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3062.1-2023 内蒙古耕地质量等级划分技术规范第1部分:河套灌区(内蒙古自治区).pdf
-
资源ID:95111750
资源大小:262.55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DB15∕T 3062.1-2023 内蒙古耕地质量等级划分技术规范第1部分:河套灌区(内蒙古自治区).pdf
ICS 13.080.01 CCS B 10 15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15/T 3062.12023 内蒙古耕地质量等级划分技术规范 第 1 部分:河套灌区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grading of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in inner mongolia Part 1:Hetao irrigation district 2023-06-30 发布 2023-07-30 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5/T 3062.12023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是DB15/T 3062内蒙古耕地质量等级划分技术规范的第1部分。DB15/T 3062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第 1 部分:河套灌区;第2部分:西辽河灌区;第 3 部分:阴山南麓区。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提出。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M/TC 20)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内蒙古财经大学、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鄂尔多斯市农牧业生态与资源保护中心、巴彦淖尔市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内蒙古自治区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包头市农牧科学技术研究所、五原县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武岩、刘宏金、王跃飞、罗军、迟文峰、张雷、红梅、苗永茂、王伟妮、乔志刚、赵小燕、王永宁、杨波、任常峰、李晓敏、董芸雷、李元文、郭晓宇、张兰英、李瑞、武生财、段海文。DB15/T 3062.12023 1 内蒙古耕地质量等级划分技术规范 第 1 部分:河套灌区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内蒙古河套灌区耕地评价指标选取、权重和隶属度确定及耕地质量等级划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内蒙古河套灌区各级行政区域内耕地质量等级划分。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7296 中国土壤分类与代码 GB/T 33469 耕地质量等级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耕地质量等级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grade 从农业生产角度出发,通过综合指数法对耕地地力、土壤健康状况和田间基础设施构成的满足农产品持续产出的质量安全的能力进行评价划分出的等级。河套灌区 hetao irrigation district 内蒙古中、西部能够应用黄河水进行农业渠灌的区域。4 耕地质量等级划分 耕地质量区域划分 河套灌区涉及6个盟市、20个县(区、旗),具体范围详见表1。DB15/T 3062.12023 2 表1 河套灌区耕地质量等级划分区域范围 农业区 县(区、旗)河套灌区 额济纳旗、阿拉善右旗、阿拉善左旗、乌达区、海勃湾区、海南区、磴口县、杭锦后旗、临河区、五原县、杭锦旗、达拉特旗、昆都仑区、青山区、九原区、东河区、石拐区、土默特右旗、托克托县、土默特左旗 耕地质量评价指标确定 参考GB/T 33469和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共40余项调查指标,根据河套灌区自然资源禀赋、农业耕作特点和土壤类型分布特征,采用特尔菲法确定17项评价指标。其中,地形部位、农田林网化、有效土层厚、质地构型、障碍因素、耕层质地、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酸碱度、生物多样性、清洁程度、灌溉能力、排水能力等14项指标沿用GB/T 33469,新增地下水埋深、盐渍化程度和10 积温等3项指标。调查内容与要求 以县域为单位开展调查工作,按每 1 万 667 m2耕地不少于 1 个的原则布设调查点位,具体内容要求详见表 2。表2 河套灌区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表 统一编号 亚类 有机质(g/kg)固定编号 土属 有效磷 省(市)名 成土母质 速效钾 地市名 主栽作物名称 酸碱度 县(区、市)名 地形部位 生物多样性 乡镇名 农田林网化 清洁程度 村名 地下水埋深(m)灌溉能力 采样年份 有效土层厚(cm)排水能力 经度(度)质地构型 10积温 纬度(度)障碍因素 水源类型 土类 耕层质地 土种 盐渍化程度 填表要求:a)经纬度:根据 GPS 定位填写,以度为单位,保留小数点后五位;DB15/T 3062.12023 3 b)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土壤分类命名采用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修正稿 GB/T 17296 进行填写,表格上记载的土壤名称应与土壤图一致;c)地形部位:具有特定形态特征和成因的中小地貌单元,根据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要求填报,填写:坡麓(底部)、高阶地(洪冲积平原)、低阶地(河流冲积平原)、河漫滩、底部(排水线);d)农田林网化程度:农田四周的林带保护面积与农田总面积之比,填高(10%)、中(5%10%)、低(5%);e)地下水埋深:指地下水水面到地表的距离;f)有效土层厚:能够生长植物的土层深度到耕地表面的垂直距离;当有障碍层时,为障碍层以上的土层厚度;g)质地构型:土壤剖面中不同质地层次的排列,分为薄层型、松散型、紧实型、夹层型、上紧下松型、上松下紧型、海绵型;h)障碍因素:土体中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对农产品质量和品质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填瘠薄、渍潜、障碍层次、无等;i)耕层质地:耕层土壤颗粒的大小及其组合情况,填砂土、砂壤、轻壤、中壤、重壤、黏土;j)盐渍化程度:土壤表层累积盐分的程度,根据耕层含盐量测算,无(0.1%)、轻度(0.1%0.3%)、中度(0.3%0.6%)、重度(0.6%);k)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和酸碱度:根据耕层土壤样品检测数值填写,检测方法按照 GB/T 33469执行;l)生物多样性:通过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表征区域内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变化,选择无云期植物生长季节旺盛的 7 月份遥感影像,基于 NDVI 进行分类间接获取生物多样性,采用自然间断法分为丰富、一般和不丰富;m)清洁程度:反映土壤受重金属、农药和农膜残留等有毒有害物质影响的程度,根据河套灌区实际情况,此指标以农膜残留量分级,分为清洁(7.5 kg/667 m2)、尚清洁(7.5 kg/667 m215 kg/667 m2)、不清洁(15 kg/667 m2);n)灌溉能力:根据农作物生育期内正常保证作物灌溉的总次数/总灌溉需求数*100%来估算。分为充分满足(90%)、满足(75%90%)、基本满足(50%75%)、不满足(50%);o)排水能力:根据农作物生育期内正常保证排水的总次数/总排水需求数*100%来估算。分为充分满足(90%)、满足(75%90%)、基本满足(50%75%)、不满足(50%);p)10 积温:作物生育期内逐日平均气温10 持续期间日平均气温的总和;q)水源类型:填地表水、地下水、地表水地下水、无。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及隶属度 根据评价指标建立层次分析模型,依据Satty T L 19比率标度法,构建河套灌区耕地质量等级划分各项评价指标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后确定评价指标权重(表3)。将评价指标分为数值型和概念型2大类,对数值型评价指标采用特尔斐法与隶属函数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隶属函数,对定性概念型评价指标采用特尔斐法确定隶属度(表4-表5)。以上具体方法按照GB/T 33469执行。DB15/T 3062.12023 4 表3 河套灌区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指标权重表 A B C 指标权重(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耕地质量 立地条件(B1)地形部位(C1)0.0695 农田林网化(C2)0.0499 地下水埋深(C3)0.0935 剖面性状(B2)有效土层厚(C4)0.0521 质地构型(C5)0.0334 障碍因素(C6)0.0434 耕层理化性状(B3)耕层质地(C7)0.0836 盐渍化程度(C8)0.102 养分状况(B4)有机质(C9)0.0749 有效磷(C10)0.0533 速效钾(C11)0.042 酸碱度(C12)0.0744 健康状况(B5)生物多样性(C13)0.0236 清洁程度(C14)0.0305 土壤管理(B6)灌溉能力(C15)0.0291 排水能力(C16)0.0657 气象(B7)10积温(C17)0.0791 DB15/T 3062.12023 5 表4 河套灌区耕地质量等级概念型评价指标隶属度表 指标 隶属度 地形部位 坡麓 高阶地 低阶地 河漫滩 底部 0.67 0.75 1 0.8 0.88 农田林网化 高 中 低 1 0.85 0.72 地下水埋深(m)3 23 2 1 0.85 0.6 有效土层厚(cm)30 3060 60 0.44 0.80 1 质地构型 薄层型 松散型 紧实型 夹层型 上紧下松型 上松下紧型 海绵型 0.4 0.4 0.7 0.6 0.5 1 0.9 障碍因素 无 瘠薄 渍潜 障碍层次 1 0.52 0.63 0.68 耕层质地 砂土 砂壤 轻壤 中壤 重壤 黏土 0.42 0.73 0.91 1.00 0.82 0.52 盐渍化程度 无 轻度 中度 重度 1 0.89 0.75 0.36 生物多样性 丰富 一般 不丰富 1 0.85 0.63 清洁程度 清洁 尚清洁 不清洁 1 0.69 0.43 灌溉能力 充分满足 满足 基本满足 不满足 1 0.8 0.6 0.4 排水能力 充分满足 满足 基本满足 不满足 1 0.79 0.54 0.38 10积温()1800 18002600 2600 0.52 0.83 1 DB15/T 3062.12023 6 表5 河套灌区耕地质量等级数值型评价指标隶属函数表 指标名称 函数类型 函数公式 a 值 b 值 c 值 U 的 下限值 U 的 上限值 条件内容 酸碱度 峰型 y=1/(1+a(u-c)2)0.416895 7.315641 3.4 11.8 有机质 戒上型 y=1/(1+a(u-c)2)0.003537 29.245697 0 29.3 有效磷 戒上型 y=1/(1+a(u-c)2)0.003443 29.160987 0 29.2 速效钾 戒上型 y=1/(1+a(u-c)2)0.000032 273.613884 0 274 注:y代表各评价指标隶属度,a和c值为系数,u为各评价指标耕地图斑均值。耕地质量等级划分 采用累加法计算耕地质量综合指数。(1)式中:P耕地质量综合指数;Ci第i个评价指标的组合权重;Fi第i个评价指标的隶属度。在耕地质量综合指数曲线最高点到最低点间采用等距离法将耕地质量划分为10个等级。一等地耕地质量最高,十等地耕地质量最低,具体划分标准见表6。表6 河套灌区耕地质量等级划分表 耕地质量等级 综合指数范围 耕地质量等级 综合指数范围 一等 0.8234 六等 0.70090.7254 二等 0.79890.8234 七等 0.67640.7009 三等 0.77440.7989 八等 0.65190.6764 四等 0.74990.7744 九等 0.62740.6519 五等 0.72540.7499 十等 0.6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