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千万工程”)工程经验的发言材料(10篇).docx
第I篇,共10篇关于关于深化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千 万工程”)经验发言材料近日,中央有关部门赴浙江开展专题调研,通过实地走访、面对面交谈切身感受等方式,与浙江的同志一起总结实施千村 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的经验启示。“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 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全面实施20年来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 面貌。这一巨大工程的成功实施,来自当时对浙江省情的深度调查 和把握。当前,全国各地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广大党员干部要从 “千万工程”中读懂调查研究的“起承转合”,推动调查研究工作 务实功出实效。“起”一心为民俯首调,调查之初当怀赤诚心。始终同人 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 点和落脚点。“千万工程”实施之初,便着眼于人民关心的生态环 保、乡村治理等问题开展调研,深入了解了群众所期所盼。民之所 望,政之所向。作为党员干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问题为导向, 扎实做好选题调研,主动跳出“舒适圈”,走出“玻璃门”,直击 基层一线,想尽办法摸矛盾、问诉求、看症结,掌握“热气腾腾” 的一手材料。要集思广益,开好“头脑风暴”,瞄准“老大难”, 发现影响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题材,以责无旁贷的勇气,做到“哪壶不开提哪壶”,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承慎思明辨求实情,寻根溯源当切真症结。涉浅水者 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牢掌握“软硬结合”、统筹推进的科学方法,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 文明一起推,突出重点抓实乡村建设,找准抓手谋细乡村治理,确 保取得可感可知可考核的成效。要把握好稳扎稳打、循序渐进的节 奏力度,树立问题导向,聚焦总目标分阶段解决好突出问题,一张 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求实效,再打一场乡村振兴的漂亮仗。座谈会前,XX先后到XX市XX区衙前镇凤凰村、航民村和梅 林村实地了解“千万工程”实施情况,并走进农户家中听农民群众 讲过去、看现在、谈感受,与干部群众深入交流“千万工程”的做 法经验。在浙江期间,XX还专门召开会议听取浙江远洋渔业安全生产 情况汇报。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李强 总理批示要求,尽快排查整治渔业安全生产隐患,有针对性补上风 险漏洞,完善机制办法压实各方责任,特别是企业主体责任,用好 典型事故案例加强船员安全教育培训,坚决防范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第5篇2023年关于开展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专题 学习发言材料按照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总体部署,XX市 委、市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从解决农村环 境脏乱差、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开始,到建设“宜业、宜居、宜游” 美丽乡村,XX市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农民生活品质持续提升。持之以恒,一以贯之抓推动。全市上下把“三农”工作作为 重中之重,将深化“百千工程”、建设美丽乡村作为XX市农业农村工作的龙头工程。不断完善“四个一”推进机制:一个由党政主 要负责人挂帅的领导小组;每年召开一次高规格现场推进会;市委 书记、市长亲自作一次工作部署讲话;组织开展一次专项性督查。 全市上下形成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一级抓 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2018年,XX市又把推进农村 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作为“六争攻坚、三年攀高”的重要内容,纳入 年度目标考核,强化监督考核和奖惩激励。汇聚合力,一心同归抓落实。近年来,“五水共治” “四边 三化” “两路两侧”等专项行动进一步汇聚各级各部门合力,推进 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建设。特别是组织实施提升农村品质专项行动 以来,市委宣传部加大农村精神文明示范线、农村文化礼堂创建力 度。市文明办推动了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四无一机制”,农村面貌 发生了巨大变化。市住建局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建设,推进安居宜居 美居“三居”工程和农污设施运维管理。市国土资源与规划局牵头 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村庄规划和农房设计促进高水平建设美丽乡 村的实施意见,引导农民建房和村庄建设风貌。市水利局推进农 村饮用水改造提升、农村水环境示范创建。市妇联动员广大妇女和 家庭参与,助力村庄整治,创建美丽庭院,推动农户庭院内外洁化、 序化、绿化、美化。务实求是,一路争先抓创新。这些年来,XX市特别强调创 新争先。XX市世界银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建设为浙江省开展农 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提供了实践样本;美丽乡村合格村、美丽 乡村示范镇村、美丽乡村风景线等创建标准的制定走在全省前列。 美丽乡村建设内容不断丰富,创建形式不断创新,创建动力持续增强,经历了一个由点到面、由表及里、由单兵突进到整体联动的深 化拓展过程。创建模式上由点上创建向“整镇示范、整县提升“拓 展,目前已有30%的区县(市)成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创 建内容上由完善基础设施为主向深层治理深化拓展,实施厕所、 污水、垃圾“三大革命,充分挖掘农村历史文化内涵,以前注 重的是村容村貌的改善,现在更加注重农村山、水、林、田、 路、房”的整体改善;建设主体上由政府主导推动逐渐向政府、 社会、农民合力推动转变,尤其是更加注重农民群众的主体作 用发挥。第6篇2023年在关于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 发言材料山水浙江,如诗如画,全省3万多个村庄散落在这秀美风光中。 XX市莲都区古堰画乡,江碧山青,翠柳画桥,古街悠长,多所艺术 学院在此建立写生基地;XX市新昌县镜岭镇外婆坑村,11个少数 民族生活在此,被称为“江南民族第一村” ;XX市黄岩区宁溪镇乌 岩头村,群山相拥,云遮雾绕,成为旅游爱好者心中的热门目的地。 这份美丽得到了国际赞誉。北京时间2018年9月27日,中国浙江 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荣获联合国最高环保荣誉一一“地 球卫士奖”,标志着“千万工程”从中国农村走向世界。这份美丽源于2003年。当时的浙江,经济发展迅速,但面临 “成长的烦恼”: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环境脏乱差,群众生活质 量没有得到相应提升。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深入调研、亲自擘画,浙江省委作出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战略决策一 一从全省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 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一任接着一任干,浙江久久为功,15年推进“千万工程”不断深化。整治范围不断延伸,从最初引领示范的1万个村庄,推广 到全省2.7万个村庄,村庄整治率达到98%。整治内容不断拓展, 从道路硬化、垃圾处理、卫生改厕扩展到生活污水处理、面源污染 整治、农房改造,形成农村人居条件和生态环境同步建设格局。整 治内涵不断提升,从环境整治扩展到发展绿色产业、移风易俗,让村美人更美。天蓝水清,环境质量稳中向好。2014年以来,浙江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3年攻坚行动,510万户农户生活污水实现截污纳 管,90%建制村、74%农户的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全面推开农村 劣V类水剿灭战,目前全省劣V类水质断面全部消除,劣V类小微 水体基本消除。今年16月,设区城市PM2. 5浓度39微克/立方 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82.2%。垃圾有去处,违建被清除,美丽乡村在升级。全面推行农村生 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实现垃圾“分好类” “扔进桶”,实现农村 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有效处理体系建制村全覆盖。毫不手软清除农村 违法建筑,做到新增违法建筑零增长,全省共创成无违建县(市、 区)6个、基本无违建县(市、区)27个。积极开展“赤膊墙”整 治,建设具有乡土气息、江南味道的“浙派民居”。告别小散乱,拥抱“绿富美,农业新产业涌现。践行绿 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从“种种砍砍”变为“走走看看”, 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态势良好。2017年,全省 农家乐接待游客3. 4亿人次,营业收入353.8亿元;农产品网络销 售额506. 2亿元,增长27.8%0守护乡愁乡韵,培育淳朴民风,富了口袋也富脑袋。开展 乡风评议和新乡贤活动,全省建成农村文化礼堂10966家。建立 2559个古村落项目库,先后开展6批259个重点村、1284个一般 村的保护利用,一大批濒临消亡的古村落重放光彩。“千万工程”在浙江落地生根,深刻改变乡村面貌,实现经济 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推进。浙江的农业变强、农村变美、农民变 富,“千万工程”累计让3000万人口受益。第7篇关于开展关于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专题学习研 讨材料“千万工程”的巨大贡献与深远意义根据省委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第二期读书班统一安排,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5月20日 上午举行专题学习会,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千万工程” 和浦江经验两个重要批示精神,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对推 进乡村全面振兴、城乡融合发展和做好人民信访工作的高度重 视、指引指导,进一步用足用好我省宝贵资源,彰显主题教育 的政治味、浙江味、实干味,推动全省党员干部更加坚定自觉 地紧跟总书记、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一、“千万工程”的巨大贡献“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2003年6月,习近平同志作出了实施 “千万工程”的重大决策:从全省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 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千 村示范、万村整治”应运而生。20年来,“千万工程”先后经历了 示范引领、整体推进、深化提升、转型升级等四个阶段,经历了从 温饱型生存需求向小康型发展和共富型发展需求的演变,实现了从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向“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向“千村 未来、万村共富”的迭代升级。20年来,“千万工程”贡献巨大,意义深远,不仅造就了浙 江万千美丽乡村,而且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8年9月26日,“千万工程”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 2020年5月,浙江成为中国首个生态省。20年的“千万工程”实 践与迭代升级,“千万工程”的内涵和意义已不断深化和升华, “千万工程”改变的已不仅仅是乡村的人居环境,而且还触及了乡 村发展的方方面面,深刻地改变了乡村的发展理念、产业结构、公 共服务、治理方式以及城乡关系。因此,“千万工程”不仅是乡村 人居环境整治与改善的乡村建设工程,而且也是惠民工程、民心工 程和共富工程,是乡村振兴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性、枢纽性 工程。20年来,“千万工程”对浙江的乡村人居环境、公共服务、 产业发展、农民收入等方面带来了显著的正向效应,其中对乡村带 来最直接、最显性的变化是人居环境的改善。随着“千万工程”的 不断迭代升级,乡村的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能力大大提高,村庄文 化礼堂的建立,不仅让村民活动有稳定去处,而且也使乡村文化与 历史有了承载和显示的空间,有的还成为农文旅产业的组成部分。 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了数字乡村的快速发展,浙江乡村数字 化水平高于全国乡村近30个百分点,不仅带动了乡村居民的数字 消费,促进了乡村一二三产的数字化发展,而且大大促进了乡村集 体经济组织治理体系的数字化、乡村教育医疗等、村与村的联盟化 发展。“千万工程”改善了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实际上也改善了 乡村的营商环境,优化了乡村产业发展空间。最明显的是,经过20 年的“千万工程”建设与深化,许多传统的村庄演变成了宜居宜业 宜游的发展空间,而不仅仅是村民居住的生存空间。这大大促进了 浙江乡村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多功能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使许 多美丽乡村蝶变为美丽经济,使村庄既要建设、更需要经营的理念 成为浙江乡村发展的重要共识和趋势。浙江“千万工程”在乡村人 居环境、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方面所带来的直接或间接的效应, 反映在广大乡村居民身上,就是他们生活环境的改善、生活水平的 提高和个人与家庭收入的不断增长。2022年,浙江农村常住居民人 均可支配收入达37565元,连续38年居全国省区第一。浙江正在 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尽管仍存在城乡、地区、收入等 方面的不平衡和差距,但是相对而言,这些差距并不是很大,这不 能不说是与20年的“千万工程”所产生的多重效应有关。二、“千万工程”的深远意义“千万工程”意义深远,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去透视和解析。从 乡村建设的视角看,“千万工程”就是乡村的“建设工程”,它给 我们的启示意义至少有四点。一是乡村建设既要坚持政府主导,又要重视引入市场力量。 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资金需求量很大,单纯依靠政府的力量是 不够的。必须在加大政府对乡村建设投入的同时,创新乡村建设思 路,发挥政府财政金融政策“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引入市场 机制、建构利益机制,吸引企业、社会、村集体和村民多元主体共 同投资和参与乡村建设,这将是解决乡村建设供给不足、资金短缺 问题的重要路径。二是乡村建设既要实现有效供给,又要实现有效管护。实 践中,乡村社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发展需要,不仅与供给乏 力有关,而且与这些项目设施的营运与管护不力有关。因此,必须 解决好政府、企业、集体、农民等主体谁来营运与管护乡村社区公 共性基础设施的问题。基本的思路是:明确相关公共设施的产权归 属及其管护主体;强化公共设施规制及其监督监管;发挥乡村社区 治理体系中的自治功能;在乡村公共基础设施营运管护中导入市场 机制。三是乡村建设既要防止大拆大建,又要避免低效率配置。 也就是说,乡村建设不仅要防止脱离乡村自然与文化特点,甚至侵 犯农民权益的大拆大建,也要避免忽视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具有空间 效应与规模效应特征,避免守成不变的低效配置。这意味着,往村 覆盖、往户延伸的乡村建设并不是静态的过程,而是动态的过程, 是在乡村规划先导下,体现乡村人口相对集聚、空间布局不断优化、 公共服务效率不断提升的过程。四是乡村建设既要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又要注 重发展性。乡村建设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体现乡村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在温饱社会阶段,乡村建设主要着眼于基础性、普惠性、兜 底性的生存型乡村建设,但到了小康社会乃至更高社会阶段,乡村 建设应体现发展型特点。我国现阶段的乡村建设,大部分地区重视 体现乡村的多功能发展,乡村建设要与乡村的产业、生态、文化、 治理以及公共服务相结合,促进乡村价值的转化与提升,实现乡村 更快更好发展。浙江“千万工程”经验表明,与乡村发展阶段和乡 村发展功能有机结合的乡村建设,能包容多元建设主体和多种运行 机制,是有效解决乡村建设供给乏力、管护不力、形态单一、活力 不足的重要路径。从乡村建设的治理视角看,“千万工程”也是“治理工程”。20年来,浙江在“千万工程”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多种治理制度的 功效,探索建立了 “四位一体”的治理体系,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 与应用价值。一是“党政合一”的科层治理。浙江“千万工程”之所以能一 以贯之、一抓到底,关键在于发挥“党政合一”垂直治理的制度功 能。首先,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坚持把“千万工程”列为“书 记工程”,落实“一把手”责任制,建立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联系一 个村制度,形成“五级书记”共抓共管的推进机制。其次,坚持各 方协同和分级负责抓。各级均成立“千万工程”领导小组,建立党 委领导、政府负责、职能部门实施、多方共同参与的工作推进机制 和落实机制。二是“智治合一的精准治理。在“千万工程”的实施过程中,针对公共产品管理虽有规制措施但规制主体职责不清和不到位的难题,探索了将压实地方责任和数字化、信息化相互匹配的规制办法。先后探索出了河长制、道长制、所长制、林长制、田长制等可参照 的“简约化”制度选择与安排。农业农村领域数字经济“一号工 程”的全面推广,将数字与信息技术同“千万工程”责任制相匹配, 实现“智治合一”的精准问责和精准治理。三是调动群众”的柔性治理。群众不仅要发动和带动,更要 通过合适的制度安排来激励,其中德治与自治是关键。首先是深化 村民自治。建立村民互助会、议事会、乡贤促进会等相关自治组织, 推动乡村公共事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其次是增强法 治保障。引导干部群众形成自觉守法、全民懂法、遇事找法的乡村 法治秩序。再次是激发德治活力。将乡风文明与治理结合,发挥优 秀传统文化等对村民行为的引导,用崇德向善的力量,调动群众参 与的积极性。四是激励相容的市场治理。市场机制是最能体现激励约束 相融的制度,不仅在非公共性领域,而且在公共性领域,通过一定 的制度设计,也能发挥高效作用。浙江在“千万工程”建设中,积 极引入市场机制,赋予相关主体(农民、企业)生态资源利用和公 共设施建设(或管护)的使用权与经营权,不断丰富乡村人居环境 内涵,提高人居环境水平,激活人居环境市场,将乡村,促进“绿 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同时转变相关主体的公共行为。 这一系列安排不仅促进了乡村各类休闲产业、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 城乡要素的互通和融合发展,而且也实现了乡村自然生态环境、人 居环境设施保护与绿色经济发展、公共服务提质的相互促进。浙江“千万工程”四位一体的制度设计和安排,充分体现了乡 村社区治理中党政领导和群众参与的相互协同、科层制度与市场制后不久,用118天时间跑遍11个地市,一个村一个村地仔细考察, 充分掌握省情农情作出的重大决策。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 必作于易。作为党员干部,要传承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锤炼真、 深、细的硬本事,摒弃“流水线”式“打卡”调研,多深入“边音 角落”,搞“突然袭击”。要多开“板凳会”,融入“群众课堂”, 以真诚的态度联系群众,紧紧关注群众的“眼色” “脸色”,抓住 “民声脉搏”,听懂“弦外之音”,做到心中有数,不想当然、拍 脑袋,在“细枝末节”下足察实情的真功夫。“转按部就班谋事观,改革创新当出实举措。明者因时 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千万工程”实施前后农村面貌的鲜明反差、 推进落实带来生产生活的巨大变化,根本上反映的是发展理念的变 革、发展方式的转变。作为党员干部,面对调研发现的具体问题, 要善于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立足实际 顺藤摸瓜,牵出内在矛盾的“核”,不能雾里看花,似是而非。要 创新问题解决思路,不搞表面文章,坚决破除因循守旧、墨守成规 的落后文化,多想该不该,少看能不能,在把握事物发展客观规律 的基础上,勇于变革、敢为人先。"合”凤头豹尾常久功,解决问题当见“好效果”。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浙江紧盯“千万工程”目标不动 摇、不折腾,保持工作连续性和政策稳定性,每5年出台1个行动 计划,每个重要阶段出台1个实施意见,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建 设任务顺利完成。作为党员干部,既要绘得好“工程图”,也要当 得好“施工员”,在群众面前,解决问题不能“留空间” “打太 极”,揣着明白装糊涂,要拿出鲜明的干事担当态度,以钉钉子精度的功能互补、他治与自治的合理匹配、法治与德治的相互融合、 数智与治理的有效结合,为乡村建设中社区公共品的有效供给和营 运管护,提供了既有理论创新又契合中国特色与实践的治理模式, 很值得借鉴。面向新征程,浙江不断深化与提升“千万工程”,以“千万工 程”为牵引和龙头、美丽乡村为底色、未来乡村为愿景、共同富裕 为追求,致力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构建“千村向未来、万村 奔共富、全域呈和美”的乡村发展新格局,全方位推动乡村产业、 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加快走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 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省域实践新路径。第8篇2023年度专题学习关于对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 治”工程(“千万工程”)经验研讨交流发言材近年来,xx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山”发展理念和对 “XX要努力成为美丽中国建设样本”的重要指示精神,抢抓全省 “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建设和全市“拥江发展”机遇,多措 并举,合力推进,为生产美、生态美、生活美的“三美XX”建设和 打造美丽中国样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全市累计创建美丽乡村940 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46. 2%,基本形成了 “点上出彩、线上美 丽、面上整洁”的美丽乡村新格局。一、主要做法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XX市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的理念,按 照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建管并重、注重实效的原则, 以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改善村容村貌为重点,扎实推进“五位一体”创建和“三大革命”,先后经历了示范引领、普遍推 进、重点深化、巩固提高等四个阶段,充分印证和诠释了 “千万工 程”在XX的生动实践和成功经验,为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 界名城提供了丰富的乡村元素。(一)创新理念,多规合一。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和指南,规 划是美丽乡村的牛鼻子。在建设中,XX市始终坚持用超前的理念进 行规划和指导,以美丽乡村、区县协作、三江两岸等建设为载体, 按照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张网”,久久为 功,善作善成,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形成了 “串点成线”,由 “一片美”到“全域美”的良好局面。(二)完善体系,多类创建。围绕美丽乡村建设,XX市出 台了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版行动计划、关于开展新一轮“风情 小镇”建设的实施意见等10余项政策文件,市县两级先后配套 制订美丽乡村示范乡镇、精品示范线等20多个评价标准和美丽 乡村设计导则、工法手册等技术指南,确保了美丽乡村建设 的质量和成效。(三)丰富载体,多措并举。XX市从最初的整治村、精品 村、风情小镇,到近几年的精品线路、精品区块、杭派民居,不断 推陈出新,确保了美丽乡村建设创建载体持续深化。其中,风情小 镇、精品村、精品示范线,率先在全省乃至全国实施,已成为XX美丽乡村的一张金名片。其中,“大下姜”区域联合体已成为 全省全国首个乡村振兴实体化运作的综合体。(四)强化保障,多元投入。“十二五”期间,XX市在保 持支农资金预算和增幅不变的前提下,每年另行安排10亿元城乡 统筹专项资金,加上区县协作资金、联乡结村资金、农村公益金、 三江两岸资金,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城乡统筹资金支持体系。据统计, 2011-2019年市级财政共安排专项资金49. 34亿元,有力地保障了 美丽乡村建设。二、基本经验(一)注重特色,分类型打造。创新管理机制,将建设项目 分类型、分层次有序推进。第一类是以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和重点 整治村为载体,对全市所有行政村进行整治,侧重于改善村容村貌、 实施农村环境整治;第二类是193个中心村,侧重于形成中心村集 聚辐射功能;第三类是397个精品村,侧重于开展“五美”建设; 第四类是43个市级风情小镇,侧重于按照“四宜”标准进行建设; 化、 色。第五类是142个历史文化村落,侧重于保护古建筑、传承古文 美化古村落。第六类是23个杭派民居,侧重于打造XX人文特(二)自我加压,景区化推进。XX率先提出了 “全域景区化”的理念,美丽乡村建设得以“点、线、面”全方位推进。一是 进行连线连片打造,建成了 70条美丽乡村精品线和14个精品区 块;二是进行景观通建设,在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两岸145个 村庄,建成了 120余公里绿道;三是进行村落景区开发,成功创建 106个省级3A级村落景区。景区化发展促进了美丽乡村建设提质增 效,实现了串点成链,从“盆景”变“风景”的跨越。民本为要,生态化治理全面开展了 “污水治理、垃圾处 理、“公厕整治等三大革命,实施了村庄生态环境修复工程, 累计投入70多亿元,完成了 1772个村生活污水治理,建设终端8914个,新增受益农户达60万余户;建设农村生活资源化 处理站点474个,覆盖127个涉农乡镇(街道)、1837个村; 标准化改造了农村公厕4566座;完成了 1793个村庄生态环境 修复工程。实现了污水治理、垃圾处理、公厕整治行政村全覆盖, 村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在省考核和绩效评估中始终位列前 茅。(三)强化支撑,产业化开发。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文化创意、养生养老、运动休闲等新型产业,推动了农村发展方式、农业 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2018年,全市乡村接待游客6476. 77万人次,实现经营收入68. 97亿元;农村电商销售额突破 120亿元。实现农村美丽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四)做好传承,保护化利用。持续做好传承、挖掘并开发农村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建筑文化。一是对142个古村落开展 了不同程度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累计投入资金2. 45亿元;二是依托农民集聚区建设、村落建筑修复等载体,建成23 个“杭派民居”示范点,累计投入资金0.8亿元;三是将农村文 化礼堂建设列入市政府民生实事,强化推进力度,已建成农村 文化礼堂768个。三、存在问题虽然XX市的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离习近平总书 记对浙江、对XX的新期望,对照兄弟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先进做 法,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一是覆盖面还不够广。全市共有行政村2036个,目前已创建的市、县两级美丽乡村只占行政村总数的46.2% (市级占33.2%),其中精品村占比仅为19.5%,创建比例仍有待提高,创建 力度仍有很大提升空间。二是创建标准偏低。各地虽然出台了美丽乡村建设设计(指 导)导则、管理手册(规定)、工法手册、负面清单等一系列技术 服务指南,但在建设过程中使用率不高,导致基础设施、公共服务 建设与相关标准还有较大差距,村庄的特色彰显还不够。三是长效管理不到位。部分村垃圾分类不到位、村容不整洁、 杂物乱堆乱放现象依然存在。特别是城乡结合部的外来务工人员聚 集村,人口多,容量小,管理不够精细,村庄环境较差。管护费用 不足,美丽乡村管护专项经费村均不到40万元,XX县、临安区甚 至不到10万元,难以维持日常运维管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管理 虽然实现了建制乡镇全覆盖,但缺少源头户分类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因此建立健全美丽乡村建设长效运维管理和监督考核机制刻不容缓。五是保障措施有待加强。在资金投入方面,东部区县在政策 力度、财政投入上较大,西部区县则投入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 美丽乡村建设成效的显现。在产业发展方面,部分乡村产业发展依 然先天不足,“造血”功能不强,村级集体经济较弱,美丽乡村建 设管理费用主要靠转移支付,全市还有六成多的中心村、精品村年 度管理费用大于经营性收入。在土地供求方面,用地指标已成为美 丽乡村建设所需项目工程推进中的制约因素,基层对用地保障呼声强烈。、下步设想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且持久性工程,需要不断深化、不断 完善、不断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XX将重视经验提炼,正视存在 问题,以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为主线,高水平 推进,高质量提升,高标准打造,扎实推动XX美丽乡村建设向更 高水平、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好品质迈进。争先创优,高水平 推进XX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根据省级部署,全面开展新时代美丽 乡村建设。以“多规合一”为抓手,坚持巩固一批、创建一批、培 育一批,努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配置标准化、公共服务配套标准化、 工程建设质量标准化和长效管护机制标准化。一是抓系统梳理。组织开展全市行政村现状调查,分析查找 各村在生态保护、宜居建设、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乡风文明、乡 村治理等方面的薄弱环节,摸清底数,制定方案,落实措施,有计 划地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创建。二是抓达标创建。对照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规范,从建 设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的村抓起,坚持守底线、保基本与促提升相结 合,每年以总任务村数的25%左右的进度,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创 建,到2022年全市所有行政村达到新时代美丽乡村的标准。三是抓示范创建。积极组织开展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示范 乡镇、特色精品村和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示范村的创建, 强化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四是抓长效管理。健全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在思想观念上, 真正解决重建轻管、重“面子”轻“里子”的现象;在工作力量上 配强队伍,重视发挥乡村人才的作用;在资金使用上,继续发挥市 级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真正解决执行不到位的现象。善作善成,高质提升XX农村人居环境。以村庄清洁行动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确保 完成省定系统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全域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提 升村落保护利用、统筹提升城乡融合发展30大项任务和市定“十 类覆盖、百处风景、千村精品、万户美丽”23项任务。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不断强化各地各部门的责任主 体作用,强化攻坚力度、提高工作效率。二要进一步细化目标方案,明确年度任务,理清责任主体, 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全市上下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三要进一步完善保障机制。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强化有效 督查,实行联合督查、跟踪督查,定期通报督查情况,对重视不够、落实不力的,要限 时整改,努力破解面上工作推进不平衡、投入机制不充分、运维管 理不完善等问题。提档升级,高标准打造XX精品特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 裕”的总要求,充分把握加快建设“一城一窗”战略机遇,打造富 有XX特色的精品亮点。继续开展进一步扩一是围绕“拥江发展”,打好十镇百村”攻坚战, 以沿江、沿湖、沿线精品村为重点的乡村提升行动,大精品村覆盖范围。二是围绕“精品精致,持续推进风情小镇建设,科学确定创建主体的发展定位和目标思路,因地制宜、特色发展、移步 换景,达到3A级景区村落标准。三是围绕“乡愁印记”,继续保护利用历史文化村落,传承历史文脉,彰显文化底蕴。切实把历史文脉挖掘好,把历史遗迹保护好,把历史文化传播好。四是围绕“镇镇连线,继续深化美丽乡村精品示范线创建,变单独行政村创建为整区域连片推进,变点上成景、线上成形 向面上成品推进,使XX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继续保持全省全国 的领先地位。第9篇2023年关于关于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千万工 程)工程经验的发言材料近日,中央有关部门赴浙江开展专题调研,深入提炼总结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的经验做 法,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I有深刻意义。今年是“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广大党员干部应把“千万工程”作为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续写初心不改、实干 为要、担当在前的“时代篇章”。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惠及“千家万户,续写 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初心篇章。“千万工程”以解决群众最关 注的人居环境问题为起点,以“村里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的协商 模式为路径,不仅改善生态“提颜值”,而且数字赋能“增智慧”, 更是拓新业态“涨价值”,最终实现从“脏乱穷散”到“点绿成金”的华丽蝶变,无数个“余村们”在绿水青山中端起了 “金饭 碗”,无数个“下姜村”走进了 “梦开始的地方”。党员干部当读懂其中“强党性”的初心篇章,始终奉行人民至上的服务理念,顺应居民和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既要能理顺城市的那一端,又要 能顾好乡村的这一头,既要扮靓城乡“颜值”,又要为美丽“增 值”,不光让村民“鼓起口袋”,还要让村民“富了脑袋”,走出 一条城乡深度融合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坚持从问题中来,回问题中去,理清千头万绪”,续写 “栉风沐雨奋劲蹄的实干篇章”。“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到 浙江工作后不久,用118天时间跑遍11个地市,一个村一个村地 深入考察,充分掌握省情农情民情后,作出的科学决策部署,也是 浙江一任又一任领导班子,基于广泛深度的调研工作,契合时代发 展和群众需求,接续奋斗深化推进的战略成果。党员干部当读懂其 中“重实践”的作为篇章,守好用活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坚 持从实际出发来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 到基层直奔着问题去、瞄着困难上,不被“虚情假象”迷惑,不畏 “浮云阴暗”遮蔽,真正摸清摸透一线情况,找准“症结”,精准 “开方”,坚守“久久为功、善作善成”的匠心精神,保持政策实 施的连续性和系统性,确保“病除”。坚持从发展中来,向发展中去,踏破千难万险,续写 “弄潮儿向涛头立”的担当篇章。国家和城市发展是螺旋向上、 创造辉煌的过程,二十年来,浙江始终把“千万工程”作为“一把 手”工程,捍守“不畏艰险,永不停步”的战略定力,保持“敢为 人先,永不满足”的进取姿态,坚持“一根红线党建引领、一张蓝 图科学贯彻”,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成,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 段跨越,最终实现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 美丽”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迭代蝶变。党员干部当读懂其中“建新功”的担当篇章,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发展的各个领域各 个环节,勇于在思想观念上“破冰”,善于在行动本领上“破局”, 主动跳出“舒适区”,积极适应“新角色”,既做“大管家”又做 “店小二”,冲破能力瓶颈的“天花板”,始终准确把握前进的方 向,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跃升。第10篇开展关于学习“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浙江“千 万工程”)经验发言材料2003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审时度势、 高瞻远瞩,作出了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 千万工程)的决策。20年来,“千万工程”的内涵外延不断深 化拓展、迭代升级,造就了浙江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 众,促进了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的有机融合,在浙山浙 水之间绘就“千村向未来、万村奔共富、城乡促融合、全域创和 美”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2018年9月,“千万工程”获得联 合国最高环保荣誉一一 “地球卫士奖”。“千万工程”之所以能够 在全国起到示范效应、在国际上得到充分认可,根本就在于根植其 中的精髓要义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链接浙江、中国和世界。“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 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推进改 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远见卓识和战略眼光。习近平总 书记对“千万工程”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经验的重要批示,高屋建拿机 内涵丰富、意义深远,为我们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夯实基层基 础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神抓好工作落实,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在问题解决的“后半篇文 章”上下足功夫,着力补短板、通梗阻,以“抓铁有痕、踏石留 印”的实干劲赢得群众的真心点赞。第2篇2023年度在关于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专题学习 的研讨材料深化“千万工程”走好共富之路2004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到XX调研,提出“要 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的重要指示。姚庄 镇认真落实指示要求,深入开展“千万工程”、大力推动“两山” 转化,先后获得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全省首批“美丽乡村示范镇” “两美浙江特色体验地”等称号。2021年,村均集体经济 收入达到869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4. 6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55。主要做法是:狠抓环境治理,实现江南水乡新蝶变。姚庄镇位于江浙沪两省一市交界地,是典型的江南水乡,但也曾一度面临“水乡无好水”的窘境。近10年来,通过大力开展“五水共治”,国控、省控断面三类及以上水体占比从0提高并保 持在100%,获评全省“五水共治”优秀乡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 升为国家战略后,姚庄镇作为示范区先行启动区五镇之一,主动对 标示范区“生态绿色”要求,狠抓生态环境治理,大力实施农村人 居环境整治攻坚,累计整治乱搭乱建、污水直排等12类8832个问 题。丰富生物多样性,开展萤火虫回“嘉”行动,盛家湾水生态修 复项目列入浙江省第一批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培育名单,全球仅有的要深刻领会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深入学习推广 “千万工程”经验做法,坚持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