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
-
资源ID:94968528
资源大小:33.01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眼眶(kuang)蓦然(mu)踊跃(yong)人情事故(shl) B.沟壑(he) 严竣(jun)连翘(qiao)草长莺飞(ymg) C.冗杂(rong)帷幕(wei)山麓(lu)风雪载途(z»i) D.两栖(qi)潮夕(xT)窈窕(y4o)惊心动魄(pd) 【答案】C【详解】A.蓦然m6人情事故人情世故; *B.严竣严峻连翘qiWo;*D.潮夕潮汐窈窕居o; 故选C。二、句子默写2.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悠悠我思。(子衿)求之不得,o (诗经关雎),白露未晞。(诗经,兼葭),胡为乎泥中?(式微)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写出洞庭湖丰富的贮蓄和雄伟气势的诗句是“,小石潭记中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是“,同窗好友将随父去西藏就读,请你用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赠别留念,以示万水千山隔不断真挚的友谊。【答案】青青子佩寤寐思服兼葭萋萋微君之躬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怡然不动俶尔远逝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详解】考查名句名篇默写。注意:寤寐、兼葭、萋、躬、蒸、撼、怡、俶、逝、涯。 载的有效载荷位置变化不大于一枚硬币厚度”句中的“零下100摄氏度到零上100摄氏 度”,可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其承载的有效载荷位置变化不大于一枚硬币厚度”, 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结合画线句上文“另一方面它形态变化具有超稳定性”,具体 准确地说明了“张衡一号”的卫星伸杆形态变化具有超稳定性的特点。13 .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先表明观点,不能去掉。再将词语代入句子分析作用。 段画线句“每年可以收集到全球10多次7级以上地震和15。次左右6级地震的信息” 中的"多''是超过的意思,是约数,句中说明收集到的信息超过10次,如果删掉了就变 成10次,与事实不符。“左右”表估计,起限制作用,句中说明同150次相比可多可少; 去掉了变成150次,是确数,事实不相符合。这两个词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 性。14 .本题考查内容提炼与概括。根据段“对中国及其周边区域开展电离层动态实时监测和地震前兆跟踪,它弥补了地 面观测的不足”,提炼“动态信息强”;根据段“这使得'张衡一号的磁强计灵敏度达到可以分辨出背景磁场五百万分之一的 信号,相当于感知一只蚊子落在人身上产生的重量的信号”,概括为“探测信号强''; 根据段“在对地观测效率方面,张衡一号'每5天实现对地球上同一地点的重访。概 括为“效率高”;“就覆盖区域而言,卫星观测到地球南北纬65。内的广阔范围”,概括为“覆 盖范围广”;根据段“张衡一号”“卫星的设计指标和载荷配置均超过国外同类卫星”“填补了中国在 近地磁场精确探测领域的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概括为“电磁环境好工六、对比阅读阅读下面桃花源记,回答小题【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 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 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 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 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日:“此 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日:“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 畜、丝纱、麻臬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 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 杨谢而从之。又戒日:“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注释】臬(Xi):麻的总称。携:携带。薪:柴。或:如果。15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悉如外人*(2)乃不知有汉(3)能相容否(4)所享者惟薪米鱼肉 16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落英缤纷 居民之大聚落也* B.未果,寻病终 子果来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臬之属 D.处处志之故可同处 17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2)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18 .【乙】文中洞中人的生活与【甲】文中桃花源中人的生活有什么相似之处?【答案】15. (1)全、都(2)竟然、居然(3)允许(4)只有 16. C 17. (1) 桃花源里的人告诉(渔人)说:“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2)你既然愿意带他来到这个地方,那他一定是有贤能的人。18.生活宁静、快乐,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民风淳朴。【解析】15.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课内重点文言实词需要平时的积累识 记,并且活学活用,学会从课内到课外的迁移。作答时,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再来 推断加点词的含义。(1)大意:男女的穿戴全都与桃花源以外的人一样。悉:全、者上(2)大意: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乃:居然、竟然。(3)大意:能不能容留他?容:允许。(4)大意:(人们日常)所用的只有柴米鱼肉。惟:只有。16.这道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A.掉落,飘落/村落;B.实现/如果、假若;C.类/类;D.到处/相处;故选C。17 .这道题考查的是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 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第一句重难点词语有:语,告诉。足,值得。为,对,向。第二句重难点词语有:引,带领。必,必定、一定。18 .这道题考查对比阅读的能力。从甲文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和乙文的“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可以看出,洞中人的 生活和桃花源人的生活相似在:生活宁静、快乐;从甲文的“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和乙文的“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可以看 出,洞中人的生活和桃花源人的生活相似在: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从甲文的“便要还 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和乙文的“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 可以看出,洞中人的生活和桃花源人的生活相似在:民风淳朴。【点睛】甲文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生。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而行,忘记了路有 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它树木,花草鲜嫩 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他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 尽头。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子里面 隐隐约约透着点光亮。渔人便下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 一人通过。又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明亮开阔了。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 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田间小 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全 都与桃花源以外的人一样。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都一一作了回答。 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村里面的其他人听说来了 这么一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先祖是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率 领妻儿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 绝了一切往来。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 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说了出来,村民们听了都感叹惋惜。其余的 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日 后,就向村里的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渔人出来之后,找到了自己的船,就沿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 郡城武陵,就去拜见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遣人员跟随他前往,寻找 渔人先前作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后来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南阳有个叫刘子骥的人,是一个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了这个消息,非常愉快地计 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没有实现,不久后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乙文译文:老人带领姓杨的人来到一个大的山洞。牲畜都很悠闲和乐的样子,是居民的大聚落。 到了一个人家,老人对(这户人家)说:“这个人想要(到你们这里)住下,能不能容留他?” 穴中人回答说:“你既然愿意带他来到这个地方,那他一定是贤能的人。我们这里只要 是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臬(臬,麻)这类东西,都不是私人所有的,是与众人共 享的,所以可以住在一起。你要真的来,请不要携带金银珠宝这些珍异的东西,(人们 日常)所用的只有柴米鱼肉,这里是不缺的。只是按人口分给土地,用来耕种或者养蚕, 不可以从别人那里取得食物罢了。”姓杨的人道谢并且听从了他的安排。穴中人又告诫 道:“你如果来晚了,山洞就封着了。“到了夜晚,姓杨的人与老人一起出来。七、作文19.诗人说“走了那么远,我们去寻找一盏灯”。“一盏灯”可以指引方向,“一 盏灯”可以传递温暖;“一盏灯”是一种信念,“一盏灯”是一份关怀;“一盏灯”是 失望后的希望,“一盏灯”是长夜后的黎明请以“寻找一盏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提示与要求】(1)请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诗歌除外)(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3)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答案】例文:寻找一盏灯天气闷热,我毫无斗志地瘫在椅子上。蝉声阵阵,在我耳中却十分聒噪。已经请了 三个星期的假了,我借着之前生病的理由躲避着。十多天前,我连着发了三天高烧,全身无力,像失去了骨骼,只剩下血肉。在那之 前,我因为要参加作文比赛,写了许多文章却都不过关。我害怕,害怕再听到老师的责 骂。于是我用身体不适的幌子逃了三次课。那段时间,我仿佛行走在漫长无垠的黑暗之中。我不断问自己,我究竟要做什么? 我不知道。我以为我躲在黑暗中就不会有人发现我,发现我的懦弱和无能。于是我隐匿 在这黑暗中,一天天消沉。又是一个双休,母亲打来电话,我按下接听键,传来的却是孙老师的声音。我一下 子又害怕起来,却无法再逃避。“你如果是因为害怕,就更不应该逃避。我们给你提意见也是为了你好,想让你更 加优秀。在我心里,你应该是个阳光开朗的女孩这番话将我逃避的外衣剥了个精光, 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我身处的那一片黑暗。害怕是懦弱者的心理,逃避是无能者的行为。我不甘成为被贴着“懦弱”与“无能''的 标签的人,所以我也不甘躲在黑暗中打压自己。这束光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引领我去 到它的源头。我重振信心,不再害怕,把好的坏的都当作前进的动力。因为我知道,不管我陷入 多么可怕的黑暗,都有一束光会穿透层层黑暗,照亮前方。而我会追随着它,直到它的 源头那盏希望的灯。这盏灯发出的光是温暖的,是明亮的,是永不熄灭的。天黑了,我打开灯,在纸上写下“我们去寻找一盏灯”【详解】考查命题作文写作。第一,审题立意。要求以“寻找一盏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写好命题作 文一定要仔细琢磨,找到命题的关键词,再围绕这个关键词选择典型材料。“寻找一盏 灯”这是一个动宾短语式的文题,题中的两个关键词语。“一盏灯”有实指的内容,也有 虚指的内容。虚指的内容大致分为五类:第一类为情爱之灯,如父爱、友情;第二类为 人物之灯,如牛顿、孙中山;第三类为品质之灯,如坚强、信义、善良;第四类为事物 之灯,如文学经典、肖邦乐曲;第五类为心理之灯,如梦想、希望、信仰。"寻找''表明 态度和做法,是为实现理想等所作出的努力,体现动态的过程。第二,思路点拨。本文适合写成记事类散文,在写作中不能只关注“寻找”,也不能偏重 “灯二要二者兼顾,要注意“灯”的比喻隐含意义,从发光发热的特性发散开去,着眼于 希望、光明、指引、温暖、关爱、呵护,而“寻找”则是主动地追寻,意味着原先失去的、 或者是原先没有的,现在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这是一种自我的完善、自我的提升、 自我的修养。这样的寻找可以是个人的探索,寻求一种方向、寻找一种关爱、希望得到 指引;也可以是集体的一种有意识的追寻团队的发展路线、未来规划等。选材要以小见 大,选取日常生活中的细微小事见证真情,这样的文章才能打动人心。三、名著阅读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两周前看完卓别林自传,对1920至1954年间的美国有了一个初步认识,那种 物质文明给人的影响,确非我们意料所及。一般大富翁的穷舍极欲,我实在体会不出有 什么乐趣可言。那种哄闹取乐的玩意儿,宛如五花八门、光怪陆离的万花筒,在书本上 看看已经头晕目迷,更不用说亲自经历了。像我这样,简直一天都受不了:不仅心理上 憎厌,生理上、神经上也吃不消。(1)这段文字选自。这段文字作者写给(写姓名)的信。(2)找出语段中一个错别字的词语“:正确的写法是“:(3)选文主要运用了 修辞手法。(4)从上面的选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答案】(1)傅雷家书傅聪(2) 穷舍极欲 穷奢极欲(3)比喻(4)要抵制物质的诱惑【详解】(1)考查名著常识。选文出自傅雷家书。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 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 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由“那种物质文明给人的影响,确非我们意料所 及。一般大富翁的穷舍极欲,我实在体会不出有什么乐趣可言。那种哄闹取乐的玩意儿, 宛如五花八门、光怪陆离的万花筒,在书本上看看已经头晕目迷,更不用说亲自经历了。 像我这样,简直一天都受不了:不仅心理上憎厌,生理上、神经上也吃不消”可知,本 段文字是傅雷写给儿子傅聪的信,信的内容是在和傅聪讨论艺术,发表自己的见解看法。(2)考查字形。穷舍极欲穷奢极欲:形容生活腐化,奢侈贪婪到了极点。(3)考查修辞手法。由“我实在体会不出有什么乐趣可言。那种哄闹取乐的玩意儿,宛如五花八门、光怪陆 离的万花筒”可知,将西方的物质文明比作万花筒,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 写出西方文明的五花八门、光怪陆离,表达出作者对其厌恶不屑的情感。(4)考查内容理解概括。结合“对1920至1954年间的美国有了一个初步认识,那种物质文明给人的影响,确非 我们意料所及”“我实在体会不出有什么乐趣可言。那种哄闹取乐的玩意儿,宛如五花八 门、光怪陆离的万花筒”等内容可知,傅雷认为物质文明对人会产生不良的影响,由此 可启示为:要学会抵制物质诱惑。四、综合性学习4.合肥某中学开展“我爱古诗词”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有下列设计邀你参加。【诗词板报我设计】为营造浓厚的学习古诗词氛围,八(1)班准备出一期以“我爱古诗词”为主题的黑板报,请身为宣传委员的你设计三个版块名称。【诗意图画我来猜】(2)请根据下面两幅图片的内容,分别配上相关诗句。诗句:, O诗句:, O【诗词风气我倡导】下面是王清同学拟写的“我爱诗词”倡议书部分内容,其中有些问题请你帮助解决。同学们,【A】诵读古诗词,能让我们打下扎实的文字功夫,提高语文学习能力,【B】 通过诵读古诗词,能丰富我们的内涵,净化我们的灵魂,【C】为了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 氛围,为了让古诗词浸润我们每个人的心田,为了让古诗词充盈我们每个人的灵魂, D为此,我代表八(1)班向全体家长、同学们发出倡议。短文中【A】句有词语搭配当的毛病,应该把“”改为”:【B】句是个病句,应该去掉词语“2仿照【C】句中的画线部分,在横线上仿写一句。【答案】(1)示例:诗词知识盘点生活中的诗词 诗词擂台(2)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3) 功夫 功底 通过示例:为了让古诗词丰富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详解】(1)考查拟写版块名称。围绕“我爱古诗词”为主题设计三个版块,合理即可。 示例一:古诗苑漫步; 示例二:我爱积累; 示例三:漫游诗海。(2)考查图文转换。仔细观察图一,画面主体为一支含苞待放的荷花,花苞上停留着一只蜻蜓。可联想到诗 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仔细观察图二,画面主体是一片广袤的沙漠,不远处一轮落日又大又圆。可联想到诗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考查病句辨析修改及仿写句子。A句句丁下”与“功夫”搭配不当,可句功夫”改为“功底”或“基础”;B句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可删除“通过”;C划线句格式为“为了让古诗词+动词+我们每个人的+名词”,可据此拟写。示例:为了让古诗词陶冶我们每个人的性情。五、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半个奇遇池莉谁都有状态差的时候。状态极差的那样一种郁闷、厌倦与绝望,真的很要命,难 以言喻且神仙也救不了。医生与作家都是琢磨人的职业,我就有这两个职业习惯,所以 成了一个喜欢琢磨人的人:人是靠什么得救的,当你状态极差的时候?这一天我状态极差,双腿沉重,脑袋昏沉,走进北京西客站一看,离即将搭乘的 列车发车时间还有两个多小时,生怕路上塞车,提前量打大了,不料路上没塞,塞在了 候车室。候车室人很多,加上大堆行李和随意伸出的腿,基本水泄不通。此番来京工作 不顺,几晚失眠,竟愤而想去爬长城,觉得自己18岁的心愿在几十年里赴京百趟都未 落实,实乃人生一大失败。不料所乘的士,半路追尾,我再次失败。就这样,我身带多 处擦伤和瘀斑,眼睛红肿酸涩,鼓起最后勇气,环顾候车室,想与他人对上眼神打个商 量,看能不能挤出半个臀位,结果又是失败。满目的人,少数人发呆打盹,多数人埋头 刷屏,间或抬起一张面孔,也是一脸麻木。人与人之间,没温度、没态度,人人都烦别 人,人人都嫌人太多。讽刺的是,我正是其中一员。想到难熬的两个多小时,我的情绪 一落千丈,我拿什么拯救你?我问自己,一遍又一遍。终于开闸放行,我被裹挟在争先恐后的人群之中,被推推操操进了车厢,扑面又 是纵声喧哗,呼朋唤友,叫嚷打牌天啊,这一瞬间,静息或睡觉的希望,又顿时破 灭。我备受打击,眼皮都没有力气抬起,完全不看人了,只顾低头对号入座。我在第一 排,双人座的靠窗位置。我的邻座是一位中年男士,已入座,正在闭目养神。火车还没 开动,这么快就进入状态?我略感惊异,仿佛他偷了我的构思。惊异之下,忽然发现: 我似乎时来运转了。谢天谢地!遂男士衣着洁净、质地优良、款式得体,头发不脏不腻, 无烟臭、无异味,胳膊交叉收拢在自己胸前,双腿交叉收拢在自己座椅前,座椅靠背也 是收拢竖起的,尽管在假寐,也显然是一副文明礼貌生怕妨碍其他乘客的姿态。而整个 车厢里,大多数乘客都在挤来挤去,急忙坐下,坐下就急忙敞开双腿,胳膊大幅度横架 于两个座位之间的扶手上,急忙打起手机来,高声大气,旁若无人这不就是我们司 空见惯的乘车环境吗?自打我17岁出门远行至今,已无数次舟车辗转,经历无数邻座, 多数人不都是这样吗?今天这位自好白自律到堪称完美的邻座,我还真第一次碰到。基 于以上所有遭遇,不由心生感慨:或许在他,只是习惯与素养;在我,却是与祖国悠久 古典礼仪的一种相遇。或许在他,只是安分守己;在我,已算看到高风亮节。或许在他, 只是举止得体;在我,却是获得尊重。验票的来了,邻座结束假寐。不知不觉,我们闲 聊起来,这一聊,不仅十分投契,更有一种毫无顾忌的坦率有些想法、观点、疑惑 与苦闷,就连对亲朋好友都不会诉说,倒在这一刻因萍水相逢格外放松,说了就了,随 风飘散,无祸且得福这福气叫知音,竟以素昧平生来托底。邻座先到站,我们彼此道谢,老友般说再见。我继续行程,而此前的坏心情,已 彻底消散。戴上耳机,音乐低回。远望窗外,看到的却不仅是窗外景色,还有跃动在更 加广阔时空的奇异美景,有静物、有人物,有声有色,光影交织,令我身心焕然一新。 这样一种被激发、被打开、被链接的状态,简直妙不可言。原来,拯救人的还是人,人 啊人,我这一辈子,一直都保有儿时天真幼稚的幻想,总幻想奇遇,倒不曾料想,凡人 凡事也会有不凡的光辉,这也算是半个奇遇了。半个奇遇,我也感恩于心。(摘自2018年第2期读者)5 .“半个奇遇”是指什么?6 .第段说“这一天我状态极差。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我状态极差”具体表现在哪些方 面?7 .联系上下文,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段中画线的句子。我略感惊异,仿佛他偷了我的构思。8 .结合对划线词语的理解,谈谈你对第段中画线句子含义的理解。凡人凡事也会有不凡的辉光,这也算是半个奇遇了。9 .读完选文,也许你会联想到下面这些词语:“(乘车)环境、尊重、投契、修养”请 结合选文内容,围绕其中一个词语谈谈感受。【答案】5.指在列车上遇到一位穿着整洁、举止得体、有修养男土。 6.候车提 前量打大了,"我'被塞在了候车室;此番来京工作不顺,几晚失眠;所乘的土,半 路追尾,我身带多处擦伤和瘀斑;希望能在候车室里能挤出座位,结果又是失败。7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邻座的乘车状态与我理想中乘车状态相吻 合,表达了我对邻座这种状态背后良好修养的欣赏,为下文“我们”的投契、坦率进而成 为知音作铺垫。同时,这一比喻也非常契合作者的作家身份,巧妙而充满个性。8 .“这”“凡人凡事”指的是列车上我与邻座的偶遇、闲聊和我的诉说:“半个”极言我与邻 座的闲聊、我的诉说极其普通、平常,算不上奇异;但就是这样一次平常的相遇、闲聊、 诉说,让自己低落的情绪得以释放和排解,让自己找到了生活的知音,发现了凡人凡事 的不凡辉光,让我感恩于心,所以称之为“半个奇遇9.示例一:乘车环境拥挤、 水泄不通,人与人之间没有温度、没态度。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有一个舒适而温暖的环境, 只要每个人都能做到自好自律,就能拥有这样的环境。示例二:我与邻座素昧平生,但闲聊起来十分投契。我觉得人与人的投契不在于关系的 亲疏,而在于想法、观点有无共鸣。【解析】5.考查内容理解概括。文章写了在“我”状态极差的情况下,在列车上遇到了一个自好自律到堪称完美的邻座, 根据本文第段“该男士衣着洁净、质地优良、款式得体,头发不脏不腻,无烟臭、无 异味,胳膊交叉收拢在自己胸前,双腿交叉收拢在自己座椅前,座椅靠背也是收拢竖起 的,尽管在假寐,也显然是一副文明礼貌生怕妨碍其他乘客的姿态”以及第段“凡人凡 事也会有不凡的光辉,这也算是半个奇遇了。半个奇遇,我也感恩于心”可知,“半个奇 遇”是指在列车上遇到一位穿着整洁、举止得体、有修养的男士。6 .考查内容理解概括。作答本题时先锁定第段内容,找出“我”遇到的不如意的事情即可。根据本文第段“生 怕路上塞车,提前量打大了,不料路上没塞,塞在了候车室”可知,候车提前量打大了, “我”被塞在了候车室;根据本文第段“此番来京工作不顺,几晚失眠”可知,此番来京 工作不顺,儿晚失眠;根据本文第段“竟愤而想去爬长城,觉得自己18岁的心愿在儿 十年里赴京百趟都未落实,实乃人生一大失败。不料所乘的土,半路追尾,我再次失 败”“我身带多处擦伤和瘀斑,眼睛红肿酸涩,鼓起最后勇气,环顾候车室,想与他人对 上眼神打个商量,看能不能挤出半个臀位,结果又是失败”可知,希望能在候车室里挤 出座位,结果又是失败。7 .考查句子赏析。由“我略感惊异,仿佛他偷了我的构思”中的“构思”可知,邻座此时的乘坐状态和“我”所 想写的文章内容的构思相似,符合'我''想象的乘坐状态,再根据第段“惊异之下,忽 然发现:我似乎时来运转了。谢天谢地!该男士衣着洁净、质地优良、款式得体,头发 不脏不腻,无烟臭、无异味,胳膊交叉收拢在自己胸前,双腿交叉收拢在自己座椅前, 座椅靠背也是收拢竖起的,尽管在假寐,也显然是一副文明礼貌生怕妨碍其他乘客的姿 态”可知,邻座非常地有素养,“我”第一次遇到,不由心生感慨与欣赏,再结合“不知不 觉,我们闲聊起来。这一聊,不仅十分投契,更有一种毫无顾忌的坦率”可知,正是因 为欣赏所在,所以才会有后文与之聊天,所以为后文的闲聊情节做铺垫。8 .考查词句理解。结合选文第段“不知不觉,我们闲聊起来,这一聊,不仅十分投契,更有一种毫无顾 忌的坦率有些想法、观点、疑惑与苦闷,就连对亲朋好友都不会诉说,倒在这一刻 因萍水相逢格外放松,说了就了,随风飘散,无祸且得福这福气叫知音,竟以素昧 平生来托底”可知,“这”“凡人凡事”指的是列车上我与邻座的偶遇、闲聊和我的诉说;“半 个”指聊天内容琐碎且平常,算不上惊天动地的大事;结合段“邻座先到站,我们彼此 道谢,老友般说再见。我继续行程,而此前的坏心情,已彻底消散。戴上耳机,音乐低 回。远望窗外,看到的却不仅是窗外景色,还有跃动在更加广阔时空的奇异美景,有静 物、有人物,有声有色,光影交织,令我身心焕然一新”可知,列车上和邻座聊天,排 解了作者内心的苦闷,令作者发现人生中平凡人身上闪耀的光辉,因此这段经历也算是 “半个奇遇”。9 .考查拓展探究。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根据文本内容 从“(乘车)环境、尊重、投契、修养”选择一个词语,写出自己的感受即可。如:公共场合需要注重礼仪,作一个有修养的公民。只有大家都做到,公共环境才会变 得才会变得温暖有序。张衡一号:天基测震显神通张保淑2018年2月2日,“张衡一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是中国地震立体观测体系天 基观测平台的首颗卫星,它能够发挥空间对地观测的大动态、宽视角、全天候优势,通 过获取全球电磁场、电离层等离子体、高能粒子观测数据,对中国及其周边区域开展电 离层动态实时监测和地震前兆跟踪,它弥补了地面观测的不足,将进一步推进中国立体 地震观测体系的建设,开辟探索地震监测预测的新途径。为什么要“舍近求远”,依靠运行在500公里高度的太阳同步轨道上的卫星探测 地震信息呢?地震往往发生在地下数十公里处,人类目前的最大钻探深度远远不及此。看不见, 够不着,正是地震研究面临的现实困难。地震发生前,地球岩石的摩擦破裂会产生电磁 波,这些电磁波会往大气层传播;地壳运动会切割磁力线,造成磁力线的扭曲。因此, 电磁是科学家进行地震研究的重要手段。由于受条件限制,地面监测台网在自然条件恶 劣地区和海域地区缺乏必要的观测能力,对地震预测预报研究迫切需要的三维地球物理 场动态的监测能力也不足;同时,由于破坏性地震、尤其是重特大地震事件发生的小概 率特性,再加上地面覆盖范围相对较小,难以获取足够地震震例。因此,建立电磁卫星 观测系统,获取全球破坏性地震震例,来进行地震科学研究显得尤为必要。“张衡一号” 也由此应运而生。“张衡一号”是1.4米见方的立方星,重量约700公斤。除了伸展的单片太阳能 板之外,还有6条长长的“触角”,即卫星伸杆。“张衡一号”的“触角”堪称魔幻, 一方面,它展开后达到近5米而收拢时仅有手掌大小;另一方面它形态变化具有超稳定 性,即使经历从零下100摄氏度到零上100摄氏度极大的温度交变,其承载的有效载荷 位置变化不大于一枚硬币厚度。多伸杆的有效应用,极大突破了卫星本体尺寸对载荷探 测需求的约束,把星上探测载荷之间的距离由不到2米大幅延展到超过10米,而这样 做正是适应卫星载荷功能协调,达到卫星磁洁净度指标的必然要求。这使得“张衡一号” 的磁强计灵敏度达到可以分辨出背景磁场五百万分之一的信号,相当于感知一只蚊子落 在人身上产生的重量的信号。“张衡一号”设计寿命5年,卫星的设计指标和载荷配置均超过国外同类卫星。 采用通用小卫星平台,搭载感应式磁力仪、高精度磁强计、电场探测仪、GNSS掩星接 收机、等离子体分析仪、高能粒子探测器、朗缪尔探针和三频信标发射机等8种载荷, 填补了中国在近地磁场精确探测领域的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对地观测效率方面,“张衡一号”每5天实现对地球上同一地点的重访;就覆 盖区域而言,卫星观测到地球南北纬65度内的广阔范围,重点观测区域覆盖我国陆地 全境和陆地周边约1000千米区域以及全球两个主要地震带:地中海一喜马拉地震带和 环太平洋地震带。“张衡一号”每年可以收集到全球10多次7级以上地震和150次左右6级地震 的信息。卫星监测一年的信息量,地面监测需要20多年,能够帮助科学家提高对地震 孕育发生规律的认识。这颗配备良好、致力于获取空间探测和地震活动之间关联性的卫星,将成为地震 科学研究的重要贡献者。(选自2018年02月0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有改动)10 .文章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张衡一号”卫星?11 .文章第段有何作用?12 .文章第段画线句子运用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13 .第段中画线句子中的“多''和“左右”两个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14 .根据文章内容说说张衡一号的“神通”有哪些?【答案】10.发射“张衡一号”卫星的原因;'张衡一号”的科学设计;“张衡一号”的探测 能力。 11.过渡作用,引起下文对发射“张衡一号”原因的说明。12.列数字、作比较。准确地说明了“张衡一号”的卫星伸杆具有超稳定性。13.不能去掉。“多”说明超过10次,是约数,去掉了则变成了确数,与原意相差较大;“左右”则说明同150 次相比可多可少,而非确指,去掉了则变成了确指,这与事实不相符合。这两个词的运 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14.探测信号强、覆盖范围广、电磁环境好、动态信息强。【解析】10.本题考查内容概括。通读全文,结合相关语句提炼概括。根据段“因此,建立电磁卫星观测系统,获取全球破坏性地震震例,来进行地震科学 研究显得尤为必要。张衡一号'也由此应运而生''概括为发射“张衡一号”卫星的原因; 根据段介绍卫星伸杆,段说明"张衡一号”卫星的"设计指标和载荷配置均超过国外 同类卫星”,概括为“张衡一号”的科学设计;段从“对地观测效率”“覆盖区域”等方面,段“每年可以收集的信息量”方面说明“张 衡一号的探测能力。11 .本题考查句段作用。根据段“为什么要舍近求远',依靠运行在500公里高度的太阳同步轨道上的卫星探测 地震信息”,结合段“'张衡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开辟探索地震监测预测的新途径” 可知,有承接上文的作用;结合段“因此,建立电磁卫星观测系统,获取全球破坏性 地震震例,来进行地震科学研究显得尤为必要。张衡一号'也由此应运而生”可知,又有 引出下文对发射“张衡一号”原因的说明。因此,本段起过渡作用(或承上启下)。12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根据段画线句“即使经历从零下1。0摄氏度到零上100摄氏度极大的温度交变,其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