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学案第四单元第16课过秦论.docx
-
资源ID:95106986
资源大小:24.69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学案第四单元第16课过秦论.docx
第16课过秦论【学习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及文言学问,积累文中名句。2.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探究文中 的叙议关系,了解作者对秦王朝快速灭亡的缘由的分析及情感。I晨读积累卜文本名句1 .秦孝公据靖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 之意,并吞八荒之心。2 .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 而爱人,尊贤而重土。3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4 .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5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土不敢弯弓而报怨。6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照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 锋铜,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7 .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高,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而守要害之处,信臣 精卒,陈利兵而谁何。8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9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10. 一夫作难而七庙癌,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文本导学1 .词语理解 通假字孝公既没: 合从缔交,相举为一: 赢粮而景从:灌婴这些开国重臣放在眼中,妄想让汉文帝一天之内全部放弃原有政策而制定新的。殊不知, 你只是一个洛阳的年轻人,凭什么让文帝一夕之间便与周、灌反目而支持你的新政呢?恃才 傲物,是最为人们厌烦的毛病,你怎么自己就看不到呢? “卑不谋尊,疏不间亲这一人尽 皆知的道理莫非你忘了吗?成大事需周密方案,环环相扣,你却想一步登天这些只会发 生在头脑发热的莽汉身上的事,怎么偏偏发生在你身上呢?失去了理性,即使有再高的才能, 遇事也是凡人一个。倘假设你拥有理性,客观冷静地分析到变革胜利的条件,步步为营,稳 扎稳打,与周勃、灌婴交好,这样,天子不疑,大臣不忌,变法胜利岂不指日可待?面对的失败,你再次丢失了理性,在人面前说着说着便失声大哭,从今一蹶不振,抑郁 忧愤而终。贾谊啊贾谊,你真的只是一时糊涂吗?你为什么不冷静下来理性分析一下自己的 境况呢?你莫非不知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道理吗? ?易经?中“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只是空洞的说教吗?“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这是后人对你的评价,确实,非无圣主,己之过也,过 在理性的缺失。情感与理性,永久是人类的两难命题,让我们拥有理性,您泉下有知,也会欣然微笑了。此致!后生高某 庚寅年秋敬呈微感言:【素材运用】点击文本金圣叹评点?过秦论?说:“'过秦论者,论秦之过也。秦过只是末句仁义不施一语 便断尽。此评语一语中的!贾谊不仅看到了秦国由日益强盛到统一天下的根本缘由在于其 行动和当时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相全都,而且还看到了秦朝灭亡的根本缘由是失去了民心。人心向背是国家治乱的关键,纵览历代王朝成败兴衰,都能证明这个观点。今日,面临 世界经济危机这个摆在政府面前的“大考,执政为民、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就显得尤为重 要。运用例如大秦帝国二世而亡,数风流人物的秦始皇是万万没有预料到的,他的千秋帝王梦轰然倒 地。贾谊在?过秦论?中把这归纳为“不施仁义的结果。秦的灭亡在于用取天下的方法,来守 天下。在愚民政策下实行严峻的法制,引起了下层百姓的反对,也引起了山东贵族的剧烈不 满。人们压抑已久的心情在大泽乡如火山一样喷发出来,秦帝国如大厦在瞬间倾倒。“仁爱 对于一个国度而言,是国家政权稳固的镇塔,是国家兴盛兴盛的重要条件。没有仁爱,国家 就会四分五裂;没有仁爱,国家就难以开展,人民的生活需要就得不到满意;没有仁爱,国 家将不是国家。“仁爱,不仅是一个国家本身应当奉行的准那么,更是国与国之间沟通的 基石。国家之间没有仁爱便会硝烟四起、战事连连,人们难以安定地生活。因此为了世界和 平和人类的生存与开展,我们要学会仁爱。提示:完成作业第四单元第16课答案精析语言积累1 .通”殁,死 从,通“纵;举,通”与 通”影,像影子一样 通“又 名词,指逃走的败兵 动词,消耗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动词,通“无, 没有 名词,指有利的形势 名词,好处 形容词,锐利 动词,变得锐利 名词,指 险固的地势 动词,稳固 形容词,固执、顽固 副词,原来古义:两个词,来招纳。今义:连词,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缘由所形 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古义:保护别人。今义:a.丈夫或妻子,b.恋爱中男女的一方。 古义:平常的人,中等人。今义:a.为双方介绍买卖、调解纠纷等并做见证的人,b.在身材、 相貌、智力等方面居于中等的人。古义:靖山以东、秦以外的东方诸国。今义:山东省。 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4)动词,沿袭 介词,趁着 介词,凭借 连词,来 介词,靠着,用2 .(1)名词作状语,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布袋一样名词作状语,对内(3)外,名词作状语,对外;斗,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争斗(4)名 词作状语,向南,向西,向东,向北(5)名词作状语,像云彩一样,像回声一样,像影子一 样(6)名词用作动词,踏,登上(7)名词用作动词,奴役(8)名词用作动词,称帝称王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朝拜(10)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漂移(11)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灭亡(12)名词用作动词,到去(13)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固的地势(14)形容词 用作名词,“利与“便合起来意为“有利的形势 (15)形容词用作动词,变小,变弱 (16)形容词用作动词,敬重(17)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减弱(18)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弯(19)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愚蠢3 .(1)推断句,“也表推断(2)推断句,”也表推断(3)被动句,“为表被 动,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4)介词结构后置句,“于君作”尊的状语,后置 省略句,“威震后省略介词“于4 .(1)在那个时候,(有)商鞅辅佐他,对内制定法律制度,致力于农耕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 的战具;对外采纳连衡的策略使诸侯各国自相争斗。收缴天下的兵器,聚集到都城咸阳,销毁兵器,熔铸成十二尊铜人,来减弱天下百姓(的对 抗力气)。(3)(陈涉)置身于戍边队伍中,从农夫中突起,率领疲乏不堪的士卒,带着几百人的队伍,回过 头来攻打秦国。再说,秦朝的天下并没有缩小变弱,雍州的土地,靖山和函谷关的险固,依旧如故。整体把握作者认为秦朝灭亡的缘由是不施仁义。文章由两大局部组成:一为叙史事,一为发谈论。叙 史是谈论的依据,谈论是叙史的升华。表达史实,以时序为经,以事迹为纬。先叙秦孝公时 的“兴;继而写“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时和“施及孝文王、庄襄王时的“强; 接着写“及至始皇时的“盛;最终写“始皇既没,陈涉发难,使秦终至败亡。作者概 括了秦“百有余年由兴而亡的全过程,即从“攻势转为“守势两大阶段。谈论时,以 陈涉与强大的秦王朝相比,与山东六国相比,是非立分,结论自出。这样由事见意,由史出 论,便于作者按辞赋的规律写作,施展才华,驰骋笔墨。重点突破1 .(1)秦王朝势力的崛起(第1段);(2)秦王朝势力的进一步扩展(第2段);(3)秦始皇统一全国 (3、4段);(4)陈涉起义和秦王朝的覆灭(5、6段)。2 .(1)文章用大量笔墨写秦国振兴的历史过程,以其渐次兴盛的困难来衬托其速亡的可悲,愈 发令人深思其中的缘由。(2)在渲染铺陈秦国以武拓疆、以力制人的过程中,虽未明言其过失, 但暗藏着其不施仁义的败因,与下文陈述其败亡有内在的规律关系。3 .(1)秦国本身先强后弱、先盛后衰、先兴后亡的比照;(2)秦与六国的比照;(3)秦与陈涉的 比照;(4)陈涉与九国之师的比照:领袖出身、地位的比照,队装备的比照,队素养的比照, 指挥作战力量的比照。作用:几种比照交织在一起,结构雄伟,角度清楚;主客观形势不同,强弱、盛衰、难易不 同,都从几方面的比照中显现出来,有力地突出了中心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4 . (1)表达了贾谊辞赋家的政论的特色。辞赋惯用夸张的手法叙事状物,而竭力铺叙,又能到 达文势滔滔、波澜层迭的艺术效果。(2)便于读者了解秦“百有余年由兴而亡的全过程,而 从铺排渲染以及将攻和被攻的双方的转化比照中看到作者的倾向性。因事见意,理寓事中。美点赏析1 .(1)“席卷、”包举、”囊括、“并吞四句,以排比兼对偶的句式增加气概,突出 了秦孝公吞并六国、独占天下的勃勃雄心以及秦对诸侯各国虎视眈眈、咄咄逼人的气概。一个“窥字,透露出秦伺机而动的野心,写出了它偏居一隅的地位,也示意出周天子地 广人众、位高权重的形势。用“奋、”振、”吞、”履等动词,形象地写出了秦始皇的威势之盛和傲慢至极, 并且鲜亮地揭露出其政策的实质是“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即实行暴政。2 .如“有席卷天下之意之心 一句,有力地揭示了秦企图吞并天下的勃勃雄心;写 秦孝公后三代“南取西举东割北收 一组句子,写出了秦不断征讨四方, 蚕食诸侯的逼人形势;写六国之士,"有为之谋,通其意,制其兵以及“十 倍之地,百万之师等句,极写六国人才之多,声势之大,其用意是为了反衬秦之强大和不 行战胜;对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振长策而御宇内的一段铺叙,是为了表现秦之声威已到达 了绝顶。这些渲染、铺叙的目的都是为了突出中心思想:秦不管如何强大,不施仁义,失去了民心, 就经不起哪怕像陈涉这样一个“平凡之辈所发动的起义的冲击,而遭到了彻底覆灭。百有余年矣:(2)一词多义追亡逐北,伏尸百万:秦无亡矢遗链之费,而天下已困矣:亡一吞二周而亡诸侯::河曲智叟亡以应: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利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金就砺那么利:秦孝公据靖函之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固 ,汝心之固,固不行彻:*一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3)古今异义以致天下之士 古义:今义:宽厚而爱人 古义:今义:才能不及中人 古义:今义: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古义:今义: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古义:今义:(4)虚词归纳蒙故业,因遗策:因4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以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仰关而攻秦:*2.词类活用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2)内立法度: (3)外连衡而斗诸侯: (4)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5)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6)履至尊而制: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8)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9)序八州而朝同列:*(10)流血漂橹:(11)吞二周而亡诸侯:*(12)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13)秦孝公据靖函之固:(14)因利乘便: (15)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16)尊贤而重土:(17)会盟而谋弱秦:*(18)土不敢弯弓而报怨:(19)以愚黔首: *3 .特别句式(1)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2)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3)为天下笑者:(4)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5)威震四海:4 .语句翻译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译文:(2)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镐,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译文:蹑足行伍之间,而崛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译文:(4)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靖函之固,自假设也。译文:整体把握请整体把握全文,探究秦朝灭亡的缘由并分析作者是怎样绽开论述的,结构上有何特点。答:重点突破1 .本文表达秦王朝兴亡的过程,可分哪四个历史时期?答:2 .本文主要是言秦之过,却用大量笔墨写秦国振兴的历史及其强大的局面,这是为什么? 答:3 .本文多处运用了比照手法,试找出并赏析其作用。答:4 .本文是一篇说理文,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篇幅叙事?答:美点赏析1 .赏析语言赏析“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的句式及表达效果。 答:赏析“君臣固守以窥周室中“窥字的表达效果。答:第四段开头,作者用了一系列的动词,有什么表达效果?答:2 .举例赏析全文的渲染、铺叙的作用。答:【链接作家作品】1 .作者简介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西汉初期闻名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 年少即以文才超众著称。20多岁时被汉文帝召为博士,不久被提升为太中大夫。后因在政治 方面屡次提出建议,触犯权贵,被谪为长沙王太傅。四年后被召回,为文帝宠子梁怀王太傅。 死时年仅33岁。后人辑有?贾长沙集?,另传有?新书?十卷。2 .背景展现汉文帝时期,是封建时代所谓的“盛世。这时,由于秦末衰退的社会经济形势有所恢复和 开展,人民生活相对安定,社会呈现出富强的景象。但是随着社会财宝的增加,统治阶级中 “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权贵豪门大量侵吞农夫土地,迫使农夫破产流亡,“卖田宅,鬻 子孙。残酷的压迫剥削和酷虐的刑罚,使阶级冲突日渐激化。而汉文帝四周的一些权贵却 对此视而不见、麻木不仁。这使得怀有时政理想的贾谊深为担心。为了向汉文帝说明政治形 势的严峻性,他从关乎汉王朝兴亡的角度,写了闻名的?治安策?,从正面论析时势,提出自己 的政治主见。同时还写了?过秦论?,以引起汉文帝及上层统治者的警觉。文内文外文内深读铺采摘文气概榜礴?过秦论?具有诗的语言精练、鲜活、生动、形象,运用对偶、排比等修辞方法以及辞 赋常见的铺陈张扬和骈偶句式,使得文章气概磅礴,荡气回肠。文章开篇就用骈文的四六句式写秦孝公的资本、野心、政策、成效,四层意思仅用81个 字。写“资本,用一个对偶句“据靖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写野心用“窥,用"席卷、 “包举、“囊括、“并吞;写“成效用“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一个“拱字, 活脱脱地勾画出秦在崛起之初游刃有余的潇洒而自信的姿势。写六国在秦的崛起面前深感恐惊而“会盟而谋弱秦 一事,作者不惜大笔挥洒,铺陈排 比,极尽张扬之能事,甚至不惜运用夸张的手法,极赞六国人才济济、英雄辈出,不厌其烦 地排列出了战国四君子、九国诸侯、二十多位文臣武将的名姓,以山东六国的强大来衬托秦 国的鼎盛。作者用形象化的语言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了一个个叱咤风云的历史英雄人物和一幅 幅波澜壮阔、群雄逐鹿的征战场面,不仅增加了语言的感染力,而且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写秦始皇的赫赫功业,作者更是细心遣词造句,语言鲜活生动。“振长策而御宇内, 一个“振字、一个“御字,把千古一帝的非凡气度勾画了出来。“吞二周而亡诸侯,履 至尊而制,一个“吞字,淋漓尽致地道出了秦始皇的雄心壮志;一个“履字,又活画 出了他一统天下龙袍加身的志得意满。作者以整齐的句式叠写一意,使得文字气足神定,一 气呵成,读之如同骏马走坂,流水下坡。同时,作者将多种句式的排比和各类散句组合起来, 于整齐中呈现参差,使得文章张弛有致、气韵流转,更加增加了语言的魅力。文外迁移【类文品悟】给贾谊的一封信敬重的贾太傅:您好!读罢您的?过秦论?,但觉气概纵横,铺张扬厉,深为你的才气与锐气折服,更为你自伤忧 愤而死的悲剧扼腕唏嘘。或许,多一点理性,“贾谊这个名字将永久闪烁于历史的星河, 而不是像流星般匆忙逝去。像历史上那些少年天才一样,你年少即通诸子百家,后被文帝召为博士,迁太中大夫。 靠着过人的才气,早年的你仕途可谓一帆风顺,致使人们往往把你此后的悲剧归结为遭人诽 谤,不遇明主。但在我看来,你的悲剧恰恰源于自身你缺乏理性。面对众人的抬举,文帝的宠信,你丢失了理性,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你丝毫不把周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