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12《拿来主义》课时2导学案一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docx
-
资源ID:95090751
资源大小:27.97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六单元12《拿来主义》课时2导学案一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docx
12拿来主义课时2(1分钟)1 ,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2,体会"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正确客观地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深啦存入(1 分钟)“论时事不留情面,硬痼弊常取类型”,这是鲁迅先生对自己杂文的评价。前句说的是 鲁迅写杂文的态度,针硬时弊,常常一针见血,笔锋犀利;后句说的是鲁迅写作杂文的手段, 所谓“常取类型”,就是对论说对象的特征作高度概括,将其转化为典型的形象,从而以小 见大,由浅入深。下面我们结合课文拿来主义,深入领会鲁迅先生杂文的特点。(18分钟)一、理清文章的思路与结构(-)文章思路1.课文的第5自然段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明确:第5自然段是过渡段,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2简述:前面4个自然段讲的什么问题?后面5个自然段讲的什么问题?明确:前面4个自然段,揭示什么是“送去主义”及实行“送去主义”的危险性;后面5个自然段,论证什么是“拿来主义”及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3 .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课文前面花大量笔墨写“闭关主义”、“送去主义” 和“送来主义”?明确: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但它是针对历史和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近 代的“闭关主义”必然导致“现在”的“送去主义”。“送去主义”是一种有往无来的卖国 行径,必然导致国势日弱,被动挨打,从长远看,将造成亡国灭种。因此,采取与“送去主 义”针锋相对的“拿来主义”就刻不容缓。“送去主义”和“拿来主义”是一个问题的两个 方面,“破”正是为了 “立”。4 .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明确:第一层:只是送去,有往无来(有悖于交往原则)第二层:只是送去,必沦为乞丐。(要正视历史逻辑)第三层:听凭“送来”大受其祸害。(应重视现实教训)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二)文章结构明确:第一部分(第14段):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第二部分(第59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 错误倾向。第三部分(第10段):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识和品质,以及 “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二、超越“拿来主义”(-)把握中心思想1.本文的中心思想不只是谈对待文化遗产问题这一个方面,请归纳本文中心。明确:批判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卖国政策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阐明对文化遗产的正确主张指出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学习本文的论证艺术1 .尽管本文中心思想应当包含四个要点,但核心的问题还是阐明对待文化遗产批判继承的正 确态度。全文包含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原理,但并没有枯燥地讲述理论,全文写得轻松活泼, 很有趣味。作者究竟用了什么方法取得了这样的效果呢?阅读第8、9两段,想想作者在这 里用了什么方法?明确:第8、9两段使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比喻论证就是用比喻来说明道理。这种方法是用人们容易理解的、比较浅显的事物或道 理来证明不容易理解的、深奥的事物或道理。运用这种方法能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使人容易接受,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2 .阅读第3段,这段是否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活动探究明确:这里用尼采与“送去主义”者作比,尼采与“送去主义”者是具有相同思想意识 的人,属于同一类事物。用同类事物进行比较从而阐明观点的方法叫类比论证。它与比喻论 证有明显的区别:类比论证是同类事物作比较,比喻论证是用不同类的、只是有相似点的事 物打比方。(16分钟)1 .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课文前半部分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明确: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但它是针对历史和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近 代的“闭关主义”必然导致“现在”的“送去主义”。“送去主义”是一种有往无来的卖国 行径,必然导致国势日弱,被动挨打,从长远看,将造成亡国灭种。因此,采取与“送去主 义”针锋相对的“拿来主义”就刻不容缓。“送去主义”和“拿来主义”是一个问题的两个 方面,“破”正是为了 “立”,“破”得彻底,“立”得才牢靠。这个问题弄明白了,作者 的思路和文章的结构层次就基本上清楚了。2 .第1段“别的且不说罢” 一句有什么作用?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来揭露国民党政府实行 “送去主义”的媚外丑态的?明确:这一句把所要揭露、论述的范围加以严格限制,只讲文化上的事。本文写于1934 年6月4日,日本帝国主义的魔爪已经伸到了东北、华北,国民党政府推行卖国主义政策, 变本加厉地出卖国家的领土、资源和主权,确实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 了。因此,用“别 的且不说罢”的句子,不仅使论述的范围明确,而且增强了揭露的深刻性。作者举了三个“送”的事例:“先送” 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不知后事如何”,即 有去无回,这是媚外的可耻行径;还有几位“大师”们捧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 挂过去,“捧”何其郑重、恭敬,媚态可掬,几张画“一路的挂”,何其卖力,何其寒伦可 笑;“发扬国光”,反语,讽刺他们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 以催进象征主义'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用这种方式来显示一点进步,多么 可怜,暗示“学艺”上的东西已经相当贫乏。作者讽刺批判的锋芒不是对着几位艺术家,而 是指向卖国媚外的反动当局及其御用文人,字里行间充满着憎恶和鄙视。3 .“抛来”和“抛给”、“送来”与“拿来”有何区别?明确:“抛来”指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者无代价地送人或施舍,一般不怀有什么不 良的动机或目的。“抛给”指有目的的、带恶意的输出。“送来”是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的 经济、军事、文化上的侵略、掠夺,是“抛给”的同义语;“拿来”是根据需要自己拿,二 者本质不同,内容迥异。4 .“拿来主义”者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运用比喻论证有什么作用?明确: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首先是“占有”,然后是“挑选”。“占有”是前提,不“占有”就无从“挑选”;“挑选”是关键,不“挑选”,“占有” 就毫无意义。“挑选”的具体做法: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 (使用,吃掉),“鸦片”比喻有益也有害的一类事物(存放,供治病),“烟枪、烟灯”比 喻有害的、可作反面教材的一类事物(送一点进博物馆,毁掉),“姨太太”比喻供剥削阶 级欣赏享用的腐朽淫靡的东西(走散)。文中运用“大宅子”“鱼翅” “鸦片”等当时人们熟悉的事物作比方,使如何对待文化 遗产这个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道理浅显化,将怎样“挑选”说得具体形象又清楚透彻。尤 其是对“孱头”“昏蛋” “废物”“姨太太”等形象的勾勒,寓意丰富,耐人寻味。本文在论证结构上采用了先破后立,破立结合的手法。破和立是议论文的两种论证方式。 破就是驳论,立就是立论。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 反动的见解或主张。驳论的途径有三: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 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这两种论证方式在议论文中不是截然分开的,常常是相互联系、交错使用的。在驳论性 的文章中,一般也要在批驳错误论点的同时,阐明正确的观点。在立论性的文章中,有时也 要批驳错误论点,以充分申述正面论点。正所谓“鹫鸟将击,卑飞敛翼;猛兽将搏,弭耳俯 伏”。采用这样的论证方法才更有力量,才能论述得更彻底。(5分钟)1 .将下面的一组短句改写成一个长句。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 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答:【答案】但我们被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 全国货”的这些“送来”的东西吓怕了。【解析】该题的这一组短句很显然是总分关系,第一句是中心句,后几句是围绕着“送来' 的东西”展开的。所以可以以第一句为基准句,后面的句子作为“'送来'的东西”的定语, 然后词语稍作调整即可。2 .在下面的横线上补写两句话,修辞、句式必须和所给句子相同。(字数不要求统一)文学家的鲁迅,是长空雁群中的一只头雁,鸣叫唤醒腐朽文化下的愚昧国民;思想家的鲁迅,, ;革命家的鲁迅,o【答案】是大海上的一座灯塔 灯光划破中国社会的黑暗 是冲锋在前的一柄宝剑 剑锋直 指封建时代的妖魔鬼怪产浓G(2分钟)疑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