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语文第十五课《自相矛盾》知识点+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docx
-
资源ID:95100671
资源大小:15.33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五年级下语文第十五课《自相矛盾》知识点+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docx
五年级下语文第十五课自相矛盾知识点+同步练习知识点:一、相关资料寓言故事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 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寓言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 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是民间口头创作。在先秦诸子百 家的著作中,经常采用寓言阐明道理,保存了许多当时流行的优秀寓 言,如:亡攘鸡掴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 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其中庄子与韩非子收录 最多。韩非(约公元前280年一公元前233年),又称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新郑(今属河南)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 家学派代表人物。韩非的文章由后人收集整理编纂成韩非子,现 存二十卷共计五十五篇,约十余万言。韩非子大部分为韩非自己 的作品。韩非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达到了 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同时,也为 以后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o二、多音字相xidng (相似)xiang (长相)夫fii (逝者如斯夫)fu (农夫) 三、教材解读: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日:“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 其矛日:“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日:“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 而立。译文:战国时,楚国有一个卖盾和矛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坚固无比,没 有东西能把它刺破;接着又夸耀自己的矛锐利无比,没有东西不被它 刺破。路上有人听见后,忍不住说:“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 会如何?”这个卖盾和矛的人被问得哑口无言。这是因为什么矛都无 法刺破的盾与什么盾都能刺破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1 .通读全文,说说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的事。2 .楚人为什么不能回答那个人的问题?他如果回答自己的矛可以刺盾,则证明之前说的“吾盾之坚”话是假的;如果回答自己的矛不可以刺盾,则证明之前说的“吾矛之利"是假的。所以无论他怎么回答,都会露出破绽,都不能自其说。3 .从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我明白了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4 .主旨:楚国有个既卖矛又卖盾的人说话前后抵触而被人问住无法自圆其说 的事。让人啼笑皆非的同时,也给了我们深刻的反思。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读音错误的一项是()oA.鬻盾(yfi) B.矛盾(mdo) C.荣誉(y4) D.陷入(xidn) 2.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不相同一组是()A.弗能应应答B.守株待兔守卫 C.吾盾之坚坚固D.问其故故乡 3.下面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人有鬻盾与矛者(买)。B.其人弗能应也(楚人)。C.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你)。 D.于物无不陷也(穿透)4.下列成语属于寓言故事的一项是()0A.三顾茅庐B.自相矛盾C.女蜗补天D.开天辟地二、根据意思写出成语,再从中选择合适的填到下面的句子中。1 .用自己的矛戳自己的盾。比喻说话、做事前后不符,互相抵触。( )2 .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A.在学习中不可有 的心理,没有什么是可以不劳而获的。B.在警察的追问下,犯罪嫌疑人的话,再也编不出谎言。 三、判断题,对的画“ J”,错的画“X”。 1.自相矛盾这个故事选自韩非子难一。()2 .“莫能”是“没有什么不能”的意思。()3 .“鬻”的意思是“买二 ()4 .寓言就是童话故事。()四、课内填空。自相矛盾是一则 故事,出自,讲述了楚国有个 和 的人,他夸耀自己的矛和盾时,理由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这一故事告诫我们 O五、课内阅读。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日:“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 矛日:“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日:“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1 .那个卖盾与矛的人说的自相矛盾的话是哪些?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 .“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 )oA.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B.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C.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D.他说的盾没有那么坚固,矛也没有那么锐利3 .对于那个人不能回答的表情,你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4 .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A.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想好之后再夸大其词。8 .说话、做事都要考虑周到,不要相互抵触,产生矛盾。C.做生意不能同时卖两种东西。D.同学之间要互相团结,不要发生矛盾。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螳螂捕蝉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 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 知弹丸在其下也。(选自说苑正谏)【注释】委身:曲身。弹丸:弹弓铁丸。这里指拿弹弓的人。1 .根据短文内容,将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并解释。螳螂捕蝉,-这个成语的意思是:02 .写出下列句子中“其”字的意思。其上有蝉()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4 .与短文中的成语意思相近的八字词语是“参考答案: 一、二、1.自相矛盾2.守株待兔A.守株待兔B.自相矛盾三、1. V 2. V 3. X 4. X四、自相矛盾是一则寓言 故事,出自韩非子难一,讲述了 楚国有个卖矛和卖盾的人,他夸耀自己的矛和盾时,理由前后抵触, 不能自圆其说。这一故事告诫我们说话做事要前后相应,不要自相矛 Mo五、1.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J 2.C 3.目瞪口呆、哑口无言、张口结舌。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