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ptx
课外古诗词诵读课外古诗词诵读王 维知人论世第一章 王维(约701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治所在今山西永济西)人,祖籍太原祁县。唐代诗人、画家。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存诗400余首。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了解诗人 竹里馆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wng川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了解背景诵读诗词第二章竹里馆竹里馆王维王维独坐幽篁里,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明月来相照。整体感知第三章能力展示能力展示2.你你能说出能说出竹里馆的竹里馆的诗歌大意诗歌大意吗?吗?诗歌大意诗歌大意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我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我弹着琴还不时地吹着口哨时而弹着琴还不时地吹着口哨时而弹弹古琴,时而高歌长啸。竹弹弹古琴,时而高歌长啸。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道我在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道我在这里,只有那天上的月亮将我这里,只有那天上的月亮将我映照。映照。交流互动交流互动1.请请小组合作小组合作,用自己用自己的话的话说说说说前两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前两句诗所描绘的画面。2.这首诗表达这首诗表达了了诗人什么样诗人什么样的情的情感呢?感呢?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1 1、前两联主要写了什么?、前两联主要写了什么?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2 2、请谈谈你对请谈谈你对“弹琴弹琴”、“长啸长啸”的理解的理解。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深深林林人人不不知知,明明月月来来相相照照。”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全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总结提高 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幽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活,时而独坐冥自在的生活,时而独坐冥想,时而弹弹琴,时而长想,时而弹弹琴,时而长啸,无人来扰。到了夜晚,啸,无人来扰。到了夜晚,自有明月相伴,展现出如自有明月相伴,展现出如诗如画的美景,诗如画的美景,表现了诗表现了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和高雅人淡泊的生活态度和高雅的生活情趣。的生活情趣。课堂检测第四章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2分)A.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时创作的一首五绝。一个“独”字贯穿全诗,刻画了一个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B.全诗用字造句、写景写人都平淡自然,仿佛信手拈来,就写出了清幽的氛围与淡泊的心态,达到“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C.“明月来相照”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D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竹林中弹奏、舒啸之状,表达了诗人因仕途坎坷而内心落寞无限惆怅之情。D 1、竹里馆竹里馆中表现诗人中表现诗人安闲自得的生活的句子是:安闲自得的生活的句子是:,。达标检测达标检测2、王维、王维竹里馆竹里馆中,写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表现夜静人寂、明月相伴,表现诗人淡泊情怀的句子是:诗人淡泊情怀的句子是:,。乡愁乡愁谁家玉笛暗飞声,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何人不起故园情。问题情境问题情境读完标题读完标题,你能,你能看出哪些看出哪些信息?信息?知人论世第一章 天宝三年,李白第三次游洛阳。这一年李白受诏入宫已经三年。初入宫,唐玄宗对李白异礼有加,命为待诏翰林。李白此时以为可以平步青云,然而事实却使李白大失所望。玄宗不过是将李白作为一名文学侍从,供其娱乐而已。久之,李白对御用文人的生活渐感厌倦,就浪迹酒肆。背景资料 杜甫在饮中八仙中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正是此时李白的真实生活写照。到天宝三年春,李白上书请求还家,玄宗同意了。这一年春天,李白自长安回到东都洛阳,思归故里,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关于作者关于作者,谁能说说看谁能说说看呢?呢?【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其诗构思奇特、情感强烈、想象丰富,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风格飘逸豪放。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走近作者 【洛城】:洛阳(今属河南)。【洛城】:洛阳(今属河南)。【折柳】:即【折柳】:即折杨柳折杨柳,古代曲名。,古代曲名。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玉笛】:形容笛的精美。【玉笛】:形容笛的精美。【故园】:故乡,家乡。【故园】:故乡,家乡。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交流互动:品析诗句谁家谁家玉笛玉笛暗暗飞声,飞声,笛子的美称。(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笛声,是一种悲凉凄切,清远悠扬的音乐。漂泊游子闻笛伤怀,归心似箭;边关将士闻笛兴感,思家念亲;宦海迁客闻笛结怨,自伤自悼。真可谓“玉笛横吹,离情万种”。散散入春风入春风满满洛城。洛城。(笛声)随着春风传遍了洛阳城。(笛声)随着春风传遍了洛阳城。“散”是均匀、遍布的意思,思念无处不在。“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写夜之宁静,笛声之悠扬,反衬诗人闻笛后的思乡之情,被思念所笼罩。此夜曲中闻此夜曲中闻折柳折柳,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汉乐府有古曲折杨柳歌辞曰:“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柳”与“留”谐音,暗含要行人留下来。(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早在诗经中就用“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来表达离乡眷恋故土之情。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后来,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据说长安灞桥即为有名的送别之地,有人说这个地方的杨柳被送行人攀折殆尽。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折柳为全诗点睛,也是“闻笛”的题义所在。何人不起何人不起故园故园情。情。故乡,家乡。(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本诗主要叙述了诗人客居洛城的本诗主要叙述了诗人客居洛城的一个夜晚,听到抒发离别行旅之苦的一个夜晚,听到抒发离别行旅之苦的笛声,勾起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深情。笛声,勾起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深情。你还知道哪些思乡的诗句呢?唐唐 岑参岑参 说到边塞诗人说到边塞诗人,你,你会想起会想起谁谁?问题情境问题情境 岑参岑参(约(约715770715770年年:唐代诗人,是唐代诗人,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出身于官僚家岑参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父亲也两任州刺史。他自幼从兄受书,遍父亲也两任州刺史。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献书求仕。以后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献书求仕。以后曾北游河朔。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曾北游河朔。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其诗歌富有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其擅长七言歌行。代表作是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判官归京。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高适相近,后相近,后人多并称人多并称“高岑高岑”。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入京使入京使:回京的使者。回京的使者。故园: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园。漫漫:漫漫:形容路途遥远。形容路途遥远。龙钟:龙钟:形容流泪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形容流泪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凭:凭:凭借,依靠。凭借,依靠。传语:传语:捎口信。捎口信。逢逢入京使入京使 岑岑 参参故故 园园 东东 望望 路路 漫漫 漫漫,双双 袖袖 龙龙 钟钟 泪泪 不不 干。干。马马 上上 相相 逢逢 无无 纸纸 笔,笔,凭凭 君君 传传 语语 报报 平平 安。安。回京城长安回京城长安的使者。的使者。泪流纵横的样子。泪流纵横的样子。指长安和自己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园。在长安的家园。路途遥远的样子。路途遥远的样子。请求,烦劳。请求,烦劳。捎口信。捎口信。理解诗意理解诗意译文:译文:(离开长安好多天了,)回头遥望故园,只觉长路漫漫,双袖都被沾湿了,而泪水还没有干。骑着马在途中与熟人相逢,没有纸笔(写信),烦劳替我捎口信给家人报个平安吧。1.1.这首诗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情景?这首诗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情景?此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路逢回此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路逢回京使者,托其带平安口信,以安慰京使者,托其带平安口信,以安慰悬望的家人的情景。悬望的家人的情景。交流互动交流互动2.“2.“双袖龙钟泪不干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诗人运用的是一句,诗人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说泪下如雨湿袖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说泪下如雨湿袖难干,借以表达自己深切思念亲人的心情。难干,借以表达自己深切思念亲人的心情。这种夸张手法的运用,强烈地表达了诗人这种夸张手法的运用,强烈地表达了诗人思念亲人、爱怜亲人的思想感情。思念亲人、爱怜亲人的思想感情。3.3.赏析赏析“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安”。这两句描写了马上相逢托带平安口信以慰问这两句描写了马上相逢托带平安口信以慰问家人的场面,表达了诗人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家人的场面,表达了诗人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心理,表达了思亲之情和渴望建功立挂念的复杂心理,表达了思亲之情和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怀。业的情怀。总结提高总结提高全诗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逢入京使,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逢入京使,托带平安口信安慰家人的典型场面。托带平安口信安慰家人的典型场面。一方面一方面表达了对表达了对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与思念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与思念亲人之情亲人之情,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诗人欲建功立,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诗人欲建功立业而开阔豪迈、乐观放达的胸襟。业而开阔豪迈、乐观放达的胸襟。晚晚 春春韩韩 愈愈 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分别分别指的是谁指的是谁呢呢?今天今天,我们我们来来一起学习一起学习一首韩愈一首韩愈的的晚春晚春自自主主学学习习 韩愈(韩愈(768768824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黎,世称韩昌黎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号“文文”,又称,又称韩文公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唐宋八大家之首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与柳宗元并称“韩柳韩柳”,有,有“文章巨公文章巨公”和和“百代文宗百代文宗”之名。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都收在昌黎先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生集里。作者简介 此诗是游城南十六首组诗的第三首,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时作者已年近半百。此诗估计是作者在晚春时候游城南时所见后感悟而作,同时又是作者年龄已进入“晚春”时期,正好又是在官场上不得志的时候。写作背景 能力展示能力展示草树:指花木草树:指花木,即花草树木。即花草树木。久归:意为春天很快将要过去了。久归:意为春天很快将要过去了。斗:竞争,比赛。斗:竞争,比赛。芳菲:本指花草树木,此指花草的芳香。芳菲:本指花草树木,此指花草的芳香。杨花:即杨花柳絮,实际就是杨树、柳树种子承受之杨花:即杨花柳絮,实际就是杨树、柳树种子承受之后随风飘飞的棉絮一样的东西,如蒲公英的小伞后随风飘飞的棉絮一样的东西,如蒲公英的小伞榆荚:榆树籽儿,又名榆钱,形状圆而小,象小铜钱。榆荚:榆树籽儿,又名榆钱,形状圆而小,象小铜钱。无才思:原指人没有才华,写不出美好的诗文。此指无才思:原指人没有才华,写不出美好的诗文。此指杨花榆荚不象百花那样鲜艳美丽。才思,才气,文思,杨花榆荚不象百花那样鲜艳美丽。才思,才气,文思,此指花草姿色。此指花草姿色。惟解:只知道。惟解:只知道。交流互动交流互动1.小组合作小组合作,说出诗歌大意说出诗歌大意;2.开头两句描绘了什么样开头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的画画面面?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诗意: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竞相争妍斗艳。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好像漫天飞雪。懂得,知道意思是杨花榆荚不像别的花那样“百般红紫”,如同人之“无才思”。才思,才气,才情。指草本和木本的各类指草本和木本的各类花木花木,即花草树木。即花草树木。本指花草树木,本指花草树木,此指花草的芳香。此指花草的芳香。理解诗意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天和时光的美好情怀。合作探究2.诗的三、四两句意蕴深刻,请对这两句诗作赏析。运用运用拟人、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朴素无华的拟人、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飘舞,加入了留春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飘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作者借此表达了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的人生的行列,作者借此表达了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的人生态度。态度。“杨花榆荚杨花榆荚无才思无才思,惟解惟解漫天作雪飞。漫天作雪飞。”3.晚春中,诗人借“杨花榆荚”表达了什么样的愿望?“杨花榆荚”虽然没有姿色,无法像其他花草那样呈现娇艳,吐露芳香,但是它们也不自卑,不藏匿自己的短处,而是加入了“百般红紫”的“斗芳菲”行列,化作了漫天雪花,翩翩起舞纷飞。“无才思”和“惟解”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杨花榆荚”以鲜活的生命力和积极向上的思想激情,进而更好地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天、珍惜时光的美好愿望。4.4.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的惜春之情,同时也提示表达了诗人的惜春之情,同时也提示人们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人们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的未来。的未来。总结提高总结提高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就是这首诗的最大特点就是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通过赋予花草树木以生命的力量,来,通过赋予花草树木以生命的力量,来告诫人们珍惜时光,珍惜春天,启示人们抛开自告诫人们珍惜时光,珍惜春天,启示人们抛开自我,应时创造。我,应时创造。目标反馈目标反馈 比较阅读韩愈的晚春与钱起的暮春归故山草堂,回答问题。暮春归故山草堂(唐)钱起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1)两首诗中描绘的景物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同:都是描绘晚春景物。异:钱诗描写的是黄鸟稀、辛夷尽、杏花飞、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一派空寂、凋零的景象。韩诗描绘的是百花盛开、万紫千红、杨花榆荚如雪花漫天飞舞的晚春繁丽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