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第4课时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预学案高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
资源ID:95106522
资源大小:18.02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一单元第4课时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预学案高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4西汉与东汉一一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1分钟,阅读预学目标并确定你在本节课的学习行为。)1 ,了解汉朝初年的休养生息政策,以及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2 .知道两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两汉衰亡。3 .了解两汉的文化成就。(6分钟,完成教材P20.23的阅读;6分钟,完成下面的填空。)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一)汉初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汉承秦制地方行政制度采取并行制;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政策。实行的原因:统一战争中分封的异姓诸侯王拥兵自重,对中央集权造成严重威胁;吸取 秦朝速亡的教训。重要影响:分封同姓诸侯王,给汉朝统一和稳定埋下了隐患,如“”;“文景之治”出现。(二)“文景之治”西汉文帝、景帝在位期间,经济得到了明显恢复,社会稳定,史称“文景之治”。二、西汉的强盛(-)汉武帝采取的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措施1 ,对内加强中央集权政治上,设立中朝制度,加强皇权,削弱相权;颁布“”,消除诸侯对中央的威胁;建 立察举制;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建立刺史制度;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打击豪强、 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经济上,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推行均 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抑制工商业者,颁布算缗、告缗 令,征收财产税。思想上,尊崇儒术,设五经博士,儒学上升到经学,地位确立。2 .对外积极开拓疆域汉武帝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发动3次对匈奴的战争;在河西走廊设立酒泉、武威、 张掖、敦煌4君上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加强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 族地区的控制。三、东汉的兴衰(一)东汉的建立1 .背景西汉后期,社会动荡不安,外戚王莽夺取皇位,西汉灭亡;王莽的改革措施使社会矛盾 更加激化;农民大起义爆发,王莽政权被推翻。2键立25年,刘秀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即汉光武帝。3 .“光武中兴”的主要表现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严格控制外戚干政;裁并机构,裁减地方官吏,节省政府开支, 提倡节俭;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经济上,恢复西汉的三十税一制;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六次下诏释放奴婢。思想上,提倡文教,重视儒学。(二)东汉中后期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1 .外戚干政、宦官专权,引发“”;2 .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3 .黄巾起义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4.地方长官趁机拥兵自重,出现了军阀割据局面。 四、两汉的文化两汉时期我国文化上的主要成就成果时间人物地位、特点史学史记西汉中期司马迁首创体通史体裁;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汉书东汉中期班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文学汉赋介于韵文和之间的文体;讲究铺陈排比,辞藻华丽乐府诗国家专管音乐的机构乐府采集民歌修改而成医学黄帝内经战国至西汉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神农本草经东汉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科技九章算术在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改进造纸 术公元105年,东汉蔡伦推动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为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答案】郡县与分封与民休息七国之乱推恩令官营儒学独尊丝绸之路绿 林、赤眉党锢之祸纪传断代散文(5分钟,完成下列题目并核对答案。)1.汉书食货志上关于汉朝初创时,有“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的记载。 在此背景下,西汉统治者()。A.颁布实施推恩令B.采取“与民休息”政策C实行郡国并行制D.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西汉初年经济凋敝的现状,西汉统治者采取“与民休息” 政策,B正确;ACD均是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排除。故选B。【答案】B2,西汉初年,朝廷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同时,商人赋税加倍,即“重租税以困辱之工 这表明汉初实行()。A.重农抑商政策B.盐铁官营政策C.闭关锁国政策D.重商主义政策【解析】根据材料“朝廷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商人赋税加倍”可知正确抑制商人,故 A正确;材料信息与盐铁官营无关,故B错误;清代才有闭关锁国政策,故C错误;重商 主义是西方的,中国没有重商主义,故D错误。【答案】A3,西汉一代政区变化较大,汉初七国四十余郡,异姓七国分领二十余郡,景帝中元六年, 郡四十三,王国二十五,武帝天汉以后,基本维持在郡八十三,王国二十。这一变化说明 ()。A.郡国并行制实现了对地方的有效管理B.汉中后期基本解决了王国问题C.汉武帝颁布的“推恩令”成效不大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必然【解析】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削弱了中央权力,导致后来王国问题的产生,故A项错 误;据材料“基本维持在郡八十三,王国二十”可知,汉武帝以后中央集权加强,基本解决 了王国问题,故B项正确,C项错误;材料“基本维持在郡八十三,王国二十”表明汉武帝 后期王国依然存在,故D项错误。【答案】B4.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正统,为此采取了很多措施,其中最有 利于打破贵族官僚世代为官陈规的是()。A.起用古代官僚家族B.将儒家经典规定为教科书C.兴办太学D.将儒学推广到地方郡县【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兴办太学使寒门家庭的子弟也可以凭太学资格做官,对打破 贵族世代为官的陈规最有利,因此C正确,ABD排除。故选C。【答案】C5东汉后期,为数众多的太学生和各郡县的儒生,与官僚士大夫相联合,从事“清议”活 动。“清议”主要反对()。B.豪强地主势力膨胀D.太平道的传道活动A.皇帝专制C.宦官专权【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东汉后期,官僚士大夫中出现了一种品评人物的风气,称为“清 议: 这些官僚士大夫以太学为中心,希望通过“清议”,表达自己对现实统治的不满,希望 引起统治者的重视,来挽救外戚和宦官专权下走向覆灭的东汉王朝,故C项正确;“清议” 的最终目的在于维护皇帝专制统治,排除A项;“清议”并未反对豪强地主势力,排除B 项;太平道产生于东汉末年政治黑暗,民生凋敝的局面,太平道使黄老道学宗教化,以“致 太平”为主要目标,并不是“清议”的反对对象,排除D项。故选C。【答案】C(2分钟,整理预学中的疑惑,完成预学反馈表。)理解上还有疑惑的内容解决方式:自主学习口与同学交流讨论口询问老师口做错题目的题号原因分析:知识口方法口技能口题意理解口目标达成度!.2.口3.口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