就说过“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孔子的话还没有十分落脚,马克思早反对起来:不对,不对!你和我的见解终竟是两样,我是患寡且患不均,患贫且患不安的。你要晓得,寡了便均不起来,贫了便是不安的根本是的,是的!孔子也依然在点头称是。我也说过“庶矣富之富矣教之”“足食足兵民化之矣”的为政方略,尊重物质本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思想;管子也说过“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所以我的思想乃至我国的传统思想,根本和你一样,总要先把产业提高起来,然后才来均分。大家连饭也还不够吃的时候,总不应该容许少数人吃海参鱼翅。啊,是的!马克思到此才感叹起来:我不想在两千年前,在远远的东方,已经有了你这样一个老同志!你我的见解完全一致,怎么有人曾说我的思想和你的不合,和你们中国的国情不合,不能施行于中国呢?哎!孔子到此却突然长叹一声,他这一声长叹真个长,长得足足把二千多年闷在心里的哑气一齐都发泄出了。哎!孔子长叹了一声,又继续说道:他们哪里能够实现你的思想,连我在这儿都已经吃了二千多年的冷猪头肉了!什么?你的意思是中国人不能实现你的思想吗?还讲得到实现!只要能够了解,信仰你的人就不会反对我了,信仰我的人就不会反对你了。师徒四人立在殿上。看马克思的大轿已经抬出西辕门了,又回到席上,把刚才吃着的冷猪头肉从新咀嚼。1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分庭抗礼”寄寓了作者在特定历史时期如何对待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孔子儒学关系的独特看法。B“脸如螃蟹,胡须满腮”形象地写出了马克思的外貌特征,作者用大量心理和语言描写来塑造马克思。C“怒发冲冠,把筷子一掼,便想上前去干涉”“不等孔子开口便先抢着说”都写出了子路鲜明的性格。D本文构思巧妙,主要采用孔子和马克思对话的形式,使叙事节奏紧凑,有利于表现两个人物的思想主张。13关于文中孔子和马克思对话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马克思认为自己和孔子谈话继续下去的前提是他们的“思想的出发点”必须一致。B二人的思想都强调物质基础的重要性,但“不患寡”“不患贫”是二人的分歧所在。C孔子认为马克思关于“共产社会”的阐述与自己“大同世界”的内涵完全一致。D对话中马克思与孔子最大的区别是,马克思重在说“异”,而孔子所求在“同”。14文中三次提到吃“冷猪头肉”,分别有何用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15这篇文章有“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的特点,其中“因由”指文献中的相关记载,“点染”指创作者的自由发挥。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并举例说明。答案1 B2 心理描写。作者注重对庄子内心活动的描写,反复描写“我是饥渴着人的鲜味”“你是我唯一的知己”,以及回忆曾经和惠施的交往,意在塑造庄子对友情的渴盼,对朋友的信任。语言描写。在被惠施误解后,庄子给惠施讲鸱鹗腐鼠的故事,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讽刺了惠施,塑造了庄子机智幽默、鄙弃功名利禄的形象。对比。作者描写惠施认为庄子是为了夺取他的宰相之位,事先提防,先发制人,用惠施的小人之心、心胸狭窄,对比塑造了庄子清高自守、淡泊名利的形象。侧面衬托。作者通过描写周围群众对庄子的揶揄、误解,侧面衬托出庄子心胸旷达、洞明世事。3郭沫若虽然在写历史小说,但没有忘记现实。他大胆改造史料,塑造庄子形象,针砭现实。庄子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去投奔“唯一的知己”当了宰相的惠施,谁知惠施闻讯后竟误以为庄子要来与他争夺相位,就派人严加搜捕,把庄子捉来,鞭挞了当时的从政者猜忌他人、伪诈弄权的现象。庄子渴盼生机、友谊,但惠施的做法让他备受打击,发出了“人的滋味就是这么样”的悲叹,批判了当时世态的炎凉,人情的淡薄。4C5D6父母亲怕自己的孩子染上坏毛病,希望他们做诚实、正直的人。天后宫是代表宗族信仰的地方,偷摘了天后宫的芭蕉花,是对宗族列祖的大不敬。7示例一:儿时,为了能治好母亲的“晕病,看到芭蕉花没有多想摘得摘不得,有一种义无反顾的勇气。长大后,明白了更多的道理,做一件事情反而变得顾虑重重,难以付诸行动。想得更周全固然是成熟的表现,然而因此失去了自信和勇气,不能算是进步。这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经历中都会遇到的困惑吧。示例二:天后宫代表着宗族利益,代表着祖先神灵。而自己的母亲宁可不治病也不愿摘取宗祠里的芭蕉花,这种道德是合乎人性的吗?中年的郭沫若,把童年时摘取神灵面前的供物这一举动,看成具有一种象征意义的事件,那就是对陈规陋习的挑战,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反抗。所以用这样的反问来表达自己的困惑。(从所得与所失两个方面谈感想,言之成理即可)8、A9D10、描写新月“准备出土”,写出逸鸥内心盼望孩子能如这新月一般从土里钻出来复活,这是他在失去孩子之后在巨大的打击之下的妄想,写出他内心的痛苦;写月亮从云头迸出来,暗示时间的流逝,而此时逸鸥终于从痛苦麻木幻想中挣扎出来,接受了孩子死去的现实,甚至开始自我安慰;写月亮照进房里,仿佛仅存的活物一样,写出逸鸥内心的绝望。11“适宜作新时代的抒情诗”,就是用近似诗歌的抒情方式表达对新时代的呼唤。文中的逸鸥是一个进步的知识分子,然而在当时的社会中,他身患疾病,孩子也因肺结核而死去;他在抗战中辗转流离,不能保护和养活自己和家人,一家人生活悲惨,在丧子的打击下甚至想要带着家人一起去死。逸鸥的生活正是当时社会中知识分子的缩影,他们流离失所、陷于绝境,但黑暗是黎明的前奏,文章在极度绝望中表达了对新时代的呼唤。文章借助月光、月亮、闪电等环境描写,象征了旧社会急需要一场狂风暴雨来荡涤腐朽,呼唤新生,情感抒发含蓄而蕴藉,具有诗歌的特征。12、B13B14第一次写孔子在文庙里“吃冷猪头肉”,与马克思由四位中国大班抬着朱红漆四轿闯进文庙的出场方式形成鲜明的对比,一冷一热,孔子的思想受到冷遇和马克思主义得到热捧之间形成对比。第二次写孔子感叹“连我在这儿都已经吃了二千多年的冷猪头肉了”,意在表明孔子的思想在中国不能很好地得到实施。第三次写孔子“又回到席上,把刚才吃着的冷猪头肉从新咀嚼”,与开头呼应,形成首尾圆合的结构特点,也预示着孔子的思想在中国继续受到冷遇。15“取一点因由”指从相关文献记载中选取真实的人物,例如文中孔子、马克思、子路、子贡都是文献中有记载的真实人物。并且人物的性格也与文献中的记载相同,如孔子的好学谦逊、子路的鲁莽草率。人物的个别语言在文献中有记载,如“好勇过我,无所取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等。“随意点染”指作者利用历史材料加以丰富的想象而重新构成事件的发展,例如将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思想的两个人放在文庙来一场对话,把西方圣哲和东方古圣放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使之相碰撞、相交锋,将两位圣哲学说的异同展现出来,同时写出在对人类生活本真状态的追求及对理想社会的建构等方面,两种思想不无融通之处,从而得出了孔子的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相互沟通并进行对话交流的结论,为今天的文化交融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