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
高一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一、单选题1 .开拓华夏文化、对华夏文明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人被称为华夏始祖"华夏始祖''指 的是A.尧和舜B.黄帝和炎帝C.舜和禹D.黄帝和禹2 .历史学家认为距今约70005000年前已经掌握了养蚕堞丝技术,并能够种植水稻的 先民属于A.龙山文化居民B.姜寨文化居民C.仰韶文化居民D.河姆渡文化居民3 .古代中国,政治权力由“传贤”到“传子”的转变,标志着A.分封制的初具雏形B.宗法制的基本形成C.王位世袭制的确立D.政治体制严重倒退4 .中国人史纲中说:“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但父亲遗留下来的 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 问题就发生了。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西周时“适当 的方法”是指()A.世袭制B.分封制C.宗法制D,察举制5 .史载:“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皇室衰落微,诸侯强并 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这反映了诸侯间经常进行争霸战争“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秦国最终完成国家统一A.B.C.D.6 .史记商君列传中说:“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 籍。”商鞅这项变法措施的积极意义在于()A.承认土地私有B.革除陈规陋习C.打击旧的贵族D.强化社会控制7 .余英时认为,“中国,道,的人间性更有一个特点,即强调人间秩序的安排。(先 秦诸子)最后都归结到治国、平天下之道上去“。下列关于百家争鸣各家之“道' 叙述 正确的是A.老子主张通过以身作则的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8 .墨子反对制度束缚,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C.孔子提倡节俭,主张“兼爱”、”非攻”、“尚贤”D.韩非主张控制臣民、加强中央集权以增强国力8 .嬴政自称始皇帝,下设三公:丞相掌行政;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大为副丞相,主管 监察。这一制度的基本特征是A.国家统一B.三权分立C.中央集权D.皇权至上9 .秦统一后J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历代王朝基本沿袭这种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不同层 级行政区划进行治理的方式。我国较早形成了以大一统中央集权郡县制为主体的治理模 式。据此可知,秦朝的这一做法A.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B.扩大了秦朝统治疆域C.使我国古代政治文明领先世界D.根源于历史文化传统10 .汉武帝顺应时代需要,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措施。其中为削弱诸 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政治措施是A.颁布“推恩令”B.派张骞出使西域 C.设置中朝D.推行均输平准11 .史记叙述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首创纪传体通史体裁, 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下列事件能在史记中查到的是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安史之乱D.靖康之变12 .下图为我国某一历史时期的政权更迭图示,序号与政权对应有误的是S14 ""左 J_东魏 北齐1 ® H J'7I-IU西魏|一|北周叵一八 出国回国回画A.魏B.前秦C.十六国D.北魏13 .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在内迁的少数民族中灭掉西晋 的是()A.羌族B.匈奴贵族C.氐族D.女真族14 .孝文帝推行“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定族姓”等措施,增强了北魏实力, 推动了历史进步。其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A.北魏实现北方统一B.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C.改革措施全面易行D.孝文帝改革决心坚定15 .“它排除了宰相的个人专权、相权过大而威胁皇权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加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A.分封制度C.三省六部制B.郡县制度D.九品中止制16 .三国时期学者孟康解释“中朝”说,“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 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汉朝实行中外朝制度()A.利于加强控制地方B.旨在终结丞相制度C.有利于加强皇权D.加速了西汉的灭亡17 .下列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秦朝军功授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A.功级(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B.考试成绩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C.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功绩D.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18 .唐朝曾经强盛一时,8世纪中期之后开始出现衰落的迹象。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A.农民起义B.武则天当政C.唐玄宗即位D.安史之乱19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面临严重挑战的主要原因是佛教盛行道教在民间的传播儒学本身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人们不能接受“理学”观念A.B.C.D.20 .隋唐时期实行的租庸调制,“庸”是指民户A.交纳粮食B.服兵役C服徭役D.纳绢纳布代役21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诗中的“千里赖通波”指的是大运河()A.发挥灌溉作用B.有千里之长C.成为南北交通枢纽D.发挥防洪作用22 .唐朝租庸调制规定男子除租、调外,还可以纳绢或布代役;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这一变化反映了A.国家废除了长期以来的人丁税B.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C.政府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D.赋税变化以适应社会转型23.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幅图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24.下表为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一些状况。造成这些状况的主要因素是领域发展的状况农业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手工业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进步明显A.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B.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C.农业与手工业的结合D.经济结构的逐步调整25 .三国至隋唐时期,科技文艺成就突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画圣”B.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C.裴秀绘制的洛神赋图提出了绘制地图的方法D.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二、材料分析题26 .中华文明多元并存,各族文化相互交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改革,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交融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融合进程 的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 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在内容上,汉族 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 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 鲜血液。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隋唐与魏晋南北朝时民族交融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是在统一政 权下内地汉族统治阶级通过各种政令、措施,逐渐同化、融合周边各族,或周边各族与 邻近汉族和其他民族的自然融合;汉化仍然是隋唐时期民族交融的主流。周伟洲试论隋唐时期西北民族融合的趋势和特点 材料三 民族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进步的现象。特别是那些社会经济发展水 平低于中原汉族的少数民族,一旦走进黄河流域这个汉文化的摇篮,他们就终究要融入 这个汪洋大海之中。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胡乐、胡舞、胡饼”所反映的现象,概括北魏孝文 帝改革的积极影响。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统治阶级如何“同化、融合周边各族”。你是如何看待材料三的观点的?27 .选官用人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蕴含了许多政治智慧。阅读 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古代封建世袭,天子之子为天子,公之子为公,卿之子为卿,大夫之子 为大夫,做官人有一定的血统。但到秦汉时期便不同了。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策,推明孔氏,抑黜 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仲舒发之。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经过唐代的发展,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 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 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扩大官吏人 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利,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 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根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西汉武帝时确立的选官制度是什么?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的主要特点及积极影响。28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 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 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 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林存光孔子新论材料二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材料三法不阿贵,绳不挠曲。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韩非子(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2)指出材料二、三中的老子、韩非子分别是哪一思想流派的代表。(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时代背景。参考答案1. B2. D3. C4. C5. C6. C7. D8. D9. A10. A11. A12. B13. B14. B15. C16. C17. D18. D19. A20. D21. C22. B23. D24. A25. D26. (1)现象:汉族向少数民族学习。影响:促进民族交融;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繁荣;为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 出现打下了基础。用军事击败东西突厥;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加强对西域管理;通过与吐蕃和 亲,促进了汉藏友好交往;册封回纥、鞋帽等少数民族首领,加大对西北和东北的管辖。看待:这一观点是正确的。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相对落后,进入中原后,必然会被中原 的文明所征服。这一过程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发展进步,有利于民族交融,促进中华民族的形 成和发展。27. (1)标准:血缘、门第、等级。察举制。特点:进士科是科举制最重要的一科;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标准;士人直接报名,差额 选拔;官府择优录取等。积极影响: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行政官员的素质;促 进了社会读书风尚的形成;宣扬公正公平的严格选官等。28. (1)注重个人自我修养;具有经世济民情怀。老子:道家学派;韩非子:法家学派。(3)背景:铁犁牛耕和小农经济的发展,促使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分封宗法制度瓦解, 礼崩乐坏;士阶层的崛起;各国统治者出于争霸需要,礼贤下士;由学在官府走向学 在民间,私学兴起。(任4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