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古诗三首》第2课时大单元教学设计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docx
-
资源ID:95054207
资源大小:37.64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17课《古诗三首》第2课时大单元教学设计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docx
课题17古诗三首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 元第2课时学校授课班 级授课教 师学习目标1 .认识“亦、宜”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磨”,会写“断、楚”等 13个生字。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望天门山。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学习 重难点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对于韵文的学习有 定难度,但他们有了 定的学诗经验,会对 本诗的学习、理解起到极大的作用。儿童特有的表现欲望、探究需要、被认 可的需要,教师应充分尊重并利用。教学辅助1.多媒体课件。2 ,学习任务单。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三: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想象画面,感受西湖之美1 .人们都说“西湖风景美如画”,接下来我们学习一首描写西湖景色的佳作一一饮湖 上初晴后雨,同苏轼一起泛舟游览西湖。2 .朗读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了解作者。(1)自由诵读。(2)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评价。3 3) 了解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土,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 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与 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3.理解诗中重点字词,疏通文意,想象画面,感受西湖之美。(1)小组讨论交流:结合注释,并结合生活实际,理解重点字词,疏通文意。(2)教师巡视、点拨。(3)课堂交流。交流要点:题解:饮湖上初晴后雨饮:饮酒。湖上点名地点初晴后雨一一表明天气写作背景:1703年,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曾在西湖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 下起了大雨,两种不同的景致,他都很欣赏,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水光敝涌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波光闪动的样子。方:正。由“激潮”这个词语,你能想到怎样的场景?预设:湖水荡漾、波光闪动、浮光跃金、波光粼粼想象一下,明媚的阳光照耀着整个西湖,放眼望去,晴天下的西湖,景物有什么特点?明确:西湖的水在阳光下更加透彻,波光粼粼;西湖的山更青了;西湖的柳在阳光下仿 佛披上了一层碎金;西湖的鱼儿欢快地舞蹈,一跃而起,仿佛穿了一身金缕衣;西湖的荷花 和荷叶更加鲜艳了空蒙:迷茫缥缈的样子。亦:也。由“空蒙”这个词语,你能想到怎样的场景?预设:山色迷蒙、远山朦胧、迷雾浓云雨天,西湖云雾迷茫,景色朦胧,也是那么奇妙!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相宜:非常合适。若是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无论是浓妆艳抹还是淡描峨眉,都美妙无比。诗人为什么把西湖比作西子?二者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明确:西湖和西施都具有天然美的资质,西施无论浓妆艳抹还是淡扫娥眉,总是风姿卓 越,西湖不管雨天还是晴天,都美妙无比,这一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古诗大意:晴天时,西湖水波荡漾,波光粼粼;雨天时,西湖云雾迷蒙,群山若隐若现。若是把西 湖比作美女西施,无论是浓妆艳抹还是淡描峨眉,都美妙无比。3.明确主题思想。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是写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不同风姿,诗人通过大胆的想 象,用西施来比喻西湖,增添了西湖的美丽和奇妙,表达了对西湖的赞美。学习任务四:学习望洞庭,想象画面,体会情感在我国湖南省东南部,有一座美丽的湖泊一一洞庭湖。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它的美 丽景色。1.朗读古诗望洞庭,了解作者。(1)自由诵读。(2)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评价。(3) 了解洞庭湖。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水天相接, 朝晖夕映,气象万千。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4) 了解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有“诗豪”之称。主要作品:陋室铭竹枝词乌衣巷等。2 .理解诗中重点字词,疏通文意。(D小组讨论交流:结合注释,并结合生活实际,理解重点字词,疏通文意。(2)教师巡视、点拨。(3)课堂交流。交流要点: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和: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潭面:指湖面。未:没有。前两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潭面比作镜子,生动详细地写出了湖面的平静。前两句诗的大意:秋夜皎洁的月光与洞庭湖的波光交相辉映,融为一体。湖面风平浪 静,像一面尚未打磨的镜子。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遥望:远远地望。青螺:青绿色的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这两句诗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月光下的洞庭湖比作银盘,把君山比作盘中的青螺, 生动形象,非常可爱。后两句诗的大意: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青翠,如同白银盘里盛放着一只青螺。3 .品读感悟诗句,想象画面,理解感情。这首诗的妙处在于连用几个生动的比喻,“镜未磨”“白银盘”“青螺”不但形象地表 现了月下洞庭的迷人景色,而且也反映出诗人的心境。如果不是站得高、看得远,如果没有 宽广博大的胸怀,诗人也不可能视大为小,举重若轻地写出这样的诗句。也抒发了作者对洞 庭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4 .明确主题思想。望洞庭描写了诗人在秋夜遥望洞庭湖的湖光山色,描绘了一幅淡雅清丽的洞庭山水美景图,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秀丽山河的热爱之情。拓展延伸L今天我们学习了三首描写祖国壮美山河的古诗。想一想,这三首古诗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明确:望天门山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精神和对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饮湖上初晴 后雨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喜爱之情,望洞庭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赞美之情。这三首古诗通过描写景色的秀美,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 往。2.古往今来,人们用美好的语言赞美着祖国的大好河山。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色条。你还知道哪些诗句呢?课堂小结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江山真是美如画,历代诗人都为之陶醉。同学们课下可以多积累相 关诗词,在诗词中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课后作业1 .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2 .收集积累苏轼和刘禹锡的其他诗作。板书设计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湖光、秋月一一和V水平如镜一一静>想象非凡意境优美银盘、青螺一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