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第13课时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固学案高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
资源ID:95088976
资源大小:21.48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四单元第13课时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固学案高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13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a分钟,阅读目标并在做题中深化对目标的理解。)1 .通过训练,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2 .通过训练,进一步认识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理解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 要意义。3 .通过训练,检查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掌握好的知识,发现知识结构中的漏洞,明确课后自主 学习的任务。(27分钟,完成下面的试题,并核对答案。其中无星题为必做题)基础巩固练习基础达标(必做题,1520分钟)1.(2021 .山东临沂高一期末)下图是根据史料记载1384年9月14日至21日八天内,明太祖 的总工作量和平均工作量绘制的统计图。造成这一状况的客观原因是()。A.中枢机构效率低B.明太祖勤于政事C宰相制度的废除D.内阁制度的建立2.(2021 .福建福州高一期末)明史职官志记载:明初内阁大学士只是皇帝的侍从顾问之臣, 而到明英宗时则“点检题奏,票拟批答工 这一变化表明,内阁大学士()。A.可代皇帝颁布各项诏令B.拥有了政务独立决策权C可替皇帝草拟政务意见D.由秘书发展成为宰相3. (2021 .六安市裕安区新安中学)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礼部主事卢洪春上疏劝谏皇 帝勤政。皇帝大怒,传谕内阁,命拟旨治其罪。阁臣拟夺其官,“帝不从,廷杖六十,斥为 民”。诸给事中申救,忤逆帝意。“诸御史疏继之,帝怒,夺俸有差。”这一过程中()oA.礼部削弱了内阁权力B.内阁行使了决策的权力C御史制约了皇帝权力D.给事中行使了言谏权力4. (2021 淮北市树人高级中学)明代从仁宗到世宗之际,阁臣以“正君为功”,对皇帝的思 想意识进行教育和培养;勤于进谏,向皇帝反映政治实情,使皇帝及时进行政策调整;作 为皇帝与部院之间的中介,发挥协调政务等功能。材料说明,这一时期的阁臣( )o A.牵制了其他机构的权力B.成为中央法定行政长官C.发挥了巩固皇权的作用D.对皇权起到了制约作用5. 永乐九年(1411年),明成祖正式设立奴儿干都司,它是管辖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最高 地方军政机构,其主要官员初为流官,后为世袭。奴儿干都司的设立()。A.完善了地方监察体制B.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管理C改变了中央行政体制D.缓解了中央与地方的对立6 .(2021 .安徽宿州高一期末)下图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邮票。下列关于郑和下西洋的表 述正确的是0。AJ明太祖派遣郑和先后七次远航海外B.最远可到达非洲西海岸和红海沿岸C.主要目的是“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D.主要是出于经济目的,而非政治目的7 .下图是江苏苏州枫桥铁岭关的一张照片。铁岭关建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关上楼阁 的匾额上写着“御寇安民”四个大字,是苏州仅存的明代军民抗击外国侵略者的遗址。此遗址 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岳飞抗金B.郑和下西洋C.戚继光抗倭D.文天祥抗元8 .明朝前期,在北方设立九边重镇防范蒙古,但蒙古军队多次南下掳掠,甚至俘虏皇帝,威 逼北京。明朝后期,明王朝与蒙古达成协议,恢复通贡,边镇开设互市,听边民自行贸易, 从此蒙古基本不再构成边境威胁这一变化反映出()。A.中原经济是蒙古政权的生存基础B.诸王守边削弱了边地的防御力量C.明朝对蒙古采取堵疏并用的政策D.经贸往来利于民族之间亲善和睦9 .明朝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明朝“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 王死社稷、明朝却也灭亡了,主要原因是()。A.地方割据势力强大B.政治黑暗,天灾不断,农民起义蜂起C.忽视了对吴三桂的控制D.对女真族的壮大没有高度重视10.下图是17世纪法国人描绘的崇祯帝自缢图。从历史视角看,该图是()。A.写实的,可作史料看待B.想象的,没有历史价值C.臆测的,没有历史依据D.推想的,也有历史价值星级培优练习基本技能(7-12分钟) 11.(2021 .辽宁沈阳高一期末)在明代,内廷宦官机构司礼监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 权力,还负责东厂、控制锦衣卫,对官民言行进行监视、侦查,有权逮捕、施刑。这反映了 ()。A.内廷宦官掌握决策权B.中央集权遭到破坏C.内阁已成为法定机构D.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12.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设司礼监,掌记录御前文字之职。明成祖时,内阁逐渐参与机 要,后因获得票拟权而地位日隆。明宣宗时设内书堂,选用内阁成员为教习,教导司礼监太 监读书,后设司礼监秉笔太监。这一变化()。A.标志着中央决策权力发生转移B.表明司礼监凌驾于内阁之上C.是出于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D.说明皇帝意在调和双方关系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太祖初一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 遂设四辅官。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燮理无闻,何关政 本,视前代宰执,迥乎异矣。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其时 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摘编自张廷玉明史 材料二阁臣至仁宣,以部院职、兼公狐衔她位骤显。也以票拟之预政形式,在明最高行政权力 运行过程中之裁决权、执行权间构成一个中介程序。仁宣以来,阁臣多进士资格,翰林起身, 识达大体,谙熟政令。且综理庶务,少掺杂各部门本位之偏狭,平章政事,更能拿出较为公 允贴切之意见,其缓冲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对立,调整国家机器合理运行之作用 是显而易见的。摘编自姜德成明代内阁制浅议 据材料一,指出明朝前期对传统中央官制的继承和创新的主要史实。(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阁臣的地位和权力有何变化?据材料二,指出明中期阁臣对政治建设的积极作用,并分析其原因。(2分钟,完成下面的反馈表)做错题目的题号原因分析: 知识口方法口技能口题意理解口本课时的疑惑是否 解决,解决的途径和 程度如何?疑问情况:解决口未解决口解决途径:与同学讨论交流口询问老师口解决程度:一般口良好口其他参考答案1 .【答案】c【解析】明太祖为加强皇权废除了宰相制度,使得他自己承担全部政务,因此工作量大增, C项正确;A项是废除宰相制度的结果,排除;B项是朱元璋的个人素质,不构成题干所述 现象的原因,排除;明成祖设立了内阁,排除D项。2 .【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票拟批答”反映了内阁大学士获得了替皇帝草拟百官奏章的处理意见的权 力,C项正确;内阁大学士可以代皇帝草拟诏令,而不是颁布诏令,A项错误;内阁大学土 始终是皇帝秘书的身份,并无政务独立决策权,排除B、D两项。3 .【答案】D【解析】对于皇帝的决策,给事中“忤逆帝意”,不遵从皇帝的旨意,结合史实,给事中直 接对皇帝负责,辅助皇帝处理奏章,及时制止纠正皇帝的失德失政行为,故选D项;内阁 本身就没有权力,是皇帝的秘书咨询机构,排除A、B两项;御史和给事中一样都属于言 官,并不能制约皇帝权力,排除C项。4 .【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明代内阁在整饬朝政和辅助决策等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作为皇帝 的辅政机构,对加强皇权起了一定的作用,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牵制其他机构的权利, A项错误;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内阁对皇帝的辅 政作用,而非制约作用,D项错误。5 .【答案】B【解析】奴儿干都司是明朝设置的管辖边疆地区的机构,而不是地方监察机构,故A项错 误,B项正确;奴儿干都司是中央在地方设置的机构,它的设立并没有改变中央行政体制, 故C项错误;奴儿干都司的设置有利于加强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并未缓解中央与地方 的对立,故D项错误。6 .【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是在朝贡贸易体系之下的航海行为,主要目的是“耀 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C项正确;郑和下西洋是明成祖指派的,排除A项;郑和下西洋最 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排除B项;郑和下西洋主要是出于政治目的,排除D项。7 .【答案】C【解析】根据“1557年”“御寇安民”“抗击外国侵略者”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戚继光抗倭, 故选C项。8 .【答案】D【解析】明朝前期,用“重镇防范蒙古”,结果蒙古军队“威逼北京”;明朝后期,“恢复通贡, 边镇开设互市、结果“不再构成边境威胁”,这说明经贸往来利于民族之间亲善和睦,故D 项正确;蒙古政权的生存基础是游牧经济而不是农业经济,故A项错误;B项与实际不符, 排除;“明朝前期”和“明朝后期''采取的政策不同,不能说明堵疏并用,故C项错误。9 .【答案】B【解析】在清朝崛起之际,明朝政治黑暗,天灾不断,农民起义蜂起,统治摇摇欲坠。1644 年,农民军首领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随即攻占北京,明思宗自缢,明朝灭亡。故选 B项。10 .【答案】D【解析】1644年,明朝崇祯帝自缢为历史事实,但当时法国人并非亲眼所见,故作品为作者 推想。其以历史事实为依据,因此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故选D项。1L【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宦官专权的根本原因是君权缺乏制约,D项正确;皇帝掌 握决策权,A项排除;材料未涉及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B项排除;内阁不是中央一级的 法定机构,C项排除。12 .【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的内阁票拟权和司礼监太监的批红权均是君主专制强 化的产物,C项正确;中央的决策权力掌握在君主手中,A项排除;B、D两项与材料无关, 且不符合史实,排除。13 .【答案】(1)继承:明初仿元制设立中书省,仿宋制设殿阁大学士。创新:明太祖废除宰 相,权分六部;明成祖设内阁。地位:不断提高。权力:由仅备顾问到获得票拟权。积极作用:缓和皇帝与国家机构的矛盾,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行。原因:明中期阁臣大多具有进士资格,文化素养较高;熟悉政令,政治素养较高;立场 比较客观,办事公允。【解析】第问据材料一“明太祖初一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又仿宋制, 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得出继承:明初仿元制设立中书省,仿宋制 设殿阁大学士;依据材料一“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遂设四辅官成祖简 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得出创新:明太祖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明成祖设内阁。第(2)问依据材料二“阁臣至仁宣,以部院职、兼公狐衔地位骤显。也以票拟 之预政形式,在明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之裁决权、执行权间构成一个中介程序”得出: 地位不断提高,权力由仅备顾问到获得票拟权。第问第小问,据材料二“其缓冲君主个 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对立,调整国家机器合理运行之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得出:缓和皇 帝与国家机构的矛盾,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行。第小问,依据材料二“仁宣以来,阁臣多 进士资格,翰林起身,识达大体,谙熟政令”得出:明中期阁臣大多具有进士资格、文化素 养较高,熟悉政令、政治素养较高;依据材料二“综理庶务,少掺杂各部门本位之偏狭,平 章政事,更能拿出较为公允贴切之意见”得出:立场比较客观、办事公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