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高教版拓展模块第六单元阅读与欣赏第28课《国殇》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
-
资源ID:95085888
资源大小:16.97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中职语文高教版拓展模块第六单元阅读与欣赏第28课《国殇》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
中职语文高教版拓展模块第六单元阅读与欣赏第28课 国殛一等奖创新教案课题国笏教学目标1.通过作品赏析,感受壮烈的战争场面,体会战士们 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2.学习本文刚健质朴的语言;3. 了解楚辞的 一般特点。教材分析重点:诗歌第一段战斗的壮烈场面。诗中表现出的强 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难点:描写古代战争的生字词。屈原对战士的高度评价,并上升 到爱国主义精神的高度。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中国漫长的五千年历史中,涌现出了无 数可歌可泣的爱国志士,屈原就是其中最早、最著名的一位代表;在 群星闪耀的中国文学的长河中,有着无数歌颂爱国主义、歌颂牺牲精 神的光辉诗篇,国殛就是其中最早、最著名的一篇。今天我们学 习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诗国殛。屈原,这个伟大的名字我 们一定不陌生。1.谁能说说你了解的屈原?(什么时代的人?哪国 人?有哪些作品?有关他的传说故事)2.自读注释画出有关屈原 的介绍二、介绍:1.作者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 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秫归) 人。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 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 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 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 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 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 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 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怀王十五年(前304), 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 “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 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 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 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 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顷襄王即位后 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 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 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屈原的作 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 凡23篇。此外,卜居、渔父等篇是否为屈原所作,学术界尚有 争议。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 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 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 172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 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 精神。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 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 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他的“美政”理 想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 所谓“举贤授能”,就是不分贵贱,把真正有才能的人选拔上来治理 国家,反对世卿世禄,限制旧贵族对权位的垄断。他还以奴隶傅说、 屠夫吕望、商贩宁戚的历史事迹为例,说明了不拘身份选拔人才的合 理性。所谓“循绳墨而不颇“,就是修明法度,即法不阿贵,限制旧 贵族的种种特权。屈原的“美政”理想反映了他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 的尖锐对立,表达了他革除弊政的进步要求,而其最终目的就是要挽 救祖国危亡,使楚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与此相关,屈原的作品还深刻 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 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 同时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祖国的决心。屈原虽遭 谗被疏,甚至被流放,但他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人民的疾苦为念,希 望楚王幡然悔悟,奋发图强,做个中兴之主。他明知忠贞耿直会招致 祸患,但却始终“忍而不能舍也“;他明知自己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危 险,在“楚材晋用”的时代完全可以去别国寻求出路,但他却始终不 肯离开楚国一步。表现了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及其“可与日月争光” 的人格与意志。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 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 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 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 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 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 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一一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 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 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 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 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 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据续齐谐记和隋书地理志 载,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投江自尽。中国民间五月五端午节包粽子、赛 龙舟的习俗就源于人们对屈原的纪念。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 念。屈原的生平资料,比较可信的仅有史记中一篇传记。这篇传 记似乎存在错乱,有些地方不易读明白。现在加上屈原作品中的自叙, 和研究者中较流行的看法,姑且对他的生平描绘大致轮廓。屈原(约 前3 4 0 约前2 7 7 )名平,字原,是楚国的同姓贵族。祖先封于 屈,遂以屈为氏。屈原年轻时受到楚怀王的高度信任,官为左徒,“入 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史记本 传),是楚国内政外交的核心人物。据推算,他当时仅二十多岁,可 谓少年得志。后有上官大夫在怀王面前进谗,说屈原把他为怀王制定 的政令都说成是自己的功劳,于是怀王“怒而疏屈平”(同上)。屈原 被免去左徒之职后,转任三闾大夫,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 负责宗庙祭祀和贵族子弟的教育。这以后,楚国的内政外交发生一系 列问题。先是秦使张仪入楚,以财物贿赂佞臣靳尚和怀王宠妃郑袖等 人,用欺骗手法破坏了楚齐联盟。怀王发现上当后,大举发兵攻秦。 可是,丹阳、蓝田战役相继失败,并丧失汉中之地。此时屈原曾受命 使齐修复旧盟,但似乎没有结果。此后由于怀王外交上举措失当,楚 国接连遭到秦、齐、韩、魏的围攻,陷入困境。大约在怀王二十五年 左右,屈原一度被流放到汉北一带,这是他第一次被放逐。怀王三十 年,秦人诱骗怀王会于武关。屈原曾极力劝阻,而怀王的小儿子子兰 等却力主怀王入秦,结果怀王被扣不得返回,三年后死于秦。在怀王 被扣后,顷襄王接位,子兰任令尹(相当于宰相),楚秦邦交一度断 绝。但顷襄王在接位的第七年,竟然与秦结为婚姻,以求暂时苟安。 由于屈原反对他们的可耻立场,并指斥子兰对怀王的屈辱而死负有责 任,子兰又指使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造谣诋毁屈原,导致屈原再次 被流放到沅、湘一带,时间约为顷襄王十三年前后。在屈原多年流亡 的同时,楚国的形势愈益危急。到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楚 都郢(今湖北江陵),预示着楚国前途的危机。次年,秦军又进一步 深入。屈原眼看自己的一度兴旺的国家已经无望,也曾认真地考虑过 出走他国,但最终还是不能离开故土,于悲愤交加之中,自沉于汨罗 江。他自杀的日子,可能是五月五日或距这一天很近。五月五日原来 是楚地的传统节日,后来人们就把这一天作为纪念屈原的日子,其本 来意义,反而鲜为人知了。参见闻一多端午考。又北朝魏收五 日诗云:”因想苍梧郡,兹日祀东君。”似乎直到南北朝,南方还保 存着端午节祭东君的习俗。屈原与楚国最高统治集团的冲突,出于多 方面的'原因。在外交方针上,屈原主张与强秦对抗,具有远大眼光。 而怀王贪利受骗,顷襄王畏怯妥协,都不能接受屈原的正确主张,反 而因为他坚持己见而加以惩罚。在内政方面,屈原主张“修明法度”、“举贤授能”,实行使国家富强的“美政”。他向慕儒家传说中的圣君 贤臣,对政治抱有某种理想主义的态度。同时他又蔑视那些贪鄙的贵 族,主张改革内政,这当然也会使许多人与他为敌。此外,屈原的性 格,也是造成他的悲剧的重要原因。从屈原的作品中,可以清楚地看 出,他是一个感情激烈、正直袒露而又非常自信的人,这种性格加上 少年得志,使他缺乏在高层权力圈中巧妙周旋的能力,因而也就难以 在这个圈子里长久立足。还在屈原受到重用的时候,上官大夫就轻而 易举地使怀王疏远了他,这不能说完全是由于怀王的昏庸(否则无法 解释怀王起初怎么会重用他);应该说屈原的性格,以及他在政治上 的理想主义态度,同实际的政治环境本来是难以协调的,何况当时楚 国又正呈现衰乱的状态。在历史上,像这种诗人气质与环境的矛盾, 不断地造成人生悲剧,同时也造就优秀的文学。屈原的作品,在史 记本传中提到的有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怀沙五 篇。汉书艺文志载屈原赋二十五篇,未列篇名。东汉王逸楚 辞章句所载也是二十五篇,为离骚、九歌(计作十一篇)、天 问、九章(九篇)、远游、卜居、渔父,而把招魂列于 宋玉名下(汉书艺文志基本上是以刘向、刘歆父子七略为 依据,楚辞章句则是为刘向所编楚辞作的注释。所以这两种 理应是一致的)。可知对这二十五篇中部分作品的归属和真伪,汉代 就存在争议。大致说来,现代研究者多认为招魂仍应遵从史记, 视为屈原之作;远游、卜居、渔父,则伪托的可能性为大。2.题 解。国殛是九歌中的一篇。楚辞是很具有楚国的地方特点 的诗歌。在诗句中大量使用楚地方言,诗行中大量使用“兮”字。"九 歌”是战国时楚国的民间祭歌,屈原将其加工后,改造用来祭悼为国 捐驱的楚国将士,“残”指夭折或在外而死。楚国的年轻战士们为保 卫祖国死在野外,所以称之为“国殛”。三、朗读1.教师范读全诗 并用十面埋伏配乐。(教师范读时要富于激情,使学生受到感染。) 2.学生自读,要求在文中标出生字的字音,读准字音。请学生分别 读,看看谁读错的字音最少,齐读,要求放开音量,大声朗读。四、 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这首诗的内容和结构1.赏析内容认真看注释 后,把重点词标在书上的空隙处,每标一句,都要自己试着串讲一句。 教师可对学生认为较难理解的地方进行重点讲解,如“车错毂兮短兵 接”(车:战车,兵:兵器)等,还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在学生有 了初步了解后,让学生自己试着概括这部分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自 己思考,逐步锻炼概括能力。)教师在学生概括的基础上,用富于激 情的语言,把这部分内容串讲一下,让学生有较为完整、全面、生动 的印象。手拿着长戈啊,身穿着铠甲,战车轮毂交错啊,短兵器相拼 杀。旌旗蔽日啊,敌兵多如云,箭矢交互坠落啊,战士冲向前。敌侵 我阵地啊,践踏我队形,驾辕左马死啊,右马又受伤。战车两轮陷阿, 战马被羁绊,战士举鼓槌啊,击鼓声震天。老天也怨恨啊,众神皆愤 怒,战士被杀尽啊,尸体弃荒原。英雄们此去啊,不再盼回还,原野 空茫茫啊,路途太遥远。佩带着长剑啊,夹持着秦弓,身首已分离啊, 忠心永不变。战士真勇敢啊,武力又威猛,刚强彻始终啊,士气不可 侵。将士身虽死啊,精神永世存,您的魂魄在啊,鬼中称英雄。2.分 析结构全诗可分两大段。从开头至“严杀尽兮弃原野”为第一段,是 叙写将士们与敌人激战及壮烈牺牲的经过。从“出不入兮往不反"至 结束,为第二段,是作者对牺牲将士的哀悼与颂扬。五、小结:屈原 所处的时代,正是楚国由盛而衰的转新点。由于楚怀王、顷襄王父子 的昏庸,焚国接连大败于强秦,丧城失地,牺牲惨重。史记楚世家 对此有详细的记载。但是,楚国人民是富有光荣爱国主义传统的人民。“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口号之所以会产生,就有这样一个重要因 素在内。惨重的牺牲并没有把他们吓倒,反而激起了他们报仇雪恨的 决心。这就是国荡这一悲壮祭歌得以产生的土壤和条件。但更直 接的原因,应归功于伟大诗人屈原自己所具有的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屈原自己就是一个“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 犹末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离骚)的爱国志士,因此他才能写出“首身离兮心不惩”、“终刚强兮不可凌”这样惊天地、泣鬼神的诗句。正因为屈原自已是一个从不考虑个人的荣辱得失,一心只想到国家的 利益、前途的人,因此国残对那些牺牲了的将士才会是充满了敬 意的颂扬,而不是凄凄惨惨的哀悼和悲悲切切的同情。布置作业1.背诵全文。2.完成“练习与思考”。板书设计“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教学后记 从屈原的时代到现在已经过去几千年了,几千年来历 史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屈原诗中的这种爱国主义精神一直光照着现 实,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