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_T 1590-2022 红壤区坡面径流小区径流泥沙监测技术规范.docx
-
资源ID:95026741
资源大小:118.05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DB36_T 1590-2022 红壤区坡面径流小区径流泥沙监测技术规范.docx
ICS 13.060.01CCS B 10DB36江西省地方准DB 36/T 15902022红壤区坡面径流小区径流泥沙监测技术规范Technical code for runoff and sediment monitoring of slope runoff plot in red soilregion2022 - 05 - 30 发布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2022 - 12 - 01 实施DB36/T 15902022目次前言.II引言. I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径流小区监测设施. 25降水、径流观测、泥沙取样 . 27清洗. 47样品处理. 48观测记录. 49资料说明和数据整编. 510 资料存储. 8附录 A(资料性附录)取样工具示意图 . 10附录 B(资料性附录)记录整编表格 . 12IDB36/T 15902022前言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原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江西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省水利科学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晓安、张龙、喻荣岗、汤崇军、徐爱珍、刘艳、曹智、冯阳、蔡袁海、曹腾飞、谢林波、王嘉、徐晓晗。IIDB36/T 15902022红壤区坡面径流小区径流泥沙监测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坡面径流小区径流泥沙监测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径流小区监测设施,降水径流观测、泥沙取样、清洗、样品处理、观测记录、资料说明、数据整编、资料存储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南方红壤区坡面径流小区径流泥沙监测。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LY/T 1213-1999森林土壤含水量的测定SL 21-2015降水量观测规范SL 277 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 342 水土保持监测设施通用技术条件SL 513-2011水土保持数据库表结构及标识符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径流小区 runoff plot径流小区为定量监测水土流失量,在坡地上围起来的矩形小块地。一般由围埂、集流槽、小区保护带、导流管和排水系统等组成。3.2径流系数 runoff coefficient一定汇水面积某一时间段内地表径流深与降水量的比值。3.3产流平均含沙量 average sediment concentration of runoff一次降水中地表总产沙量与总产流量的比值,通常以 kg/m3 表示。3.4单位面积土壤流失量 amount of soil loss1DB36/T 15902022土壤及其母质在侵蚀营力作用下,产生位移并通过某一观察断面的泥沙数量,通常以 t/hm2 表示。4径流小区监测设施径流小区的坡面处理及建设参照 SL 277、SL 342 执行。4.1围埂设置在径流小区边界的隔离设施,应互相连接不渗水、不吸水,埋深牢固,高出地面 20cm30cm,埋入地下 30cm。4.2集流槽设置在径流小区坡面下缘,垂直于径流流向的汇集和输送径流的通道,集流槽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a)长度与径流小区宽度一致,宽度为 20cm30 cm,槽缘与小区坡底等高;b)槽身由两端向中间导流管位置倾斜;c)槽身表面光滑,应不拦挂泥沙。4.3导流管设置在集流槽的最低处,用以输导收集的径流和泥沙。导流管由镀锌铁皮、金属管或 PVC 管制成,长度一般为 30cm80cm,上部开口与集流槽紧密连接,下部通向集流桶 (池) 或分流桶(池)。4.4集流桶(池)收集导流管输导下来的全部径流和泥沙。集流桶可用镀锌铁皮或薄钢板制成,集流池可用砖 (石)砌成,底部装有排泄阀门 (或孔口) ,顶部加设盖板。当集流桶 (池) 容积有限时,可多个联用。4.5分流桶(池)分流桶(池)制作材料同集流桶(池),分流桶(池)应符合下列规定:a)在产流量大、集流桶(池)容积有限时,或安置区狭小不能增多集流桶(池)等情况下采用,可一级或多级分流;b)分流桶(池)布置在集流桶(池)前;c)分流桶(池)应设若干分流孔,顶部加设盖;d)分流孔必须大小一致,排列均匀,并在同一水平面上;e)使用分流桶(池)前,必须进行校验求得分流系数。5降水、径流观测、泥沙取样5.1降水观测降水观测建设与配置、观测要求参照 SL 21-2015 执行。5.2径流观测采用集流桶/分流桶观测径流量应符合下列规定:a)集流桶/分流桶内未设有水准尺,则在集流桶/分流桶内选取三个点,用钢尺分别测量并读取水深刻度值,刻度尺精度至少为 cm,估读到 mm;b)集流桶/分流桶内设有已率定过的水准尺,可直接读取水深刻度值。2DB36/T 159020225.3泥沙取样5.3.1集流槽泥沙取样集流槽内泥沙取样应符合下列规定:a)集流槽内泥沙质量100g 时,用取样勺从集流桶中舀取水样冲洗集流槽,将集流槽中泥沙汇入集流桶中。b)集流槽内泥沙质量100g,500g 时,用铁铲将集流槽中泥沙全部置入取样盒中,取样完成后重复上述 5.3.1 中 a) 操作。c)集流槽内泥沙质量500g 时,在集流槽前、中、后三个位置分别用铁铲采取泥沙样放入取样盒中,再将集流槽全部泥沙用铁铲铲入取样桶中称重,取样完成后重复上述 5.3.1 中 a)操作。5.3.2集流桶/分流桶泥沙取样5.3.2.1 搅拌取样法取样步骤:a)人工搅拌取样时,保持同方向、同力道,以 60r/min120r/min 的转速匀速搅拌,连续搅拌时长不少于 3 min,使其泥沙搅拌均匀;b)机械搅拌器搅拌取样时,应将搅拌器转速调至 200r/min500 r/min 挡位,搅拌时间不少于3min,采用打圈方式向同一个方向搅拌,使其泥沙搅拌均匀,机械搅拌器详见附录 A 图 A.1;c)将泥沙搅拌均匀后,在集流桶/分流桶内根据水深分上、中、下三个深度各取一次约 800mL 水样,所有水样放置在取样桶内,整个取样时间控制在 30s 内。每个集流桶/分流桶按上述步骤各取 23 个重复样;d)将取样桶中的泥沙用搅拌工具或取样勺二次搅拌,搅拌均匀后,用量杯量取 800mL1000 mL水沙样置于取样盒中,并用清水冲洗量杯,将内壁和底部残留的泥沙全部置入取样盒中;e)完成一次取样后,用清水冲洗取样勺、量杯等取样工具,直至其表面无泥沙残留,方可进行下一次取样。5.3.2.2 全剖面取样法取样步骤:a)取样前将集流桶/分流桶底部泥沙打平;b)取样器取样时,将全剖面取样器微倾斜插入桶内,使取样器底盘沿桶底缓慢移动,使之像铲子一样插入淤泥底下,并将取样器竖直放置,以 10cm 左右摆幅整体摆动几下,使取样器底盘上的泥沙平整、均匀,全剖面取样器详见附录 A 图 A.2;c)插入取样管,轻轻旋转几下,除去取样管底部和底盘之间的砂粒,避免漏水,盖上塞子,提起采样器至水面处轻微摆动,确保取样管底盘外部无泥沙,然后将取样管移至取样桶底部,拔下管塞,使管内泥沙样品全部注入取样桶;d)集流桶/分流桶选取 23 个点取重复样。5.3.2.3 机械搅拌+全剖面取样法机械搅拌器采用打圈方式搅拌,连续搅拌 3 min 后,边搅拌边用全剖面取样器进行取样,取样步骤重复上述 5.3.2.2 操作。6清洗3DB36/T 159020226.1.1集流槽清洗完成取样后,对集流槽进行清洗,直至集流槽内壁干净无泥沙。6.1.2集流桶/分流桶清洗完成取样后,对集流桶/分流桶进行清洗,清洗完成后,关闭底阀。6.1.3取样工具清洗完成集流桶/分流桶清洗后,用清水反复冲洗取样勺、量杯等取样工具直至其表面无泥沙附着,冲洗干净后晾干,并将取样工具放归原位备用。7样品处理采用烘干法测定样品的含沙量,烘干法操作应符合 LY/T 1213-1999 的规定。8观测记录8.1检查记录8.1.1设施检查设施检查记录内容如下:a)检查集流桶/分流桶阀门关闭、桶漏等情况;b)检查集流槽和围埂开裂、漏水情况;c)做好相应检查记录,填写附录 B 表 B.1。8.1.2措施检查措施检查记录内容如下:a)检查径流小区措施处理情况;b)检查径流小区下垫面条件情况;c)做好相应检查记录,填写附录 B 表 B.1。8.1.3小区田间管理记录记录田间管理包括翻地、播种、中耕、修剪、除杂、喷洒农药、收获等农事活动,填写附录 B 表B.2。8.2取样记录取样时记录小区编号、集流桶/分流桶深度、取样盒号、样品重量,填写附录 B 表 B.3。8.3样品登记对需要处理的样品进行样品登记,记录采集时间、小区编号和样品编号。9资料说明和数据整编9.1资料说明4DB36/T 159020229.1.1自然概况介绍径流小区所属站点行政区、地理位置(经纬度)、所属流域、地形地貌和气候特征、主要土壤和植被类型以及其他资源情况。9.1.2径流小区概况介绍径流小区布设目的、位置、数量、集流(分流)设施设备、降水观测仪器及其与径流小区的相对位置,小区内部措施、农事活动等。9.1.3观测项目和方法介绍各观测项目的具体指标及其观测方法。9.1.4资料整编介绍整编资料的起止时间、整编表主要计算指标及方法等。9.1.5基本图件主要包括站点位置图、径流小区布设图(或示意图)和径流小区设施设备设计图(或示意图)。9.2数据整编9.2.1原始数据录入和整理原始数据录入、整理应符合下列规定:a)数据记录过程中,应保证原始数据的准确性;b)观测结束后,数据录入人员对原始数据进行检查,查看是否存在漏填、错填、记录错误等情况,如有应及时纠正;c)径流小区计算表及整编表中的各项计算指标应填写齐全,不应遗漏、缺测、插补,对数据存在可疑、改正、不全或合并等情况,应标明或备注以便查阅;d)资料整理必须坚持随测、随算、随整理、随分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处理。9.2.2数据计算降雨及径流泥沙计算及整编相关表格详见附录 B 表 B.4B.6。9.2.2.1 径流量计算不同情况下径流量计算公式如下:集流桶/分流桶、集流槽均无盖遮挡降水情况下,径流量计算:W=(VA-SA´P´10-3)+n(VB-SB´P´10-3)+n2(VC-SC´ P´10-3)-(SJ´ P´10-3) .(1)式中:W径流量,m3;VA集流桶 A 的径流体积,m³;SA集流桶 A 的底面积,m2;VB、VC分流桶 B、C 的径流体积,m3;SB、SC分流桶 B、C 的底面积,m2;5DB36/T 15902022P降水量,mm;SJ 集流槽的底面积,m2;n分流孔数。集流桶/分流桶、集流槽有盖遮挡,径流量计算:W=VA+nVB+n2VC. (2)式中:W径流量,m3;VA集流桶 A 的径流体积,m³;VB、VC分流桶 B、C 的径流体积,m3;n分流孔数。9.2.2.2 泥沙总量计算泥沙总量计算公式如下:集流桶及分流桶流失的泥沙总量计算:MX=(VA´M1/V1)+n(VB´M2/V2)+n2(VC´M3/V3).(3)式中:MX集流桶及分流桶流失的泥沙总量,kg ;VA集流桶 A 的径流体积,m³;VB、VC分流桶 B、C 的径流体积,m3;V1集流桶取样体积,mL;V2、V3分流桶取样体积,mL;M1、M2、M3 对应桶的取样烘干泥沙重,g;n分流孔数。集流槽泥沙量计算:.(4)式中:MT集流槽泥沙量,kg;MS取样盒质量,kg;MN泥沙样湿土与取样盒质量,kg;MM泥沙样烘干土与取样盒质量,kg;MH集流槽泥沙湿重,kg。泥沙总量计算:MF = MX + MT .(5)式中:MF泥沙总量,kg;MX集流桶及分流桶流失的泥沙总量,kg ;6DB36/T 15902022MT集流槽泥沙量,kg。径流深计算:H=1000W/S.(6)式中:H径流深,mm;W径流量,m3;S径流小区面积,m2。径流系数计算:K=H/P.(7)式中:K径流系数;H径流深,mm;P降水量,mm。产流平均含沙量计算:CS = MF /W .(8)式中:Cs产流平均含沙量,kg/m3;MF泥沙总量,kg;W径流量,m3。单位面积土壤流失量计算:A = MF / (S´10).(9)式中:A单位面积土壤流失量,t/hm2;MF泥沙总量,kg;S径流小区面积,m2。9.2.3数据校核9.2.3.1 自我校核要求如下:a)自我校核需查阅原始纸质及电子资料,校核以纸质资料为准;b)重点校核计算表及整编表中计算公式、单位换算是否准确,计算结果与径流小区实际情况是否相符;c)计算表中不应出现漏填或空白,若存有,应及时补充或做好备注;d)当数据出现存疑时,可通过对比相同措施小区、实地勘查等方式校核以检验数据准确性;e)自校过程中发现的所有问题修改后,需予以备注。9.2.3.2 相互校核要求如下:a)每月观测工作结束后,观测员对原始数据和计算数据进行相互校核;7文件属性码文件属性S基础数据P原始数据C计算数据R整编数据DB36/T 15902022b)相互校核流程与自我校核一致,但应重点排查自我校核中出现问题的数据,必要时重新计算,保证数据的准确性;c)校核过程中将每月数据进行汇总,对比分析相同措施小区计算数据差异、不同措施小区之间数据变化规律是否科学合理,存疑时可对原始数据、计算公式等进行重新校核。9.2.3.3 最终校核要求如下:a)最终校核以抽查为主,若某场降水某径流小区分流桶产生分流,则该小区该场次降水数据均需校核,需校核所有纸质和电子版数据,流程和步骤与相互校核一致;b)若降水过程中径流小区分流桶未产生分流,则该径流小区每月抽查一场降水进行校核,需校核所有纸质和电子版数据,流程和步骤与相互校核一致。9.2.3.4 问题排查与反馈对校核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排查原因,并及时反馈解决,防止同类问题的再次发生。对数据校核中发现的错误应设有统一的标识或备注,标明信息。以便于日后查验及应用。10资料存储10.1资料分类10.1.1资料分类要求如下:a)资料分类应根据其数据编码进行分类,分为基础数据(分流桶率定表、取样盒质量表)、原始数据、计算数据、整编数据 4 类;b)对已经完成整理的数据应对其进行编码,其编码由小区编码、时间编码、整编人员编码、扩展编码组成(参照 SL 513-2011)。10.1.2 数据编码格式如下:XXXXXX 年 XX 月 XX 日XXX X X小区编码时间编码整编人员编码扩展编码10.1.3 扩展编码应标明文件属性,特殊数据应在扩展编码处具体标明。表 1 文件属性码表10.2资料存储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a)存储时检查资料分类准确性,确保资料完整;b)观测所得数据资料,根据其数据类别归类,分为纸质资料存储和电子资料存储;c)资料以试验区和年限为单元,设立专门的档案柜进行归档,并设专人管理;d)档案室应设有专门用于资料存储的计算机,做好病毒防范措施,确保对数据进行存储备份的计算机没有病毒;e)在选用电子介质存储时,确保能够存储近 5 年全部数据;8DB36/T 15902022f)资料备份资料应三份以上,且存储在两个以上的地方;g)档案室应注意防潮、防尘、防火、防虫、防磁,以防止其对资料的危害。9DB36/T 15902022附录A(资料性附录)取样工具示意图图 A.1机械搅拌器结构示意图10DB36/T 15902022图 A.2 全剖面取样器结构示意图11月日观测起止时间降水量(mm)是否产流设施、措施检查情况观测人备注起时(时:分)止时(时:分)DB36/T 15902022附录B(资料性附录)记录整编表格表 B.1径流小区日降水量记录表观测年:12小区号月日田间管理主要内容观测人备注DB36/T 15902022表 B.2径流小区田间管理记录表观测年:13区号分流桶 1分流桶 2集流桶集流槽泥沙备注池深(cm)取样体积(ml)取样盒重(g)盒+湿泥沙质量(g)盒+烘泥沙质量(g)烘干泥沙质量(g)池深(cm)取样体积(ml)取样盒重(g)盒+湿泥沙质量(g)盒+烘泥沙质量(g)烘干泥沙质量(g)池深(cm)取样体积(ml)取样盒重(g)盒+湿泥沙质量(g)盒+烘泥沙质量(g)烘干泥沙质量(g)取样盒重(g)盒+湿泥沙质量(g)盒+烘干泥沙质量(g)槽内泥沙湿重(kg)槽内泥沙干重(kg)DB36/T 15902022表 B.3径流小区径流泥沙观测记录表观测日期: 年 月 日 时 降水起止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至 月 日 时 分 观测人: 审核人:14序号降水开始时间降水结束时间雨量(mm)历时(min)I30(mm/h)EI30(MJ.mm/(ha.h)备注月日分月日分DB36/T 15902022表 B.4径流小区次降水量计算表观测年: 计算人: 审核人:15小区号分流桶 1分流桶 2集流桶集流槽泥沙重(kg)区面积(m²)流量(m3)流深(mm)沙总量(kg)产流平均含沙量(kg/3m )单位面积土壤流失量2(t/hm )备注池深(cm)取体积(ml)烘干泥沙质量(g)含沙量(g/l)平均含沙量(g/l)径流量3(m )孔数池深(cm)取样体积(ml)烘干泥沙质量(g)含沙量(g/l)平均含沙量(g/l)径流量3(m )孔数池深(cm)取样体积(ml)烘干泥沙质量(g)含沙量(g/l)平均含沙量(g/l)径流量3(m )DB36/T 15902022表 B.5径流小区径流泥沙计算表观测日期: 年 月 日 时 降水起止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至 月 日 时 分 观测人: 审核人:16小区号降水起降水止历时(min)雨量(mm)I30(mm/h)降雨侵蚀力(MJ.mm /(ha.h)径流深(mm)径流系数产流平均含沙 量 ( kg/3m )单位面积土壤流失量2(t/hm )备注月日时:分日时:分DB36/T 15902022表 B.6径流小区逐次径流泥沙整编表观测年: 计算人: 审核人:_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