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学: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教师版).docx
-
资源ID:94945166
资源大小:45.85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中教学: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教师版).docx
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课程标准】知道人类由食物采集者向食物生产者演进的过程及意义。知道古代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及其对 社会生活的影响。【知能结构】一、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采集和渔猎时间:远古时期。特点:食物:采集可食的植物果实和茎叶,捕捞鱼虾或猎取动物(自然界现成的动植物)工具:用木、骨和石等材料制作工具。生活: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过着迂徙的生活:用火取暖、烧烤食物。女性除生育和抚养后代外,还负责采集果实、昆虫等,为群居的人们提供r大部分食物。 农耕和畜牧时间:大约121年前,原始的农耕和畜牧出现。表现:农业起源于西亚、东亚和中美洲西亚:小亚细亚半岛南部等地是小麦、大麦的原产地东亚:黄河中上游是墓的发源地、长江中下游的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中美洲:是玉米、甘薯等作物的原产地畜牧业背景:畜牧是在狩猎的基础上,随着农耕和定居生活的出现而产生的 表现:距今约9000年前,西亚的人们已经饲养绵羊和山羊;距今约7000年前,中国河姆渡的居民已经饲养猪和狗;距今约6000年前,南美印第安人驯化了骁马农业出现的意义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上的第一次革命。a.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切造。b.人类生产自己需要的产品,初步改变了纯粹依赖白瓷遮的状况。c.农业生产增加了人类的食物供应,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加速了人口的增长。促进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a.人类从迁徙过渡到定居,并逐渐形成聚落。b. 一部分人从食物生产中解放出来,专门从事制陶、采矿、冶炼等手工业劳动。c.原始音乐、文学和宗教因为精神生活的需要而产生。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a.人类很早就认识到天文知识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天文历法获得较快发展。b.数茎和其他相关学科也逐渐发展起来。口思考点与食物采集者相比,食物生产者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人类生产自己需要的产品,初步改变r纯粹依赖自然资源的状况:食物供应增加,生存条件改 善,人口的增长加速。开始了定居生活,出现了手工业劳动,原始音乐、文学和宗教获得了发展。t史料实证根据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究农业的出现具有哪些重要意义。材料一 农业产生后才开始了社会生产,从此人类摆脱了完全依赖自然的被动局而,由消极地 适应自然转向积极的改造自然,由自然的奴隶走向自然的主人。因而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有了农 业,才真正开始了人类社会的历史。尚定周、王有文从采集、渔猎到农业生产的革命性变革试论农业起源材料二 原始音乐的产生与集体的生产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原始人在集体劳动过程中发出的 有节奏的呼喊声,便是最基本的声乐因素。 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一编)材料三 在农业生产的基触上,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的活动、对水土的特点、气候现象进行观 察,积累经验,从而产生初步的天文地理和数学知识,把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农业革命促使人类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人类从旧石器时代的迁徙生活逐渐转为定居生 活。农业革命为以后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创造了物质基础。人类从事农耕和畜牧后,才可能比按 稳定地获得较丰富的食物来源,而且第一次有可能生产出超过维持劳动力所需的食物并储存它。这 就使人口得以较大的增长,并可使一部分人去从事维持生存以外的活动,从而产生新的社会分工和 物品的交换,还使某些人有可能积聚财富。吴于度、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上卷)材料四 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产生以后,各项具体劳动,如动物的繁殖、饲养和农作物的播种、 收割等,更是与气象变化息息相关,久而久之人们便形成了 “季”和“年”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出 现了原始的历法,即以物候定农时的自然历。 一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一编)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初步改变了纯粹依赖自然资源的状况。农业生产 增加了人类的食物供应,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加速了人口的增长。农业的出现促进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定居和聚落的形成;一部分人开始专门从事手工 业劳动;原始音乐、文学和宗教的发展。农业的出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文历法、数学等。产生新的社会分工和物品的交换;出现了剩余产品和贫富分化,进而产生了阶级和国家。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农业文明的兴起表现:西亚的两河流域、非洲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 域,灌溉农业发达,孕育出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古代中国文明。发展:为了减少旱涝对农业的影响,修建水利工程成为地区发展的大事。四大文明古国地区的古巴比伦古代埃及古代中国古希腊、罗马古代美洲农作 物大麦、小麦北方菜麦、南方稻作引进小麦、大麦, 种植葡萄、橄榄玉米、甘 薯、马铃薯饲养 家畜山羊、姬、生“六畜”/骆4、羊 驼、火鸡生产生活王室和神 庾拥有许多 土地。政府 官员、贵族、 商人等也拥 有土地:他们合伙 经营或将土 地出租给佃 巴汉漠拉 比法典规 定的租赁对 象非常广泛土地主 要由王室 和神庙占 有:以尼罗 理为中心 的农业体 系决定了 整个古埃 及的命 运;对 尼罗河和 太阳神的 崇拜,成 为古埃及 人宗教信 仰的核心 内容。商周时期:土地学 握在君主和各级贵族 手中,农夫继主耕作: 战国以后:铁犁 牛耕的应用,极大地 提高了农业生产效 率:以家庭为基本 单位生产:家庭手 工业的出现;秦以 后统治者推行重.农抑 面政策;国家重视 兴修水利工程,如秦 国的都江堰、西汉的 龙首渠等;秦汉到隋唐时期: 形成北方旱田和南方 水两种特耕细作的农 业技术体系古希腊:农业和手工 业:古希腊人在土地肥沃的 地方实行谷物与蔬菜轮作, 在地力较差、不适于种粮食 作物的地方建果园,种植葡 萄和橄榄,并加工成葡萄酒 和橄榄油。使用奴隶劳 动:在古希腊城邦中,只有 公民才能拥有土地,农业生 产中使用奴隶劳动的现象 非常普遍。古罗马:也以谷物生产 为主,同时种植橄榄和葡 萄。古罗马在很长时期内 实行土地国有,人们以家庭 为单位进行生产。随着征服 扩张,贵族或富人获得了越 来越多的土地,而小农却逐 渐破产。阿兹特 克人的土 地除了世 族私有的 部分外,还 有村社的 公有土地, 每个家庭 的主人可 以获得一 块份地并 终身使用。 为了充 分利用资 源,两年不 虬归的土 地将被村 社收回。统治者都将灌溉系统的开凿、疏浚、维护作为主要工作之一。不同农业文明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生产力的发展,使产品有了剌余。氏族部落的首领利用职务便利,把一些集体财物据为己有, 变成私有财产。氏族内部出现了贫富分化。阶级差别产生在领导氏族部落对外交战的过程中,军事首领的地位日益上升,个人权力也不断加强。为了生 产更多的剩余产品,人们往往不再杀死战争中的俘虏,而是把他们变成奴隶。这样,在氏族社会中, 就有r自由民和奴隶的差别。国家诞生:阶级产生:随着剩余产品的增加和私有制的出现,阶级产生了。国家产生:为了调节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需要有一个强制机关,国家应运而生。评价: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农业产生T生产力发展T剩余产品增加T私有制产生T阶级产生T国家产生【时空定位】:西亚大麦、 小麦传人 阿都江城龙首F丁?布布南:传到中: :国;樱;桃等传;:到罗马;;1 -y J:美洲的玉 I米马铃 博初传; ;小萋、永 :稍等传人 ;美洲:不断进步:;美国:;墨西;:培司:哥相-L;出杂H育出;:交玉:杂交:!*;小麦:美国使用机械;通风储粮技术:菲律 :宾培:育出 :杂交 ;水稻-1远古 约1万约9 000约7 000约6 000 时期年前年前年前年前公元前2世纪15世纪末至20世纪1930 1941 1945年20世纪20世纪1996Y元2世纪16世纪初2晔代年 年之后50年代小代年L.西养和一饲羊羊亚绵山国养和中饲猪狗噢化马南驯骆.t;牛、马、猪、 ;羊等传入美洲制陶、采矿、冶 炼等手工业产生t概念阐释7精耕细作精耕细作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或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如 生产工具的革新、水利灌溉、施肥技术等),进行细致耕作,从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来增加产品总 量的综合技术体系。精耕细作农业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种概括。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其作 用是改善了农业环境,提高了土地生产率。三、生产关系的变化男女地位变化农业产生以后,男子开始在生产中占据主昱地位:女了主要从事家务劳动和家庭副业,逐渐退 居丛屉地位贫富分化出现【素能训练】阶级国 家产生天文历法、数学、医学、音乐、文学和宗教得到发展考点一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1.如图为著名的撒哈拉沙漠中的塔西里那杰岩画。一位学者认为,这幅美轮美奂的画作描绘了 妇女采集谷物的场景。这可以佐证 A.原始人已过上定居的生活 B.当时还处于打制石器时代 C.采集渔猎时代的群体生活 D.农耕畜牧时代的个体生产2 .“人类第一次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增殖天然的产品,从而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对人类的发 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这里的“活动”是指A.采集渔猎B.磨制石器C.谷物栽培 D.养蚕种桑3 .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人类由游牧到定居生活方式的变化,主要由于()A.私有制逐渐产生B.铁农具的出现C,农业畜牧业产生D.国家开始形成4 .远古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逐渐从以原始的狩猎采集等寻找食物的方式转化为饲 养和种植,原始的种植也成为主要的食物来源,而且比以前通过狩猎获取食物来源要稳定的多。 这些变化反映了A.种植生活是农业兴起的重要标志B.农业成为古代社会基本生产部门C.种植经济根本改变人类生活方式D.农业和畜牧业出现了社会大分工考点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5 .读中国占代农业科技成就表(部分),该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占代农业时期内容备注春秋战国牛耕、铁农具一都江堰、郑国渠一测知二十四节气有利于安排农事秦汉楼车提高播种效率选种、育秧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A.注重农业工具的创新B.推广农业经验C.注重农时,因地制宜D.讲究精耕细作6 . (2013高考江苏卷)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 南辉县发掘了 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银、锄、铲、镰、 犁锌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7 .人类学家安德森在中国食物一书中提及“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很少吃牛肉,而牛肉却是西方饮 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食物原料”。造成这种饮食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生产方式不同B.宗教信仰不同C.生活习俗不同D.历史传统不同考点三 生产关系的变化8 .灌溉系统是苏美尔城市中的重要部分,它支撑着农业生产与城市社会。灌溉系统的建造、维护都 需要大量人力,只有政府才能持续征召人们从事这样艰巨的活动;即使灌溉系统运行良好,政府也 需要保证水源的公平分配、解决争端等。到公元前3000年,所有苏美尔城市都拥有了国王,国王拥有很大权力。这说明()A.农业生产影响国家的发展B.苏美尔人卜分重视水利灌溉C.农业国家与专制政府相符D.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管理灌溉9 .大汶口文化遗址发掘的133座墓中,有些随葬品有五六十件,但有些随葬品极少;大溪文化遗 址发掘的74座墓中,有的没有随葬品,而有的随葬品达58件之多。这些现象从本质上说明了A.生产力的发展,产品有了剩余 B.氏族内部分化,出现富人穷人0.出现私有财产,贫富分化加剧 D.国家已经产牛.,阶级压迫出现10 .阿兹特克村社的土地为公共所有,各家的父亲分得土地,终身耕种,死后交1可村社;贵族的土地为 私人所有,由土地所在地的村社农民耕种。这表明阿兹特克人()A.家庭的主人掌握一部分上地 B.土地所有制分为公有和私有C,贵族的土地由村社统一管理 D.贵族会经常吞并村社的土地K素养提升练111 . (2019高考海南卷)“天子亲耕”缘于周礼,明朝在北京永定门内天坛之西建先农坛, 作为皇帝祭祀农神和参与耕作的礼仪场所。清朝从顺治帝开始,直至清末,各代皇帝奉礼如常, 这反映出清朝()A .与明朝在制度上一脉相承B .承袭了农耕文明的传统C .满洲贵族迅速成为农耕者D .刻意笼络反清政治势力12 .有学者认为夏小正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有关重大政事,是夏代的天文历法记录。又有学者认为,夏小正是成书于战国的农业著作,篇中涉及蚕桑、畜牧、渔猎、采集活动。对夏小正的认识说明()A .无考古资料佐证的认识不可信B .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认识模糊C .学者争论过大的史料没有价值D .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认识差异13 . (2013高考海南卷)如图反映的是()A. “小国寡民”的生活图景B.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C.儒教“夫为妻纲”的伦理观念D. “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关系14.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记述。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是故身率妻子,物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汉书杨饵传“因释耕于垄上,而妻子耕于前”后汉书逸民传“立春东耕,为土牛象人,男女各二人”(东汉)王兖论衡A.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B.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C.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D.男耕女织生产形式确立15. (2020 全国I卷高考26)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 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南宋时,“四川田 土,无不种麦”。这说明宋代A. 土地利用效率提高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很可能男子和妇女都有寻找食物的责任,妇女可能在离宿地不远的地方采集坚果、浆 果和植物颗粒,男子大都去猎杀大型动物,这般是在远离宿地处进行。可以看出,男子和妇女都 负责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猎杀野兽、采集野生植物无疑导致了一定的生活模式。旧石器时代的人 类是不断迁徙的,因为除了随动物的迁徙和植物的枯荣而迁徙外,他们没有别的选择。一一摘编自【美】杰克逊斯皮尔福格尔世界历史材料二 在汉谟拉比法典中,涉及土地制度的条例有十二条,内容为不同等级的人对于田 园房屋买卖的问题。古巴比伦王国兴起之时,土地所有制关系演化为王室占有的土地、私人占有的 上地和村庄残存的上地三种。土地所有权以法律条文形式予以明确并向公众公布,促使民众按照法 律条文行事,限制了民众的行为,但同时对于国家等级制度的维护起到了一定的成效,对于不同等 级的不同人员的田园房屋予以不同的处理方法。材料三土地耕种者的新生活也意味着新的神一一新的宗教信仰开始出现。过去狩猎者所崇拜 的神灵和巫术这时已不合时宜。农夫们开始需要并设想了种种能保护他们的田地、牲畜和家庭的新 的神灵。他们通常已模模糊糊地想象出在所有这些神灵的背后有一位造物主。一一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为什么当时的人类需要不断的迁徙?(2)材料二中汉谟拉比法典将土地所有制分为儿类?划分等级占有制度的目的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分析古代宗教崇拜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试举一例。(1)植物生长存在季节性:动物的活动具有流动性:采摘和猎杀都具有不确定性。(2)类别:分为王室占有土地、私人占有土地和村庄残存土地三类。目的:维护等级制度,维护奴隶制社会性质。(3)原因:需要新的神灵来保佑农业丰收、六畜兴旺、家庭健康。示例:古埃及对尼罗河和太阳神的崇拜K自助提升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在罗马帝国时代,来源于地中海地区的二田制已在高卢、不列颠部分地区实行,后来 才逐步在二田制和抛荒制基础上发展起三田制。三田制已是西欧中世纪农业技术的最重要进步之 一。与西欧不同,我国战国秦汉时代推广铁犁牛耕,进入传统农业社会发展阶段后,没有插入一个 普遍化的二田制、三田制休耕农业发展时期,而是直接过渡到轮作制和复种制。诸子著作留下了当 时农业生产“一年两收”和“四年五熟”的记载。氾胜之书记有“区种麦禾收,区种”, 说明当时关中地区已实行谷子和冬麦轮作复种。摘编自卢锋精耕细作的技术体系一一我国传统农业生产力系统考察之二材料二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古代经济都是农本经济,以丰衣足食为根本目的,耕织结合, 但对牧养牲畜的需要各不相同。中国养畜主要为农耕提供动力,牛耕发展缓慢,纺织原料又靠畜产 品。南欧、中亚土质黏重,很早就使用重犁,要用二牛、四牛甚至八牛拉犁,养牛较多:纺织原料 主要是羊毛,养羊业比较普遍,加之很早就有食肉、饮食奶酪的习惯,故畜牧业在农本经济中的比 重较大。单一种植业结构决定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内涵与西方不大一样。摘编自叶茂等传统农业与现代化一一传统农业与小农经济研究述评(上)(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东西方在耕作方式上的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古代东西方在农业和畜牧业比重上的差异,及由此引发的饮食文化的不同。(1)差异:古代西方主要实行二田制和三田制的休闲农耕制;古代中国主要实行轮作制和复种制。 原因:古代西方地广人稀;.占代中国人多地少,铁犁牛耕等精耕细作技术的推广。(2)差异:古代西方农牧并重:古代中国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为辅。不同:古代西方食物结构中肉、奶的比重较高:古代中国则以植物性饭菜为主。【视野拓展】采集渔猎:人类发展早期以采集自然界的天然产物为生的经济。当时人类同自然界进行斗争的 能力很低,人们主要依靠双手采集现成的野生植物如野菜、果实、根茎等作为食料;他们虽然能够 制造简单的原始工具,但只限于对石头、树枝进行简单的加工。这种工具十分简陋粗糙,在劳动中 只起辅助作用。它与洵猎结合在一起,成为原始社会前期的主要经济活动内容。特点:财产共有、 平等自由、以树为家、采集为主等。农耕畜牧:以农业耕作和畜牧养殖为主要经济活动内容的生活方式。其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的 自然经济。农耕畜牧的产生使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为生产者,促使人类使用金属工具,提高生产效 率,促进社会分工的发展。在农耕与畜牧进一步分工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和商业的分 工,剩余产品的出现、社会分工的发展和阶级的分化,使人类走向文明成为可能。农业革命:新石器时代,约发牛.于10000年前,可能由采集野生小麦发展为有意识的栽种,逐 步到半定居等待收获的农耕生活方式。人类发明了农业、畜牧业。农业的产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 巨大革命。这场革命被称为第一次农业革命或新石器革命。社会分工。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提出的发生在亚欧大陆原始社会后 期的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一次分工。原始社会后期发生的畜牧业同农业的分离。原始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有了提高, 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引起了部落间的产品交换,为私有制的产生创造了物质前提。第二次分工。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工,发生于原始社会末期。这次社会大分 工促地了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促使私有制的形成。第三次分工。奴隶社会初期出现的专门经营商品买卖的商人。它促进了奴隶制的巩固和发展, 开始积累了商业资本,脑力劳动开始从体力劳动中分离出来。【知识结构】采集油错:木石借器;学会用火人类早期的生产生活农业:主要起源于东亚、西亚和中美洲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I表HI杳牧1杳牧业:农业和定居而产生X古巴比伦:王室.神鹿和贵族拥有很多土地古代埃及,土地主要由王室和神庙占有;宗教信仰 不间地区的食物J古代中国,南柄北栗:土地掌渔在各级贵族手中;铁*牛 生产与社会生活Ml 衣抑蔺,兴修水利I怆耕细作古代希JHh因地制宜城邦公民搞有土地,古代美洲h 土地贵修私有和村社公育. 一 一二 /_ 一 .二 3 一 一-二" 一一 一,一二 一- 7一一一一 一. : 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