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工作实施方案.docx
双减工作实施方案一、工作原则统筹推进,内外并举校内减作业负担和校外减培训负担同步推进,全面开展学校课后 服务和暑期托管服务,开展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建立数字化监管 平台,健全日常监管工作机制。在“双减”重点和难点领域循序渐进, 积累经验,逐步推开,统筹推进“双减”工作稳慎落实。堵疏结合,标本兼治做好“堵”的工作,严格限制校外培训机构数量、培训时间和培 训价格,有效减轻校外培训负担。按学科类和非学科类对校外培训进 行分类管理,加强制度建设,积极主动稳慎推进。强化“疏”的工作, 通过小学“整体优化”、初中“提质强某某”、高中“高地构筑”、随 迁子女“蓝天教育”等系列行动,全面提升学校教学质量。重点研究 探索提高学校作业质量、提高学校课后服务质量,进一步减轻校内作 业负担。三、重点任务(一)全力提升校内教育教学质量1 .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健全作业管理制度,提高作业设计 质量,分类控制作业总量,加强作业完成指导,建立作业监督机制。 通过对作业来源、质量、布置、批改、反馈、讲评、辅导等各环节的 统筹管理,确保作业总量不超标、作业结构更合理,作业效果有保障。 根据学校和学段的实际,适当考虑作业的层次性、选择性,并有适量 的个性化、校本化作业,提倡作业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全市域开展“弹 性作业”课题研究,让学生既吃得饱,又吃得了。小学一、二年级不 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 钟,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 超过90分钟,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2 .强化作业等“五项管理”。出台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 机、体质、读物管理(简称“五项管理”)的落实意见,“五项管理”列 入2021年教育督导的重点工程和责任督学首要任务,推进所有中小 学校落实“五项管理”全覆盖。以“五项管理”为抓手,扎实推进以 “减作业、增睡眠,减补习、增运动,减刷题、增实践”为重点的减 负行动,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3 .推进课后服务扩面提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 阶段学校课后服务的实施意见。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拓展课后服务 形式,提升课后服务质量,探索创新服务模式。全面推行以放学后托 管服务、初中生晚自习服务、免费在线学习服务、暑期托管服务为重 点的学校课后服务。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课后服务在全市全面开展, 实现课后服务在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4 .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充分利用国家、省“之江汇”、 XX市“XX”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以及优质学校网络平台,建设未 来社区幸福学堂,免费向学生提供高质量的专题教育资源和覆盖各年 级各学科的学习资源。探索成立公益属性的实体化互联网学校,推出以课程服务为主的“四点半课堂”和答疑解惑为主的“问学名师”服 务。5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力争2025年前创成全国义务教 育优质均衡县,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比率98%以上,随迁子女公办义 务教育学校就读率达95%以上,缩小城乡教育差距。6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加强某某际教育共享机制,实 施乡村教育振兴行动,深化集团化办学路径,完善“互联网+义务教 育”机制,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全覆盖。发挥乡村教育研究 联盟作用,全力推进乡村名校建设。加大义务教育共同体校际间、城 乡间教师交流力度,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7 .实施初中学校提质强某某行动。强化推进“初级中学课程改革 达标计划” “初级中学教育质量监测反馈与改进计划”“初中校长专业 提升计划,到2025年初中学校标准化率达100%,省现代化学校占比 达35%,构建一批优质学校联盟,打造一批幸福学校。8 .深化高中“阳光招生”改革。2021年开始,全面落实普通高中 属地招生、“公民同招”政策,杜绝违规招生、恶性竞争;全市优质示 范普通高中学校不低于60%的招生名*学校,缓减升学竞争压力。 2022年起,全市优质示范普通高中学校招生分配指标达到80%。9 .保障学校课后服务条件。根据学生规模和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 准,统筹核定晚托班和暑期托管班的师生比配备,配足配齐教师;制 定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办法,采取财政补贴、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 等方式,确保经费筹措到位,按一定标准予以发放。用于在职教师课 后服务补助的经费额度,作为增量纳入绩效工资并设立相应项目,不 作为次年正常核定绩效工资总量的基数,不纳入教师与公务员工资收 入计算比较口径。(二)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10 .精准摸清底数。充分依靠相关部门、镇(街道)和社区网格化治 理体系,全面排查校外培训机构总数、从业人员数、招收学生数、预 收费等方面情况,建立基础工作台账,及时录入全国中小学生校外培 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和“浙里培训”平台系统。11 实施分类管理。教育、文化与旅游、体育、人社、科技、卫 健等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分别对学科类、文化艺术类、体育类、职业技 能类、科技类、托育类等培训机构实施归口管理,根据类别属性制定 标准,设置条件,加强事中事后常态化监管。12 .严格审批工作。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 类校外培训机构,不再审批新的面向学龄前儿童的校外培训机构和面 向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依法依规严肃查处不具备相 应资质条件、未经审批多址开展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审批通过的纳 入全省校外培训机构“白某某”。支持鼓励学科类培训机构向素质类 和成人类培训转型。13 .如期完成学科类培训机构转登记工作。将现有营利性学科类 培训机构统一转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按照公益普惠原则,根据市场 需求、培训成本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并向社会公示,接受监 督。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转登工作办法和时间表、路线图,在规定时 间内完成转登工作。14 .严格监管学科类校外培训时间。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 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培训;线上培训要注 重保护学生视力,每课时不超过30分钟,课程间隔不少于10分钟; 控制培训结束时间,线下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 30,线上培训 结束时间不晚于21: 00,不得留课后作业。15 .全面规范培训行为。建立培训内容备案与监督制度,制定出 台校外培训机构培训材料管理办法;严禁超标超前培训,严禁非学科 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严禁提供境外教育课程,严禁开展“一 对一”或“一对X”等无证无照培训辅导行为,严禁以托管名义开展 变相辅导或者培训。不得开展面向学龄前儿童的线上培训,线上培训 机构不得提供和传播“拍照搜题”等不良学习方法;依法依规坚决查 处超范围培训、培训质量低下、内容低俗违法、盗版侵权等突出问题。16 .强化资金监管。依靠“浙里培训”监管平台,重点健全校外 培训机构资金监管制度,形成事前预警、事中预防和事后防范机制; 校外培训机构应当开设预收费资金专户,并与开户银行签署协议,按 照专款专户、专款专存、专款专用的原则,制定对大额资金异动的管 控、最低存款余额的监督等措施;加强对培训领域贷款的监管,有效 预防“退费难” “卷钱跑路”等问题发生。一经发现违规收费现象, 必须严肃查处,直至进入“黑名单”。17 .加强从业人员管理。从事学科类培训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教师资格,教师资格信息应在培训机构场所及网站显著位置公布;不得 泄露家长和学生个人信息;严禁聘请在境外的外籍人员开展培训活 动,聘请在境内的外籍人员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18 .严格控制资本过度涌入培训机构。落实资本管理“四个不得”, 即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不得通过 股票市场融资投资学科类培训机构;不得通过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等 方式购买学科类培训机构资产;外资不得通过兼并收购、受托经营、 加盟连锁、利用可变利益实体等方式控股或参股学科类培训机构。已 违规的,要进行清理整治。19 .加强营销监管。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各种夸大培训效果、误导 公众教育观念、制造家长焦虑的校外培训违法违规广告行为,不在主 流新闻媒体、新媒体、公共场所、居民区各类广告牌和网络平台等刊 登、播发学科类校外培训广告,学生作业本、教辅材料等学习用品上 严禁印刷任何形式的广告;依法查处不正当竞争和其他垄断行为,规 范*联合制定的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完善“黑 白某某”制度。20 .协同建设“浙里培训”数字化监管平台。以数字化改革为牵 引,依托“教育大脑”工程,按照“省级统建、地方创新”的思路, 构建“准入、监管、执法”全流程闭环管理的智慧监管平台,提升全 市校外培训机构的数字化监管水平。(三)切实加强家校社协同21 .支持和规范学校引进非学科培训机构。学校课后服务不能满 足部分学生发展兴趣特长等特殊需要的,可适当引进非学科类教育培 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将研究制订非学科类教育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 务的准入条件、遴选程序和监管措施等。22 .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师资来源。校外培训机构不得高薪挖抢学 校教师,不得聘请在职中小学教师;全面清查在职中小学教师到校外 培训机构兼职;建立健全在职教师有偿补课处罚机制,依法依规严肃 查处教师校外有偿补课行为,直至撤销教师资格。23 .严禁校外培训机构与学校勾连。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存在不符 合资质、管理混乱、借机敛财、虚假宣传、与学校勾连牟利等严重问 题的机构;按要求做好培训广告管控,不得在校园内开展商业广告活 动,不得利用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教材、教辅材料、练习册、文具、教 具、校服、校车等发布或变相发布广告。24 .“双减”工作纳入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将“双减”工作成效 纳入各镇(街道)“幸福教育”评价体系,把学生参加课后服务水平、 校外培训整治成效等情况作为重要评价内容。25 .完善家校社协同机制。密切家校沟通,努力形成减负共识, 积极动员引导家长不安排孩子参加学科类校外培训;充分利用博物 馆、体育馆、纪念馆、文化馆、乡村文化礼堂、儿童之家等校外活动 场所或研学基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外活动,推进协同育人 共同体建设。五、组织保障(一)强化部门协同健全多部门协同治理的联席工作制度,组建“双减”工作专班,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机构,建立校外培训监管部门责任清单,明确 部门工作职责。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排查治理,依法依规处置培训机构 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市镇校三级联动机制,落实“分级负责,属地管 理”,加大“双减”政策配套,开展联合检查执法,充分发挥各部门 执法检查作用,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强化风险防控加强舆论宣传,争取各方支持,为治理行动营造良好氛围。组织 培训机构负责人进行法律法规学习,引导校外培训机构依法依规办 学、诚信质量办学。设立专门举报电话,畅通群众监督举报途径。高 度重视风险防控工作,认真评估风险,制定好防范预案。建立多部门 沟通协调机制,关注舆情,做好形势预判和应急处突准备,妥善处置 突发事件,确保“双减”工作平稳有序推进。(三)强化督查问责将落实“双减”工作情况及实际成效,作为督查督办、漠视群众 利益专项整治的重要内容。每半月对“双减”进展情况通报一次,加 大“曝光”力度,加大违规查处和失责问责力度,落实属地责任,对 造成中小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行为,实行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 起。对“双减”工作不力、群众反映强烈的有关部门依纪依规予以严 肃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