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学段检测语文试题.docx
珠海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学段考试高一级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2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祖国啊,我是属于你的柳耕祖国啊我是属于你的我是你流淌江河里的一滴水我是你浩瀚沙漠里的一粒沙我是你无边森林里的一棵树我是你广阔原野上的一朵花我是在你的怀抱里诞生的啊自从山顶洞人举起了逼退黑暗的火把自从祖先们拉动了开垦处女地的犁锌自从李自成催动了闯踏明王朝的战马自从雨花石上溅满了红宝石般的血花我就在你长江与黄河的臂膀上长大我终于从茫茫的黑夜中走出来了我终于从昏沉的酣睡中醒过来了我终于从苦难的大地上站起来了向着蔚蓝的天伸出亿万只绿树般的手去托起那轮鲜红的太阳祖国啊是天赋的。(-)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卖花词高启绿盆小树枝枝好, 陌头担得春风行, 移去莫愁花不活, 余香满路日暮归, 买花朱门几回改,花比人家别开早 美人出帘闻叫声 卖与还传种花诀 犹有蜂蝶相随飞 不如担上花长在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从养花说起,卖花人虽然觉得自家花开得较晚,但自信所养之花好卖。B.卖花时“美人出帘”,卖花后“蜂蝶相随”,两处侧面描写起到很好的烘托作用。C.卖花人的篇末自白,从买花人角度抒写心曲,未尝没有寄托作者的一些思想。D.本诗词浅意深,趣味盎然,充满现实生活气息,与新乐府一类的诗歌相似。15 .本诗塑造了职业卖花人形象,我们可以从他身上学到对待职业、他人和人生的哪些优秀 品质?请结合诗意简答。【答案】14. A 15. (1)敬业爱业,态度自信:养花人勤于养花精于养花,相信花长得好开得早,不愁花不活;(2)待人热情,处事周到:所养之花已买,还向买花人传递信心、 传授种养花儿的秘诀;(3)积极乐观,恬淡知足:肩挑重担却步伐欢快;深知富贵终有盈 亏,守业知足常乐之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4小题,每题2分,共8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1)沁园春长沙中,“, ”这两句化用祖逖“中流击楫”的 典故,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劈波斩浪、不畏艰险的革命精神。(2)短歌行中诗人把人生比作朝露,感慨人生苦短、韶华易逝的两句诗是:,(3)静女一诗中“, ”两句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未见恋人 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4) “楼”是个极易让人触景伤怀的建筑空间,正是倚楼远望,才不由地生发出诸多愁绪,如:,o【答案】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 . 爱而不见 .搔首蹦蹦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人西辞黄鹤楼)(无言独上西楼)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烟花三月下扬州)(月如钩)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宋人的“意”如何呢?大概看来它几乎是晋人之韵的重现。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 达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 意于佳乃佳尔”,黄庭坚不吝以“天然自工”来赞美。苏轼的作品黄州寒食帖写得如,一气呵成。其中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都是,毫无做作之态。然而即使这件 的作品,其韵味也与兰亭集序不大一样。首先是强烈的个性,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 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如前赤壁赋,其字形多欹侧,笔法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 又自由不拘,(),尽显其书法个性,即“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兰亭集序 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韵味。其次是浓烈的 情感抒发。这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其章法的多 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其妙;而兰亭集序则不仅全篇内容显得,只有 篇末一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各方面的流 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阻滞。因此,前者表现出较为浓郁的“意”,后者则显得“无为而治”。概括来说,晋人的“韵”主要关注的是书法的客体汉字,而宋人的“意”,更多关注的 是书法主体的审美情操与艺术功力。行云流水挥洒自如浑然天成悠然自得行云流水信马由缰浑然一体悠然自得天衣无缝挥洒自如浑然一体泰然自若天衣无缝信马由缰浑然天成泰然自若()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进而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B.进而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C.因此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D.因此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这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其章法的多处促迫 安排中也每每可见。B.这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 排中也每每可见其妙。C.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其章法的多处促 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D.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其章法的多处促 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其妙。【答案】17. A 18. C 19. C(二)语言文字运用II (本题共2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太空中,航天员可以一天不喝水,但不能十分钟不呼吸。那么, ?空间站里最初的氧气是由初始任务带来和之后的货运飞船持续补给,再由空间站里的生命保障系统 提供。解决了氧气的供给问题,还有一个问题也不容忽视,那就是航天员每天呼出的大约1 千克的二氧化碳。如果在地球表面,这部分二氧化碳会逐渐消散在大气层中,由绿色植物来 消耗掉,并产生一定量的氧气来达到空气成分的基本平衡。可空间站是密封状态,无法像在 家里一样开窗通风,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如果不处理的话,就会在舱内聚集,就会引起二氧化碳中毒。神舟载人飞船采用的是非再生式二氧化碳净化方案(框架图如下):I无水氢II -化短I座舱 M 二氧化碳 卜+专用风机 净化罐 有了纯净的空气,最后一步则需要给空间站里的空气强加对流系统,这是因为在失重状 态下,舱内空气中的氧气自由扩散速度比较慢, ,二氧化碳就会在一个区域堆积, 不利于航天员健康。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12个字。21 .请对文中“非再生式二氧化碳净化方案”框架图进行简要解说,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 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60个字。【答案】20.氧气从何而来呢;当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如果没有对流系统(意思对 即可。)21 .通过专用风机将座舱里产生的二氧化碳引入装有无水氢氧化锂的净化罐,净化后的空气 重新流回座舱。四、作文(60分)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人认为,万事万物的开始决定其发展和走向,是故君子慎始。也有人援引诗经“靡 不有初,鲜克有终”,认为人们做事都有开头,但很少能到终了。所以相对于慎始,慎终如 始更为重要。还有人则把“以终为始”作为自我引领的原则,即“以人生目标作为衡量一切 的标准”,认为“终”可以影响、决定“始”。作为复兴中学2022级高一新生代表,你将在开学典礼上围绕“新时代青年如何走好人生之 路”作主题演讲,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思考与感悟。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我是属于你的像树木不能离开大地像水滴不能离开江河像游鱼不能离开海洋像光明不能离开巨火我的每一根毛发都属于你 我的每一块骨骼都属于你 我的每一个微笑都属于你 我的每一寸生命都属于你 如同麦苗和泥土不能分割祖国啊我是属于你的尽管你的衣服上打着补丁尽管你的伤口还滴着鲜血但我还是爱你的啊因为是你的乳汁哺育了我我愿用我深情的手抚平你身上的伤痕我愿用我年轻的血温暖你心窝我愿用我宽阔的背驮你走向明天我愿用我青春的歌使你永远欢悦祖国啊我是属于你的1981 年(有删改)1 .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理解的一项是()A.诗歌把祖国与“我”连续比作江河与水滴、沙漠与沙粒、森林与树木、原野与花朵,将 整体与个体的关系展现得具体而鲜明。B.在“我就在你长江与黄河的臂膀上长大”一句中,“长江与黄河”代表祖国山川大地, “长大”形容“我”变得强大、成熟。C.诗中“茫茫的黑夜”“昏沉的酣睡”等象征旧时代,“蔚蓝色的天”“鲜红的太阳”等 则呈现出现代生态文明的美好景象。D.诗中“毛发”“骨骼”“微笑” “眼泪”“生命”这五个意象,在语义上 从具体到抽 象,在情感内涵上则是逐渐深化。2 .下列对诗歌艺术特色 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除了四个“祖国啊/我是属于你的"诗节外,其余诗节都运用了排比手法,既使得全诗形 式整饬、也增强了气势和感染力。B. “祖国啊/我是属于你的”作为独立诗节反复呈现,起到了点明题目和强调主旨的作用, 同时也使整个作品结构完整,节奏协调。C.诗中四个“自从”句以点带面,从先民取火、耕作,到史上农民起义、革命者为国牺牲, 形象化地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D.诗中用“衣服上打着补丁”象征祖国的贫穷,用“伤口还滴着鲜血”象征祖国的苦难, 这些具体可感的意象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3 .请简要概括诗中“我”的多重内涵。4 .全诗的抒情脉络是什么?请根据诗歌内容加以梳理。【答案】1. C 2. A3 .诗中的“我”指诗人自身;指当代每一位中国青年;指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 指从古到今的所有中国人。4 .这首诗首先从“我”是祖国的一分子,在祖国怀抱里诞生、成长的角度,抒发对祖国 的感激之情;然后从“我”与祖国血肉相连、“我”的一切都属于祖国的角度,抒发对祖 国的热爱之情;最后从“我”愿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努力奉献的角度,抒发对祖国的忠诚之情。(二)现代文阅读n (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白洋淀边的一次小斗争孙犁有一天,我送一封信到同口镇去。把信揣在怀里,脱了鞋,卷起裤腿,在那漫天漫地的 芦苇里穿过。芦苇正好一人多高,还没有秀穗,我用两手拨开一条小道,脚下的水也有半尺 深。走了半天,才到了淀边,拨开芦苇向水淀里一望,太阳照在水面上,白茫茫一片,一个 船影儿也没有。我吹起暗号,吹过之后,西边芦苇里就哗啦啦响着,钻出一只游击小艇来, 撑船的还是那个爱说爱笑的老头儿。他一见是我,忙把船靠拢了岸。我跳上去,他说:“今 天早啊。”我说:“道远。”他使竹篙用力一顶,小艇箭出弦一般,窜到淀里。四周没有一只船,只有我们这只小艇, 像大海上飘着一片竹叶,目标很小。就又拉起闲话来。老头儿爱交朋友,干抗日的活儿很有瘾,充满胜利情绪,他好打比方,证明我们一定胜 利,他常说:“别看那些大事,就只是看这些小事,前几年是怎样,这二年又是怎么样啊!”过去,他是放鱼鹰捉鱼的,他只养了两只鹰,和他那个干瘦得像柴禾棍一样的儿子,每 天从早到晚在淀里捉鱼。刚一听这个职业,好像很有趣味,叫他一说却是很苦的事。那风吹 雨洒不用说了,每天从早到晚在那船上号叫,敲打鱼鹰下船就是一种苦事。而且父子两个是 全凭那两只鹰来养活的,那是心爱的东西,可是为了多打鱼多卖钱,就得用一种东西紧紧地 卡住鱼鹰的嗓子,使它吞不下它费劲捉到的鱼去,这更是使人心酸可又没有办法的事。老头 儿是最心疼那两只鹰的,他说,别人就是拿二十只也换不了去;他又说:“那一对鹰才合作 哩,只要一个在水里一露头,叫一声,在船上的一个,立刻就跳进水里,帮它一手,两个抬 出一条大鱼来。”老头儿说,这两只鹰,每年要给他拾上一千斤鱼。鬼子第一次进攻水淀,在淀里抢走了 他那两只鱼鹰,带到端村,放在火堆上烧吃了。于是,儿子去参加了水上游击队,老头儿把 小艇修理好,做交通员。老头儿乐观,好说话,可是总好扯到他那两只鹰上,这在老年人,也难怪他。这一天, 又扯到这上面,他说:“要是这二年就好了,要在这个时候,我那两只水鹰一定钻到水里逃走了,不会叫他们捉活的去。”可是这一回,他一扯就又扯到鸡上去,他说:“你知道前几年,鬼子进村,常常在半夜 里,人也不知道起床,鸡也不知道撒窠,叫鬼子捉了去杀了吃了。这二年就不同了,人不在 家里睡觉,鸡也不在窠里宿。有一天,在我们镇上,鬼子一清早就进村了,一个人也不见, 一只鸡也不见,鬼子和伪军们在街上,东走走西走走,一点食也找不到。后来有一个鬼子在 一株槐树上发现一只大红公鸡,他高兴极了,就举枪瞄准。公鸡见他一举枪,就哇一声飞起 来,跳墙过院,一直飞到村外。那鬼子不死心,一直跟着追,一直追到苇垛场里,那只鸡就 钻进了一个大苇垛里。”没到过水淀的人,不知道那苇垛有多么大,有多么高。一到秋后霜降,几百顷的芦苇收 割了,捆成捆,用船运到码头旁边的大场上,垛起来,就像有多少高大的楼房一样,白茫茫 一片。老头儿说:“那公鸡一跳进苇垛里,那鬼子也跟上去,攀登上去。他忽然跳下来,大声 叫着,笑着,往村里跑。一时他的伙伴们从街上跑过来,问他什么事,他叫着,笑着,说他 追鸡,追到一个苇垛里,上去一看,里面藏着一个女的,长得很美丽,衣服是红色的。一一 这样鬼子们就高兴了,他们想这个好欺侮,一下就到手了。五六个鬼子饿了半夜找不到个人, 找不到东西吃,早就气坏了,他们正要撒撒气,现在又找到了这样一个好欺侮的对象,他们 向前跃进,又嚷又笑,跑到那个苇垛跟前。追鸡的那个鬼子先爬了上去,刚爬到苇垛顶上, 刚要直起身来喊叫,那姑娘一伸手就把他推下来。鬼子仰面朝天从三丈高的苇垛上摔下来, 别的鬼子还以为他失了脚,上前去救护他。这个时候,那姑娘从苇垛里钻出来,咬紧牙向下 面投了一个头号手榴弹,火光起处炸死了三个鬼子。人们看见那姑娘直直地立在苇垛上,她 才十六七岁,穿一件褪色的红布褂,长头发上挂着很多芦花。”我问:“那个追鸡的鬼子炸死了没有? ”老头儿说:“手榴弹就摔在他的头顶上,他还不死?剩下来没有死的两三个鬼子爬起来 就往回跑。街上的鬼子全来了,他们冲着苇垛架起了机关枪,扫射,扫射,苇垛着了火,一 个连一个,漫天的浓烟,漫天的大火,烧起来了。火从早晨一直烧到天黑,照得远近十几里 地方都像白天一般。”从水面上远远望过去,同口镇的码头就在前面,广场上已经看不见一堆苇垛,风在那里 吹起来,卷着柴灰,凄凉得很。我想,这样大火,那姑娘一定牺牲了。老头儿又扯到那只鸡上,他说:“你看怪不怪,那样大火,那只大公鸡一看势头不好, 它从苇子里钻出来,三飞两飞就飞到远处的苇地里去了。”我追问:“那么那个姑娘呢,她死了吗? ”老人说:“她更没事。她们有三个女人躲在苇垛里,三个鬼子往回跑的时候,她们就从 上面跳下来,穿过苇垛向淀里去了。到同口,你愿意认识认识她,我可以给你介绍,她会说 得更仔细,我老了,舌头不灵了。”最后老头说:“同志,咱这里的人不能叫人欺侮,尤其是女人家,那是情愿死了也不让 人的。可是以前没有经验,前几年有多少年轻女人忍着痛投井上吊?这二年就不同了啊!要 不我说,假如是在这二年,我那两只水鹰也不会叫兔崽子们捉了活的去! ”1945 年(选自孙犁集花城出版社)5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撑船的那个爱说爱笑的老头儿讲故事既来自他的亲眼所见,还来自心中的自豪。B.苇垛里红衣少女等确有其人,下文“你愿意认识认识她,我可以给你介绍”中可以看出。C.撑船的老头儿一对赖以生存的鱼鹰被鬼子杀了,因为失去生计,他被迫做了交通员。D.辽阔的芦苇丛是这篇对敌斗争小说的主战场,慈祥的老人和美丽的女孩是这篇对敌斗争 小说的主角。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写苇垛垛起来,就像有多少高大的楼房一样,白茫茫一片,写苇垛着了火,照得远 近十几里地方都像白天一般,读来令人如临其境。B.小说在情节设置看似随意,其实颇具匠心,以大红公鸡开始引出红衣少女,而后用手榴 弹消灭了鬼子,紧扣了 “白洋淀边的一次小斗争”。C.老头儿为故事的叙述者,通过他描述的一次小斗争,表现出抗日队伍中的民众勇敢无畏、 不断觉醒,正面写出老头儿的抗日热情。D.环境描写上,多次对茂盛的芦苇进行描写,起到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强抒 情韵味的作用7 .小说中多次出现的“鱼鹰”,意图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8 .孙犁的作品,“以'牧歌方式处理战争题材,以其婉约清新的美学风格刻画鲜活人物”。 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答案】5. D 6. C7 . (1)物象本身的角度:交代了老人和白洋淀人对敌人仇恨、老人后来积极抗日,做交通 员的原因。“鬼子第一次进攻水淀,在淀里抢走了他那两只鱼鹰,带到端村,放在火堆上烧 吃了”。(2)人物形象的角度:使人物身份设定真实合理,表现老人对侵略者的仇恨/控诉。“父 子两个是全凭那两只鹰来养活的,那是心爱的东西”,老人父子是白洋淀水边村民,生活贫 苦,鱼鹰是他们重要的生活来源。(3)情节发展的角度:暗示了抗日战争已经有了转机:“假如是在这二年,我那两只水鹰 也不会叫兔崽子们捉了活的去”。(4)主题表现的角度:从侧面反映出民众抗日斗争成长的主旨。“假如是在这二年,我那 两只水鹰也不会叫兔崽子们捉了活的去”表明像老人这样的白洋淀村民在长期抗日斗争中积 累了斗争经验,增强了胜利的信心。8 .景物环境:白洋淀的美好风光描绘,提供了一个田园牧歌式的背景;叙事方式:用 老头日常聊天式的方式讲述,没有直接描写血与火,淡化了战场的血腥和残酷感。刻画人 物风格婉约清新:撑船老头和红衣姑娘,他们质朴勤劳,勇敢智慧、自信热情,是在战争中 觉醒和成长起来的农民形象。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白)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未冠,谒顾况。况,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 “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 ”贞元中,擢进士、拔萃皆中。元和元年,为集贤校理,月 中,召入翰林为学士。迁左拾遗。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渗。居易见诏 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且多出宫人。宪宗颇采纳。李师道上私钱六百 万,为魏征孙赎故第,居易言:“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 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道人臣,不宜掠美。”帝从之。度支有囚系圜乡狱,更三赦不得原。 又奏言:“父死,繁其子,夫久系,妻嫁,债无偿期,禁无休日,请一切免之。”奏凡十余 上,益知名。后对殿中,论执强颐,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帝变色,罢,谓李绛 S: “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绛曰:“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 得失。若黜之,是箝其口,使自为谋,非所以发扬盛德也。”帝悟,待之如初。岁满当迁, 帝以资浅,且家素贫,听自择官。居易请如姜公辅以学士兼京兆户曹参军,以便养,诏可。 明年,以母丧解,还,拜左赞善大夫。是时河朔复乱合诸道兵出讨迁延无功贼取弓高绝粮道 深州围益急。居易上言,使李光颜将,可径薄贼,开弓高粮路,合下博,解深州之围。虽进 忠,不见听,乃丐外迁。为杭州刺史,始筑堤挥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复浚李泌六 井,民赖其汲。复拜苏州刺史,病免。六年,卒,年七十五,赠尚书右仆射,宣宗以诗吊之。 遗命薄葬,毋请谥。居易于文章精切,然最工诗。至数千篇,当时士人争传。其始生七月能 展书,九岁暗识声律。其笃於才章,盖天禀然。 (选自新唐书列传卷四十四有删节)9.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是时/河朔复乱/合诸道兵出讨/迁延无功/贼取弓高/绝粮道/深州围益急B.是时/河朔复乱/合诸道兵出讨/迁延无功/贼取弓高/绝粮道深/州围益急C.是时/河朔复乱/合诸道兵出/讨迁延无功/贼取弓高/绝粮道深/州围益急D.是时/河朔复乱/合诸道兵出/讨迁延无功/贼取弓高/绝粮道/深州围益急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未冠,冠,指男子二十岁而举行的加冠礼,未满二十岁为未冠。B.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 试者称为进士。C.谥,即谥号。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的文字。D.声律,既指诗赋的声韵格律,也是五声六律音乐的总称。本文中指后者。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居易才华横溢。著名诗人顾况自恃才华,很少推崇他人,但见到居易的文章后,也对 他赞许有加。B.白居易直言不讳。李师道献私款为魏征的孙子赎故宅,白居易认为李师道是人臣,直言 陛下“不宜掠美”,应成就李师道的美名。C.白居易刚正不阿,在殿中答对时,辩论鳗直,直言皇帝错误,皇帝因此不满。D.白居易的文章内容真实,辞句晓畅,他最擅长的是写诗,他的诗歌被当时士人争相传诵。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2)岁满当迁,帝以资浅,且家素贫,听自择官。13 .文中白居易把百姓放在心中,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案】9. A 10. D 11. B12 . (1)这个人是我亲自提拔的,竟敢这样,我不能忍受他这样做,一定要贬斥他。(2)白居易任职期满应当升官,皇帝认为他资历浅,而且家庭一向贫困,听凭他自己选择 官职。13 .体恤民情,请求免除百姓赋税;有仁爱之心,请求宽赦囚犯;为民办实事,兴修 水利工程。参考译文:白居易聪敏超人,擅长写文章。未成年时,谒见顾况。顾况,是吴地人,倚仗才华,很 少有推重认可的人,读了白居易的文章后,脱口而出说:“我以为这样的文人已经灭绝了, 如今又得到了你! ”贞元年间,白居易应考进士、拔萃科都考中了。元和元年,任集贤校理, 在这个月中,召白居易入翰林院任学士。升任左拾遗。元和四年,天子因旱情严重,下诏适 当减免借贷,赈济、解除灾害。白居易见诏文细节不够具体详备,便建议请求全部免除江、 淮两地赋税,来救助逃荒的饥民,并且多放出一些宫里人。宪宗大多采纳了。李师道进献六 百万私钱,替魏征的孙子赎回旧宅,白居易说:“魏徵任宰相,太宗用造殿堂的材料修成他 的正室,后代不能守得住,陛下也应当因他是贤者的子孙赎回并赐还给他。李师道作为臣下, 不应当掠取美名。”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度支司有囚犯拘禁在圜乡狱中,经过三次大赦没 有得到宽免。白居易又上奏说:“父亲死去,拘禁他的儿子,丈夫长久拘禁,妻子改嫁,债 务没有偿还的日期,囚禁没有休止的日子,请求完全赦免他们。”白居易一共上奏十余次奏 章,更加闻名。后来白居易在殿中答对时,辩论刚正鲤直,皇帝不理解,白居易就进言说:“陛下错了。"皇帝不高兴,白居易答对结束后,皇帝对李绛说:“这个人是我亲自提拔的, 竟敢这样,我不能忍受他这样做,一定贬斥他! ”李绛说:“陛下开启进言之路,所以群臣 敢于议论得失。如果贬黜他,这是封住他们的口,使他们为自身谋划,这不是用来彰显皇上 高尚品德的做法。”皇帝领悟,对待白居易如同当初。白居易任职期满应当升官,皇帝认为 他资历浅,而且家庭一向贫困,听凭他自己选择官职。白居易请求如同姜公辅以学士兼任京 兆户曹参军,以便奉养(家人),下诏许可。第二年,白居易因母亲去世解官,守丧期满还朝, 授任左赞善大夫。这时,河朔再度叛乱,朝廷集合各路兵马去征讨,但却延迟无功。叛军占 领弓高,断绝了粮道,深州被围局势更为紧急。白居易进言,让李光颜作将军,可以直接战 胜敌军,打开弓高的粮道,合围下博,解除深州之围。白居易虽然进谏忠言,却不被皇帝听 取,就请求调任外官。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开始修筑堤坝保护钱塘湖,用钱塘湖蓄洪和放水, 灌溉千顷农田。又治理疏通李泌六井,民众依赖它饮用。又授任苏州刺史,因病免除官职。 元和六年,白居易去世,终年七十五岁,追赠尚书右仆射,宣宗写诗悼念他。白居易留下遗 言要求薄葬,不请求谥号。白居易写文章精细确切,但最擅长作诗。达到数千篇,当时士人 争相传诵。他出生才七个月就能翻看书籍,九岁私下学诗赋的声韵格律。他深通文章,大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