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07∕T 124-2023 饲用麦类作物栽培技术规范(绵阳市).pdf
-
资源ID:95111625
资源大小:263.45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DB5107∕T 124-2023 饲用麦类作物栽培技术规范(绵阳市).pdf
ICS65.020.20CCS B 255107四 川 省(绵 阳 市)地 方 标 准DB 5107/T 1242023饲用麦类作物栽培技术规范2023-07-13 发布2023-10-01 实施绵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 5107/T 1242023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品种选择与产量要求.15播前准备.16播种.27田间管理.28收获利用.3附录 A(资料性)主要病害虫种类及防治.4DB 5107/T 1242023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提出。本文件由绵阳市农业农村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晓晖、周爱民、周玉刚、肖龙、李廷见、王育伟、刘亚东、何员江。DB 5107/T 12420231饲用麦类作物栽培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饲用麦类作物栽培应遵循的技术规范,包括术语和定义、品种选择与产量目标、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及收获利用技术规范。本文件适用于饲用麦类作物的栽培。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 25246 畜禽粪便还田技术规范NY/T 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饲用麦类作物 Forage triticeae crops通过刈割鲜草、全株青贮等方式饲喂草食动物的利用小麦、大麦、燕麦等麦类作物。4品种选择与产量要求品种选择根据生态适应性原则,选择适应性强、生物学产量高和抗性好的饲用麦类作物品种。产量要求丘陵地区鲜草产量1500kg/667m2以上。5播前准备整地选择土层厚度大于40cm、有机质含量为2%左右、pH值67、排灌良好的土地,进行深耕,耕后将土块打碎、地面细碎平整。施肥DB 5107/T 124202325.2.1肥料选择选用腐熟的农家肥或者缓释复合肥作为基肥和种肥。腐熟农家肥应符合GB/T 25246的要求。5.2.2用量种肥施用复合肥10kg/667m2,基肥可施用农家肥1.0t/667m21.5t/667m2或者复合肥20kg/667m2。5.2.3方法种肥施用方法有沟施、穴施或者拌混法。基肥施用方法有撒施、条施、分层施和混施。采用农家肥做基肥时,可在土地翻耕前把肥均匀的摊撒于田间,耕作时翻入耕作层,第一次翻耕后将种肥均匀撒入田间,或者播种时与饲用麦类作物种子混拌后使用。肥料使用符合NY/T 496的要求。种子处理播前应进行种子处理。选择阳光较好的时间适当晾晒种子,户外平铺成3cm5cm厚,晒种2d3d,每天晒3h4h,注意翻动晾晒均匀。然后选用药剂按比例拌种和闷种。农药使用应符合GB/T 8321的要求。6播种播种期本区域9月下旬至10月下旬均可播种。播种量饲用麦类作物的适宜播种量8kg/667m215kg/667m2,其中饲用小麦10kg/667m215kg/667m2、大麦8kg/667m212kg/667m2、燕麦8kg/667m212kg/667m2。播种方式播种方式有条播、穴播和撒播。条播行距20cm30cm;穴播株行距8cm25cm,每穴45粒种子;撒播按用种量均匀洒在田间,播种深度1cm2cm。沙土深播、粘土浅播,干旱深播、水分充足浅播。播后覆土加镇压。7田间管理水分管理播种后灌水一次,促进种子萌发和定根。生长期内土壤水分明显不足时及时灌溉,每次刈割鲜草后可适当灌水,在暴雨及连续阴雨时节应及时排涝。追肥苗期需追肥1次,用量7.5kg/667m210.0kg/667m2,每次刈割后需立即追施化肥,用量3kg/667m25kg/667m2。追肥以氮肥为主,亦可用发酵后的沼液浇灌。肥料使用应符合NY/T 496的要求,沼液施用应符合GB/T 25246的要求。病虫害防治DB 5107/T 12420233为保障饲用麦类作物安全应用于畜牧生产,主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农药使用应符合GB/T 8321的要求。饲草收获前1个月内禁止喷洒各类药剂。麦类作物的病虫害及防治措施详见附录A。8收获利用收获时间饲用麦类作物作为鲜草利用时,播种后45d60d左右可第一次刈割,每次刈割留茬5cm,可刈割12茬;饲用麦类作物作为全株青贮利用时,在乳熟期进行收获。利用方式刈割鲜草:饲用麦类作物可刈割鲜草后直接饲喂牲畜,再生性较好的饲用小麦可以刈割2次后,于次年45月正常收获全株制作青贮饲料,其他种类也可刈割1次鲜草。全株青贮:饲用麦类作物收获全株,通过粉碎揉丝等加工,制作成营养丰富、易于保存的青贮饲料。青贮方式有窖贮、裹包青贮和袋式青贮等。青贮时控制含水量65%70%为宜。DB 5107/T 12420234AA附录A(资料性)主要病害虫种类及防治主要病虫害种类及防治方法见表 A.1。表 A.1 主要病虫害种类及防治病虫害种类防治时期防治方法赤霉病抽穗初期多菌灵、百菌清、咪鲜胺、戊唑醇等杀菌剂喷施白粉病发病初期杂环类(乙嘧酚、乙嘧酚磺酸酯)、三唑类(三唑酮、乙唑醇、丙环唑、戊唑醇、氟环唑等)、嘧/醚菌酯等锈病生长期用湿性粉剂如粉锈宁、粉锈宁乳油等进行喷施纹枯病播种期返青期至孕穗期播种前用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等药剂拌种;井冈霉素、三唑酮、己唑醇、噻呋酰胺、苯醚甲环唑等药剂喷施虫害(蚜虫等)生长期发病时用 4.5%高效氯氰菊酯 15mL/667m230mL/667m2进行茎叶喷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