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2∕T 4710-2023 马铃薯中耕施肥机 作业质量(甘肃省).pdf
-
资源ID:95111834
资源大小:285.09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DB62∕T 4710-2023 马铃薯中耕施肥机 作业质量(甘肃省).pdf
ICS 65.060.25CCS B 91B62甘 肃省 地 方 标 准DB62/T 47102023代替 DB62/T 18382009、DB62/T 2335-2013马铃薯中耕施肥机 作业质量Quality of Potato Mid-Tillage Fertilizer Operation2023-06-28 发布2023-07-10 实施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62/T 4710-2023*f 1刖 B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本文件是对DB62/T 18382009马铃薯中耕施肥机操作规程及作业质量验收标准和DB62/T 23352013马铃薯中耕培土机作业质量的整合修订。本文件与DB62/T18382009和DB62/T 23352013相比,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更改了文件名称;更改了该文件范围;增加了术语定义中内容;删除了作业前的检查和调查;删除了田间作业操作规程;删除了垄高、垄宽等变异系数性能指标;增加了作业质量指标;增加了排肥能力的试验方法;增加了各行耕深一致性变异系数、沟底浮土厚度、入土行程的检验方法;增加了使用有效度的测定;增加了检测规则和检测指标。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甘肃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监督实施。本文件由甘肃省农业机械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甘肃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甘肃省农业建设项目管理站、永昌县农机服务 中心、甘南州牧业机械科学研究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白利杰、黄涛、杜蜓蜓、李淑玲、杨明太、马继宁、王世宏、赵启亮、蒲 玉萍。本文件由甘肃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负责解释。IDB62/T 47102023马铃薯中耕施肥机 作业质量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马铃薯中耕施肥机的术语和定义、作业质量要求、检测方法和检验规则。本文件适用于马铃薯中耕施肥机。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马铃薯中耕施肥机 Potato Mid-Tillage Fertilizer一次性完成马铃薯松土、除草、追肥、培土作业的机械。3.2耕深稳定性 cultivation depth stability要求条件下耕深的稳定程度。3.3伤苗、埋苗率 rate of hunting of bur)dng seedings测定长度内,伤苗、埋苗等株数占总株数的百分比。3.4排肥能力 fertilize ability排肥器在保证工作性能的前提下所能达到的最大和最小排肥量。3.5排肥均匀度 uniformity of fertilize排肥器排出的肥料在一定地段长度内分布的均匀程度。3.6断条率 fertilizer-breaking rate机具作业中,在一定地段长度内,排肥器(单口)排肥10cm长度以上无肥料断条的总长度占测定 总长度的百分率。3.7排肥稳定性 fertilize stability排肥器在要求的工作条件下排肥量的稳定程度。3.8各行排肥一致性 evenness of feeding rate between rows1DB62/T 47102023各排肥在相同条件下排肥量的一致程度。4 作业质量要求中耕作业时,土壤含水率为15%25%,颗粒状化肥含水率不大于12%,小结晶粉状化肥含水率不大 于5%,排肥量按150kg/hm2225kg/hm2条件下,中耕施肥机性能应符合表1规定。表1性能指标序号项目质量指标对应检测方法条款号1总排肥量稳定性变异系数()W65.3.22各行排肥量一致性变异系数()W85.3.33施肥均匀性变异系数()W405.3.44施肥断条率()W45.3.55各行耕深一致性变异系数()W18.55.3.66耕深稳定性变异系数()W15.05.3.77伤苗、埋苗率()W55.3.88碎土率()2855.3.99入土行程mW1.55.3.1010灭草率(%)805.3.115检测方法5.1试验条件5.1.1试验地选择应具有代表性,试验地长度应不小于100m,面积应能满足各项试验要求。5.1.2试验样机应按使用说明书的要求选择配套动力并调整到正常工作状态。5-2试验地调查5.2.1地形特征记录试验地的坡度、最深洼陷及最高隆起等。5.2.2 土壤特征记录试验地的土壤类型,测定试验地面积,并在试验区内对角线上取5点,测定0cm5cm;5cm10cm;10cm15cm深度的土层含水率和坚实度,求出平均值并记录。5.2.3杂草情况试验地的杂草种类、密度、高度(在试验地对角线上取3点,测定中耕前每平方米面积内杂草的株 数,求出平均值),记录测量和计算结果。5.2.4作物生长情况2DB62/T 47102023在实验去内来回行程上各取2点,在机具全耕幅内,长度为1m,记录在该面积内每行植株数及总数,记录测量和计算结果。5.3 性能试验5.3.1排肥能力试验时肥箱中肥料应不少于肥箱容积的2/3,测定按理论计算的每公顷最大和最小排肥量。测定方 法:使中耕施肥机传动轮轮缘离开地面,机架呈水平状态,转动传动轮转速与田间施肥相似,不少于 20圈,接取每个排肥口所排出的肥料,称得总排肥量,重复3次求平均值。排肥量按式(1)计算。.nDnam式中:Q排肥量,单位为千克每公顷(kg/hn?);会各次总排量的平均值,单位为克(g);D传动轮直径,单位为米(m);a平均行距,单位为米(m);n-传动轮转圈数,r;m-排肥口数。5.3.2总排肥量稳定性将肥量调至规定施肥量,重复测定5次,按式(2)、(3)、(4)计算标准差S和变异系数V。,/y .(2)n.y=x100 X.式中:X每次排肥量,单位为克(g);S 标准差,单位为克(g);N规定次数;了平均排肥量,单位为克(g);V变异系数,%O5.3.3各行排肥量一致性测出每行平均量后,进行各行见排肥量一致性的标准差S和变异系数以勺计算,计算方法同532。5.3.4施肥均匀性变异系数DB62/T 47102023测定时排肥量按5 31的规定调至不大于100kg/hm2 试验场地应平整、光洁、硬实(选择水泥地或其他光洁场地),调整排肥管口距离地面高度3cm 5cm,追肥机以正常作业速度行驶20m,取其中长度不小于3m的地段,按10cm划分小段,测定各小段内 肥料质量。计算方法同532。5.3.5施肥断条率与施肥均匀性的测定同时进行。长度在10cm以上的无肥料区段位断条,测定5m内各行断条数和断条 长度。按(5)计算断条率。k2=节一义100.(5)式中:8d断条率,%;k排肥口个数;Li-断条长度(i=l,2,3,k),单位为厘米(cm);L-排肥总长度,单位为厘米(cm)0 5.3.6各行耕深一致性变异系数用耕深尺或其它测量仪器测量每行耕深后,计算平均耕深、各行耕深一致性的标准差、变异系数,计算方法同5.3.2。5.3.7耕深稳定性每种工况沿前进或返回方向各不少于2个行程,分别计算出每一行程和每一工况的平均耕深、变异 系数和耕深稳定性系数,计算方法同5.3.2。5.3.8伤苗、埋苗率在试验区内来回行程上各取2点,在机具全耕作幅内,长度为1米,调查伤苗埋苗等株数占总株数的 百分比,按(6)计算。工=等100.(6)此式中:Sm伤、埋苗率,%;M测定长度内总苗数;Mz测定长度内伤苗埋苗总株数。5.3.9碎土率中耕后在任一行间的宽度内,取0.25m2,深为中耕深度,将耕松的土块按直径(土块长度)分为25mm 以下及25mm50mm、50mm 100mm、100mm 150mm及150mm以上五级,分别称得各级土块质量,在往返行程内各测2点,计算小于25mm 土块的质量占测区内总碎土质量的百分比,即为碎土率。5-3.10入土行程4DB62/T 47102023测定最后犁体锌尖着地点至该犁体达到稳定耕深时犁的前进距离,稳定耕深按试验预定耕深80%计 算,每行行程测定一次,其平均值即为入土行程。5.3.11 灭草率在马铃薯中耕前进行杂草情况检查区域(5.2.3)测定马铃薯中耕后每平方米的除草率,按(7)计 算。Q-H。=与-xlOO.式中:C-灭草率,;Qz测定点杂草总质量,单位为克(g);Hz一测定点未背铲除的杂草质量,单位为克(g)。6 检测规则6.1 检测项目分类检测项目按其对作业质量影响程度分为A、B两类。检测项目分类见表2。表2检测项目分类表类别序号检验项目1各行耕深一致性变异系数2耕深稳定性变异系数A3伤、埋苗率4各行排肥量一致性变异系数5总排肥量稳定性变异系数6施肥断条率7施肥均匀性变异系数B8碎土率9入土行程10除草率6.2 检测项目考核对检测项目进行逐项考核。A类项目全部合格、B类项目不多于1项不合格时,判定马铃薯中耕施肥 机作业质量为合格;反之则为不合格。5