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最后一课》教学设计4-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docx
-
资源ID:95106511
资源大小:21.57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6课《最后一课》教学设计4-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docx
教学设计基本信息名称执教者课时所属教材目录教材分析本单元以祖国为主题,短篇小说最后一课虽然主题比较 深刻,但情节简单,并且又是以一个小学生的口吻讲述的,发生 在校园里的一个故事,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文章语言优美、篇 幅难度适当、贴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作品的引导下体会到学习 语文的多种乐趣,接受健康积极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对祖国、 对母语的热爱。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课文的语 言通俗易懂,学生理解起来问题不大,我在设计本节课堂教学时, 把精力主要放在学生情感的培养上。本文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由于其主题表现的深刻与 艺术手法的生动,被许多国家选进课本,作为中小学生接受爱国 主义教育、了解法国文学的教材。教学中,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 础上,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情节结构;细读文章,品味语言, 分析人物形象,领会思想内涵;学生领会文章思想内涵后,谈学 习感受,从而激发他们对母语和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目标1 .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记重点字词。2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情节结构。3 .分析人物形象,品味小说的语言,揣摩人物心 理。过程与方法 目标品味语言,揣摩人物心理,领会小说的思想内涵, 重点晶读有关韩麦尔先生的语段。通过对一些重要细 节、人物形象的分析,领会小说主题思想。初读是基 础,品读是关键。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目标领会小说的思想内涵。体会文章主人公的爱国情 感,激发学生对母语和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人物形象,品味小说的语言,揣摩人物心理。难点体会文章主人公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对母语和祖国 的热爱之情。教学策略与最后一课,虽然主题比较深刻,但情节简单,并且又 是以一个小学生的口吻讲述的,发生在校园里的一个故事,十分设计说明贴近学生的生活。我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和鼓励学生说出对课文的 整体感受,通过师生互动、交流,深度把握课文内容。兼顾到知 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这篇课文用两课时来教读。第一课时应使学生反复 阅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能够梳理清楚小说的情节结构。 第二课时侧重品味小说语言、揣摩人物心理,重点晶读有关韩麦 尔先生的语段。通过对一些重要细节、人物形象的分析,领会小 说主题思想。初读是基础,品读是关键。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注明每 个环节预 设的时间)入(2分 钟)二、检 查上节课 知识点(5分 钟)三、整 体感知(15 分钟)四、合 作探究(15 分钟)五,拓 展延伸(5分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一课是法国19世纪现实 主义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说,仅三千字 左右,但在文学史上一直是脍炙人口 的名篇,它曾给予不同时代、不同国 度的读者以强烈的感染,深深得到他 们的喜爱,原因在哪里呢?今天我们 就共同学习最后一课,来消除心 中的疑问。(一)字词(课件展示)哽赚踱捂惩罚祈祷诧异宛转 郝叟懊悔钥匙(二)简介作者(课件展示)鼓励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三)师适当补充、总结,课件展示。 (一)课件展示文内插图。(二)指生说课文结构,师生达成共 识。第一部分,从“那天早晨上学”到“赶 到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里”。这一部 分描述了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的见生齐读后,合作 听记,并用“诧 异”“懊悔” “惩 罚”三个词连词 成段。(生根据自己 搜集资料简介, 互相适当补 充。)(三)简介背 景(生根据自己 搜集资料简 介。)(一) 生速读 课文后,根据课 件展示图片复 述课文,师给予 评价。(二)学生读 文,说课文结学生读 文,感悟, 体会景物和 细节描写的 方法学生读 文,独立思 考,归纳总 结。生谈收 -44- 狄生谈对 母语的认 识,激发爱 国情感。钟)构。生用一句话概 括小说的主要 内容生用“这是 的最后一课”句 式谈自己读文 后的感受。生读文后详细 回答,师生达成 共识:气氛不 同、学生不同、 老师不同。生思考后回答, 师生达成共识: 从贪玩、不爱学 习到热爱法语; 从怕老师到理 解、同情并敬爱 老师;从幼稚不 懂事到热爱祖 国。生四人结组讨 论后回答,师生 达成共识:小说 是从小弗郎士 的视角来观察、 描写韩麦尔先 生这一形象的。 作者没直接将 笔触深入到韩 麦尔先生的内 心,只是借助肖 像、语言、动作 描写来表现他闻和心理活动。作者以简洁的笔触, 交待了故事的背景和小弗郎士的身 份、性格特征,同时为情节的发展作 了巧妙的铺垫。第二部分从“平常日子”到“这最后 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是小说的 中心部分,主要写小弗郎土和韩麦尔 老师在“最后一课”中表现的爱国热 情。最后一部分,从“忽然教堂的钟敲了 十二下”到小说结尾。写韩麦尔老师 在“最后一课”结束时的悲壮和不屈 精神。(三)只要情节概括准确,语言简洁 无误,教师就给予鼓励。(四)师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 受,适当给予鼓励和表扬。(一)师: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日上 课大不相同,请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 有哪些地方不同?这些不同说明了 什么?(二)德国侵略者强行剥夺阿尔萨 斯、洛林人民学习自己祖国语言的权 利和自由,激起了韩麦尔老师、小弗 郎土、全体学生和村里老人们的悲愤 及爱国热情。他们把法语和祖国视为 同义语,爱法语就是热爱法兰西祖 国。因此,他们对统治者的恨和对祖 国的爱,都凝聚在这“最后一课”中。在“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土的思 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请根据文章内 容举例说一说这些变化是什么?(三)在“最后一课”这特殊的氛围 中,小弗郎土开始醒悟了,他感到“万 分难过”。他动情了,他心中爱国的 火种被点燃了,他觉得老师从来没有 这么“高大”。从怕老师到爱老师, 从贪玩无知到恨敌人,从没有民族意 识到心中植下爱国的根,小说正是通 过对韩麦尔先生的人物描写从侧面 细致地表现小弗郎土的觉醒过程,表 现了悲壮的爱国的主题。在塑造韩麦 尔先生这一形象时,作者用了哪些描 写方法?请细读文章,举例回答。(四)文章对韩麦尔先生的描写让我 们真切的感受到了他关键时候表现 出庄重、无畏、深情,以自己的言行 给孩子们心灵深刻影响的恪尽职守、 道德高尚的教师形象。小说对人物进 行心理描写时,成功地把景物描写、 细节描写、人物动作描写与心理活动 紧紧地结合在一起,请找出景物描 写、细节描写的语句,并分析作用。 举例如下:(五)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分析,请归 纳文章的主题思想。(课件展示)归纳:最后一课通过阿尔萨斯省 的一个小学生弗郎土在最后一堂法 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 法国沦陷区的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 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 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 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心理活动和 性格特征。例 如:1.我才注 意到,我们的老 师今天穿上了 他那件挺漂亮 的绿色礼 服,。2 .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 的东西都装在 眼睛里带走似 的。3 .韩麦尔先生 站起来,脸色惨 白,我觉得他从 来没有这么高 大。4 .“我的朋友 们啊,”他说,“我我一一“但是他哽住 了,他说不下去 了。他转身朝着 黑板,拿起一支 粉笔,使出全身 的力量,写了两 个大字:“法兰 西万岁!”学生读文,感 悟,体会景物和 细节描写的方 法1.学习本文后,你有哪些收获?从 文章内容、中心、写作方法等方面谈。2.你对我们的母语有哪些新的认 识?学生读文,独立 思考,归纳总 结。1分钟容以上两题,任选其一。人物韩麦尔先生幼稚、怕提问板书设计课前(开端)课上(发展)下课(高潮和结局)疑惑、诧异难受、懊悔悲愤、懂事深情、悲痛思索、内疚沉思、悲愤生谈收获 生谈对母语的 认识,激发爱国 情感韩麦尔先生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 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 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 课堂小结 大门的钥匙。”同样的,我们伟大祖国的语言汉语,是世界上历史2分钟最悠久、最丰富美妙的语言之一。它记载了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负载着辉煌灿烂、浩如烟海的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努力 学好祖国的语言,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神圣职责。同学们,努力吧, 让我们的母语走向世界,让我们的祖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1 .发挥你的想象力,以“下课以后”为题,替小弗郎士写一则练 笔。布置作业2 .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从上课到下课部分的内情节小弗郎士 上学路上(序幕)肖像、动作、语言)1 .本节课我充分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争取让更多的学 生发言,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体现了新课改中要 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由传统的教变成学生自主的学。2 .从教学内容上,本堂课,我重点放在分析韩麦尔先生的人 物形象上,并通过阅读文本,从文本中获取信息,从而全面深入地 理解韩麦尔先生,特别是韩麦尔先生身上那种浓浓的爱国情怀。3 .在时间安排上,更多地考虑到爱国情怀的渗透,激励更多 的学生满怀报效祖国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之中。所以后面练习写作的 时间就显得有些紧张,这也是值得我反思的地方。4 .在朗读方面,确实有一定的指导,但指导得还不够到位, 学生朗读的时间和人次也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表现,让每个学生都能 在课堂上有展示自己的语文才华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 都能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