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教案第二课时.docx
25、鸟的天堂(其次课时)语文出版社小学四年级下册信宜市第五小学林阳轩一、教材分析鸟的天堂是巴金先生的作品。课文按时间依次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挚友两 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看到的景象,详细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其次天 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展示了一派漂亮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赞美“鸟 的天堂”和酷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二、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其次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2 .感受百鸟齐鸣、众鸟纷飞的喧闹景象,体会作者赞美“鸟的天堂”和酷 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3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了解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体会作者赞美“鸟的天堂” 和酷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难点: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了解静态描写和动态描 写。教学课时本课教学分2课时,本节课是其次课时。五、教学打算学生打算:熟读课文。六、教学方法1.自学辅导法;2.读书指导法;3.小组探讨法。七、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整体感知1 .小黑板出示温故习题:课文写作者两次去了 “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 (填时间),看到 了,其次次是在 (填时间),看到了 02 .师提问,全班回答。(傍晚、大榕树、早晨、群鸟)3 .师(导入):作者去了两次“鸟的天堂”,上节课我们已经跟着他们领 会了傍晚时分的“鸟的天堂”,那只是一株高大茂密的大榕树。这节课让我们 接着跟着作者去看看早晨的“鸟的天堂”!(设计意图:老师板书课题后,从课题到课文内容,请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 的内容,进行练习,并用富有感染性的语言导入。目的是:检查上节课学习效 果;再次帮助学生梳理课文脉络,加深对课文整体的感知;引导学生进入教学 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二)精读课文,感受熏陶走近“鸟”1 .出示学习提示,自由朗读课文第1014自然段。(1)作者其次次经过“鸟的天堂”是什么时候?听到了什么?见到了什么?(2)找出描写鸟儿活动依次的时间词语和描写树上变得喧闹了的句子,分 别用“”和“”标出。2 .学生自学,指名回答第一个问题。(早晨;听到了百鸟齐鸣,看到了众 鸟纷飞。)3 .接着引导全班有感情地齐读第12自然段,并运用“段中找句,句中找 字”的阅读方法,解决其次个问题。(诒语:卷初、旨来、接着。喧闹的句子: 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 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4 .师追问:此时,作者看到这喧闹的景象,他有什么感受呢?(提示默读 第13自然段)学生答:鸟很多,作者的眼睛应接无暇!5 .各种形式有感情朗读地12、13自然段,感受百鸟齐鸣、众鸟纷飞的喧 闹景象(指名分别读、男女分读、全班齐读)。6 .师:看到这“百鸟齐鸣,众鸟纷飞”的喧闹景象,作者不禁感叹说(引 导学生齐说: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通过泡沫框的问题:这两个“鸟的天堂”有什么不同呢?引导学生理解句子: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理解句子:(1)不同:一个加双引号,一个不加双引号。(2)双引号的作用是表示特定称谓。(3)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指的是大榕树;不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指那 株大榕树的确是鸟儿们生活的乐园。(设计意图:在读书中指导学生学会读书,联系上下文去读书、反复咀嚼词 句,从读中悟出词、句的意思以与所描写的画面。既引导学生把书读懂,又通 过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段中找句,句中找词”的阅读方法。)(三)回顾全文,悟情学法1 .同学们,这里树美,鸟美,还有一种美隐藏在第九自然段中,你发觉了 吗?(引导学生找出句子“有很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夫不许人去捉他们”, 体会“爱护环境,爱护动物”的主题和作者酷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2 .小组探讨:作者两次看到不同的景象,其中哪些景是静态描写?哪些景是 动态描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设计意图:学习语言,其目的是为了运用语言。给学生创设情境,发挥漂 亮的想象,补充课文中的空白,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加强学生写作 方法的训练。)八、作业布置1、我们巡游了漂亮的鸟的天堂,感受到了这里的树美、鸟美、人更美,为 这里的美景创作一句广告词吗?让更多的人都能了解它,走近它,观赏它,感 受它。(设计意图:以创作广告词为结束,在这一课的学习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 习爱好,激起学生思索的欲望,赐予学生供应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在愉悦的氛 围中学语言,用语言。)九、板书设计大榕树:高大茂盛,充满生机(静态)、鸟的天堂JI热爱、赞美、群鸟:众鸟纷飞,百鸟齐鸣(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