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课时同步练习:第21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docx
-
资源ID:95036476
资源大小:15.16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课时同步练习:第21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docx
第21课 其次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1 .下图为苏联农业生产方面的统计数据示意图。该示意图反映出()A.新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发展B.农业总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C.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得到缓解D.赫鲁晓夫改革推动农业发展答案D2 .赫鲁晓夫在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因地制宜地建立了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主要有:承包到队的综合机械化生产队; 承包到组的机械化小组;承包到家的农机手家庭承包。这一措施A.变更了原有经济结构B.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主动性C.废除了 “斯大林模式”D.为中国的农村改革供应模式答案B3 .赫鲁晓夫在联合国大会脱鞋敲桌子被罚而成为笑谈,他鲁莽的经济举措是()A.复原工业部门管理体制B.创办与国外合资的企业和家庭农场C. 20世纪50年头苏联推广玉米种植D.扩大了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答案C4 . 1958年,苏共中心通过决议要求对拖拉机站进行改组,把其拥有的农业机械转卖给集体农庄。至1959年底,在苏联 全国原有的近8 000个拖拉机站中只剩下了 34个,同时,从7月1日起又取消了集体农庄的农产品义务交售制,代之以 统一选购的方法。这一措施()A.彻底摆脱了斯大林体制的束缚B.实现了农业集体化改革目标C.反映出赫鲁晓夫改革的盲目性D.肯定程度上推动了农业发展答案D5 . 一些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了,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胜利'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看来,诸如赫鲁晓夫这样 宏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当他们的经验成为历史以后,才能得到我们充分的理解和敬重。”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 ()A.形成了一套全面一贯的改革思路B.在肯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C.抛弃了以安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D.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苏联的军事力气答案B6 .苏联某领导人在他任期内,将85%以上的工业投资用于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并强调发展战略核武器和远洋海军是 苏联军事工业发展的重点。苏联由此取得了对美国的战略均势地位,逐步变更了美苏军事力气的对比。该苏联领导人是 ()A.列宁B.斯大林C.赫鲁晓夫D.勃列日涅夫答案D7 .某书在评价一位苏联领导人时提到“在他的统治时期却算是整个苏联70多年历史中最清明承平的时间:没有大规模的 屠杀和清洗,国民的生活显著提高,国力强盛堪与美国同日而语,太空竞赛令社会主义扬眉吐气”。材料中的“他”是指 ()A.列宁B.斯大林C.赫鲁晓夫D.勃列日涅夫答案D8 .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戈尔巴乔夫把苏 联改垮了 ”指的是()A.大规模的垦荒严峻破坏自然环境B.激烈的军备竞赛加剧了经济负担C.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失调D.推行政治多元化导致国家解体答案D9 .自1956年苏联进入改革时代后,改革的过程进中有退,反复无常,最终改革变成了改向,导致了苏联瓦解。就本质而 言,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相同缘由是()A.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B.重点放在农业上C.关注工业体制的改革D.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答案D10.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给苏联经济造成的困难,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经济改革,他们改 革的共同点是()A.优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B.发展重工业以进行军备竞赛C.调整全部制结构发展个体经济D.力图缓解安排经济造成的弊端答案D11 . 1962年,有苏联经济学专家建议:把国家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建立在利润安排的基础上,挖掘企业生产潜力,其核心 思想是利润刺激。赫鲁晓夫改革措施中符合这一建议的是()A.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B.激励大规模垦荒种玉米C.扩大地方和企业自主权D.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答案C12 . 1964年10月,赫鲁晓夫辞职下台后曾骄傲地说:“或许我做过的最重要的事情是这一件那就是,他们只须要投 票就能让我下台,而斯大林则会把他们全部抓起来。”但舆论却认为其在位期间并未真正解决包括经济领域在内的管理体 制等方面的问题。这事实上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A.并未冲破原有模式B.无从改善政治环境C.疏于解除思想禁锢D.鲜有触及经济领域答案A13 . 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安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 批驳主见用市场调整作用取代国家集中安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A.激励私营企业发展B.削减对企业的行政干预C.由市场确定产品价格D.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安排答案B14 .戈尔巴乔夫在其著作对过去和将来的思索中说:“赫鲁晓夫留下的主要东西就是使斯大林主义失掉了声誉这 是改革得以起先的前提和条件之一。因此,我承认,改革是同赫鲁晓夫所做的事有肯定联系的。”这说明()A.二者的改革意图有相像之处B.二者改革都突破了苏联的关键问题C.后者改革是深化前者的改革D.后者对前者的改革措施加以仿照答案A15 .为维持苏联超级大国地位,戈尔巴乔夫制定了发展苏联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战略”,重视科技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 用,试图实行新的方式代替行政吩咐干预经济的做法。这种新的方式的实质在于强化()A.安排经济B,宏观管理C.市场经济D.自主管理答案C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苏联有很多学者以从列宁晚期著作中描绘出来的轮廓,把列宁的社会主义模式的主要特征归纳为以下几点:在国 家安排范围内,为了劳动者的利益利用价值规律和商品货币关系;依据劳动的质和量付给酬劳的原则;允很多元化的社会 主义全部制形式存在苏联1989年有关社会主义的现代概念专题探讨会纪要材料二 关于经济改革,戈尔巴乔夫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经济垄断”,只有实行私有化,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 才能“复原社会公正”。1987年通过的、次年生效的国营企业(联合公司)法是改革时期主要的经济法。国营企业法 的目的,就是使苏联企业成为自治的、民主的和财政上独立的生产者。摘编自肖明戈尔巴乔夫改革及其本质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列宁的社会主义模式的特征。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对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进行评价。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列宁、戈尔巴乔夫改革一成一败的缘由。答案(1)特征:肯定程度上复原国家资本主义,实行“按劳安排”和自由贸易政策;建立起多种形式的全部制形式,充分 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复原和发展经济。评价:打破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垄断”,发展多种形式的全部制;通过立法的形式,使国营企业成为独立的生产者, 把企业推向市场,这都是必要的。但实行完全私有化,建立所谓“真正的市场经济”,破坏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是导致 苏联解体的缘由之一。缘由:列宁改革结合本国实际状况,改革措施配套,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戈尔巴乔夫改革不顾苏联实际状况,改革缺乏 相应的配套措施,且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