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34∕T 29-2023 艾草(农副产品)种植技术规程(凉山彝族自治州).pdf
-
资源ID:95111438
资源大小:597.81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DB5134∕T 29-2023 艾草(农副产品)种植技术规程(凉山彝族自治州).pdf
ICS 65.02DB5134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地方标准DB 5134/T292023艾草(农副产品)种植技术规程2023-06-08 发布 2023-07-08 实施凉山彝族自治州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5134/T 29-2023目次前言.II1 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凉山州艾草产地环境条件要求.15种植地选择及整理.26分株繁殖栽培技术.27根状茎繁殖栽培技术.38田间管理.39病虫害防控.410 采收.41 1包装、运输、贮存.6附录A(规范性附录)艾草艾草常见的病虫害症状及防控措施.7IDB5134/T 29-2023j-j-刖 百本标准按照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 定起草。本标准由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农业农村局、会东县农业农村局、凉山蓝艾生物科技 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白巧、朱富华、魏平、毛祥敏、李明春、罗良英、卢照宇、晏琳、向明、王涛。本标准由凉山彝族自治州农业农村局负责解释。IIDB5134/T 29-2023艾草(农副产品)种植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艾草的定义、产地环境条件、生产种植技术、采收、贮藏、运输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凉山州内艾草的种植。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必不可少。凡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应用于本文 件。凡未标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适用于本文件。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3术语和定义艾草(又称艾叶草、艾蒿、艾叶):是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物,植株有浓烈香 气,质柔软,气清香,味苦。4产地环境条件要求4.1 产地气候和区域条件产地气候和区域条件应符合表1规定。表1产地气候和区域条件项目指标海拔高度18002800m年平均气温14 17最冷月均温全年无霜期260 天年日照2322小时年降雨量1058mm平均相对空气湿度60%85%1DB5134/T 29-20234.2产地空气质量阳光充足,空气洁净,空气质量应符合GB 3095标准规定。4.3产地灌溉水质量附近无居民生活水和工业水污染,产地灌溉水质量应符合GB 5084标准规定。4.4产地土壤环境质量PH值在5.56.5之间,产地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 15618标准规定。5种植地选择及整理5.1种植地选择选择背风向阳,交通方便,地势平缓,水源保证,有机质丰富的壤土、砂质壤土。5.2种植地整理种植前20天,清除前茬作物或杂草,深翻土壤20cm以上,翻耕晾晒并整平。5.3开厢提填将整理好的地块按1.9m开沟做厢,厢面宽1.5m,沟上口宽40cm,沟底宽30cm,沟深40cm,厢6分株繁殖栽培技术6.1 分株时间2月下旬至3月上旬。6.2 分株材料选择标准从母株茎基部选择健壮无病虫害幼苗,长至5cm15cm时分株移栽。6.3移栽规格2DB5134/T 29-2023每厢栽植10行,株行距20cmX 15cm,每穴1-3株,每亩种植1700051000株。6.4开厢提填参照5.3进行。6.5 水分管理栽种时扶正种苗并覆土压实,栽后浇足底水一次。7根状茎繁殖栽培技术7.1根状茎分株时间每年的12月至次年的3月进行,种根采挖后,及时进行播种,无需贮藏。7.2开厢提填参照5.3进行。7.3种根选择标准要求根茎粗壮,芽眼饱满,无病虫害,品种纯度达到98%以上;用河沙进行覆盖保存,栽植时,保证2-3个芽眼一段,用侧刀切成10cm左右根茎。7.4栽植规格每厢栽植10行,株行距20cmX 15cm,每穴13株,每亩种植1700051000株。7.5栽植方式7.5.1窝种7.5.1.1 定植定植在厢体上,深度为15cm=7.5.1.2水分管理种植一周内,保持土壤湿润,以在手中成团,又不沾手为宜。7.5.2沟种7.5.2.1开挖种植沟沟深0.15m,沟宽0.30m。每2nl为一厢,留1根排水沟,沟与沟间距0.30m,将艾根均匀排入 沟中,用细土复盖土cm,每亩用种根120150kg。7.5.2.2水分管理参照7.5.1.2进行。在艾苗长至20cm左右,清除杂草,勤查苗补苗。8田间管理8.1施肥8.1.1施肥原则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料为辅,提倡使用水溶性肥料,有机、无机相结合的原则,提倡叶3DB5134/T 29-2023片营养诊断配方施肥。所施用的肥料应符合NY/T 496要求。8.1.2施肥方法每亩施底肥农家肥2000kg或50kg复合肥、40kg钾肥,待艾苗长至20cm左右施追肥。每采收1 茬后均需施追肥1次,追肥采用生物肥50kg或尿素25kg兑水撒施。8.2灌溉8.2.1水质要求要求灌溉水无污染,水质应符合GB 5084规定。8.2.2灌溉原则每年5月,干旱季节,需保证水分供给,勤浇水。8.3排水以自然沟系设主排水沟,主干道和生产道两侧因地制宜配套建设排水沟,每台背沟指向主(支)排水沟,能排能灌。8.4中耕除草在3月下旬和4月上旬,中耕1次,要求中耕均匀,及时拔除艾草根部杂草。9病虫害防控9.1控制原则实行轮作制度,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绿色防控,公共植保”的植保方针,从基地生 态系统的稳定性出发,综合应用“农业防控、物理防控和生物防控”等措施,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 和为害。9.2防控方法9.2.1每次收获后及时清场,去除残枝败叶,深埋腐熟发酵作为有机肥。9.2.2通过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色板诱杀成虫。9.2.3每年冬季结合深翻土壤,使用生物农药杀灭虫卵,阻止虫卵在土中越冬。9.2.4改善生态环境,搞好田园卫生,加强田间管理,及时割草覆盖、抗旱排渍。10采收10.1采收时间一年收获3茬,第1茬收获期为5月中下旬,第2茬7月上中旬,第3茬9月前后。10.2采收天气宜选择晴天的早晨,气温在1828。10.3采收要求株高60cm80cm左右,叶片有2片变黄时及时采收。4DB5134/T 29-202310.4 采收方法距根部10cm处采割其上端嫩茎和叶,收割后打捆,留下根茎。10.5采后处理采收的新鲜嫩茎和叶,应置于室内干燥处阴干,至含水率W15%以下。应符合表2、表3的规定。表2外观要求项目要求色泽褐色或灰黄褐色。气味艾草特有香味气清香,味苦。无异味。杂质无肉眼可见杂质。性状多皱缩,破碎,有短柄。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椭圆 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 齿,上表面灰绿色或深黄绿色,有稀疏的柔毛及腺点,下 表面密生灰白色绒毛。质柔软。茎直立,圆形,质硬,基 部木质化,被灰白色软毛,从中部以上分枝。表3艾草的等级指标项目AAA指标AAA外观具有本品种特有色 泽,叶片大而厚,背面色 灰白,绒毛多,香气浓具有本品种特有色 泽,叶片稍大而厚,背面 色灰白,绒毛稍多,香气 浓具有本品种特有色泽,叶片稍大而厚,背面色偏 灰,绒毛较少,香气一般,允 许外观有少量杂色整齐度()285280V85270V80组织形态叶片新鲜、无萎焉;茎部脆嫩、挺拔叶片新鲜、无萎焉;茎部脆嫩、允许有轻微弯 曲叶片新鲜、允许有轻微 萎蕉;茎部脆嫩、允许有轻 微弯曲杂质清洁,无杂质、无泥土异常特征无机械伤、冻害、病虫害、腐烂、霉变、异味腐烂、异味5DB5134/T 29-202311包装、运输、贮存11.1包装提倡使用由木、竹、植物茎叶和纸制成的包装材料,采用防潮包装,包装容器应清洁、干燥、无异味,不影响艾草品质,严禁使用有毒有害包装材料。11.2 运输运输时应保持干燥,不得与有毒物品或异物混装,应防潮、防晒、防污染。11.3 贮存须贮于清洁、干燥、通风、无污染的专用仓库中,不得与其他物品混放。6DB5134/T 29-2023附录A(规范性附录)艾草常见的病虫害症状及防控措施序号名称症状防控措施锈病68月阴雨连绵时易发病。初期在叶背出现橙黄色粉状 物,后期发病部位长出黑色粉未状物,严重时,叶片枯萎脱 落,全株枯死加强田间管理,降低田间湿 度,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及时进 行中耕松土,清除杂草,减少养 分无效消耗,促使艾草健壮生长,增强抗病能力。斑枯病510月易发生。初期叶片上出现散生的灰褐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大,呈圆形或卵圆形暗褐色病斑,上有黑色小点,斑点会合后造成溃烂,致使茎干破裂,植株死亡选用抗病品种,发现病株及 时拔除烧毁,病穴用生石灰消毒白粉病发病初期叶背出现圆形白粉状小霉斑,后扩大连片,白 粉严重时布满叶背,叶面与病斑对应处可见淡黄褐斑波尔多液、石硫合剂、大蒜 汁,棉籽饼、菊科、唇形科植物 浸出液叶斑病侵染叶片、叶柄和茎部。叶上病斑圆形,后扩大呈不规则状大病斑,并产生轮纹波尔多液、石硫合剂、大蒜 汁、棉籽饼、菊科、唇形科植物 浸出液夜蛾类昼伏夜出,白天隐藏,夜晚活动、取食、交尾、产卵,对叶片为害大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白僵菌防治,诱光灯捕杀蚯虫吸食艾草汁液,造成叶、芽畸形,传播许多种植物病毒病烟茎杆、菜籽饼浸出液、肥 皂液,植物茎杆灰防治,黄板诱 杀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