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地理教案6篇 初中地理教案人教版全套.docx
-
资源ID:94931231
资源大小:31.96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关于初中地理教案6篇 初中地理教案人教版全套.docx
关于初中地理教案6篇 初中地理教案人教版全套关于初中地理教案1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联系。 2.使学生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和人民生活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和主要的工业地区、工业城市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4.使学生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 结构分析 本节教材分为“工业与我们”“工业的空间分布”和“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三个标题内容。这三部分内容是前后联系的,形成一个整体。教材内容贯穿的一条主线是:发展工业的重要性,我国工业的分布现状,工业未来发展方向。 教材第一个标题下,讲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以钢铁工业和汽车工业为例,利用景观图片结合文字说明,形象地介绍了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和类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对工业生产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其次,强调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工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源泉,是国家经济自主、政治独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第三,强调了工业与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人们每天都会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工业品,享受工业带给我们的幸福和快乐。并且,教材通过活动练习“观察我们的家”,使学生加深对工业生产过程的认识,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通过第一个标题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要实现国强民富,必须大力发展工业生产,充分认识到发展工业的重要性。 教材在第二个标题下,内容安排上采取了“由面到点”的呈现方法。首先是概括地介绍了我国工业的分布大势,使学生对我国工业的空间分布现状有一个总体了解。然后,在活动练习中,以“辽中南工业区”和“沪宁杭工业区”为例,分析其工业分布的类型及特点,分析影响工业的形成和分布的各自条件,从中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教材在第三个标题下,首先介绍了高新技术产业的概念和特点;第二,介绍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第三,讲述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地区发展差异和不同的产业开发重点。教材在最后安排了活动练习。通过活动练习内容可以使学生明确,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代表了我国工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内容点析 1.教材在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什么是工业,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和类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的相互联系性。教材运用图4.24直观地进行了说明。处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将出现不同的工业部门和类型。例如开采矿产,采伐森林等,是“从自然界取得物质资源”的工业;冶炼钢铁,制造水泥等,是“对原材料进行加工”的工业;生产汽车,制造机器,是“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后再加工”的工业。工业生产过程中上一个生产阶段的产品,是下一个生产阶段的原料,体现了工业生产具有阶段性、相互联系性和计划性的特点。 2.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教材利用插图表现了农业生产、城市建设、科学研究、国防现代化与工业的关系。通过几个侧面,使学生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3.工业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每天都会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工业品,享受工业带给我们的快乐和便利。教材在活动练习1中,设计了“仔细观察我们的家”的内容,让学生由某一件家具找出人们生活与各工业部门的联系,同时找出在工业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各工业部门的相互联系。通过活动练习,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工业生产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4.了解我国工业的分布大势。我国的工业分布,有沿海、沿河、沿交通线分布的特点。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集中在沿海地区,包括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等。教材运用图4.26(“我国工业的分布”)突出了上述重点内容。 5.合理分布工业是工业建设中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需要综合考虑。首先,要考虑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第二,要考虑发挥地区条件的优势,扬长避短;第三,要考虑城乡结合,带动乡镇经济的发展;第四,要考虑带动老、少、边、穷地区的经济发展;第五,要考虑当地的工业基础和劳动力构成;第六,要考虑国防安全等。教材在活动练习1中,以资源配置较好的辽中南工业区为例,提出了本地资源条件对工业分布的影响的问题;在活动练习2中,以资源配置不好的沪宁杭工业区为例,提出了如何发挥本区市场条件和交通运输条件优势的问题。通过这些练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分析工业分布问题的方法。在活动练习3中,安排了由学生选取一些例子,分析交通运输条件对工业分布的影响,这使学生又一次获得锻炼其分析能力的机会。在活动练习4中,涉及到工业的分布与乡镇企业发展的关系,这在我国当今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6.关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概念和特点。高新技术产业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现代高新技术产业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产业,产品具有“高、精、尖”的特点,科技投入的含量很大,产品更新换代很快。 7.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大城市,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教材运用图4.31(“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展示了我国沿海开发区、内陆和沿边开发区的分布。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除青藏地区外,各省区多在条件较好的中心城市建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形成了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空间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 8.关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结构。沿海地区科技力量雄厚,经济发达,形成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科技园区型高新技术产业;沿边地区利用其地理优势,依靠国家的开发政策,发展了以组装、加工为主的贸易导向型产业;内地地区依靠资源优势和工业基础,形成了以有色冶金、机械制造、电子、航空航天等工业为主的与国防军工有密切关系的产业。 9.教材在最后的活动练习中,安排了材料阅读内容。三则短文中,第一个短文介绍的是高新技术产业对上海这个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所起的作用;第二个短文介绍的是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对北京市的经济发展所起到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第三个短文介绍的是国际互联网这一快捷的信息传递方式,应用于工业企业的供、产、销中,将会改变企业的传统生产方式,带来一场新的工业革命。三则短文共同明确了一点,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我国工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建议 建议本节安排23课时。 1.引导学生观察:图4.25“张梦的家”,我们的教室,找出工业产品,并说出相关的工业部门,使学生认识到工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习工业生产的兴趣。 2.播放有关工业生产过程的录像,增加学生对工业生产过程的感性认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 1.关于工业生产过程的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读图4.24“什么是工业”,并分析得出工业生产的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从自然界取得物质资源阶段,对原材料进行加工阶段,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后再加工阶段。然后,可以汽车的轮胎为例,“追根寻源”上个生产阶段,即合成橡胶工业和石油工业。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汽车工业和轮胎制造业相互的按比例发展关系。由上述内容可让学生归纳出工业生产过程的阶段性、相互联系性和计划性的特点。 2.关于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的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阅读农民、建筑师、科学家、军人对工业重要性的评述,使学生认识到工业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之一。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扮演多种角色,例如医生、记者、电视节目主持人、售货员等,从各自行业角度寻找与工业生产的联系,体会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3.完成活动练习1、2两题内容。 由于电视机内部零件复杂,学生绘制生产联系图的难度较大,故只要求学生绘出灯具、餐桌、食品的生产联系图。在此基础上,再找出分属于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各个部门。 1.引导学生读图4.26“我国工业的分布”,分析我国工业的分布大势。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出:京广线、京沪线、哈大线等铁路沿线的工业城市;黄河、长江沿线的工业城市;沿海四个工业区的位置和范围,以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的工业区是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应作为重点内容。 2.完成活动练习1内容。引导学生读图4.27“辽中南地区”,识别矿产符号,了解辽中南地区有哪些主要的资源;识别表示各种工业部门的图例符号,了解辽中南地区的工业分布。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辽中南工业区资源条件对工业分布的影响;辽中南工业区各工业部门的相互联系。 3.完成活动练习2、3内容。引导学生读图4.28“沪宁杭地区”,组织学生讨论:上海有哪些主要工业,对比辽中南地区的工业有什么不同?(上海的轻、重工业都很发达,辽中南的工业则以重工业为主)。上海附近煤、铁资源匮乏,从市场的角度,分析上海发展钢铁工业的原因。读图分析沪宁杭地区有哪几种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条件对其工业分布的影响。 4.完成活动练习4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乡镇企业蓬勃发展,使工业的分布和农业的分布紧密地结合起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有利于因地制宜地发展工业,促进农业的发展,缩小城乡差别,增加农民收入,整体脱贫致富。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给学生介绍乡镇企业的典型事例,例如江苏的华西村、北京的韩村河等,然后组织学生讨论。针对活动练习4内容,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的资料(报纸、杂志、因特网),组织学生课堂讨论。 1.教师引导学生读图4.30“高新技术产业结硕果”,帮助学生理解高新技术产业的内涵:高新技术产业是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很高。 2.教师引导学生读图4.29“北京高新技术园区”,找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位置。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中关村科技园区或其他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录像,引导学生分析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特点。 3.教师引导学生读图4.31“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析得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分布特点: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除青海和西藏外,其他省区的中心城市都建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4.地理位置不同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具有不同的产业开发重点。针对这一内容,教师可以举出我国沿海、沿边和内地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实例,向学生介绍。 5.完成活动练习1、2、3内容。教师可让学生阅读三则短文,然后重点针对练习2内容,进行分组讨论,最后班级交流。 关于初中地理教案2 新课程理念: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然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下面我就海陆分布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当作案例来进行分析一下。 一、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师:同学们,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早已广被接受,但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看到的地球却是一个蔚蓝色的美丽的星球。他说:“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它应叫做水球。”那么到底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 学生活动 1、观察地球仪和火箭升空的动画演示,觉得新奇 2、学习小组讨论:是地球还是水球? 3、由学生讨论后请学生代表发言,在此基础上教师归纳。 评析: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激发了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二、动手观察 探究新知,观察思考,深入自学 1、师:引导学生旋转地球仪,开展“拥抱地球”活动,观察任何半球是陆地大还是海洋大?最后统计学生的拥抱结果,从而得出结论。(海洋比陆地大) 2、师:这个结果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讲是很容易的,而古代人认识海陆分布有没有那么容易呢?接下来就让我们来认识几位著名的探险家和他们为人类认识世界所作的贡献吧。 3师: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 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海洋还是陆地? 学生活动 1、随机的用双手拥抱地球,看看他们的右手大拇指所指的地方是海洋还是陆地。 2、观看展示 3、观察不同的地图进行分析判断 4、学生踊跃回答问题 师:无论是哪个半球,海洋面积总是比陆地大,接下来请学生在图中找出海洋有几种表示方式?(海、洋、海峡) 师:看完海洋,我们一起来看我们熟悉的陆地吧。(引导学生区别大陆、半岛、岛屿和大洲) 学生看图巩固陆地和海洋的各种表现形式,并回答问题 评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躯体、自己的感官、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基础、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规律。正如每个人都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物质营养一样,每个学生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精神营养。这是别人不能代替,也不能改变的。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感知,代替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教师只能让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的能力,使学生在使用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培养学生分析资料、提取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学生也体会人类的认识世界是需要不断的探究和拼搏的,追求真理是人类的永远的目标。 三、师生互动 突出重点 1、师:在地球的广大的海洋和陆地我们可以用六个字含盖全部。 (七大洲四大洋) 2、教师指导并和学生一起找七大洲四大洋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太大印北” 3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各大洲的轮廓及分布特征 4、引导学生在空白图上填写七大洲和四大洋以及大洲的界线(大多数学生可以完成,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向组长和老师求助) 学生活动: 1、请一位同学带领全班学生认识七大洲、四大洋 2、让全体同学根据世界地图,说出主要大洲的分界线。 3、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各大洲的轮廓以及和四大洋相对位置 4、各小组在空白图上填写七大洲四大洋以及大洲的界线 评析:师生互动有利于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教师为学生的认识和发展提供种种有利条件,通过启发、引导、讲解、示范、督促、评价等等手段,使学生知道“应该学”和“怎么学”,使学生从愿意学、喜欢学到离开了教师也能学,这就是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教师因势利导,给学生自读、思考、质疑、认识、练习等独立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活动成为“多向”的信息交流,教学过程成为“立体结构”。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己阅读、独立思考、相互议论如能和教师释疑和谐运转,学生不仅能学得深刻,而且能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增强自我意识,充分发挥主动精神。 关于初中地理教案3 : 1、了解不同类型国家的人口、面积、制度等方面的不同 2、知道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布的特点 3、理解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差异 : 1、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布的特点 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差异 一、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一:阅读课本P87文字,结合1999年资料,了解世界不同类型国家的情况 1、目前,全世界_亿人,分别居住在_多个国家和地区。 2、俄罗斯的领土面积广大_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_的国家,_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被称为_。 3、中国是世界_人口大国,澳大利亚是一个_的国家。 4、从政治体制看,中国是_国家,美国是_国家 5、背诵课本P87的1999年资料中,面积前10位的国家,人口居世界前10位的国家 学习任务二:阅读课本P88文字,了解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布的特点 1、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通常可把世界上的国家划分为_和_。发达国家大多分布于_、_、_,主要有_、_、_、_、_、_、_、_、_等。这些发达国家,除_和_外,都分布于_。 2、发展中国家以_、非洲和_的国家为主,绝大部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独立的国家,主要分布于_和_。目前中国也是_。 学习任务三:阅读课本P88-P91,理解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差异 1、阅读第一段,思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有哪些不同?(课本上划出) 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于_的差异造成的。 2、发达国家利用其掌握的_和从发展中国家购买来的_,制造_的工业品,并销往到世界各地,获取_,因而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 3、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于历史上长期受_和_的侵略剥削,大量资源被掠夺,生产品种_,建设资金_,生产效率_,导致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有些国家还处于非常贫困的状态。 4、阅读“南北关系“了解”南北差距“、”南北对话“、”南南合作“ 5、阅读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人口与国内生产总值比较,填空: (1)图5-3发达国家占世界总人口的_发展中国家占_。 (2)图5-4发展中国家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_,发达国家占_。 6、阅读图5-5,了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工农业生产发展差异 7、完成活动题的填表 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各国都应该遵守”_、_、_、_、_“五项原则,以求得共同发展与进步。 二、合作共建 1、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与国内生产总值比较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填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所占的比例 (2)将下列国家同它们所属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所在的大洲,用直线连接起来 (3)根据以上连线并联系”世界政治地图“可以知道,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_洲、_洲和_洲,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_洲、_洲和_洲,从北半球位置分析,发达国家主要位于_半球北部,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_半球的南部和_半球。 三、系统总结 发与一、不同类型的国家(数量、面积、人口、政治体制) 展发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发达国家:主要在_半球, 中达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_半球的南部和南半 国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差异 家家三、发展中国家与人口与国内生产总值差异 发达国家差异工农业生产发展差异、导致差异的主要原因 四、诊断评价 1、有关世界上面积居第二位的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人口也居世界第二位地广人稀属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资本主义国家 A、B、C、D、 2、下列不是我国五项原则内容的是() A、各国应该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B、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C、和平共处,平等互利D、求同存异 3、发达国家大部分位于() A、南半球B、北半球C、亚洲D、非洲 4、下列叙述中,不符合欧美发达国家状况的是() A、交通拥挤,人口增长快B、工农业生产发达,生产水平高 C、市场繁荣,环境幽雅D、受教育程度高,生活质量好 五、课后反思 发展中国家应采取哪些措施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以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 关于初中地理教案4 教材分析 人是社会的主体,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环境,关于世界的人口在迅速增长的这个结论,学生已经了解,但是如何准确、科学的表述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人口的增长速度的变化及其带来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不平衡,分析为什么存在这么大的差异?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还远远不够,本章从人地关系的角度,阐述了有关人口地理方面最基本的一些知识,为今后学生参加生产实践和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人口的增长、分布及人口问题是人口地理中最基本的知识,也是学习本章各部分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第一次接触人文方面的知识,有可能激发学习兴趣,也有可能根本不入门。人口问题是现在社会上出现频率较高的话题,各国、社会各界对人口问题的关注有助于学生的理解,积极运用辩论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人口增长、分布的特点、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状况,以及世界人种的分布。通过地图,能分析影响各地区人口密度的自然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世界人口问题,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意识到“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紧迫性,并从中学会用辩证的眼光去分析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2.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教学难点: 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的概念。 2.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3.人口问题及对策。 关于初中地理教案5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2.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分布大势; 3.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教学过程: 一、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1.请同学们想一想,土地有什么用途? 2.读某县土地利用图,根据图例说出这个县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 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 二、土地资源的分布大势 “世界土地资源利用图”、“世界地形图”、世界自然带图” 1.耕地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2.为什么面积较大的耕地多分布在温带平原及大河流经过的地区? 3.目前哪几个自然带仍保留有大片原始林地? 4.世界上草原面积广阔的地区分布在哪两个自然带内? 耕地:主要分布在温带平原和大河流经地区 林地:主要分布在温带森林和热带雨林地区 草地:主要分布在温带草原和热带草原地区 温带平原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土层深厚,有利于作物生长。大河流经地区,由河流带来的泥沙在大河两岸形成冲积平原,同样土质肥沃,上层深厚,而且灌溉便利,有利于农业发展。 三、土地资源的利用保护 土地抚育着人类,为人类提供了必要的生存条件。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土地,特别是首先人类生存离不开粮食,粮食生产又离不开耕地,而目前耕地却在不断地减少。看71页两幅漫画,说明耕减少的原因? 原因:a.人口增长、计算从1960年到1987年人口从30亿增加到50亿,假如锐地不减少,保持15.8×106km2,则人均耕地减少了多少?实际上由于人口的增加,大量建房、修路,使耕地日益减少 b.水土流失,沙漠扩大。近年来,各国正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土地资源。 关于初中地理教案6 教学目标 (一)借助地图,说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领土组成特点(跨东西半球、亚欧两洲)和首都(莫斯科)。 (二)根据地图和资料,归纳俄罗斯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和各地区气候差异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三)运用统计资料,联系俄罗斯自然条件特点,说明该国开发西伯利亚的情况。 (四)收集资料,说明俄罗斯民族方面的概况。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共分6个小标题。“面积最大的国家”、“平原广大”、“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丰富的资源”、“改革中的经济”、“西伯利亚的开发”,分别介绍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面积、地形特点、气候特点、资源特点、经济特点和区域开发方面的情况。 本节教材第一个标题为国家概况的介绍;第二、三、四个标题内容分别叙述和说明俄罗斯自然地理特征的三个重要方面:“平原广大”和“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为理解俄罗斯农产品和主要农业区分布提供了条件,“丰富的资源”为理解俄罗斯的经济特点和开发西伯利亚作了说明;第五、六个标题内容阐述俄罗斯人文地理特征,可以从中了解俄罗斯的工业、农业城市、港口分布特点及亚洲西伯利亚的开发情况。本节教材的编排结构是: 本节教材图表系统提供3幅地图:图322,说明俄罗斯周围海洋,亚洲与欧洲部分比较,地形区分布及特点,河流与城市。图324,说明俄罗斯地势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东高西低、平原广大”是其地形主要特征。图326,说明俄罗斯主要矿种及产地,特别是石油、黄金、煤、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丰富,本图淡化了矿产地的识记,强调矿产种类及其与工业基地分布的关系。 2幅景观图:一为反映宗教和建筑特色的大教堂,一为贝加尔湖及湖畔的亚寒带针叶林景观。 2张统计表:上扬斯克和莫斯科气候资料分别表明俄罗斯东部西伯利亚受北极地区寒冷气流影响,是北半球的寒极之一,降水较少;而西部东欧平原受大西洋影响,气候较温凉,降水较均匀,是温和的大陆性气候。俄罗斯亚洲与欧洲部分地区差异对比则要求学生通过对比掌握其差异性,也暗示了开发西伯利亚的必要性。补充阅读材料提供了俄罗斯民族方面的概况,为学生收集此方面的资料作了示例。 本节教材还说明了俄罗斯几个方面的世界之最: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大的国家;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是世界上淡水量最多的湖泊;4俄罗斯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 教学重难点 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经济特点 教学方法 读图法、讨论法、谈话法、自学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具准备 挂图:俄罗斯地形图 教学提纲(板书) 一、面积最大的国家 1、位置:跨亚、欧两大洲和东、西半球 2、面积:1708万平方千米 二、平原广大 地势东高西低,平原占 70 三、温凉的气候 大陆性气候明显,东、西部差异大 四、丰富的资源 1淡水资源(贝加尔湖) 2森林资源(亚寒带针叶林) 3矿产资源(石油、黄金、有色金属) 五、改革中的经济 1工业 工业区:欧洲部分、乌拉尔地区、西伯利亚地区 工业中心:莫斯科、圣彼得堡、新西伯利亚 2农业 农业区分布于伏尔加河流域和顿河流域 3城市和港口 首都莫斯科 六、西伯利亚的开发 教学过程 新课导人: 引导学生在“世界政区图”上,找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从中引出俄罗斯 一、面积最大的国家 1、提问:通过预习,谁能告诉我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的面积究竟有多大? 2、展示“俄罗斯地形图”,指出亚、欧两洲的洲界线,得出结论:俄罗斯地跨亚、欧两洲,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 3、引导学生回忆东、西半球分界线(160°E),并和学生一起找出东经160,得出俄罗斯的另一位置特征:地跨东西半球。 (过渡)接下来,我们一起熟悉俄罗斯的海陆位置特征 4、读图322,完成活动1、2题及P77活动2 5、一学生朗读P77材料,了解俄罗斯的民族、语言、宗教 二、平原广大 1读图322,完成活动第3题 2找出上述四大地形区的大致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叶尼塞河,勒拿河。 3叶尼塞河以西均为平原,以东为高原山地,平原面积占俄罗斯领土的70。归纳得出地形特点:平原广大。 4读图324,引导学生归纳俄罗斯的地势特征,很容易看出其地势特点:东高西低。 5、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伏尔加河的位置,注意其流向,注入海洋,在欧洲的地位 三、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1、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册P33俄罗斯气候分布图,思考:俄罗斯最主要的气候类型是哪种?还有哪些气候类型?引出气候类型的学习 2、学生阅读教材思考:俄罗斯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有什么特征? 3、小结:由于俄罗斯疆域辽阔,东西跨经度广,所以气候的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同时也使东西部气候存在较大的差异。 4、引导学生分析上扬斯克和莫斯科的气候资料,归纳二地的气候特征差异,并设问:同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什么上扬斯克的降水比莫斯科的少?气温比莫斯科的低? (过渡)俄罗斯是世界上资源最为丰富的大国之一,那么有哪些丰富的自然资源呢? 四、丰富的资源 1、学生看书思考:俄罗斯有哪些丰富的自然资源? 2、设问:俄罗斯为什么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呢?教师可从气候特点、地形分布及历史开发等方面加以指导。最后出示亚寒带针叶林带分布图。 3、出示“俄罗斯主要矿产资源分布”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主要矿种及矿产地,而后说明俄罗斯石油、黄金产量的世界排名及有色金属矿的分布。 (过渡)俄罗斯丰富的矿产资源为俄罗斯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资源条件。 四、改革中的经济 工业方面 1通过图326和各种资源储量、开采量等资料,学生推断俄罗斯的主要工业部门应该是哪些?而后结合教材P79验证 2、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册P53“俄罗斯工业分布图”,指出俄罗斯的三大工业区并强调俄罗斯的工业主要集在欧洲部分 3、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查找各工业区的工业中心城市并在地图上填注。并设问:这三大工业区能形成主要的工业区的共同因素是什么?(附近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便利的交通),而后进一步从资源条件分析俄罗斯各工业区的工业部门 农业方面 1、回忆俄罗斯气候特征和纬度位置特征,思考:俄罗斯的气候条件对发展农业生产有利吗?你认为制约俄罗斯农业分布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气温因素,俄罗斯的农业一般分布在纬度相对较低、气候较为温和的地区 3、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查找俄罗斯主要农业区东欧平原、伏尔加河流域和顿河流域。并对照图例说出俄罗斯的农产品种类,并进一步强调:俄罗斯的农作物一般都是喜温凉的农作物,这与当地的气候特征是相适应的。 城市与港口方面 根据地图找出首都莫斯科的位置,由教师小结其城市职能。根据地图,让学生围绕俄罗斯疆界找出其进出海洋的港口城市,再由教师加以具体说明东部、北部、西部的主要海港。 (过渡)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和历史的原因,俄罗斯的人口和经济主要集中在欧洲部分,而面积广大的西伯利亚地区却开发不够 西伯利亚的开发 小结已学习俄罗斯的知识,填表对比其亚洲部分和欧洲部分的地区差异。对此表格知识加以对比研究,让学生认识到俄罗斯经济的地区分布与其自然、人文因素分布的不平衡性以及人地关系在空间上存在矛盾。具体指导西伯利亚的开发项目,如:西伯利亚大铁路,贝阿铁路、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炭基地和新西伯利亚高科技园区等。 本节重点图表指导: 图322:指导学生在图上了解俄罗斯地理位置(经度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领土组成(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首都莫斯科;俄罗斯是欧洲国家的主要原因:欧洲部分集中全国四分之三的人口,历史上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地区,主要工业和首都也位于欧洲部分;俄罗斯的四大地形区: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主要河流及分布:欧洲部分的伏尔加河和顿河、亚洲部分的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俄罗斯的主要城市及分布。 图324:指导学生在剖面图上相应位置标注东欧平原、乌拉尔山、西西伯利亚平原、叶尼塞河、中西伯利亚高原、勒拿河、东西伯利亚山地。或者由学生依据图322画出沿60°N线的剖面图,然后观察、分析其“东高西低、平原广大”的地势地形特点,再归纳这一特点对河流分布的影响。 图326:先指导学生找图例,了解俄罗斯有哪些矿产;再根据教材讲述其矿产储量和开采量,也可由学生收集有关资料对俄罗斯矿产进行评价;最后根据铁路线、河流、城市对矿产地进行相对定位,并为其工业分布作铺垫。 “俄罗斯亚洲部分和欧洲部分地区差异”表:可采取分组讨论的形式,用复习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得出答案,并根据所填内容对俄罗斯开发西伯利亚进行评价。下述答案仅供参考: 亚洲部分 欧洲部分 地形特征 高原、山地为主 平原面积广大 气候特征 寒冷干燥 温凉湿润,降水略多 主要工业基地 乌拉尔、新西伯利亚 莫斯科,圣彼德堡 主要港口 海参崴 圣彼德堡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