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练习.docx
-
资源ID:95009216
资源大小:26.79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中历史教学: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练习.docx
第二单元第2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周颖【素养提升】1 .据史载,唐太宗曾经让臣下清点隋亡后留下的仓库,没有想到,经过隋末唐初数年战争, 库存量竟然足以让唐朝老百姓不用劳动也可以使用好多年。据此,隋朝短命而亡的最大教训 是()A.赋繁役重激化矛盾B.国富而不与民共享C.穷兵跋武暴政而亡D.统治者志大而才疏2 .唐太宗时,在文臣武将之中,魏征当过道士,原系太子李建成旧臣,曾议请谋杀太宗, 尉迟恭做过铁匠,又是降将,但都受到重用。这说明唐太宗()A.善于纳谏 B.知人善任 C.大兴文治 D.改革吏治3 .据记载,贞观年间,商旅野外停留,没有盗贼之忧,监狱常常空置;马牛遍布田野,连 年获得丰收,斗米三四钱;往来旅客从山东到沧海,不用自带干粮,可以取给于路。该记载 ()A.说明贞观年间百姓生活富足B.客观反映了贞观之治的面貌C.为政要类的记载提供了范例D.反映了唐初经济的恢复发展4 .女皇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正如胡戟先生所说:“武则天去世前后八年里, 发生了七次宫廷政变,一度严重动荡的政局也未能阻止开元盛世的到来J可见,武则天当 政时期()A.中央集权制度遭到严重挑战B.为开元盛世打下了坚实基础C.国家长期处于不稳定的状态D.开辟了唐朝前期的全盛局面5 .唐太宗说:“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百姓)非国家所有J由 此可知唐太宗()A.以农为本,重视发展生产B.戒奢从简,减轻赋税C.以民为本,成就称霸伟业D.以民为本,建章立制6 .唐太宗说:“其(夷狄)情与中夏不殊四海可使如一家。”下列史实中,与唐太宗直 接相关并体现上述观念的是()A.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B,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C.设置驻藏大臣管理西藏D.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7 .吐鲁番行车伤人案卷残件载,唐宝应元年(762年),行客靳嗔奴的雇工处密部落百姓康 世芬赶车行驶中,碾伤坐于张游鹤店门前的男孩金儿、女孩想子。肇事者表示:“今情愿保 辜,将医药看待。”县司据唐律斗讼保辜条例判处康世芬“放出,勒保辜”。这表明( )A.当地原有风俗习惯已经消失B.唐律适用于都护府管辖的百姓C.县司与肇事者勾结贪赃枉法D.唐朝实行因俗而治的管理方式8 .隋朝粮食储备为中央政府储备、地方政府储备和民间储备相结合。唐朝中央储备包括太 仓,转运仓,地方储备包括正仓、常平仓,民间储备的主体是义仓,诸仓的粮储来源与用途 各有不同。这段材料主要叙述的是,隋唐时期()A.社会经济繁荣B.储备体系多元 C.防灾能力强大D.崇尚民本思想9 .下表所示是对贞观前期朝廷重臣住房条件的介绍(部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太宗 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身体力行“戒奢从简”所产生的示范效应。这种风尚()中书令岑文本居“宅卑湿”户部尚书戴胄“居宅弊陋”尚书右仆射温彦博“家贫无正寝”A.源于当时的财政危机B.加剧了官吏的贪污腐败C.体现了民贵君轻思想D.有利于减轻百姓的负担10 .下表为唐朝天宝前后户数和人口数变化一览表。导致这一时期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表1年度公元(年)户数(户)人数(人);资料来源中宗神龙元年705615614137140000资治通鉴文宗天宝十四今755891470952919309通典食货志代宗广德二年764293312516920386旧唐书德宗建中元年7803805076唐会要/艺宗元和十五今820237540015760000旧唐书文宗开成四年8394996752旧唐书A.自然灾害的频发B.均田制遭到破坏C.政治局势的影响D.疆域的不断缩小11 .“大一统秩序”的重生之路一一三国两晋南北朝。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处于单一政权的统治之下是常态南北朝都不代表“常态”,但又都以不同的方式推动了 “回归”中国历史的连续性是举世无双的,但“连续性”并不是说一成不变, 它是一个动态进程,是在各种波动和“变态”中体现出来阎步克波峰与波谷材料二三纲者,何谓也?谓君臣、父子、夫妇也。班固等白虎通三纲六纪汉末魏晋时期,经学之风的深刻影响对社会秩序和人伦纲常造成了重大破坏。韩东育关于汉末魏晋世风的历史考察材料三长江流城原本“刀耕水耨”的原始耕垦方式逐渐得到改变越来越注重精耕细作。东 晋政府鉴于江淮地介南北之间,适宜在水稻收割后安排三麦(旱作物)的种植,以济匮乏, 于是下诏:”投秋下种,至夏而熟,继新故之交,于以周济,所益甚大J徐臣攀汉唐时期农耕区拓展研究材料四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上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 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富。庆之因此羽仪服式悉如魏法,江表士庶竞相模楷。摘编自洛阳伽蓝记材料五汉代“中国人”观念的出现,标 志着中原诸复与进入中原的部分 夷、狄、蛮、戎诸人融合成了一 个稳定的民族共同体。到了隋唐、匈奴、鲜更、羌、氐、 羯已渐渐与汉族交融,“中国人” 这一民族共同体在这一时期有了 很大的丰富与发展。(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的历史之“变态”的主要表现。(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南北朝的历史之“变态”中所蕴含的“回归”的因素,并说明“回归”后的隋唐是否是秦汉的“复刻”。素养提升训练答案及解析1 .【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隋朝存储了巨量的财富,但是并没有与民众分享,国富而民穷,是隋 朝不得民心最终灭亡的原因,故选B项;隋朝仓储殷实,但不代表都是通过沉重的赋税剥 削而来的,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隋朝仓储殷实,是国富的体现,没有体现隋朝统治者四 处征伐,穷兵默武,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隋朝仓储殷实,是国富的体现,但没有体现统 治者的志向和才略,排除D项。2 .【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魏征当过道士,原系太子李建成旧臣,曾议请谋杀太宗,尉迟恭做过铁 匠,又是降将,但都受到重用”可知,唐太宗重用人才不避仇怨、不分贵贱,说明唐太宗知 人善任,故选B项;善于纳谏指的善于采纳臣下的进谏,排除A项;大兴文治指重视以文 教礼乐治民,题干中并未涉及相关信息,排除C项;改革吏治强调对官吏的作风和治绩的 整顿,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项。3 .【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贞观年间治安良好、粮食丰收、商品经济发展,反映了唐初经济的恢复 发展,故选D项。4 .【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政启开元” “一度严重动荡的政局也未能阻止开元盛世的到来”可知, 武则天的执政为开元盛世的到来奠定了基础,故选B项;材料的主旨是“政启开元,治宏 贞观”,排除A项;根据“一度严重动荡的政局也未能阻止开元盛世的到来”可知,材料 重点强调“未能阻止开元盛世的到来”,排除C项;唐玄宗“开元盛世”开创了唐代的全 盛局面,排除D项。5 .【答案】A【解析】由“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百姓)非国家所有”可知,唐太宗认为 要想统治得民心,就要发展农业生产,让百姓吃饱肚子,故选A项;题干的主旨是以农为 本,而不是戒奢从简和减轻赋税,排除B项;唐太宗时期国家统一,他已经掌握国家政权, 没有成就称霸伟业的目的,排除C项;题干的主旨是强调要保证百姓的衣食来源,以农为 本,而不是建章立制,排除D项。6 .【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唐太宗” “四海可使如一家”并分析每个选项可知,“将文成公主 嫁给松赞干布”体现了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故A项正确。7 .【答案】B【解析】县司作出判决的依据是唐律,这说明唐律在都护府管辖地区同样适用,故选B项; “已经消失”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官员与肇事者之间的勾结,排除C 项;县司依据唐律作出判决,无法据此得出因俗而治的结论,排除D项。8 .【答案】B【解析】隋唐两代的粮食储备分为中央政府储备、地方政府储备和民间储备相结合,可知其 储备体系多元化,故选B项;粮食储备体系多元,并不等同于社会经济繁荣,排除A项; 题干论述的是隋唐的粮食储备体系,与防灾能力无关,两者并非同一概念,排除C项;D 项属于治国思想,题干未论及统治者的治国思想,排除D项。9 .【答案】D【解析】图表信息反映了唐贞观前期朝廷重臣住房条件较为简陋的历史信息,而统治阶级的 戒奢从简有助于减轻百姓的负担,故选D项;贞观时期唐的国力雄厚,排除A项;戒奢从 简的社会风气不利于滋生贪污腐败的官场风气,排除B项;官员的住房条件与君民关系无 关,排除C项。10 .【答案】C【解析】根据表格可知,唐朝天宝以后人口从持续增加到急速下降再到回升。根据所学可知, 唐朝前期统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所以人口持续增加;唐玄宗天宝年间发生的安史之 乱对社会和经济造成极大破坏,唐朝由盛而衰,因此政治局势导致人口锐减,故选C项; 自然灾害的频发不能反映中宗神龙元年到玄宗天宝十四年间人口增加的原因,排除A项; 均田制遭到破坏与人口减少关系不大,排除B项;强域的不断缩小不是这一时期人口变化 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11 .【答案】(1)政治上:社会分裂动荡,政权更迭频繁,社会秩序和人伦纲常遭到破坏。经济上:江南开发,南北经济发展趋衡。民族关系上:北方胡汉、南方蛮汉的交往、交流,民族交融。(2)因素:政治:为实现统一进行战争,并多次出现短暂或局部的统一; 经济:江南开发推动南方经济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南北差距缩小; 民族:南北方都出现了民族交融的局面,推动多元一体格局的复现。不是复刻。 原因:回归后的隋唐政治上重回“大一统”;产生了新的选官制度一科举制;新的中央 官制一一三省六部制;赋税制度发生变化;租调制到租唐调制到两税法;经济 重心逐渐南移;“中国人”的涵义更加丰富。【解析】(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实,可以从政治、经济和民族关系等角度进行 分析,政治上:社会分裂动荡,政权更迭频繁,社会秩序和人伦纲常遭到破坏; 经济上:江南开发,南北经济发展趋衡;民族关系上:北方胡汉、南方蛮汉的交往、交流,民族交融。(2)第一小问因素,“回归”指与统一封建王朝相比,魏晋南北朝时期蕴含的趋向统一的因 素,结合所学魏晋南北朝的史实可以从政治、经济、民族等角度进行分析,政治上为 实现统一进行战争,并多次出现短暂或局部的统一;经济上,江南开发推动南方经济 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南北差距缩小;民族上南北方都出现了民族交融的局面,推动多 元一体格局的复现。第二小问不是复刻,原因可以结合隋唐与秦汉的史实进行分析, 政治上,回归后的隋唐政治上重回“大一统”;选官制上产生了新的选官制度一科举制; 中央官制上产生新的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经济上,经济重心逐渐南移;赋税制 度上,租调制到租唐调制到两税法;文化上“中国人”的涵义更加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