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考古学教案.docx
第一单元 田野考古的基础理论(10学时)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田野考古学概说教学重点:田野考古学的界说、基本概念、工作的方式、基本程序。教学难点:遗存、遗物、遗迹的概念区别和正确使用。田野考古工作的四 个阶段。教学内容:、什么是田野考古学田野考古学是为了研究人类历史而进行实地考察、获取实物资料的学科。古代的 实物遗存遍布各地,有的暴露于地面,有的深理于地下,有的则被水浸盖淹没。 要使它们为人所知,为研究人类历史服务,就必须利用科学的方法去发现、观察、 揭露、记录和搜集它们,还必须对得到的实物资料进行科学整理,并把它们发表 公布,供科研人员和公众利用。在考古学上对可移动的古代遗留物称遗物,对不可或不能移动的古代遗留物称遗 迹,把遗物和遗迹总称为遗存。田野考古的首要任务是搜集资料,搜寻对象是有助于研究人类历史的一切遗存, 既有人类遗留下来的人工遗迹和人工物,也包括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自然遗存 和自然地理资料,例如土样、贝壳、花粉、动物骨骼等等。搜寻对象种类繁多, 包罗万象,从居住址、制作场,到墓葬;从日用器、兵器,到礼器、乐器、艺术 品;从材料、半成品、成品,到废品、生活垃圾;从巨大的城址、长城运河,到 微小的珠饰、籽种、昆虫遗体,以及直径在10100微米的抱粉,都在搜寻 之列。评价田野考古工作成绩大小,主要看通过野外和整理工作,对实际遗存抽 取的可靠信息资料有多少。随着考古研究的日益深入,随着新的科技手段的运用, 考古收集的对象也在日益扩大。对遗存调查发掘、收集和整理方法直接影响抽取遗存资料信息的多少和资料科研 价值的大小。在田野考古全部过程中都贯穿着研究工作。首先是实地考察研究, 分析遗存与周围环境、遗存与遗存之间的各种关系,做出判断,然后才能决定怎 样揭露、记录什么、收集什么,而揭露、记录、搜集、整理、编写报告等工作本 身都是对遗存反复研究的过程。所以,田野考古既是科学获取实物资料的基本手 段,又是对古代遗存进行直接科学研究的第一过程。二、田野考古的野外工作方式田野考古的野外工作方式有调查、发掘和清理。这是田野考古最主要的工作。其 中考古调查是在基本不破坏原有遗存的情况下,对遗存进行考察、记录,有选择 查某种文化遗存,如长城调查、夏文化调查等。专题调查的目的是为某项学术课 题研究服务的。如发现一种新的文化遗存就要在发现地周围进行专题调查。以确 定新遗存的分布范围。专为发掘做准备的调查是预备调查,调查的主要目的是对 发掘地点进行文化性质、保存状况、周围环境、堆积层次特点进行“摸底”。预备 调查的范围小,要求做得细致深入。区域系统调查是以聚落形态研究为目的的考 古调查,是全覆盖式的调查,是专题调查中的一种新类型。习题:1、地面踏查的意义?2、地面踏查的方式?3、如何发现遗迹?4、踏查记录的内容?思考题:地面踏查方式与踏查的直接目的有何关系?参考文献:1、考古工作手册,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编,文物出版社,1982年。2、方辉:对区域系统调查法的几点认识与思考,考古2002第5期。第二节钻探教学重点:钻探方法与记录绘图教学难点:土样识别,需要实际观察土样。教学内容:一、正确使用探铲钻探是利用探铲取土样观察地下遗存的调查方法。它的优点是能直接深入地下取 样观察,直观准确地取得一定地点的文化堆积资料,它比发掘省工,破坏性小, 能在短时间内了解较大面积的地下情况。适用于具体了解遗址堆积分布范围、厚 度、大型建筑基址、大型墓葬和古城的形状和布局等。二、正确识别土样观察常见土样。三、合理布孔梅花点式布孔法,井字式布孔,卡边法等。四、钻探记录与绘图每个探孔都要编号,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编号系统。探孔很少,可以按先后顺序依 次编号。一般是先编行号,每行从1开始编号,排列顺序必须一致。用探孔记 录表的形式,记录每个孔可以观察到的地层、遗迹等情况,包括土质、厚度、遗 物等。每天,探工应该写钻探日记,概括记录一天的工作情况,如新打的探孔数 量、编号、布孔方法和位置、堆积情况、遗迹、带出的遗物等。必要时应该绘出 遗迹分布和土层堆积示意图。一排的探孔记录表应该装订在一起。绘图要求有;1、钻探位置图,绘出钻探区在遗址中的位置,可以利用测绘部 门测绘的行政区划图、或带等高线的地形图,也可以自己测绘遗址。2、钻探 布孔平面图,注意选择适合的坐标点,并在图上标明。坐标点应该选择永久性的 容易测量和观测物体。3、钻探遗迹分布图。4、钻探地层剖面图(选典型的 一行或若干行探孔,先逐个绘出探孔线、在探孔线上确定堆积层的分界点,再连 点成层面线)。5、单个遗迹的平面图。每个图都要有比例、图例说明、绘图 人、绘图时间。习题:1、钻探工具有哪些?2、布孔方法有哪些?3、常见土样有哪些?4、钻探探孔如何编号?5、钻探记录内容是什么?6、练习制作钻探绘图2张。思考题:考古队发现一个新的史前遗址,如何钻探?参考文献:1、蔡全法主编:考古钻探知识与技术,关B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年。2、沈阳市文物考古钻探队:沈阳市老城区大舞台工地文物勘探报告,北 方文物2001年第2期。3、许自然:新型考古钻探工具一装配式钻探铲,考古与文物,1985年 第3期。第三节遥感调查教学重点:了解遥感调查的种类、对象。教学难点:遥感需要先进的设备,所以掌握方法需要实际操作。目前应该 根据已经取得成功的个案,做讲解。教学内容:一、物探地下埋藏的遗存与天然土石存在着电阻、磁性、弹性、放射性等差别,因此,用 高灵敏度的物理仪器检测一定地点是否有物理性质的反常现象,就可以判断地下 是否埋有遗存。物探的速度快,劳动强度低,不损伤遗存,在岩层、水中、沙层、 冰上均能工作。但是物探属于间接测定遗存的方法,由于自然条件的干扰,有时 会出现偏差。它必须和其它田野考古方法配合使用,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二、化学勘探化学勘探是通过检测土壤中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化学成份含量来勘探地下遗存的。 化学勘探方法没有物探方法应用广。国外使用较多的是磷酸盐分析法。磷酸钙是 骨头的主要成份,人类居住地会遗弃大量动物骨骼,朽烂后土壤中磷酸钙含量增 高。判断耕地往往是把对土壤中的磷、钾、氮成份含量的化学分析和土壤中人工 栽培作物品种的泡子花粉分析结合进行的。习题:1、请举例说明物理勘探法在考古中的应用?2、请举例说明化学勘探法在考古中的应用?思考题:遥感方法在考古应用中前景如何?参考文献:1、张寅生:电阻法勘探地下文物,文物,1987年第4期。2、张寅生:物探在考古勘探中的应用初探,物探与化探,1990年第 4期。3、吴天成:地球物理方法勘探古墓实例,物探与化探,1988年第12 期。4、朱来东;遥感技术与农业考古,农业考古,1986年第2期。5、申斌等:应用物化探方法研究殷墟遗址,华夏考古1988年2期。6、申斌:宏观物理测量技术在殷商考古工作中的应用初探,殷都学刊, 1985年第2期。7、宋宝泉、邵锡惠编著:遥感考古学,关R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年。8、张寅生:磁法在田野考古勘探中的应用研究,考古,2002年7期。第四章探方发掘第一节探方发掘法概述教学重点:探方的结构、探方发掘的基本原则、横向发掘法与垂直发掘法、 探沟发掘法。教学难点:此节学生对探方发掘的基本原则、横向发掘法与垂直发掘法达 到熟记即可。一般需要经过大约1个月以上的挖方实践,才能达到深刻领会, 熟练应用的程度。教学内容:一、探方把发掘区划分为若干相等的正方格,依方格为单位,分工发掘,这些正方格叫“探 方”,这种发掘方法就是探方发掘法。我国目前普遍使用的探方由主体、隔梁、关键柱三部分组成。探方的方向一般为 正方向,即磁针指向。这样既便于测量,也有利于以后的发掘。一般探方的规格 是边长5米,面积为5x5米。其中主体部分面积为4x4米。隔梁面积为每 个4x1米,关键柱的面积1x1米。探方西南角为探方测量的座标基点。在 实际工作中根据发掘对象的实际情况,探方亦可适当增大或缩小。发掘中还时常使用探沟法发掘。探沟的掘坑平面是狭长的矩形,探沟在长宽米数 和方向上比探方灵活。此外,旧石器时代遗址使用的小探方精细发掘法已经在个别先秦遗址发掘工地使 用。二、探方发掘的基本原则田野发掘的总要求是能够根据收集到的实物标本和记录资料,恢复发掘对象在发 掘前的原状。探方发掘要达到这一要求,就必须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平剖面结合,根据土质土色区分堆积,确定早晚关系。 先挖晚的,后挖早的。 按原貌揭露遗迹。 按单位收集全标本。 及时、客观、全面做好记录。野外发掘的过程是由辨识、挖掘、揭露、收集、记录五个基本操作环节往复循环 构成的。只有坚持上述五原则才能做好发掘工作。三、垂直发掘与横向发掘垂直发掘也叫纵向发掘,它是在地层或遗迹的某一局部范围内,向下发掘,挖掘 的深度透过地层或遗迹。垂直发掘有三种情况,一是对地层的垂直发掘。如各探 方主体同时向下发掘到生土,而隔梁及延伸到发掘区之外的地层仍然保存着。二 是对单个遗迹的垂直发掘。如跨探方的灰坑或延伸到隔梁内的灰坑,其在探方主 体部分内的部分,在清理完坑内堆积,画完图之后,便挖掉;灰坑的整体形状是 在发掘完隔梁之后,拼图才能得到。若灰坑一部分延伸到发掘区之外,则该部分 不发掘,对遗迹的解剖也是垂直发掘。三是对一组遗迹的垂直发掘。多层遗址的 每一层面上的同时代的遗迹群是一个有机整休,发掘完一批探方,就把其中的一 部分挖掘掉了,这也是一种垂直发掘。横向发掘也叫平面发掘,是把某一地层全部揭掉再挖下一层,或把遗迹的整体面 貌清理出来。也有三种情况,一是对地层的横向发掘。如洞穴遗址内地层分布面 积小,可以采用横向发掘法,分层揭露。二是对单个遗迹的横向发掘。如在探方 发掘中,没有延伸到四壁的灰坑、墓葬都是把其整体面貌揭露出来,然后才挖掉。 像房子、墓葬、陶窑等重要遗迹都要求用横向发掘法,揭露出整体面貌,若伸入 到隔梁内,就应打掉隔梁,若跨几个探方,则要会同有关探方,共同揭露;若延 伸到发掘区之外,则要扩方发掘。三是对一组遗存群的横向发掘。既把同一层面 的同时代的遗存群全部揭露。如对一个石器制作场、一个聚落址做整体全部揭露。 虽然也是各探方分工发掘,但是都停留在一个层面上,最后打掉隔梁,并保留现 场。垂直发掘和横向发掘各有利弊,各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垂直发掘有利于纵向观察 遗址堆积的历史,有利于准确区分堆积和确定层位关系。它适合于重点要解决分 期,遗迹地层难以分辨,层位关系复杂的发掘。横向发掘能展现遗迹和遗迹群全 貌,利于大面积整体观察,有利于分析遗存的空间联系。适合于单个遗迹、或小 型遗址、或层位关系简单易定、或同一层面遗迹容易判定的发掘。如果不能有把 握地分清不同层面的遗迹,就不能使用大面积横向揭露方法。一般多层遗址的探方发掘是以垂直发掘为主、横向发掘为辅。堆积层次极为简单 的聚落址,陶窑场,制石场,大型建筑址群则往往采用横向发掘为主,垂直发掘 为辅。具体采用哪种方法发掘是根据遗存实际情况和发掘所要解决的首要课题决 定的。诸探方都设置专业人员负责处理本探方的具体作业任务,在逐层下掘的发掘过程 中,必须重视重要遗迹的完整性和遗存之间的横向关系,发掘工地负责人要统观 全局,控制好探方发掘进度的节奏。协调好各探方的相互配合工作,保证发掘质 量。止匕外,工地要绘制作业进度图,即随作业进度画出探方(探沟)的位置, 勘探位置,揭露和勘探到的遗迹。令全体人员观察分析,以增强全局意识,讨论 下步工作方案。横向发掘时,全面揭露大型遗迹或遗迹群需要很长时间,为了保护已经发掘出来 的遗迹遗物现场,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措施保护现场。有的大型遗迹采 用搭设工棚的方法,既避免风化雨淋的自然破坏,又有利于安全防盗。四、现场模拟和区域资源分析调查随着考古学研究的发展,现代田野发掘除了用常规方法外,还在现场进行模拟实 验,进行遗址现场区域分析调查,以获得更确切更多的信息资料。模拟实验是现代考古学深入理解和认识遗存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模拟实验可以 获得一般观察所不能得到的重要信息,通过模拟实验所得出的关于遗存功能、形 成过程等结论也比猜想式的结论可靠。区域资源分析调查是对遗址的日常开发地带进行资源、地貌调查,为研究生产、 贸易等经济活动提供资料。习题:1、说说传统探方的结构?2、关键柱有何作用?3、发掘的基本原则是什么?4、什么是横向发掘与垂直发掘?有何利弊?思考题:横向发掘与垂直发掘有何利弊?如何结合使用?参考文献:1、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河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编:工农考古基础知识, 第三章、第五章,北京,文物出版社,1978年。2、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编:考古工作手册,第93100页,北京, 文物出版社,1982年。第二节布方教学重点:布方方法、探方编号方法教学难点:实际布方的准确性较难掌握,应该每个同学都要实际布方练习。教学内容:一、实际布方发掘区的选择、基点、基线、方向、规格。二、编号方法编号系统的设计、适用性习题:1、说说工地遗址总坐标基点在何处?2、探方编号有几种方法?3、实际布方5个。思考题:1、你所在工地使用何种布方系统?有何优点?2、坡地如何布方?参考文献:同上节第三节区分堆积层次教学重点:刮面技术;区分堆积层次的方法;判定堆积的早晚关系,确定挖掘的次序。教学难点:熟练掌握刮面技术;正确画线;根据地层学原理确定早晚关系。教学内容:一、划分地层与遗迹的方法1、从堆积的质地、颜色和形状来划分地层和遗迹2、平剖面相结合是获得正确判断的主要手段(1)刮平面和刮剖面,(需要反复练习,体验手感,掌握基本功)(2)注意线段和角。(3)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剖面(4)必要时要创造剖面3、出土遗物能引导发掘者区分遗迹和地层4、发掘经验和对遗址的熟悉程度也影响判断质量二、层次细划所应注意的问题三、地层和遗迹编号方法1、地层编号方法2、遗迹编号方法习题:1、练习刮面,熟练为止。2、说出本工地2组叠压打破关系,做出年代早晚关系判断。思考题:1、为什么说:要在探方边摸陶片?2、本工地采用了什么地层编号系统?为什么使用这种系统?参考文献:同一节。第四节挖掘教学重点:掌握挖掘原则:先挖晚的,后挖早的,按原貌揭露。掌握挖掘地层方法,揭露遗迹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在熟土中找边、找底技术,需要长时间实践练习。教学内容:一、挖掘地层方法薄层、厚层、倾斜层二、挖掘灰坑方法四分之一法、二分之一法、分层揭露法;全面揭露;分部揭露,垂直发掘,图上复原。三、挖掘房址方法地面房屋半地穴式房屋习题:1、练习找灰坑边、灰坑底。如果条件具备,应剥离出挖灰坑的工具痕。2、练习找灶,达到不过为好。3、练习找居住面。4、练习找柱洞边和底。5、练习用石膏在现场翻取工具痕,或木柱。思考题:1、在发掘坑套坑而且土质土色接近的灰坑时,怎样确定边和底?2、相邻很近的两个坑口没有打破的灰坑,在下部是否可以有打破关系?3、灰坑内的层对科研有没有价值?你能列举几种有重要价值的灰坑层?4、房屋是采用大面积横向发掘好,还是采用单个揭露、图上复原好?5、为什么要强调邻方需要相互照顾,进度要协调?6、重要遗迹发掘是否要考虑现场保护? 7、具体分析你所在工地的一个遗迹的建造、使用、废弃、破坏与变迁过程?参考文献:同第一节。第五节收集标本教学重点:收集遗物的原则;起取常见遗物和自然标本的方法。教学难点:起取易损遗物和易污染遗物的技术难度大,需要实际练习多次。教学内容:一、收集的对象二、收集的原则1、尽量收集齐全2、按单位收集3、特殊品和普通品要分开存放4、正确填写标签,标签与遗物不能分离。三、起取遗物的注意事项四、泥器和陶器的起取方法五、玉石器和金属器的起取方法六、骨、角、牙、蚌器的起取方法七、竹、木、漆器的起取八、纺织遗物的起取方法九、骨骼标本的起取方法十、植物标本的起取十一、细小遗物的提取方法十二、灰像法标本采集 十三、胞粉分析标本采集 地收集暴露出来的遗物,并确定需要保护的遗存。发掘是通过挖掘来揭露遗迹, 收集遗物,记录各种现象。清理是在遗存已被破坏的情况下,对其残留部分进行 抢救性的发掘,也可以把清理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发掘。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一次 工作兼有几种工作方式,如调查中常配以试掘,正式发掘也要边发掘边调查。三、田野考古工作的四个阶段田野考古工作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野外工作、室内整理、编写发表报 告。四、田野考古人员的素质习题:1、解释遗迹、遗物、遗存有何不同?2、判断下列各项那些是遗迹,那些是遗物?柱洞、灰坑、房址、带铭文的铜鼎、石碑、地画、动物骨骼、人骨。3、田野考古工作分几个阶段?4、田野考古人员应该具备那些素质?思考题:1、为什么说田野考古既是科学获取实物资料的基本手段,又是对古代遗存进行 直接科学研究的第一过程?2、为什么编写发掘报告也是田野考古工作?参考文献:考古工作手册,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编,文物出版社,1982年。第二节田野考古简史教学重点:20世纪田野考古方法和技术的演变教学难点:田野考古方法变革与考古研究成果的互动关系,使学生认识到 探索方法变革的重要性。教学内容:外国田野考古简史1、萌芽期(15世纪末18世纪末)2、形成期(19世纪)十四、植物蛋白石分析采样十五、碳十四标本采样 十六、热释光测年标本采样 十八、灶、柱洞类的整取 习题:1、练习起取陶器、陶片多次。2、练习测量器物坐标,写标签。3、练习起取骨器和骨骼标本多次。4、使用水选法练习起取微小遗物。5、练习起取碳样标本。6、练习起取土样。思考题:1、为什么在发掘过程中不能见一件器物或标本就起出一件器物?2、为什么要按单位存放遗物?3、你发掘遇见已经朽烂成空洞的遗物(痕迹遗物),应该怎样处理?4、为什么在挖掘过程就要必须考虑后续保护和复原的需要?5、怎样管理制度能彻底杜绝出土遗物和采集的标本忘记写标签?参考文献:1、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河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编:工农考古基础知识, 第三章、第五章,北京,文物出版社,1978年。2、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编:考古工作手册,第93100页,北京, 文物出版社,1982年3、后德俊:古代饱水漆、木、竹器保护的研究,华夏考古1988年第 1期。4、王振江:考古发掘中彩绘木器的清理和起取,考古,1984年第3 期。5、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技术室:安阳殷墟西区孝民屯西南地M1613车马 坑的起取和组装,考古,1984年第9期。6、刘敦愿:从痕迹中重现出来的遗物,文物天地,1991年第1期。7、李秀:南越王墓发掘手记,文物天地,1986年第1期。8、黄石林:陕西龙山文化遗址出土小麦(秆),农业考古,1991年 第1期。9、熊海堂:考古发掘中水洗选别法的应用,农业考古,1989年第2 期。10、黄其煦:考古发掘中回收植物遗存的方法之一泡沫浮选法,农 业考古,1986年第2期。11、谢伟:案板遗址灰土中所见到的农作物兼论灰像法的改进,考 古与文物,1988年第5、6期。12、王才林、丁金龙:江苏昆山市少卿山遗址的植物蛋白石分析,考古, 2000年第4期。13、陈铁梅:碳十四测年的加速器质谱方法与考古学研究,考古与文物, 1990年第2期。第六节 发掘隔梁和关键柱教学重点:掌握发掘隔梁方法教学难点:通层与对图教学内容:一、通层打隔梁具有重要作用,首先是能通层。在发掘主体部分时,各探方掘坑被隔梁分 隔,层位线也被隔梁隔断,不能通连。打掉隔梁,会使各探方层位线相互接通。 一个探方内的遗迹是被地层串联起来的,当各探方地层接通后,整个发掘区的遗 迹也就被串联起来。二、对图把相邻探方壁面的图核对。三、遗物单独存放习题:1、练习通层。2、练习对图。思考题:1、为什么要通层?2、若关键柱不发掘有何利弊?参考文献:同第一节。第七节文字记录教学重点:工作日记、探方记录、灰坑记录、房子记录教学难点:记录教学难点有三:1、记录项目规范且全面;2、日记、记录、报告三者在条理性、繁简程度、语言表述上都不同。不可模仿 报告写记录。3、使用表格记录时,必须强调:需要使用描述语言,则全面描述,不可受表格 设计所限,过于简单。教学内容:一、发掘工作日记探方的编号、位置,发掘负责人;日期、天气、参加民工人数;工作次序;地层 和遗迹的发现和确定经过,观察结果(如分布范围、土质土色、结构形状); 重要遗物的发现和起取;存在的问题。另外设专页登记本探方的遗迹编号和小件 编号,工地未给号的遗迹可设临时号。日记中利用示意图或标有数据的草图帮助记录发掘迹象(如地层分布范围、不 明的遗迹现象、遗迹和遗物的形状位置、叠压打破关系)具有重要作用。重要遗物的三维坐标。二、制作模型三、探方发掘记录1、位置:(1 )本探方在发掘区中的位置,周邻探方有哪些。(2)布方规格 与发掘面积:布方规格写成5x5米、10x10米形式。发掘面积写出实际发 掘的面积总数,如5x5米探方,如果未打隔梁,它的发掘面积为16米。如果 有扩方,还要说明扩方的位置、尺寸。发掘面积也包括扩方面积。(3)方向: 一般为正南北向。2、(1)绘图号与图名:图号在前,图名在后。如:91LBAT303 1总平面 图。(2)摄影号。(3)器物标本登记表和统计表3、发掘经过:(1)起止时间和用工人数。(2)工作方法。(3)重要发现(包 括遗迹和遗物)。4、堆积层次及包含物:(1)深度(上层面距地表距离)和厚度。(2) 土质土 色。(3)本层分布的范围。(4)出土遗物:简要描述能代表该层时代的遗物。(5) 本层下开口的遗迹。现举例如下: 层。耕土,浅黄色沙土,厚1520厘米。层。黄褐色土。深1520厘米,厚1015厘米。土质疏松,较软,含 少量碳粒。遍布全方。出素面夹砂红褐陶片、铜锥。H27、H35开口于本层 下。层。黄花土。深3035厘米,厚10厘米。土质紧密,较硬,黄土中间杂 黑土团。分布于探方南部。出有之字纹黑褐陶、石帮。M8、H75开口于此 层下。5、地层堆积的成因.6、层位关系和布局关系。7、年代推断。把探方内各地层和遗迹划分为几期,推断各期的年代或文化性质, 写出推断依据。8、备注。写此项的目的是为了后来整理和再次发掘提供参考,上述各项未能包 含的内容都可在这条内记述。主要有:本方地层与其它方地层的对应关系、触及 到而未发掘的遗迹、存在问题等等。9、记录者、记录日期。四、遗迹发掘记录1、灰坑发掘记录(1)位置:在探方中的位置和与其它重要遗迹的相对位置,跨几个探方的灰坑, 要写明在各探方中的位置。(2)绘图号、图名、摄影号、器物标本登记表的底册号和页数。(3)发掘经过:起止日期,用工人数,发掘方法(发掘方法要写得具体些), 发掘负责人。(4)层位关系、与周围遗迹的平面布局关系。(5)形状与结构:形状、尺寸、壁和底的加工情况,其它遗迹细节(如柱洞、台 阶、工具痕、烧土等)。(6)坑内堆积及包含物:堆积分几层、各自的土质土色特征、包含物的种类和特 征。如果有重要遗物,应记录在坑内的位置和状态。(7)用途推测。要写出推测的根据。(8)年代推断。一般灰坑写出它所属的文化或文化内的分期即可,有纪年材料的 要做出绝对年代的判断。大型灰坑内各层填土年代不一的,要分层推断年代。写 明推断年代的依据。备注。(10)记录者、记录日期。2、房子发掘记录(1)位置:位于何探方,与其它遗迹的相对位置。(2)绘图号、图名、摄影号、器物标本登记表的底册号和页数。(3)发掘经过;起止日期、发掘经过和发掘负责人。例如某遗址F5的发掘经过: 自9月3日始,到9月10日止。发掘的负责人是xxx, xx也参加了发掘。 在T12发掘完层时,发现F5的南半部,向北扩方,使F5全部显出范围。 在T12向下挖房子填±1、II层,以T12北壁为挖掘剖面,至居住面。挖掘 扩方部分的房内填土,至居住面,发现一个灶(Z1)。清理Z1。照相绘图后挖 解剖沟,在Z1之南,又发现一个残灶,编为Z2。又清理完Z2。(4)层位关系、和其它遗迹的布局关系。(5)形状与结构:建筑方式、形状、尺寸、门向,内部结构的详细描述和尺寸, 房基的形状、深度、尺寸及构筑方法,奠基遗存的位置和形态描述。(6)屋内堆积及包含物:填土分几层,每层的厚度、分布、土质土色。填土和居 住面上所出遗物是如何编号的,遗物的分布和埋藏状态。(7)屋外地面及相关附属遗迹。(8)年代推断。推断房子所属文化或文化期。如果填土与房子不属于一个时代的 堆积,还要推断填土各层的所属文化时代。(9)房子的功能推测。(10)备注。(11)记录者、记录日期。习题:每类记录要练习到熟练准确全面。思考题:1、为什么记录格式要统一? 2、如果发掘水井应该怎样记录?参考文献:1、同第一节。2、国家文物局编:田野考古操作规程。第五章墓葬发掘第一节墓葬发掘的一般方法教学重点:墓葬发掘的基本方法和注意问题教学难点:实际操作较复杂,需要反复观摩与练习。教学内容:一、发掘封土发掘封土也要分部逐层发掘,仔细分析封土形成和变化过程。一般封土发掘采用 四分法进行,即沿封土的纵横轴设十字线,交叉点在封土最高处,分部发掘,获 得纵横剖面图。较大的封土,可以留设十字隔梁,堆积土层和遗迹遗物的清理与 探方发掘相同。二、确定层位关系和墓的平面范围无封土墓的层位关系主要是依据墓口开口层位确定的,有封土墓还要参考封土与 地层、封土与其它遗迹(包括封土与封土)之间的叠压打破关系来确定。三、挖填土 填土也要分层清理。边挖填土边找出墓壁。四、清理葬具五、清理骨架六、清理随秦七、清理墓底与解剖墓的结构八、墓葬发掘记录 习题:1、练习剔骨架技术。2、练习清理葬具1个。3、实际测量墓葬内的器物坐标5件,并正确填写标签和登记表。4、墓葬记录的要点是什么?思考题:1、在地层挖掘过程中,突然发现完整的1件陶器和1件铜鬲,是否应该怀疑 有墓?2、封土、坑内填土、墓底出土的遗物是否分别收集?为什么?3、发掘墓葬最容易漏掉的部分是什么?参考文献:1、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等编:工农考古基础知识,第四章,文物出版 社,1978年。2、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编:考古工作手册,第4677页,文物出版 社,1982年。第二节常见墓葬类型的发掘教学重点:土坑墓与砖室墓的发掘教学难点:实际操作技术复杂,需要现场指导,反复观摩练习。教学内容:一、小型土坑竖穴墓找墓口、找边缘、确定层位关系、骨架和遗物清理等二、大型土坑墓找墓口、找边缘、确定层位关系、龛、台、骨架和遗物清理等三、石棺墓土坑蚌、石壁、骨架和遗物清理等四、瓮棺墓五、砖室(或石室)墓墓道、甬道、墓室清理;大揭顶方法,从墓门进入法六、土洞墓七、穿山凿石的洞室墓八、积石墓习题:1、练习清理墓葬12座,并写工作日记和记录。思考题:1、棺钉位置对于复原已经朽烂的木棺有何作用?发掘中应该怎样对待棺钉?2、发掘墓葬应该注意哪些安全问题?3、墓内完整罐中的土有没有研究价值? 4、1个墓葬中殉葬的动物骨骼,是否应该按个体编号收集?参考文献: 1、良: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发掘记,文物天地,1989年第1期,2、德维:曾侯乙墓发掘琐记文物天地,1987年第2期。频:包山大冢发掘始末,文物天地,1987年第6期。4、季:南越王墓发掘手记,文物天地,1986年第3期。5、期。鸣先:徐州北洞山西汉楚王墓发掘纪实,文物天地,1987年第26、明华:豪华型良渚玉戚组合附近的发现,文物天地1988年第4期。第三节人骨性别与年龄鉴定方法教学重点:现场鉴定人骨的性别与年龄教学难点:考古发掘的骨骼往往保存不理想,在剔骨架时要考虑鉴定的需 要,把关键的性别和年龄鉴定出来。教学内容:一、性别鉴定1、骨盆的性别特征2、颅骨的性别特征3、下颌骨的性别特征4、其它骨骼的性别特征二、年龄鉴定1、根据牙齿的萌出时间推断年龄2、牙齿的磨耗程度与年龄的关系3、根据颅骨骨缝的愈合情况推断年龄4、耻骨联合面的年龄变化 5、骨骼上的其它老年性变化6、年龄鉴定结果的表示法习题:练习鉴定骨架2个。思考题:保存不好的骨骼是不是也要鉴定?参考文献:1朱泓:体质人类学,吉林大学出版社,长春,1993年。2邵象清:人类测量手册,上海辞书出版社,上海,1985年。第六章考古测量第一节方向与倾斜角测量教学重点:方向与倾斜角测量教学难点:使用罗盘仪器测量方向,正确读数,正确在图纸上标出教学内容:一、方向测量1、象限角测量法2、方位角测量法二、倾斜角测量习题:1、使用罗盘仪器测量墓葬骨架的头向,正确读数,正确在图纸上标出。2、使用罗盘仪器测量房址的门道方向,正确读数,正确在图纸上标出。3、测量工地地面的倾斜角、山坡的倾斜角。思考题:为什么有人使用罗盘仪测量方向时经常会出错?参考文献:3、发展期(20世纪)二、我国的田野考古简史古代对古迹的野外调查2、近代田野考古的产生3、田野考古的科学化4、田野考古的发展习题:1、为什么早年殷墟的发掘成为中国田野考古的摇篮?2、推进中国田野考古发掘技术变革的重要人物有那些?思考题:1、21世纪田野考古的技术和管理应该怎样发展?参考文献:1、格林丹尼尔著,黄其煦译:考古学一百五十年,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 年。2、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3、安志敏:梁思永先生和中国近代考古学,文物天地,1990年第1 期。4、张光直、李光谟:李济考古论文集殷墟发掘,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 年。5、苏秉琦等:山西附近古文化遗存的类型和公布,考古通讯,1956年 第2期。6、安志敏:辉县发掘记新中国考古的新起点,文物天地1990年 第5期。7、张森水:中国旧石器时期考古的新转折,北方文物,1991年第2 期。8、张忠培:走近历史真实之道:中国考古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年。1、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编:考古工作手册.考古测量,文物出版社,1982 年。第二节水平距离和高低差测量教学重点:使用大平板仪器测量水平距离和高低差教学难点:需要实际操作仪器,反复练习,做到熟练。教学内容:一、水平距离测量1、用步量法与用杆量法2、皮尺和米绳的测量法3、小平板仪视距测量法4、大平板仪视距测量二、高低差测量1、直接测量法2、水平视差法(水准法)3、测斜仪测高低差4、小平板仪测高低差5、大平板仪测高低差习题:1、使用小平板仪器测量水平距离。2、使用小平板仪器测量高低差。3、使用大平板仪器测量水平距离。4、使用大平板仪器测量高低差。参考文献:1、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编:考古工作手册考古测量,文物出版社,1982 年。第三节平面图和地形图测量教学重点:平面图和地形图测量教学难点:需要实际操作仪器,反复练习,做到熟练。教学内容:一、定点基本方法1、座标定位法(基线法)2、距离交会定位法3、方向线交会定位法4、距离截取方向线定位法二、分区测量三、平面图测量1、射线法2、前方交会法3、侧方交会法4、导线法四、地形图测量1、全部实测绘制地形图方法2、利用现成地图绘制考古地形图习题:1、用平板仪测量平面图一幅。2、用平板仪测量地形图一幅。思考题:怎样可以减少遗址平面图的测量误差?参考文献:1、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编:考古工作手册考古测量,北京,文物出版 社,1982年。2、刘震伟:遗址地形图测量,考古与文物,1990年第3期。3、刘震伟:考古测量中利用现成图的简单方法,考古,1986年第9 期。4、赵培洲,沈耀成:古遗址快速成图,考古与文物,1982年第6期。第七章考古绘图与拓印第一节投影与视图教学重点:投影与视图的基本知识教学难点:正投影原理与视图对应关系教学内容:一、透视投影原理二、正投影原理三、视图和视图排列四、视图之间相应点的平面座标对应关系五、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习题:1、观察一个长方体的6个面的正投影图形。2、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陶罐的正投影图形。3、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陶片的正投影图形。4、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三足器的正投影图形。思考题:1、什么样的形体会产生正投影变形?参考文献:1、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编:考古工作手册考古绘图,北京,文物出版 社,1982年。第二节田野发掘绘图教学重点:绘制遗迹图、探方图 教学难点:绘制复杂遗迹图教学内容:、田野发掘绘图的一般要求二、遗迹图1、平面图2、剖面图3、遗迹图错误分析三、探方图1、分层平面图2、探方总平面图3、探方四壁剖面图习题:1、绘制2个灰坑的图。2、绘制一个探方的分层平面图、总平面图、剖面图。3、绘制一个房址的平面图和剖面图。4、绘制一个砖室墓的平面图和剖面图。思考题:1、垂直发掘法挖掘的灰坑的平面图和剖面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2、地层内的遗物平面分布图怎样绘制才能精确?3、积石堆墓的平面图怎样才能画准确?参考文献:1、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编:考古工作手册考古绘图,北京,文物出版 社,1982年。第九章田野考古摄影教学重点:发掘区摄影、遗迹摄影 教学难点:遗迹摄影 教学内容:摄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