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旅融合示范项目-温泉勘探开发(温泉度假酒店)环境边坡和基坑边坡支护方案设计.docx
农旅融合示范项目温泉勘探开发(温泉度假酒店)环境边坡和基坑边坡支护方案设计(4)对墙后地面横坡坡度大于1: 6时,应形成台阶状,台阶宽度不小于喷射作业:喷射作业应分段分片依次进行,喷射顺序应自下而上;层喷射时,后一层喷射应在前一层混凝土终凝后进行,若终凝lh再进行 喷射时,应先用风水清洗喷层表面;喷射作业紧跟开挖面时,混凝土终凝到下一循环放炮时间,不应于于3h;喷射机的工作风压,应满足喷头处的压力在O.IMpa左右;喷射作业完毕或因故中断喷射时,必须将喷射机和输料管内的积料清降干净。喷射混凝土的养护:喷射混凝土终凝2h后,应喷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冬期施工应遵守有关施工技术要求。(5)锚喷碎工程也应采用逆作法,每级开挖高度不大于2.5m,施工过程中 面板需设置支撑,面板不得完全悬空。挡墙工程(1)挡墙材料C30素混凝土浇筑。(2)墙身设泄水孔,间距2.0m,外斜5%,孔眼尺寸中100mm,上下左右 交错布置,最下排泄水孔口应高出地面300mm,泄水管材料采用PVC管。(3)应沿墙背填筑厚度不小于500mm的砂砾石透水材料,并采用渗水土工 布和墙后填土隔离。1m,呈2%4%的逆坡。(5)基底力求粗糙,逆坡应符合设计要求,顺墙的方向挡墙地基纵向坡度大 于5%时,基础应作成高宽比不大于1:2的台阶,台阶高度不宜大于0.5m。(6)墙身应设置沉降缝,缝宽2030mm,间距约1015m,墙高变化较大处, 结合地基情况布置,缝中填浸透沥青的木板或沥青麻筋,填塞深度150mm。(7)墙顶用1: 3的水泥砂浆抹成5%的外斜护顶,厚度不小于30mm。(8)施工前应搞好地面排水,避免雨水沿斜坡排泄,保持基底干燥,基础施 工完后应及时回填夯实,并作成不小于5%的向外流水坡,以免积水软化地基。(9)墙身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5%时及时施工墙背填土,填方工程具体施工耍求 详见上一节。墙体浇注与墙背填土应交叉进行,以免墙身悬空倾覆;挡土墙浇注完 成后,墙前和墙后要回填并夯实,压实填土要求详见本说明6.2条。(10)挡墙基础埋深不小于1.0m,重力式以强风化或粉质泥岩为持力层,基岩 面埋深较大时应采用毛石混凝土进行换填。(11)挡墙采用碎石土换填基础,换填区的土石级配比为:土:石=6:4o分 层压实时碎石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00mm,每层厚度不宜大于500mm,分层夯实时 碎石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0mm,每层厚度根据夯击能和试验条件通过试验确定。压 实系数应大于0.94,密实度应达到中密,最大干密度不小于20KN/m3,天然状态下 综合内摩擦角不小于35° ,饱和状态下综合内摩擦角不小于30° ,基底摩擦系数 不得小于0.35。换填厚度为从挡墙底部算起不小于1.0m,且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 得小于150kpa。锚杆挡墙工程(1)钻孔锚杆与水平面按设计倾角向下钻进,最上排锚杆距坡顶不宜大于2.0m,最 下排锚杆距坡底不大于2.0m,也不宜小于0.5m。锚孔水平方向孔距误差不应大 于20mm,垂直方向孔距误差不应大于20mm;锚杆孔深不应小于设计长度;宜超过设计长度0.5m;锚孔宜一次性钻至设计长度,确保锚固段进入稳定中等风化岩层及破裂线 内;钻孔后应将孔清理干净,并用压风机吹干,成孔后及时放置锚杆、灌浆,间 隔时间不得大于2天;锚杆成孔建议采用干作法施工。(2)锚杆组装与安放:组装前,钢筋应除油污、去锈,严格按设计尺寸下料,每根钢筋长度误差不 应大于50mm:钢筋应按一定规律平直排列,沿杆体轴线方向每隔2.0m设一定位支架;钢筋接长按施工规范采用套筒机械连接;安放锚杆体时应防止杆体扭转、弯曲,杆体放入角度与钻孔角度保持一致;杆体插入孔内深度不应小于锚杆设计长度的95%,杆体安放后不能随意敲 击、插拔,不得悬挂重物。(3)注浆:采用M30水泥砂浆,水泥宜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强度不低于 42.5MPao不得使用高铝水泥;不得使用污水;注浆压力0.5Mpa。锚杆的水泥砂浆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0mm。(4)钢筋除锈后,锚杆采用M30砂浆全部封闭,施工中应使锚杆位于锚孔中 部,土层及强风化岩层中的锚杆应进行防腐处理,可采用润滑油三度沥青玻纤布缠 裹二层的方法。(5)本工程在锚杆施工前,建议在场地的非支护位置处做基本试验,以确定 锚固体与岩土层间的粘接强度特征值、锚杆设计参数和施工工艺及锚杆的极限抗拉 承载力。每种锚杆试验数量均不应少于3根,试验要求及步骤按建筑边坡工程 技术规范GB50330-2013附录C.2的要求进行。(6)本工程的所有锚杆施工完并达到设计强度后,应随机抽检做锚杆验收试 验,以检验施工质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其试验要求及步骤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 规范GB50330-2013附录C.3要求进行,验收试验锚杆的数量取每种类型锚杆总数 的5%,且不得少于5根。锚杆验收试验荷载值及试验根数要求见表6.4。表6.4验收试验荷载值及试验根数要求锚杆试验荷载值试验根数锚钉(1E22HRB400)60 kN该类型锚杆总数的5%, II. 不少于5根(7)锁口梁:锁口梁采用C30混凝土现浇,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35mm。钢筋 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明,使用前应对钢筋进行随机抽检作力学性能试验,满足规范 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混凝土浇筑前,应按设计配合比做混凝土试块进行抗压强度 试验,其强度满足规范耍求后,方可按设计的配合比拌制混凝土进行浇筑。(8)面板:岩石锚喷面板厚150mm,混凝土保护层厚度20mm,采用C25混 凝土喷射。(9)挡墙每20m25m设伸缩缝一道,伸缩缝应设置在锚杆与锚杆之间的 中部,缝宽30mm,缝中嵌沥青麻筋,嵌入深度100mm。(10)在挡板每跨跨中沿高度方向每隔2.5m设一泄水孔,呈梅花形布置,孔 径为50mm,向外倾斜5%。孔后土层部分设置500mm厚滤水层,岩层部分设置 双层滤水土工布包裹d5d80级配碎石500X500X500mm的倒滤包,对中安设。截排水工程1) .截、排水沟采用C20素混凝土浇筑,截面尺寸见大样图;排水纵坡不 小于5%o2) .坡顶和坡脚设截、排水沟,及时排走地表水,截、排水沟的设置应根 据现场实际情况结合道路、建筑排水系统综合确定。3) 程监测设计方案(1)边坡工程监测应由业主委托有相应资质的监测单位编制监测方案,经设计、监理和业主等共同认可后方可实施。(2)可根据其安全等级、地质环境、边坡类型、支护结构类型和变形控制 要求,按表6.8选择监测项目。(3)边坡工程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坡顶位移观测,应在每一典型边坡段的支护结构顶部设置不应少于3个 观测点的观测网,观测位移量、移动速度和移动方向;锚杆拉力监测,应选择有代表性的锚杆,测定锚杆应力; 非预应力锚杆的应力监测根数不宜少于锚杆总数5%,且不应少于3根;边坡工程施工初期,监测宜每天一次,且应根据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周边建(构)筑物、管线对边坡变形敏感程度、气候条件和监测数据调整监测时间及频率。 当出现险情时应加强监测:一级永久性边坡工程竣工后的监测时间不宜少于二年;监测工作可根据设计要求、边坡稳定性、周边环境和施工进程等因素进行动 态调整。表7.1边坡工程监测项目表测 试 项 目测点布置位置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一级二级坡顶水平位移 和垂直位移支护结构顶部 或预估支护结构变 形最大处应测应测地表裂缝墙顶背后L0H (岩质)1.5H(土 质)范围内应测应测坡顶建(构) 筑物变形边坡坡顶建筑 物基础、墙面应测应测降雨、洪水与 时间关系应测应测支护结构变形主要受力杆件应测选测支护结构应力应力最大处选测选测地下水、渗水 与降雨关系出水点应测选测注: 在边坡塌滑区内有重要建(构)筑物,破坏后果严重时,应加强对支 护结构的应力监测;H为边坡高度。(4)边坡工程施工过程中及监测期间遇到卜.列情况时应及时报警,并采取相 应的应急措施:有软弱外倾结构面的岩土边坡支护结构坡顶有水平位移迹象或支护结构 受力裂缝有发展;无外倾结构面的岩质边坡支护结构坡顶水平位移大于2mm或 支护结构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超过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允许值;土质边坡支护结 构坡顶的最大水平位移已大于边坡开挖深度的仍00或10mm,以及其水平位移 速度已连续三日每天大于1mm; 上质边坡坡顶邻近建筑物的累计沉降或不均匀沉降已大于国家现行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规定允许值的95%,或建筑物的整体倾斜度 变化速度已连续三日每天大于0.0001; 坡顶邻近建筑物出现新裂缝、原有裂缝有新发展;支护结构中有重要构件出现应力骤增、压屈、断裂、松弛或破坏的迹象;边坡底部或周围岩土体已出现可能导致边坡剪切破坏的迹象或其它可能 影响安全的征兆;根据当地工程经验判断认为,己出现其它必须报警的情况。8其它(1)图中所注数值单位,除标高为米及注明者外,均为亳米。(2)施工前,应调查清楚支挡结构施工影响范围内是否有地下工程、地下 管道及地下管线等,防止施工对其产生破坏。(3)边坡正式施工前,应核实设计的支挡位置、坡顶坡脚高程与现场实际 及建筑总图是否一致,确保坡顶和坡脚建筑能正常形成后方可施工。支挡位置和 高度参数与现场及总图不一致时,应及时通知勘察及设计人员进行处理。(4)按建质200987号文的规定,本工程深基坑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组织专家对 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5)建议先修建挡墙,后建设房屋。(6)边坡坡顶须设置防护栏,护栏高度21200mm,具体做法和形式由业主决 定。(7)坡顶建筑必须采用桩基,桩基应嵌入边坡破裂面及岩层层面以下,破裂 面上桩周与岩土层间采用应力隔除措施。(8)边坡坡顶和场区内设截、排水沟,及时排走地表水,截、排水沟的设置 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9)建议甲方委托具有相关资质和有丰富边坡工程施工经验的单位施工。(10)施工过程和施工结束后,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边坡进行监测,做好对滑 坡的变形和位移监测,避免工程事故的发生,竣工后监测年限不少于1年。(11)本工程施工应严格执行工程监理制度。(12)如今后在边坡坡顶和坡脚发生其它工程活动,应不对边坡稳定性产生不 利影响。(13)本工程遵循“动态设计、逆作法、信息法施工”原则。在施工过程中若 发现设计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时,应及时反馈信息,以利尽快修改设计,保证安全 和工期。(14)其他未尽事宜应严格按照现行国家和地方有关规范和标准执行,施工中 如出现有关问题请及时与建设方、监理单位及勘察人员、设计人员联系,共同协商 处理。1工程概况12设计依据23工程地质条件23.1 地形地貌23.2 气象水文23.3 地质构造33.4 地层岩性33.5 水文地质条件33.6 不良地质现象及地质灾害44设计参数45边坡稳定性分析55.1 环境边坡分析55.2 基坑边坡5方案设计图件:1、工程设计平面图(1 : 500)1-12、工程设计剖面图(1 : 200)2-1-2-124、挡墙设计立面图(1 : 200)4-1-4-23-13-33、结构大样图(1 : 200)6方案设计66.1 方案说明66.2 设计总体布置66.2.1 环境边坡66.2.2 基坑边坡76.3 技术要求76.3.1 挖方工程76.3.2 填方工程76.3.3 喷射混凝土86.3.4 挡墙工程96.3.5 锚杆挡墙工程106.3.6 截排水工程117工程监测设计方案118其它12附件:1、稳定性计算书2、设计单位资质等级证书1工程概况2设计依据2.1 设计委托书2.2 设计合同2.3 建筑总平面图2.4 重庆北江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于2021年3月,提交的酉阳县 菖蒲花田农旅融合示范项目-基础设施工程(排水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2.5 有关规范及图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建筑边坡工程检测技术规范DBJ/T50-137-2012;建筑边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T50-100-2010;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建筑基坑支护结构构造11SG814;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T程施T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2010版);3工程地质条件3.1 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地貌属中、高山地貌,勘察区山脉延伸方向多与构造线一致,勘察区 位处山麓顶部地势较平坦区域,呈斜坡状、西高东低。地形标高1401.60m1417.50m,相对高差约15.90m,最高点位于场地西侧斜坡处。场地东西纵向坡度为 10°28° ,南北纵向坡度为3。8。其余基本按设计标高整平中,整平场地一 般坡度为3°5° ,局部垂直高切坡陡坎达43°68°。拟建场地地貌上总体属山麓斜坡堆积地貌。地形地貌条件简单。3.2 气象水文工作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春早夏热,秋 多绵雨,冬季多霜;多年平均气温18. 822. 8° C,最低月均气温2° C左右,日极 端最高气温42. 1。C (2006年8月26 B),日极端最低气温-4. 1° C ( 1966年12 月29日):多年平均降雨量1098.9mm,年最大降雨量1534.8mm,年最小降雨量 740.1mm,降雨量分配不均,一般集中在5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2/3,降水强度 与降雨季节同步,日最大降雨量204. 8mm (1978年8月6日),雨季时阵雨、暴雨 时有发生。场内南西侧地表自西向东发育一条季节性冲沟,冲沟勘察时无水,其水量受季 节及降雨控制,暴雨时其最高洪水位上涨约2用,洪水位对拟建场地无直接影响。3.3 地质构造拟建工程场地位于铜西向斜北东翼,岩层呈单斜产出,其岩层优势产状298。 N9° ,据场地内部及附近基岩出露处调查,层面间距1255mm不等,张开38mm,表面起伏粗糙,无胶结,未见有泥痕及泥化夹层。综合判定其岩层层面结 合差,属硬性结构面。主耍有2组优势裂隙,其特征分述如下:产状195210° N7685° , 优势裂隙产状201° N80° ,间距1.52.5m,张开12mm,延伸长一般11.5m。 裂隙呈微张状,表面粗糙,岩屑充填,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裂隙产状128 155° N6878° ,优势裂隙产状141° N74° ,间距1.52.5m,张开12.5mm, 延伸长一般1.52.0m。裂隙呈微张状,表面粗糙,岩屑充填,结合差,属硬性 结构面。区内无断层及构造破碎带通过。场区未见次级褶皱及断层,构造简单,中风 化基岩裂隙发育程度为不发育。3.4 地层岩性根据工程地质测绘及钻探揭露,场地内地层主要为第四系残坡积层(Q4“)粉质黏土主要呈可塑状;下伏基岩为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G灰岩,由于岩溶较 发育,溶洞、溶槽内填充红黏土及圆砾土。在钻探控制范围内,场地内地层自上 而下叙述之:1 .第四系残坡积层(QJT)可塑状粉质黏土可塑状粉质黏土:深灰色灰色,可塑状,含约372%碎石角砾。刀切面 无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为场地中的主要土层,共113个钻 孔揭露,分布于整个场地,单层厚度0.40 (ZK84) -18. 40m(ZK23)o彳z-3.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m)灰岩灰岩(Pin-Ml):灰色,灰黑色,隐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由碳酸盐、方解 石等矿物组成。强风化层岩芯破碎,呈碎块状,块状。中等风化层岩芯较完整,呈 柱状,短柱状。节长5 0 -55 0 mm,质硬,锤击声脆。场地有121个钻孔揭露基岩。 主要分布于场地东侧用地红线周围。揭露厚度3. 5m35. 30nl(未揭穿ZK92)。见溶隙、 溶孔、溶洞等岩溶现象。溶洞:红黏土:灰黄色,可塑状,干强度中等,局部含少量强风化碎石,含 量可达3-8机根据相邻工地及地区经验结果显示,无膨胀性。为场地溶洞、溶槽中 的主要土层,共25个钻孔揭露,分布在整个场地,山上至下分布不均。揭露单层厚 度 0.50 (ZK55) -15. 90m(ZK61)o圆砾土:黄褐色、灰黄色,稍密状态,含556K砾石,其成分主要为强 风化灰岩、强风化灰岩,粒径一般223mm,大于2 mm以上部分含量约60% 80%,大于20 mm以上部分含量不超过50%,磨圆度较好,多呈亚圆状,少量次菱状, 分布不均。填充物为黏土、细砂、粗砂,含量约25-45%。仅1个钻孔揭露,单层厚 度2. 50 (ZK61) o不具有工程意义,可按红黏土对待。3.5 水文地质条件(1)地下水类型场地地下水按其特征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岩溶水三种类型。松散岩类孔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土层中,属于临时性上层滞水, 无统一地下水位,其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迳流途径为由地表垂直下渗或产 生层内侧向渗透,向土层较深处渗流、排泄,径流途径短,主要通过大气蒸发排 泄。该类水受季节、降雨影响较大,雨季时丰富,旱季时贫乏。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水量贫乏且受大气降水影响明显,主要赋存于基岩 构造裂隙中,其赋存条件受构造裂隙分布情况和裂隙发育程度控制,接受大气降 水或上覆第四系孔隙水补给。岩溶水:岩溶水主要赋存于灰岩裂隙、岩溶管道中,经溶隙、岩溶管道向地 势低洼处排泄。其赋存条件受岩体中岩溶发育程度控制,接受大气降水、第松散 岩类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补给。(2)地下水补、迳、排条件场地位于斜坡中上部,地形总体为北西高南东低的斜坡,有利于地表及地 下水沿地表、基岩面及裂隙、岩溶管道等向南东侧斜坡底部排泄。场地内人工填 土松散,为透水层;红粘土属相对隔水层;下伏灰岩为含水层,其富水性受岩体 中岩溶发育程度的控制。钻探施工完毕后提干钻孔循环水后24h观测孔内水位情 况,钻孔水位不恢复,说明场地在勘察期间及深度范围内地下水较贫乏。场地岩 土层渗透系数:红粘土取0. lm/d (经验值),灰岩取0.5m/d (经验值)。综上所述,场地勘察期间地下水总体较贫乏,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在雨季大 气降水直接汇入场地,场地内地形低洼、土层厚度较大处、基岩裂隙及岩溶管道 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地下水,建议未来基础施工时应考虑地下水对施工的影响。由 于拟建场地位于斜坡中上部,项目修建后相当于在斜坡拦腰截断改变了雨季地表水 多顺坡漫流的自然排水条件,建议设计应设置并加强截排水沟系统及措施。综上所述,勘察区水文地质条件总体简单。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OO21-2OO1) (2009版)结合地区经验:地表 水、地下水及土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微腐蚀性。3.6 不良地质现象及地质灾害场地无滑坡、泥石流、崩塌等不良地质作用,区域地质环境稳定,未见埋藏的 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场地灰岩为可溶性碳酸 盐岩,根据钻探揭露。岩溶现象多表现为少量小型溶孔、溶隙,25个钻孔中钻探揭 露溶洞。地表未发现岩溶塌陷及落水洞等不良地质现象。4设计参数表4-1 土体设计参数建议取值表天然 重度 (KN/m:,)饱 和重 度 (KN/mJ)地基 承载力特 征值 fa(Kpa)天然抗剪强 度指标饱和抗剪强 度指标压缩 系数a.?(MPa ")压缩 模量 ESi-2(MPa )基 底摩擦 系数C(K na)(0 )C(KDa)(° )可塑状 粉质黏土19. 19.7160*23.1312.7116.428.980. 453. 930. 25*红黏土17. £18.0140*36.6910.6725.467.610.317.140. 20*1、带号的数值为经验值;2、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红黏十.取40Kpa,可塑状粉质黏土取45Kpa;备注 3、圆砾土仅ZK61钻孔揭露厚度2. 50m,不具有独立的工程意义,可按红黏土对 待。表4-2岩石设计参数建议取值表X. 项目 岩) 茗称天 然重 度 (KN/m:,)岩石单制 极限抗压强度 标准值(Mpa)抗 拉强度地基 承载力焉 征值 fa(Kpa抗剪强度 指标(最小二乘 法)等 底摩 擦系 数变 形模量 ( MPa)松比'岩平系1N7 水力数Am3 石抗大饱 和(Kpa)粘 聚力 (Kpa)内 摩擦角 (。)强风化灰岩26. 2*500*0. 45*60*中风化灰岩26.442. 7533. 8786012300249035. 790. 65*550*备注L带“*”号的数值为经验值。2.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lk:强风化基岩取 Z20kPa。各类基础的埋置深度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及建筑地基 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要求确定。*表示经验值;表示利用资料结合地区经验综合取值。2、坡顶均布荷载lOKN/肝,坡顶已有建筑仅考虑底层荷载15KN/R1?(采用桩 基础),坡顶小区道路20KN/m,3、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时,重要性系数丫0二1.0,临时边坡和永久边坡 的直线及折线滑动稳定安全系数分别取1.30和1.20;安全等级为一级时;重要 性系数Y ()=1. 1,直线及折线滑动稳定安全系数取1.35和1.25。4、边坡工程抗震设防烈度6度。5边坡稳定性分析5.1 环境边坡分析环境边坡主要集中在拟建温泉酒店1F/2F西北侧处,环境边坡编号为Hl-HlOo该项目本着少回填或不回填原则,拟建1F-3F本着能架空就架空原则, 该处边坡按设计方案以放坡处理,本着依山而建原则,其余地段及室外温泉池以自 然放坡绿化处理方式,不会形成大的边坡。环境边坡关系位置详见图5. 6-2 ,环境 边坡评价见表5. 6. 2。5.2 基坑边坡拟建场地按设计标高整平后将1#拟建温泉酒店(TF)周围形成基坑边坡。基坑 边坡编号为K1-K16,基坑边坡关系位置详见图5.67 ,基坑边坡评价见表5. 6.1。图5.6-37基坑边坡关系位置图其中高度25nl的土质基坑边坡,本项目土质基坑边坡最大高度为5. 2m,按 渝建发(2010) 166号文属深基坑边坡项目,拟建工程应按边坡支护方案设计、 方案设计两个阶段进行,高边坡项目支护方案设计完成后,须提交原可行性评估 的施工图审查机构进行审查。6方案设计6.1 方案说明根据5章基坑边坡及环境边坡稳定性情况分析:环境边坡土质段不存在岩土界 面滑动问题,主要受土压力控制;岩质边坡均为岩体强度控制。基坑边坡均为岩质 边坡,为岩体强度控制,也不存在岩土界面滑动问题。从经济、安全、适用的原则出发,对基坑边坡在容许范围内尽量采用“放坡+ 截排水”处理,对基坑边坡采用“放坡+喷C2O素混凝土(挂中6.5200*200单层钢 筋网)+截排水”处理,其中土质采用1:1.25放坡,岩质采用1:0.50放坡。环境边 坡:针对各段边坡,分段采用重力式挡墙+放坡+挂网喷浆护坡+截排水综合处理。6.2 设计总体布置6.2.1 环境边坡环境边坡:除H4H5段外其余段沿环境边坡坡脚线水平距离1.0m外按1:0.5坡率 放坡,放坡后采用挂网喷浆护坡处理。挂网喷浆职度15cm,挂网采用中12200mm 双层双向钢丝网,挂网采用锚钉固定,锚钉采用122mm钢筋锚杆,锚钉长度3.0m, 锚孔孔径75mm,锚钉间距2.0*2.0m。同时坡脚、坡顶设计截排水沟。拟建挡墙段1#、2#、3#:对该段环境边坡采用于用地红线范围采用重力式挡墙H4H5段环境边坡:采用沿岩土界面清除处理,对上覆覆盖层土体进行开挖清除, 清除后对强风化灰岩采用喷C20索混凝土(挂中6.5200*200单层钢筋网)封闭处 理。支护,挡墙支护长度约110m,挡墙高度约2-6m,挡墙采用C30素混凝土浇筑, 挡墙基础以强中等风化灰岩为基础持力层,挡墙基础承载力要求N200kPa。挡 墙底和挡墙后侧设置截排水沟,挡墙顶设置1.20m高防护栏杆。6.2.2 基坑边坡对基坑边坡在容许范围内尽量采用“放坡+截排水”处理,对基坑边坡采用 “放坡+喷C20素混凝土(挂中6.5200*200单层钢筋网)+截排水”处理,其中 土质采用1:1.25放坡,岩质采用1035放坡,边坡坡顶、坡脚设置截排水沟。6.3 技术要求6.3.1 挖方工程(1)不宜在雨季施工,施工区域内临时排水系统应做好规划,疏通坡顶排 水工程,防止地面水渗入土体,使土方开挖处于干作业状态。(2)必须遵循自上而下分层分段依次开挖的顺序,严禁超挖。在不具备自 然放坡条件或重要建(构)筑物地段,应遵循先整治后开挖的施工顺序,且上一 层支护结构施工完成,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再进行下一层土方开挖,并对支护 结构进行保护。(3)应采用分段跳槽开挖与“逆作法”相结合的施工方法,土层部分每段 开挖长度不大于5.0m,每次开挖深度不大于1.5m,岩层部分每段开挖长度不大 于10.0m,每次开挖深度不大于2.5m。(4)开挖过程中随时注意控制边坡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5)采用爆破施工时,应采取控制爆破,防止因爆破影响边坡稳定和周边建 (构)筑物安全,在切坡边线土层及岩石部分23m范围严禁爆破。(6)弃土应及时运走,严禁在坡顶加载。(7)应及时清除坡顶可能滑移的土体及可能掉落的危岩块体,加强坡顶安全 防护措施。(8)场地中的泥岩易于风化,在空气中易干裂,遇水易软化,因此,经验收 合格后应及时封闭。填方工程(1)回填前,应先清除坡面植被根茎、耕土、垃圾、淤泥等杂质,如填方区 域有积水时,应排水疏干或采用抛填块石砂砾、矿渣等方法处理。对地面横坡坡度 大于1: 5时,应形成台阶状,台阶宽度不小于1m,呈2%4%的逆坡。当填方基底 为松土时,应将基底碾压密实。(2)填料为碎石土,土和碎石比例为7: 3,分层压实时碎石最大粒径不宜大 于200mm,每层厚度不宜大于500mm,分层夯实时碎石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0mm, 每层厚度根据夯击能和试验条件通过试验确定。压实系数应大于0.94,密实度应达 到中密,最大干密度不小于20KN/m3,天然状态下综合内摩擦角不小于35° ,饱和 状态下综合内摩擦角不小于30°。(3) 土方回填时,应先低处后高处逐层回填,填筑时不得发生粗料集中架空 现象。(4)填土应分层填筑分层碾压,无法碾压时应夯实,每层填土质量需经检查 合格后方可回填上一层。施工单位应作好每一层的质量检查记录,并完善签字手 续。(5)为确保压实效果,压实前,现场应先做碾压试验或试夯,确定碎块石 的最优含水量、铺土厚度及碾压遍数。(6)填筑质量检查及验收: 在填筑上一层土体时,应先对已碾压过的填土进行质量检查,每400m2 设置一个检杳点。填土高度每增高2.0m应进行一次阶段验收,压实度、重度、设计坡率等 主要控制指标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阶段的填筑施工。喷射混凝土(1)图中符号a3分别表示HPB300、HRB400钢筋。钢筋必须具有出厂合 格证明,使用前应对钢筋进行随机抽检作力学性能试验,满足规范要求后方可投 入使用。(2)混凝土:本工程混凝土均采用C20,混凝土浇筑前,应按设计配合比 做混凝土试块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其强度满足规范要求后,方可按设计的配合比 拌制混凝土进行浇筑。(3)喷浆材料水泥:应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32.5MPa;砂:应采用坚硬耐风化的中砂或粗砂,细度模数宜大于2.5,干法喷射时,砂的含水率宜控制在5%7%:石:应采用坚硬耐风化的碎石或卵石,粒径不宜大于15mm;当使用碱性速凝剂时,不得使用活性二氧化碳的石材;骨料级配要求:喷射混凝土用的骨料级配宜控制在上表6.3所给范围内。表6.3喷射破骨料通过各筛径的累计重量百分数(%)骨料粒径 (mm)级配等级0.150.300.601.202.505.0010.0015.00良4852213 3118 4126 5440 7062 90100应采用符合质量要求的外加剂,掺外加剂的喷射混凝土性能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在使用速凝剂前,应做与水泥的相溶性试验及水泥净浆凝结效果试验。初凝不应大 于5min,终凝不应大于lOmin。混合水中不应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于硬化的有害杂质,不得使用污水及pH 值小于4的酸性水和含硫酸盐量按S。二计算超过混合用水重量1%的水。喷射混凝土与岩面的粘结力,对整体状和块状岩体不应低于0.7MPa,对碎裂状 岩体不应低于0.4MPa。(4)喷射性施工技术要求准备工作:拆除作业面障碍物,清降开挖面的浮石和墙脚的岩渣、堆积物;用高压风水冲洗受喷面,对遇水易潮解、泥化的岩层,则应用压风清扫岩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