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复习课导学案高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
资源ID:95097096
资源大小:19.19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三单元复习课导学案高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第二单元复习课(1分钟,学生阅读下面的导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方法)1 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2 .能用思维导图构建这一历史时期的知识体系图谱。3 .能以历史核心素养的基本观念解决这一时期的历史问题。(5分钟,学生以图示或思维导图方式自我构建)(20分钟,教师根据学情精讲为主,学生根据教师讲解进行再梳理)一、阶段特征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主要讲述1014世纪的历史,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和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是本时期历史发展的总体特征从国家分裂、民族政权并立到逐渐走向统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 政治方面步加强;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等尖锐复杂封建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农业、手工业都超过了前代水平,城市经济发展,经济方面 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经济重心已完成南移;封 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政权对峙,有战有和,以友好 民族关系方面交往为主流;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封建生产方式不断向边疆地区扩 展;在元朝大一统局面下,出现了我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高潮 传统文化发展到新的阶段,是封建文化高度繁荣的阶段。特别是科技发展 思想文化方面对世界文明的进步起了重要作用二、知识整合(一)中国古代的分裂和统一在我国这样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中,既有统一和安定的历史时期,又有分裂和动荡 的历史时期。L国家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旋律,共包括四次由分裂到统一的时期(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时期秦汉时期;(2)短暂的统一时期西晋时期;(3)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时期隋唐时期;(4)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时期元明清时期。我国历史上存在着三次大分裂时期:第一次是春秋战国时期,实质上处于分裂状态,但 名义上有一个统一的东周王朝存在;第二次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整体分裂过程中出现 短暂的全国统一和局部统一;第三次大分裂是在五代、辽、宋、夏、金时期,汉族政权与少 数民族政权并立。2.正确认识(1)统一是主流,即使是分裂时期,也存在着局部的统一,孕育着新的统一因素。各族人 民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使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兼并战争、分裂割据使人民更加渴 望统一,而许多统治者也致力于国家统一,为实现统一作出了重大努力。(2)统一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只有统一才能促进社 会发展,因此统一是各民族的自然选择。(3)统一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社会发展的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具有历史的 必然性,因此任何破坏统一的阴谋都是不可能得逞的。(二)中国古代的改革1 .中国古代王朝所进行的改革按照原因和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如下类型:(1)奴隶社会内部富国强兵的改革(如管仲改革)。(2)促进旧社会形态向新社会形态转化的改革(如商鞅变法)。封建社会内部调整统治政策的变法(如王安石变法)。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和制度的改革(如孝文帝改革等)。2 .一般来说,王朝初期的改革容易成功,而王朝中后期的改革大多失败。这是因为:(1)新的封建王朝大多是在农民起义推翻旧王朝后建立的。农民起义风暴打破了旧王朝的国 家机器,陈章旧制受到猛烈冲击,旧秩序土崩瓦解,为新王朝的改革破除了阻力。而王朝中 后期,年深日久,政权建设、典章制度、权益分配已根深蒂固,统治阶级内部的派系势力盘 根错节,保守顽固势力强大。王朝初期,统治者吸取前代灭亡教训,为求长治久安,大力调整统治政策,这种改革符合 社会不同阶级、不同政治集团的共同要求;而王朝中后期,要在不改变封建根本制度的情况 下进行某些政策和具体制度的调整及利益再分配,必然会遭到旧制度和旧势力的顽强抵抗, 许多改革家因顽固派的扼杀而抱恨终身。止匕外,王朝初期的改革有强大的皇权作保障,而中 后期改革则缺乏这种权威。(三)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的比较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社背景发生在北宋出现统治危机时期会大变革时期根本目不同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度挽救统治危机,对生产关系进行部分调整的性质 是封建化的改革运动 是在封建社会内部进行的局部改革结果成功失败直接目的都是富国强兵。变法都得到了王权的支持。变法都触动了旧 相同势力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极力反对。变法者的个人命运基本相同。变法都对生产关系做了调整I岫改革必然受到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改革的成败,关键要看认识其积极成果是否得到保留和维持,不能以改革者的个人命运为标准。改革过程中用人要得当。改革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四)唐宋两朝协调处理民族关系的不同点1 .方式唐朝以和亲、会盟、册封、设立行政机构、战争等多种方式灵活处理与周边各民族的关 系;宋朝则多采用战争、和议、贸易的手段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保持联系。2 .状态唐朝在民族关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基本上制约着民族关系的走向;宋朝则在民族关系中 处于劣势,深受少数民族政权的制约。3 .结果唐朝时保持了全国的稳定和统一局面,表明封建国家处于繁荣状态;宋朝时形成中央政 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表明封建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以上特点的出现,根源于两个封建王朝整体实力的强弱,也与封建统治者处理民族关系 的原则有关,还深受少数民族实力强弱的影响。(3分钟,根据思维导图对本节课内容和素养进行小结)(11分钟完成课堂达标检测,2分钟核对答案)1.1036年,北宋朝廷对居室颁发禁令:“屋宇非邸店、楼阁临街市之处,毋得为四铺作闹斗 八;非品官毋得起门屋。”朝廷此举旨在()。A.维护等级观念B.倡导节俭之风C.加强君主专制D.打破坊市制度【解析】据题意可知,北宋时期房屋的修建要依据地理位置和家庭身份,所以这是强化社会 等级的表现,故选A项;这一举措只是规定了新建房屋的位置和家庭出身,并不是提倡节 俭,与加强君主专制也没有必然联系,排除B、C两项;这一举措和商业经营无关,并不是 为了打破坊市限制,排除D项。【答案】A2 .宋人婚烟论财风气普遍,出现“取上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现象。这说明宋代()。A.婚姻关系强调祖先名望B.传统婚姻观念受到冲击C.婚姻买卖现象较为普遍D.财富多寡决定家庭成败【解析】传统婚姻观念中重视门当户对,而宋代的婚姻更看重财力,这说明随着宋代商品经 济的发展,传统的婚姻观念受到冲击,B项正确;A项与题干信息相反,排除;婚姻观念中 重视财力不等于婚姻买卖,排除C项;D项表述绝对,排除。【答案】B3 .南北朝时期,“镇”乍为军事据点被广泛设置。进入隋唐后,唐政府在镇上设置税务机构。 宋代出现了“市”“镇”并称。推动“镇”之职能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国家由分裂逐渐走向统一B.抑商政策的改变C.提高政府财政收入的需要D.社会经济的发展【解析】材料体现了镇的职能变化,即从军事职能逐渐向经济职能转变,这是社会经济发展 的结果,D项正确;A项与镇的职能变化关系不大;B项与史实不符;C项不是主要因素。【答案】D4 .据统计,北宋录取正奏名进士 19259名,闽东北约50人;南宋录取正奏名进士 23198名, 闽东北达422人。南宋时期闽东北进士人数占比达到北宋的七倍。据此可知南宋时期()。A.社会各阶层热衷于科举考试B.闽东北的经济文化发展快速C理学已成为官方的正统哲学D.科举考试存在严重地域歧视【解析】根据“南宋时期闽东北进士人数占比达到北宋的七倍”可得出,随着经济重心在南宋 时期完成南移,闽东北地区的经济实力及文化影响力有所增强,故影响到进士的人数,故B 项正确;A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理学在南宋之后才成为正统,排除C项;材料看不出 地域歧视,排除D项。【答案】B5 .如图是金、南宋、西夏的局势图,此时期政治局势的特点是()。A.地方军阀割据B.南北政权对峙C.民族政权并立D.战乱长期不息【解析】图示反映了金、南宋、西夏对峙与并立的局势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西夏均 是少数民族政权,南宋是汉族政权,所以此时期政治局势的特点是民族政权并立,故选C项; 金、南宋、西夏是不同民族的政权,不是地方军阀,故排除A项;图示反映了三个政权对 峙,而非南北对峙,故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战乱长期不息,且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Do【答案】C6 .夷坚志是南宋的文言志怪集,内容大多记录宋人奇闻异事以及普通居民日常生活中所 遇到的特殊之事。书中描绘了临安城中:瓦市有“卖冻鱼吴翁”;太庙前徐道寿在此居住,“以 鬻香为业”:清晨街头“有卖豆乳者来,数女妇从宅出就买”等场景。这有助于了解()。A.中外经济联系的频繁B.工商皆本思想的影响C.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D,主流文学体裁的发展【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宋代都城中卖鱼、卖香、卖豆乳等,而且从时间和空间看,当时商 业活动较为繁荣,C项正确;题干未涉及外国货物或者商人在华情况,排除A项;题干中描 述的是商业活动,不能得出是人对于工商业在经济活动中地位的认识,排除B项;题干描述 的是基层社会,市民生活,当时主流文学是词,属于士大夫文学,排除D。【答案】C7 .下表是史籍中有关辽夏金的部分记述据此可知,辽夏金()。A.效法中原制度加速封建化B.强化文化认同促政权稳定C.与内地政治文化交流密切D.追述华夷共祖以强基固本【解析】从材料中的“太祖受可汗之禅”“而乐之器与曲则唐也”“必使通治论语孟子”等 信息可以看出,辽夏金各朝通过强化文化认同来促进政权的稳定,故答案为B项;材料所述 并不仅仅只是制度方面的措施,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不是辽夏金与内地的政治文化交流, 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并不仅仅只是追述华夷共祖,而是文化方面的认同,排除D项。【答案】B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代陆羽所著茶经系统地总结了唐代以及唐以前茶叶生产、饮用的经验,提出了精 行俭德的茶道精神。从茶道思想上看,理学思想的兴盛使得儒家的内省观念进一步渗透到茗 事之中。一批文化人非常重视茶的精神享受和道德规范,讲究饮茶用具、饮茶用水和煮茶艺 术,并与儒、道、佛哲学思想交融,而逐渐使人们进入他们的精神领域。北宋的开封社会安 定,市民富庶,文化昌盛,为中国茶文化的传承升华提供了文化元素和物质条件,在这一时 期,中国的茶文化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摘编自沈冬梅中国茶文化 材料二在古丝绸之路上,茶是重要商贸物资之一。因此,丝绸之路又被称为“丝茶之路,甚 至有学者认为茶叶是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对人类的第五个贡献。就茶文化而言,日本和朝鲜 早在唐代就开始向中国学习,至宋时日本和朝鲜国内已开始有饮茶之习。此外,南亚、东南 亚诸国由于商贸来往和华侨的不断迁入,也有一定的茶饮需求。宋代的饮茶文化影响到日本、 韩国等茶道的形成。20世纪时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国纷纷 从中国引进茶种,聘请中国茶工指导生产与种植。摘编自张莉宋代茶文化的对外传播及其意义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宋代茶文化“传承与升华”的“文化元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的特点和意义。【答案】(1)文化元素:茶道精神的传承;市民文化的需求;宋代理学的发展;儒、道、佛思 想的相互渗透等。特点:丝绸之路是中国茶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茶文化的传播与中华文化圈相联系;茶文 化的传播和宗教文化相交融。意义:传播中华文化,加强了与世界各地的联系;丰富了各国 的物质文化生活。(3分钟,根据学情讲解典型错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